读王梓夫的长篇新作《漕运码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我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一直在写现代生活的王梓夫在写历史小说;二是没想到王梓夫的历史小说写得如此的好。这部以大运河北端的通州漕运码头为舞台的小说,在细针密缕又绰约多姿的勾勒绘描之中,再现了清朝中后期由漕弊反映出来的种种败相,又凸显了置身乱世又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作品像是一轴以民俗民情映现民怨民瘼的长幅历史画卷。
户部侍郎铁麟临危受命到漕运码头出任仓场总督,自己有二品大员的身份,又是道光皇帝钦点的皇差,还有新任知州的友人夏雨轩从旁辅助,按说应有条件实现切实整治漕弊的使命。但自他到任之后,没有一件事能稍稍顺心合意。户部大臣王鼎托付的寻找他派往漕运坐粮厅卧底却神秘失踪的黄槐岸一事,一直找不到应有的头绪;自家的女儿甘戎在街上带丢了契友的女儿兰儿(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四处托人打探找寻才终于找回。而他正式履职之后,不仅事事步履维艰,而且处处充满风险。一个开漕仪式上的收兑漕粮,就几乎被沆瀣一气的坐粮厅官员和军粮经纪们蒙骗,只有正直为人的陈天伦挺身而出,漕运收兑中的以劣充好的骗局才得以彻底揭穿;接下来,是以私访方式到大运两仓査粮,冒着差点挨打的危险才查出了两大粮仓陈粮积压、新粮亏空的实情;随后,是査找坐粮厅书办黄槐岸被人暗害的死因,经过种种明察暗访,才由气成疯子的李桑林和游走江湖的唐大姑等知情人那里,弄清黄槐岸因掌握了过多的漕运舞弊的内情而被许良年等人下手害死的真相。越深地介入漕运事务,便越多地目睹了罪恶勾当。为官清廉又为人正直的铁麟被这些鬼蜮伎俩大大地激怒了,他一方面义无反顾地提拔了正直的陈天伦,起用了能干的金汝林,一方面毅然决然地撤换了军粮经纪马长山、西仓监督邵友廉等。但当顺蔓摸瓜地摸查到漕运结党舞弊的黑线一直通到军机大臣穆彰阿之后,他束手无策,无可奈何了。他只能收拾那些比他官小的污吏,他整治不了比他官大的贪官。正因有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在幕后撑腰,金简、许良年等贪官污吏才会在漕运码头有恃无恐,才会与身为总督的他明争暗斗。爪牙们都如此嚣张,何况在朝廷一手遮天、说一不二的穆相?仓场总督铁麟踌躇满志地清除漕弊的壮举,只能到此戛然止步,只能到此不了了之。
漕弊码头上的种种腐败现象,根源于朝廷官员的腐化堕落和结党营私;因而漕弊并非孤立的现象,而是官弊、政弊的一种必然反映;这是铁麟出任仓场总督之后认识越来越清晰的。因而,漕运弊端的彻底整治,确非一个孤立的仓场总督力所能及。如果说这种与日俱烈的漕弊是一个朝代由盛及衰的一个表征的话,那么以“胸怀大志的宗室精英”自诩的铁麟,其实也是带着难以克服的自身缺陷去担当大任的。他由儿时养就的“乳瘾”,直到知天命之时仍祛除不掉,一天不吸食人乳,就会浑身难受,寝食不安;而正是这一“痼疾”,使他差点落入对手许良年精心布置的圈套,从而坏了整个整治漕弊的大计。作者的这种描写,与其说是生动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又有长有短的官场人物,不如说是深刻隐喻了哪儿都出了毛病、处处都显示着颓象的满清朝廷。
相比之下,活得既有正气又有骨气的,多是那些置身于生活低层的普通百姓和江湖人物。前者如陈日修、陈天伦、林满机、金汝林,后者如唐大姑、周三爷、顾全等。他们以清醒的良知和质朴的为人,使一股冻然正气在民间悄然运行,从而也成为官场腐败和漕运舞弊的天敌。他们在动辄遭暗箅和不断失意的人生中,仍以疾恶如仇的精神和力所能及的行为,匡扶着正义,阻击着邪恶,这种平凡人物身上焕发出来的不凡的人性光辉,使人们在满眼灰暗的历史氛围中,看到了些许亮光。
王梓夫的《漕运码头》,比较好读又比较耐读,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善于以环环相扣的情节展开引人的故事,别具手眼地写活了铁麟、夏雨轩、陈天伦等主要人物;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作者在大的故事架构中穿插连缀了许多民俗、民情描写,作品在生活底色上有着浓郁的民间气息和传奇色彩,使作品卓具一种复合型的文学韵味。主写官场而并非是单一的官场生活,还以油画般的笔墨立体性地再现了一个历史时代,这是王梓夫的《漕运码头》不同于一般历史小说的鲜明特点之所在。就此一点,这部作品就值得关注,也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