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中读出来的佳作
白烨(以下简称“白”、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入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候选作品,是参加长篇小说读书班的同志读出来的。开始大家并不了解这部作品,丁临一先读了,在讨论会上发言说,这是百年不遇的佳作,直逼《红楼梦》,评价极高,语惊四座。结果大家排着队争看,一看都说此言不差。
蔡葵(以下简称“蔡”二月河此前还有一部《康熙大帝》,其水准不输《雍正皇帝》。
丁临一(以下简称“丁”):我对这部书确实偏爱。当初是不经意地去读,结果一看放不下手,情节引人入胜,场面惊心动魄,那种起伏跌宕的阅读感受,是读金庸、《红楼梦》才有的。
胡平(以下简称“胡”):写历史小说的这些年比较多,但像二月河这样写的,实不多见,那种“不怕琐碎”、巨细无遗的写法,确实与《红楼梦》无异。
历史性与文学性的有机敲合
白:我对这部书的最突出的感受是它的历史性与文学性的有机融合。现在的历史小说创作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囿于历史资料,放不开手脚;一种是游离于历史事实,随心所欲地戏说。《雍正皇帝》与这两种写法都不相同,它既忠实于历史,又注重艺术想象和心理描写,以艺术的真实去再现历史的真实。
蔡:我听历史小说家凌力说过,写历史小说最难的不是别的,而是找到过去那种历史生活的特定感觉。这个问题二月河解决得极其出色,他写庙堂,写江湖,写王爷,写下人,写什么像什么,要什么有什么,真正是得心应手毫不隔膜。
胡:《雍正皇帝》里康熙有一句话说“要耐烦,不要怕琐碎”,我看这句话也可用来评价这部作品的艺术风格。《雍正皇帝》大到事变小到服饰,都可以可查可考,这种写法一般作者很难望其项背。
真正走向学者化的小说家
丁:从《雍正皇帝》可以看出,二月河具有扎实的史学功底,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像力,使他在营造历史氛围、表现历史生活和刻画历史人物时,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作品通篇都是以“极近人之笔”去写“极惊人之事”。
胡:我们有不少的历史出自于历史学者之手,他们常常强于历史,又弱于文学。现在看来,小说家如果像二月河这样真正走向学者化了以后,要比学者文学化了更厉害。
丁:因为毕竟是写小说作品,不是写历史教科书。
白:好的历史小说作品也理应具有史学价值和史诗意义。像《雍正皇帝》就让人由百科全书式的描写全面认识了清代中兴期的历史,尤其是由夺嫡斗争对不同人物的人性扭曲和命运影响,让人们看到了封建社会难以逃避的悲剧。
蔡:还有那种封建社会皇位传承及其社会体制的残酷性。胡:但这一切又都溶人整体的历史画面之中,展现得极其自然而客观。
继承传统又发展了传统
白:这就又表现出二月河的另一个优势,那就是对中国传统小说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把握。他的作品结构是章回体,基本上是以事件冲突为中心,叙述中既注重情节推进,又讲求心理描写,这就既继承了传统又发展了传统。
丁:二月河创作《雍正皇帝》,有一种大雅若俗的自觉追求,颇得中国小说美学之精髄。在这一点上,他与曹雪芹、金庸是接近的。
胡:据说二月河除了阅读大量清史资料外,还精心研读《红楼梦》十数年。正是下到了功夫又能甘于寂寞,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