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荀子》学生活
3398600000066

第66章 哀公篇(1)

题解

本篇以《哀公》名篇,旨在通过辑录哀公与孔子、颜渊的言论,反映荀子识别人才及为政治国的思想。

【原文】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治国,敢问何如取之邪?”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哀公曰:“然则夫章甫①、绚屦②、绅带而搢笏者,此贤乎?”孔子对曰:“不必然。夫端衣、玄裳、绕③而乘路④者,志不在于食荤:斩衰、菅屦、杖而啜粥者,志不在于酒肉。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虽有,不亦鲜乎!”哀公曰:“善!”

【注释】

①章甫:商代的一种礼帽,即缁布冠,它是行冠礼以后才戴的,用来表明(“章”)成人男子(“甫”)的身份,故称章甫。②绚:鞋头上的装饰。屦:用麻、革等制成的鞋子。③绕:同“冕”,大夫以上的贵族所戴的帽子。④路:同“辂”,车子。斩衰:古代最重的一种丧服,用粗麻布制成,左右和下边不缝边,裁割而成,所以叫斩衰。儿子和未嫁的女儿为父母,妻妾为丈夫,都服斩衰。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我想选择我国的有志之士来和他治理国家,应该怎么选择呢?”

孔子回答:“生在现在的社会,有志于尊从古代的道理;居住在现在的习俗之中,穿着古代的衣服。在这种情况下,做坏事的不是也很少吗?”哀公说:“既然这样,那么戴着殷代的帽子,穿着古代的鞋子,系着腰带,把笏插在腰间,就是贤能的人了?”

孔子说:“不一定。但穿着端衣、玄裳,带着古代的帽子,坐着君主的车子的人,就会不想吃荤菜;穿着麻衣丧服和草鞋,拄着孝杖吃粥的人,不会想喝酒吃肉。生活在现代社会,立志于古代的道义,生活在现在的习俗之中,穿着古代的衣服,做到还要为非作歹的人,即使有,不也是很少吗?”哀公说:“对!”

【原文】

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哀公曰:“敢问何如斯可谓庸人矣?”孔子对曰:“所谓庸人者,口不道善言,心不知邑邑①;不知选贤人善士托其身焉以为己忧,动行不知所务,止立不知所定,日选择于物,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五凿为正,心从而坏。如此则可谓庸人矣。”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士矣?”孔子对曰:“所谓士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故知既已知之矣,言既已谓之矣,行既已由之矣,则若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故富贵不足以益也,卑贱不足以损也,如此,则可谓士矣。”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君子矣?”孔子对曰:“所谓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贤人矣?”孔子对曰:“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如此。则可谓贤人矣。”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大圣矣?”孔子对曰:“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惰性者也。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情性者,所以理然不取舍也。是故其事大辨②乎天地,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于风雨,缪缪肫肫③,其事不可循,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若此。则可谓大圣矣。”哀公曰:“善!”

【注释】

①邑邑:愁闷不安的样子。②辨:通“遍”。③缪缪肫肫:同“穆穆纯纯”,严肃、和睦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人有五种:庸俗的人,士人,君子,贤能的人,大圣人。”哀公说:“请问什么样的人可以叫做庸俗的人?”孔子说:“我所说的庸俗的人是,嘴里不说好听的话。心里不知道什么叫做忧愁;不知道选择贤能的人作为依靠,来替自己分忧,行动的时候不知道目的,停止站立的时候不知道规则,天天选择事物,不知道该重视什么,完全跟随外物随波逐流,不知道归宿在哪里,被五官的欲望主宰,心术变坏。这样的人就是庸俗的人。”

哀公说:“对!请问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士人?”

孔子说:“所谓的士人,即使不能够完全符合道义,也一定有所坚持;即使不能尽善尽美,也有一定的方法。所以知识不在乎多少,却一定要明白自己所知道的;话语不一定很多,一定要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做的事情不一定多,一定要知道做事情的原因。所以知识该知道的都已经知道了,该说的话已经说过了,该做的事情已经做过了,那么就像保护自己的姓名和皮肤一样,不可以有所损害。所以荣华富贵不能使他有所增加,卑贱贫穷也不能使他有所减少,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作士人。”哀公说:“对!请问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君子呢?”

孔子说:“所谓的君子,说话忠实诚信但是不认为这是美德,具有仁义的品质却不自夸,思想通达却不与人争辩,好像自己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地方.这就是君子了。”

哀公说:“对!请问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贤能的人?”

孔子说:“所谓贤能的人,行为正直符合工匠的绳墨,却不伤害自己的本性,说话足够值得天下人效法,却不伤害自己,富裕得拥有整个天下,却不积蓄钱财,施舍给天下人,却不担心自己贫困,这样的人,可以称作贤能的人。”

哀公说:“对!请问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大圣人呢?”

孔子说:“所谓大圣人,智慧通晓大道理,应变能力很强没有穷尽的时候.分辨出万物的本性情。所谓大道,就是一切事物变化、形成的原因;所谓性情,就是判断是非、取舍的根本依据。所以他做的事情像天地那样广大,对事物的了解像日月那样清晰,总括万物的规律就像统率风雨滋润大地一样,美好而静谧,他的事情不能被别人模仿,就像继承上天主宰万物一样,他的事情不能被人理解,就像百姓连自己的邻居都不认识一样。这样的人,就可以叫做大圣人。”

哀公说:“对!”

【原文】

鲁哀公问舜冠于孔子,孔子不对。三问,不对。哀公曰:“寡人问舜冠于子,何以不言也甲?”孔子对曰:“古之王者有务①而拘领者矣,其政好生而恶杀焉。是以凤在列树,麟在郊野,乌鹊之巢可俯而窥也。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也。”

【注释】

①务:事情,事务。

【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问舜戴的帽子,孔子不回答。问了三次。都没有回答。哀公说:“我问你舜戴帽子的事情,你为什么不回答?”孔子说:“古代的君主头上只有头盔,脖子上系着围巾,但是他们实行的政策厌恶杀人。所以凤凰栖息在树林,麒麟生活在郊野,乌鹊的巢穴低头可以看见。您不问这个,却问舜的帽子。所以我不回答。”

【原文】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阼阶①,仰视榱②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③而栉冠,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优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注释】

①阼阶: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古代宾客相见时,客人走西面的台阶,主人走东面的台阶。古代的封建帝王常常登上阼阶来主持祭祀。②榱:古代指椽子。③昧爽:黎明。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我生长在深宫之中,在妇女的手中长大,我不知道什么是悲哀,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不知道什么是劳累,不知道什么是惧怕,不知道什么是危险。”

孔子说:“君主您所问的,是圣君提出来的。我孔丘,只是一个小人,怎么会知道呢?”哀公说:“除了你,别人更不知道了。”

孔子说:“君主您进入太庙之门的右边,登上大堂前东边的台阶。抬头看见屋顶,低头看见摆供的小桌子,这些物品仍然存在,使用它的人却去世了,君主您从这里想悲哀,悲哀怎么会没有呢?君主您黎明起床梳洗戴帽,天亮的时候就上朝处理政事,只要一件事处理不当,就会成为祸乱的开端,君主您如果从这里想到忧愁,那么忧愁怎么会不产生呢?君主您天亮上朝听政,傍晚退朝,别国诸侯的子孙一定有逃亡到您这里来的,在朝廷的末座供职侍奉您的,君主您从这里想劳苦,那么劳苦怎么会不产生呢?君主您走出鲁国的国门,嘹望鲁国的四郊,在亡国的废墟上一定有很多草屋散落其间,君主您从这里想惧怕,惧怕怎么会不产生呢?况且孔丘听说,君主,好比是船;平民,好比是水。水能栽船,水也能使船倾覆,君主您从这里想危险,危险怎么会不产生呢?”

【原文】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绅、委、章甫①,有益于仁乎?”孔子蹴然曰:“君号②然也?资衰③、苴杖者不听乐,非耳不能闻也,服使然也。黼衣黻裳者不茹④荤,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且丘闻之,好肆不守折,长者不为市,窃其有益与其无益,君其知之矣。”

【注释】

①章甫:商代的一种礼帽,即缁布冠,它是行冠礼以后才戴的,用来表明(“章”)成人男子(“甫”)的身份,故称章甫。②号:宣称。③衰:古代丧服的一种。④茹:吃。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腰上系着大带子,穿着古代的衣服,头上戴着礼帽,这对于仁有什么好处吗?”

孔子严肃地说:“您怎么能这么问呢?身穿麻布衣服,手拿竹杖的人不听音乐,不是由于耳朵听不见,是自己衣服的缘故。穿着祭祀衣服的人不吃荤,不是由于嘴巴不知道什么好吃,而是自己衣服的缘故。况且我孔丘听说,会做生意的人不会使自己亏本,有德行的人不会去做生意,那么,这两者哪个有利哪个不利,您应该知道了。”

【原文】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甲”孔子对日:“无取健,无取詌,无取口啍①。健,贪也;詌,乱也;口哼,诞也。故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土信悫而后求知能焉。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尔②也。语曰:桓公用其贼,文公用其盗。故明主任计不信怒,暗主信怒不任计。计胜怒则强,怒胜计则亡。”

【注释】

①哼:当作“锐”,指能说会道。②尔:近。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请问怎么选择人才?”

孔子回答:“不要选择急于求成的人,不要选择仗势欺人的人,不要选择能说会道的人。急于求成的人,比较贪婪;仗势欺人的人,会犯上作乱;能说会道的人,夸夸其谈。所以弓先调整得得心应手,才会有强劲的后力;马必须经过驯服,才能日行千里;士先保证诚信端正,才能要求有智慧和才能。士不诚信端正却有才能,就好像豺狼一样,不可以与他接近。谚语说:‘齐桓公任用贼人,晋文公任用盗寇。’所以英明的君主注重策略,不注重私人感情,昏庸的君主注重私人感情,而不注重策略。策略战胜了感情就会使国家富强,私人感情胜过了策略就会使国家灭亡。”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