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荀子》学生活
3398600000004

第4章 劝学篇(3)

羡慕别人成功的同时,往往伴随的是一种酸葡萄的心态,由其是当你觉得资质比你差的同学考上了比你好的学校,或是你觉得他不怎么样的同事先升官了,总会有一股不是滋味的感觉,明明我没有比他差,为什么我的运气那么不好呢?真的是这样吗?

往好一点看,至少你还是认同自己,知道自己没有比别人差,那既然这样,为什么际遇比别人不顺呢?荀子在这里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呢郧些成功的人,我们的资质可真是没比较差喔,但是人家可是比我们会审度情势借力使力哩。自认为资质不输人的人,在这一点上,可真要多学学了。

智慧金言

不要只看到别人成功的光环,而是要去学习光环背后所付出的过程,不过,可千万别再照本宣科,找个最像你的模式套进去借力使力啊!

锲而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用刀子雕刻事物时,如果刻一下就把它放在一边不管,那即使是腐朽了的木头也不能刻断;而如果能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能雕上花纹,甚至刻穿。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大千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组合而成的。例如巨大的房子是由砖、瓦、木等构成,而微小的细菌也是由多个细胞组成,即使是单细胞细菌也是由更小的部分构成的。在学习上也是如此。我们从小读书,先从汉语拼音开始,而后认识一个个简单的字,而后逐渐能读会写,这都是要经过一个相对的过程才能够做到。荀子说这句话,强调的正是学习上要坚持不懈,重在积累,一个个台阶走上去,最终能取得光辉成就。但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样太慢了,他不想一步步走,他心里着急,眼光又高,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结果当然达不到预定的目标,于是又可能垂头丧气、甚至一蹶不振,这都是没有明了这个道理。其实,不仅学习上要坚持不懈,处事为人上也要如此。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所谓成功,是经历了多次失败经验的积累加上更加坚定努力。为学为人,只要能够用心专一,相信下一个成功者就是能够锲而不舍的你。

南北朝时期,梁朝的陶弘景在《真诰》中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姓傅,名字已经不知道了,我们就叫他“傅先生”吧。这位傅先生从小就企慕神仙,喜好修炼道术,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长生不老的仙人。为了达到这个梦想,他一心一意地修炼。开始是在家里,但家里毕竟人来人往,不够清静,而且红尘滚滚,就是神仙也不愿意涉足其中啊!要找神仙,还是到山中去的好。于是,他离开家人妻子,一个人隐居焦山的石室中修炼丹道去了。日升月落,时间一天天过去,傅先生一直在山中独自默默地修炼,这样转眼就过了七年。

傅先生的精诚努力终于感动了太极老君。有一天,他亲自来到焦山,交给傅先生一副木钻,让他用木钻钻一块厚达五尺的磨盘巨石,并对他说:“只要你能将这块石头钻透,就能得道成仙。”言罢飘然而去。

傅先生对着太极老君望空拜罢,就毅然拿起木钻,对着那块巨石钻了起来。他日也钻,夜也钻,几乎昼夜不停。但他手里拿的是木钻,而面对的却是又硬又厚的石头,其速度可想而知。要是一般人,可能早就放弃了。但傅先生却坚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够钻透石头,而且,他把这当做太极老君交给他的修炼工作,并以此作为自己修炼成仙的最高目标。于是他坚持不懈地工作下去,谁知,这样一干又是四十多年!

一直到第四十七年的一天,傅先生发现自己手里的木钻快要磨尽,而石头却还没钻透。他心里不禁也焦躁起来:如果神仙交给自己的木钻磨尽,而石头未穿,怎么办?犹豫半晌,坚持钻下去的想法还是占了上风。于是他又拿起少得可怜的木钻,对着那似乎永远钻不透的巨石钻了下去。不知不觉,眼看木钻就要磨尽了,忽然,手中一松,令傅先生吃了一惊。拿起木钻仔细一看:原来那块巨石已经被他钻透了!即使是经历了五六十年的修炼,傅先生还是禁不住泪眼婆娑,喜形于色!两眼盯着巨石,整个人似乎呆了。但看着看着,他的眼前不禁一亮:就在那巨石被钻透的地方,一枚神丹静静地放在那里!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神丹!

就在这时,太极老君又飘然而至。他慈祥地对傅先生说:“上天被你的精诚所感动,赐你神丹一枚,服食后你就羽化成仙了。同时,你已经被封为南岳真人,你就上任去吧。”

傅先生仅凭手中的木钻居然钻透了厚达五尺的巨石,如果没有精诚专一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劳动,又怎么可能呢?这种精神和努力,如果用在学习上,优异成绩的取得绝对是必然的。古代有许多寒门学子,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求学,终于取得了成就。下面我们再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吧。

匡衡是汉代著名的学者,当时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当着匡衡的面,千万不要谈论《诗经》;要是匡衡讲论《诗经》啊,每个人都会听得喜笑颜开。”匡衡的学问由此可见一斑。但是你知道他的学问是怎么来的吗?据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卷二记载:匡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几乎手不释卷。白天读了整天的书,还觉得不够,晚上还想读书。但匡衡家里很贫穷,仅能勉强糊口,哪里有余力为他购买蜡烛读书呢?有时晚上月光明亮,那还好些,可以借着月光读书,但更多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的。匡衡并不灰心丧气,有了晚上读书的经验,他发现隔壁邻居家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到深夜,但他们家并不一定要读书,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月亮不是很好,匡衡勉强读了一会儿书,觉得实在看不清楚,才心犹不甘地回到屋里。可一躺在床上,那恼人的月光像是要故意逗他,偏偏透过窗棂照在他脸上,令人哭笑不得。想着想着,对着月亮的匡衡脑际灵光一现:是啊,月光可以透过窗棂照在屋里,那……终于,匡衡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这道隔开烛光的墙壁凿一个洞,不就行了吗?!想到就做,匡衡找了个凿子,就开始了他的工作。墙壁其实并不厚,并没费多大劲,原本黑黝黝墙壁就陡然有了个亮点,再挖几下,好!透过来的光线正好可以读书了!匡衡心里真是太高兴了!拿过书就继续读起来。

可过了一会儿,刚刚沉浸在书中的匡衡听到一连声地惊叫:“哎呀!这墙上怎么有个洞啊!是不是老鼠作怪呢?赶紧堵上吧!”果然,随着说话声,光线也消失了。这时匡衡心里也想起来自己的错误了,虽然邻居还没发现,但这样也不好,而且总不能天天挖墙吧。想到这里,匡衡恭敬地对邻居解释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和想借光读书的想法。或许是因为他的诚实有礼,也或许是因为他刻苦读书的精神,总之,邻居答应了匡衡的请求,还为了他读书方便,将蜡烛靠墙壁近些,点燃蜡烛的时间也长了些。这样,匡衡读书的时间就比较充足了,后来终于成为一位有名当世的大学者。同时,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也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其实,不仅一般人想做出点成就来需要努力,即使是那些天才横溢的人,想要做出一番成就,也同样离不开勤奋努力。

传说,我国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童年时就聪明过人,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轻松可以完成,这得到了老师和长辈的交口称赞,可这也滋长了李白骄傲自满的情绪。他逐渐地不像以前认真学习了,有时更是私自溜到外边玩。这样时间长了,他的学业也就渐渐懈怠甚至荒废了,而老师和长辈那里也不再有表扬,有的只是批评。岂不知这更助长了李白自暴自弃的心理,他变得孤僻,经常自己到人少的地方玩。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以前从未到过的山谷,那里山明水秀,奇松怪石、珍禽异草触目皆是,景致真美!李白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山谷深处。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在一块大磨刀石上磨着一根粗粗的铁棒。李白感到很好奇,就凑到跟前问:“老婆婆,您磨这跟大铁棒做什么呢?”老婆婆擦了擦汗,眯起眼睛慈祥地看了看李白,微笑着说:“好聪俊的孩子!婆婆磨这铁棒,是要用来做成绣花针的。”李白立时对老婆婆有了好感,但也觉得更奇怪了,又问:“这么粗的铁棒,要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慈祥而坚定地回答:“好孩子,只要我不停磨下去,总有一天会磨成的!就像你读书,只要认真读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大器的!”

李白毕竟是聪明孩子,听了这句话,脑子里不觉“嗡”地一声,暗自琢磨:老婆婆这么老了,还这样执着地做一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年龄还小,怎么就想放弃学业、自暴自弃呢?我一定要改正自己的错误,认真读书才是。于是,他向前恭恭敬敬地对老婆婆说:“谢谢婆婆!我明白您的教导了!”这时,老婆婆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哎!好啊,好啊!这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呢!”

李白告别老婆婆回家后,就好像变个人似的,认真读书,勤奋练习诗歌文章,终于成为名垂千古的伟大诗人。

智慧金言

凡是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他们成就的取得都是付出了艰苦努力的结果。今天的我们,在天资聪颖上绝不亚于古人,况且客观学习的条件又远远超过了古人,想要成就一番学业乃至一番功业,该是理所应当的。关键的一点,是看你是否肯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了。相信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成就一番事业,达到自己的理想,该是顺理成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