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夫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时,虽贤,其能行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孔子曰:“由!居!吾语女。昔晋公子重耳⑤霸心生于曹,越王勾践⑥霸心生于会稽,齐桓公小白⑦霸心生于莒。故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女庸⑧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
【注释】
①适:到,去。②戹:同“厄”,穷困,困难。③糁:以米和羹。④奚:疑问代词,为什么。⑤重耳: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以前流亡在外,路过曹国时,曹国国君对他很不礼貌,因此激怒了他,从此发奋图强,终于成就霸业。⑥勾践: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被困在会稽山。后来卧薪尝胆二十年,终成霸业。⑦小白:即齐桓公,继位前,曾逃亡到莒国,受到无礼待遇。⑧庸:副词,难道。
【译文】
孔子往南方去楚国,被困在陈、蔡之间,已经七天没有吃过熟食,野菜粥里连米粒都没有了,弟子们都有饥饿的脸色。
子路走来问孔子说:“我听说:行善的人上天赐福给他,作恶的人上天降祸给他。现在老师您具有美好的品德、高尚的道义、博学多识,而且这样做已经很久了,为什么还是这样穷困呢?”
孔子说:“你不知道,我来告诉你。你认为有智慧的人必定受到重用吗?没有看见王子比干被挖心吗?你认为忠心的人必定受到重用吗?没有看到关龙逢受到虐杀吗?你认为诤谏的人必定受到重用吗?没有看见伍子胥被肢解在姑苏门外吗?能不能被重用,这是时机的问题;贤能和不贤能,这是才能的问题。君子博学多识、深谋远虑的人没有受到重用的多啦!由此可见,没有受到重用的人世上多的是,不单单是我孔丘啊!况且,芷兰这样的香草即使生长在深山老林里,也不会因为人迹罕至就不芳香了。君子的学习,不是为了显赫、受到重用,为的是即使不受到重用也不会困顿,即使忧愁也不会意志不坚定,知道祸福是有始有终的而心里不会迷惑。贤能和不贤能,这是才能的问题;做还是不做,这是个人的问题;受到重用和没有受到重用,这是时机的问题;生和死,这是命运的问题。现在有人生不逢时,即使贤能,他能施展抱负吗?假若遇到了好的时机,又有什么困难呢?所以君子应博学、深谋远虑,修养身心,端正自己的行为,来等待时机。”
孔子说:“子路!坐下!我来告诉你。从前晋公子重耳称霸的野心产生在被困住的曹国,越王勾践称霸的野心产生在战败的会稽之地,齐桓公小白称霸的野心产生在受到无礼待遇的莒国。所以没有处境困难的人就不会有高远的志向,自身没有流放的人志向不广大。您怎么知道我今日的穷困。不包含着将来得志的可能性呢?”
【原文】
子贡观于鲁庙之北堂,出而问于孔子曰:“乡①者,赐观于太庙之北堂,吾亦未辍,还复瞻被九盖②皆继,彼有说邪?匠过绝邪?”孔子曰:“太庙之堂亦尝有说。官致良工,因丽节文,非无良材也,盖日贵文也。”
【注释】
①乡:以前。②盖:通“盍”,何,什么。
【译文】
子贡参观鲁国宗庙的北屋,出来问孔子说:“刚才,我参观宗庙的北屋。我没有停止脚步,回头看到那九扇大门,都是由一块块木头拼起来的,是否有什么说法?还是被工匠弄断的?”
孔子说:“宗庙的屋子也曾经有过传说。监造的官员把技术高超的工匠都请来,根据木材的纹理来加以装饰成为花纹,不是没有好的木材,是因为他们重视上面的花纹。”
活学活用
做人切不可一意孤行
荀子曰:“吾闻之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这句的意思是:我听说有一种放在座位旁边的器物,空的时候它是倾斜的;注入它一半容量的水,它就是正直不斜的;当注满水的时候,它就一下子完全倾覆了。
其实,太阳过了正午就偏西,月亮过了满月就亏缺,是自然界的常理。古人根据自然的运行变化,发现了蕴藏其中的深刻哲理,并举身旁的事例表达出来,运用于社会生活,告诫统治者要提防骄傲自满,以免遭受覆败的命运。但真正体悟并慎之又慎地勉励自己的又有几人?于是孔子告诫世人:如果是聪明圣智之人,可以用愚拙保持;功业覆盖天下之人,可以用谦让保持;勇武盖世之人,可以用胆怯保持;富有超过四海,可以用谦逊保持。反之,如果不能保持,那可就“岌岌乎殆哉”了。
希望这古老而又常新的告诫能够让今天的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胜不骄,败不馁,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永远向前。苻坚本来是前秦的皇帝苻健的侄子,年轻的时候就带兵打仗,很有一番雄心壮志。苻健去世后,他的儿子苻生继位。可苻生生性凶残,杀戮太过,引起了大臣们的强烈不满。而苻坚官封东海王,战功赫赫,待人仗义,大臣们就想推举他做皇帝,废掉苻生。苻坚心里还在犹豫,直到有一天,苻生身边的侍女说,苻生在醉梦中嘀咕“阿法兄弟也不好,明天就把他杀了”,苻坚才下定决心,在大臣们的帮助下夺取了帝位。
苻坚即位后,广求人才。一个叫吕婆楼的就向他举荐了王猛。他向苻坚介绍说:“王猛这个人博学多才,以前桓温北伐时围攻长安,王猛就曾经见过桓温,并向他分析了形势,可惜桓温没有采用。桓温退兵时想请王猛一起到南方,可王猛见他并不是一个真正能建功立业的人,就借口自己的学业还未完成,留在华山。您想求贤,就请他来吧。”
苻坚就派人把他请来,王猛看苻坚为人谦虚好学、有胆识,就答应帮助他。苻坚先让他担任刺史官。王猛到任后,不畏豪强,坚决惩罚了一批大家权贵。谁知,这引起了权贵们的不满,纷纷向苻坚告状,甚至当面侮辱王猛。在这种情况下,苻坚心知要治理国家,就要有王猛这样的人才行,因此顶住了权贵们的压力,也坚决支持王猛。王猛打击了一批豪强势力,并在一年之中四次升迁,直至担任宰相。苻坚在王猛的辅佐下,选拔有才能的人,修水利、办学校,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十余年之间,前秦就富裕起来,王猛又出兵灭掉前燕,使前秦地盘扩大一倍,成为北方最大的国家。几年之间,苻坚凭借强大的国力,继续灭了一些小国,逐渐统一了北方。苻坚看自己势力强大,就想消灭东晋,统一天下。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的一天,苻坚召集群臣,说:“咱们已经把四方平定的差不多了,现在只剩下一个晋朝。因为这,我几乎每天都吃不下饭。我打算伐晋,你们看怎么样?”秘书监朱彤奉承说:“陛下顺应天命平定天下,一定能马到成功。然后使中原之人回复故乡,陛下封禅泰山,这是千年一遇的好时机。”苻坚高兴地说:“这正是我一生的志向啊。”大臣权翼反对说:“现在晋朝虽比我们弱,可他们君臣上下关系挺好,谢安、桓冲这些人也很有能力。他们君臣合力抵抗,我们未必能打赢。”苻坚听了好似一盆冷水浇头,绷着脸半天不吭声。又有大臣石越反对说:“晋朝有长江天险,也不容易打过去。陛下还是先修德养民,等他们内部空虚了再说。”苻坚一听激动地站起来:“武王伐纣时天象也不利于周。何况我们的军队比晋朝多,士兵们只要把马鞭子丢到长江里,就能让长江断流,怕什么长江天险呢?”可许多大臣还是不同意,苻坚就只把弟弟苻融留下商量。
苻融说:“我觉得也不能攻晋。一是时机不适宜,二是晋国还没有什么过错让我们抓住,三是我们的将士打了这么多年仗,都不愿意再打了。您还是听多数人的意见吧。”苻坚生气地说:“没想到你也这么说,我有事还和谁商量?凭着百万雄兵和堆积如山的物资,打一个弱小的晋朝,哪会有那么多难处?我虽说不算英明,可也不算昏庸,决不能让晋朝继续存在下去了。”苻融哭着说:“就算我说的不对,您也该想想王宰相(指王猛)的话吧!您不是把他比做诸葛亮吗?他临死的时候还叮嘱您,不要进攻晋朝呀。而且现在鲜卑等族在我们周围,若出兵伐晋,后方空虚,一旦有战乱连退路都没有。”苻坚不听,生气地走了。
转过年,苻坚坚持己见,一意孤行地出兵攻晋。他派苻融率领二十五万人为前锋,又派一支水军从蜀地沿江而下,自己率领几十万骑、步兵,前后征发百万余人,浩浩荡荡地往南进发。一开始,前秦军队长驱直人,渡过淮河,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抵达淝水西岸,苻融的军队也到了洛涧(淮河支流)。苻坚心里也是志得意满,以为晋朝江山唾手可得。
晋朝在谢安主持下,坚决抵抗,派谢石、谢玄率领八万人渡江迎战。此时此刻,晋军也前进到洛涧东面二十多里的地方。晋军士兵多数是淮河附近的农民,战斗力强,士气也高。为了挫败前秦军队的锐气,谢石派大将刘牢之带精兵五千人连夜进袭驻扎在洛涧的前秦军队。秦军仓促之间毫无防备,慌乱之中来不及抵抗,死伤一万余人。残余部队仓皇撤退到寿阳。
晋军乘胜进击,与前秦军队隔河相对。谢石派人对苻坚说:“请你们稍微向后退出一块地方来,让我们渡过河去,我们来一次大决战!你们敢答应吗?”秦军将领都不同意,对苻坚说:“我们人多,他们人少,坚守阵地,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苻坚却说:“没关系,我们可以假装稍微退后一点,等他们渡到一半,我们再冲上去,一定会打赢。”
苻坚想得不错,可是军队人数太多,许多人都不知为何撤退。而且秦军的组成也很复杂:汉族士兵根本就不愿意与晋军作战,其他各族士兵也不愿意替前秦王朝卖命。所以命令一下,大家呼啦就往回跑。有个汉人叫朱序的,又趁机边跑边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这一下,秦军竟然成了溃兵,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住了。
晋军顺利渡河,发起攻击。苻融还想叫军队停住,组织抵抗,可兵败如山倒,他自己反而被溃兵撞倒,死于乱军之中。晋军乘胜猛追,秦军头都不回的继续逃窜,听到刮风声、鹤鸣声,都以为是晋军追上来了。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在这次战役中,苻坚也被射了一箭。他逃回洛阳,发现他的百万大军只有十几万人了,苻坚的统治也就此衰败。不久各族又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政权,苻坚也被鲜卑族人杀死,北方又回到分裂战乱之中。
智慧金言
如果苻坚不是如此骄傲自满、一意孤行,或许历史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了。今人切忌,切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