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佛经》学生活
3393100000031

第31章 说得少——不可说,一说即错(2)

善知识,如果要修行真正的“不动”,只要在看到任何人时,对他们的是非、善恶、过失都不理会和分辨,就是自我本性的真正“不动”。善知识,愚昧无知的人整天打坐,身体虽然静而不动,但是一开口就数落别人,说是非、论长短、评好恶,这是与佛道相违背的。如果追求观想心或清净境界,便是有碍于修道。

《坛经》上说“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为什么要“闲谈莫论他人非”呢?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环境造就了每个人的处事原则与方法上存在着差异,这就好比穿鞋,倘若我们不穿上别人的鞋,怎么会知道别人的脚是舒服还是痛苦呢?

二战结束后,苏联千疮百孔,购买大部分的东西都必须排队。

有一个穷人,为了招待他的外国友人来访,正兴致勃勃地卖力打扫自己的房子。正当他卖力清扫的时候,竟然将惟一一柄扫把给弄断了。他愣了大约有一分钟,才回过神儿来,顿时跌坐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

他的几个外国朋友恰逢这个时候赶到了,见到他望着断掉的扫把痛哭不已。便纷纷上前来安慰。

经济强盛的美国人道:“唉,一柄扫把又值不了多少钱,再去买一把不就行了!又何必哭得如此伤心呢?”

知法守法的英国人道:“我建议你到法院去,控告制造这柄劣质扫把的厂商,请求赔偿。反正官司打输了,也不用你付钱啊!”

浪漫成性的法国人道:“你能够将这柄扫把给弄断,像你这么强的臂力,我连羡慕都还来不及呢?你又有什么好哭的啊?”

务实的德国人道:“不用担心,大家一起来研究看看,一定有什么方法能将扫把粘舍得像新的一样的,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方法的!”

最后,可怜的人哭着道:“你们所说的这些,都不是我要哭的原因,真正的要害是,我明天非得要去排队,才可以买到一柄新的扫把,不能搭你们的便车一起出去玩了。”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既定的立场,也因此而习惯于执著在本身的领域当中,忘却了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有着他自己特殊的一面,永远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别人,更不要用我们的想法去评价别人。

倘若我们正遭受着别人的非议,千万不要以骂止骂,而应该多向释迦学习,只有像他那样处世,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无言以对。

释迦在世时,一人因嫉妒释迦受世人景仰,心怀不平而当面对释迦破口大骂。但是,不管他的态度如何恶劣,言语如何不可理喻,释迦却始终保持沉默,冷静以对。

在他骂够骂累之后,释迦才开口说:“朋友,如果有人送礼给他人,对方并不接受的话,请问该礼物属谁?”

此人不意有此一问,不假思索就答道:“当然属送礼的人了。”

释迦见他这样答,继续问道:“好,现在你对我破口大骂,如果我不接受这些詈言之辞,请问它将属谁?”

此人一时语塞,默然不言,继之醒悟自己的过错,并为自己的无礼向释迦道歉,发誓绝不再诽谤他人。

他人对自己的非难或诽谤,其内容如有中肯之处,我们应该谦虚己心,倾耳去听,尽速改正自己的过错,否则,我们不如遵照《法句经》中所言:“犹如坚固严,不为风所摇,毁滂与赞誉,智者不为动。”一一以泰然自若的心胸去面对所有的非难。

诽谤或者搬弄是非的人往往出于一种嫉妒之心,这些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足和失落,只要别人比他们生活过的好点儿,他们就受不了。如果他们能够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和别人比较,在生活中就会减少许多无谓的烦恼了。

“静坐常思”,思的是什么?应该是自己不知足与攀比产生的错误;“闲谈莫论”,不让“论”的是别人的生活与作风。踏踏实实地做我们自己,幸福、快乐自然会围绕在我们身边。

管住舌头,做个智者

恚能自制,如止奔车,是为善御,弃冥入明。 ——《法句经》

有了嗔恚却能自我控制,有如及时止住奔驶的快车,这就叫做善于驾驭自己的心身,能够舍弃黑暗入大光明。

当释迦与阿难周游各地时,有一次,他们驻足于一个鱼铺前,释迦命阿难:“拣起那截落在地下的绳子!”一会儿,他又命阿难丢了那截绳子,闻闻握绳子的手看看。阿难回答说:“有腥味。”

于是,释迦晓谕阿难:“绳子绑过鱼,鱼腥味就会传到绳子上。人手握过这条绳子,连手都会有腥味。同样地,人受了所接触的事物或人的影响,也或有善或恶的变化,所以,我们一定要对随接触的人或事物极为注意。”

这是《法句经·喻经》中所记载的一个故事。这话对我们现代人还是有警醒意味的。

有人把语言形容成刀剑一样,因此愈显得慎言的重要。孔子是一个非常慎言的人,他待人诚恳恭谦,看起来好像不擅言辞,但在公开场合里,他说话又非常的能言善辩。所以,孔子一直在陈说一个道理:“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人的脸上,有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却只有一张嘴巴,这奇妙的组合,蕴涵着很深的意义,就是告诫人们要多听,多看,少说。

《伊索寓言》中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舌头,最坏的东西还是舌头。”中国还有句谚语:背后骂我的人怕我;当面夸我的人看不起我。因此,人要懂得“祸从口出”的道理,管住自己的舌头。

艾子发高烧,梦游阴曹地府,正见阎罗王升堂问事。有几个鬼抬上一个人,说:“这人在阳世,干尽了缺德事。”

阎王命令道:“用100万斤柴火烧煮。”马面鬼上来押解。

那人私下里探头问马面:“你既然主管牢狱,为何穿着这么破烂的豹皮裤子呀?”

马面说:“阴间没有豹皮,如果阳间有人焚化才能得到。”

那人立即说:“我姑姑家专门打猎,这种皮子多着呢,如果你肯怜悯,减少些柴,我能够活着回去,定为你焚化10张豹皮。”

马面大喜,答应煮烧时走走形式。

待那人将归时,马面叮嘱道:“可千万不要忘了豹皮呀!”

那人回头对马面说:“我有一诗要赠送给你:马面狱主要知闻,权在阎王不在君,减扣官柴犹自可,更求枉法豹子皮。”

马面大怒,把他又投入滚沸的水锅里,并加添更多的柴煮了起来。

艾子醒后,对他的徒弟们说:“必须相信口是祸之门啊!”

由此我们知道,一个成熟的人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有些话,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你只要放眼周围,人缘好的人,嘴巴绝对不是喷壶。而人缘好也分两种,一是天生心计单纯,拙于言辞,一看就没有威胁力,就像《红楼梦》里的李纨;二是把真实的自己隐藏的滴水不漏,显得淡泊名利,与人无争,就像薛宝钗。

在生活中应该还原自我,有些个性,只要这些恣意妄为不妨碍他人就行,一生为别人而活,死时不冤吗?

但是,对于知心朋友,我们应该多聊聊,有用的、没用的,不必有过多的顾忌。很多时候,我们都宁可将悲伤和失意压在心底,也不肯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伤疤。我们以为只要自己不说,就不会有人知道,不会有人看见,不会有人嘲笑我们。但是,一个人的承受能力终究是有限的,与其一个人将所有的无奈承担,不如找个人聊聊,还一个健康快乐的自己。真正的朋友绝不会在你沮丧的时候讽刺你,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远离你。其实,有时候我们和朋友聊天,并不是想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朋友的一句宽慰,一句鼓励,对于失意的人都有着无穷的力量。

人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都需要有人认可,有人关心,有人支持,有人愿意与你同行,站在你身边,让你不再孤单。多和朋友聊聊天,让朋友知道你的生活近况,体恤你的真实想法,而朋友也会把他的喜怒哀乐告诉你,两个人在聊天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彼此的心贴得很近,感情也会逐渐加深。朋友之间贵在坦诚相见,而一起聊天,就是坦诚相待的方式之一。敞开你的心扉,经常和朋友见见面、聊聊天,你定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