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篇小说图书不经意间忽如“千树万树梨花开”,纷至沓来地涌上了书店和书摊。然而也毋庸讳言,上市的确不少,可读者委实不多。但也有让人欣慰的例外,比如不少书店和书摊都有的“布老虎丛书”之一的铁凝的《无雨之城》,就是一本颇值一读的好书。甚至可以说,有了《无雨之城》,“布老虎丛书”因而不失其分量;而有了“布老虎丛书”,“长篇小说热”也减免了不少虚荣。
初读《无雨之城》,你会感到普运哲与陶又佳的情事主线过于纤细,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推演和人物心性的展开,那种扑朔迷离事象背后的欲望的交织与碰撞,却让你由一桩恋情的根根须须看到一个城市的方方面面。作者实际上是以由点及面、由小到大的叙述技巧,一层层地撩开城市生活的帷幔,把它发展变化中的内在形态纡徐有致地揭示给人们。
这种内在形态首先表现在普运哲面临要升迁还是要婚变的人生难题的痛苦选择上。应当说,普运哲是个颇具现代意识的新型领导者形象,他有知识、有能力,也有激情、有魄力。他在仕途上的不断升迁,一靠改革开放的机遇,二靠自己勇于开拓的努力,带有相当的必然性。他与女记者陶又佳的相识相恋,是两颗互知的心灵的碰撞与契合,而且发生于夫妇关系潜藏危机之时,于情不悖也于理不违。因而,他们的那些思恋与幽会,真挚而动人。个中普运哲那身居高位却并不安分的行状,多少体现出了他作为带有新人素质的领导者,在事业上和情爱上追求理想人生的个人努力。但改革所给人们提供的选择机会远没有传统所给社会造成的人文环境更为强大和有力,普运哲面临的是保持家庭和睦从而由副市长升任市长,还是不顾仕途与妻子离婚并与心爱的情人真正结合,他思谋再三选择了前者,从而长邺市有了一位众望所归的好市长,也同时多了一位绝情薄义的负心汉。普运哲的两难选择孰轻孰重,很难笼统而简单地判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以前所经历的心路历程难以抹去,而在以后的人生中他将背负着沉重的歉疚。单从爱情追求上来看,他既因持凑合态度对不起葛佩云,又因取离弃方式对不起陶又佳,更因对自己的真情实愿的违拗对不起他自己。人的理想实现起来如何不易,普运哲的例子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更能让人看出城市人们的心态本相的,是围绕着普、陶情事纠葛的相关者的种种做法和想法。普运哲挟副市长之威与陶又佳卿卿我我,显然是想不失已有的官人身份又能得到如意的情人;而陶又佳把一腔热情倾注于普运哲身上并不旁顾,只想得到自己所喜爱的男人;葛佩云想方设法地拍下普、陶幽会的照片,是想以此为据拿住普运哲使家室保持稳定;而白已贺把无意中得到的照片胶片大加利用,企望以此要挟使心爱的女儿和自己改变命运。站在各自的角度上来看,每个人的欲求都不失其理由,甚至都源自于“爱”的原初点。但这种需要的相互碰撞构成了心理的相互提防,心理的相互提防又构成了遭际的互相勾连,所有人的意愿和向往都在这种相互掣肘、彼此抵牾中,被大大地打了折扣,从而使人人都难以遂愿,甚至离原初的愿望愈来愈远。普运哲不得不丢弃了陶又佳,陶又佳眼看着失去了普运哲;葛佩云为自己偷拍的照片受尽了白已贺的折磨,而白已贺则因利令智昏丧命于一场车祸。谁都没有实现原有的理想,谁都没有如意的人生,蹊跷的事件与乖蹇的命运之中,不仅内含了矛盾的互依、互存的生活辩证法,而且深蕴着理想与现实的永恒矛盾性和具体人生的非完美性等诸多人生哲理。
《无雨之城》所包含的人生难得潇洒的种种意蕴,却采用极为潇洒的方式娓娓道来,整个作品表现出以轻松说沉重的独到风格。作者注重情节的生活化、细节的心理化,自然洒脱而又实话实说的语言,使叙述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和可读性,在引人入胜中启人思索。直面现实有腕力而又意味绵长有魅力,这在当前的长篇小说中并不多见。《无雨之城》较好地做到了二者的交融并会,标志了作家铁凝在一个新的艺术层次上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