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中庸全书》学生活
3392700000036

第36章 达孝(1)

这里接上章,说文王、武王是大孝。孝的最重要特点是能继承先人遗志,把先人事业发展下去。《论语·学而》:“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子张》:“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都是讲继承遗志。

这里所不同的是突出祭祀礼乐,“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论语·学而》),以孝治天下,治国就像看自己手掌那么容易。《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这里正好借用了这一思想。

原文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①!”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②,设其裳衣,荐其时食③。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④;序爵⑤,所以辨贵贱也;序事⑥,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⑦;燕毛,所以序齿也⑧。践其位⑨,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⑩,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译文

孔子说:“周武王和周公,是真正做到大孝道的人了吧!这样的孝,指的是善于继承先人的遗志,善于继承先人未竟的事业。每逢春秋举行祭祀之时,修整祖庙,陈列祖先遗留的重器,摆设先人的衣裳,供奉时令食品。宗庙中的祭礼,是用以序列左昭右穆各个辈分的;序列爵位,是用以辨别身份贵贱的;安排祭祀中各种职事,是用以判断子孙才能的;祭后众人轮流举杯劝酒时,晚辈向长辈敬酒,是用以显示先祖的恩惠下达到地位低贱者的身上的;祭毕宴饮时,依照头发的黑白来排列座次,是用以区分长幼次序的。供奉好先王的牌位,举行先王留下的祭礼,演奏先王时代的音乐,敬重先王所尊敬的人,爱护先王所爱的子孙臣民,侍奉死者如同他在世时一样,侍奉亡故的如同他活着时一样,这就是孝道的极致了。祭祀天地的礼节,是用来侍奉上帝的;祭祀宗庙的礼节,是用来祭祀自己祖先的。明白了祭天祭地的礼节和四时举行稀尝诸祭的意义,那么治理国家就如同观看手掌上的东西一样清楚简易了。”

注释

①达:通“大”。

②春秋:本指季节,此指祭祀祖先的时节。陈其宗器:陈列先世所藏之重器,如赤刀、大训、天球、河图之属。一说祖宗传下来的礼乐器具。

③裳衣:祖宗生前穿过的衣服。裳是下衣,衣是上装。荐其时食:进献时令食品。

④昭穆:宗庙中神主排列的次序,一般始祖居中,以下父子按左昭右穆顺序排列,此指祭祀的时候,排列出父子、长幼、亲疏的次序。《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排列昭穆的位次,是古代一种宗法制度,左为昭,右为穆。宗庙的次序规定:以始祖庙的牌位居中,左方依次是二世、四世、六世,称为昭;右方依次是三世、五世、七世,称为穆。

⑤序爵:祭祀时,参加祭奠的人员按官爵大小,以公、侯、卿、大夫四等排列先后。

⑥序事:按在祭祀礼仪仪程中担任的职务排列先后次序。事:职事,职务。

⑦旅酬:众人举杯劝酒。旅,众。酬,以酒相劝。逮贱:祖先的恩惠下达到卑贱者。

⑧燕毛:宴饮时,依照毛发的颜色区分长幼的次序。燕,同“宴”。

⑨践其位:站在与自己身份相应的位置上。践:践踏,引申为站在。其,指自己。

⑩郊社之礼:祭祀天地的礼仪。冬至这天,在南郊举行祀天仪式,称为“郊”;夏至这天,在北郊举行祭地仪式,称为“社”。

尝:此代指四时祭祀。,天子宗庙举行的隆重祭礼。尝,秋祭。示诸掌:看视放置在手掌上的东西,指容易看见。示,通“视”。

活学活用

敬人人敬,爱人人爱

一个能够尊重别人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自尊的人;一个能够尊重别人的人,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如果你做错了什么事,除了有坦诚地承认错误的勇气之外,还要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能了解别人的想法,你会获益很大。也许你会觉得奇怪,真有必要去了解别人吗?我想是的。我们对许多“陈述”的第一个反应常常是“估量”或“评断”,而不是去“了解”。每当有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态度或是信念时,我们通常即时作出的反应是:“这是对的”、“这好蠢”、“这是不正常的”、“那毫无道理”、“那是错的”、“那个不好”。我们很少要求自己去了解陈述者话中的真正含义。

罗杰斯的这段话是对于那些不善于听取意见的人而言的。因为人们常常是自以为是,而从来不去理会别人的意见,这种人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卡耐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我请了一位室内装潢师设计家中的窗帘。等帐单送来的时候,价钱着实让我吓了一跳。隔了几天,有个朋友来访看到了那些窗帘。她问起价钱,然后以夸张的态度宣称:“什么?别吓人!我想你是受骗了!”我想她说的不错。但很少有人听得到他人讲出这种真话、这样的宣判。于是,我为自己辩解,提出便宜非好货的道理。

第二天,另一个朋友来访,对那窗帘赞不绝口,还说希望她也能买得起这种漂亮的货色。我的反应与前一天截然不同:“啊,老实说,我也差点付不起。我买贵了,真后悔没先问好价钱。”当我们犯错的时候,也许会私下承认。当然,假如别人的态度温和一些,或显得有些技巧,我们也会向他们认错,甚至自认为坦白、心胸宽大。但是,假如对方有意让你难堪,情况又不同了。

卡耐基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人们如果过于直率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即使是非常好的意见,也不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采纳。反过来说,你过于坦白的话,就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也让自己成为人们讨论中不受欢迎的一部分。

洪应明认为为人处世:“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所以说,不管是对别人提出意见,还是对待别人对你提出的意见,都不能过于偏激,要恰到好处地表达,这样才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也不会伤害到自己。

有人曾经问马丁·路德·金,为何身为一个和平主义者,却倾向于白人空军将领詹姆士,而不是黑人高级官员呢?金回答说:“我以别人的原则去判断他们,而不是用我自己的原则。”一个伟大的人,是不会刚愎自用的,而是善于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能够多听听别人的看法,就能够集思广益,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而没有任何偏颇。

尊重他人的意见首先要做到正确地评判他人的意见。别人对你提出的意见,很大部分都只是就事论事,而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这是一个朋友或同事应该做到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对方反对你的时候,你总会觉得对方居心叵测,因为他否定了你之前的所有判断和做法。这应该是很正常的事,而往往就有人因此与别人发生争执,甚至“怒不可遏”而直接进行人身攻击,这是非常愚蠢的举动。

所以说,尊重别人的意见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同时,在给他人提出意见时也要尊重他人本身的判断,不能否定到底,要注意给对方留些情面。

家庭内部,注意礼节

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都可能会有一点矛盾,比如夫妻矛盾、婆媳矛盾、兄弟矛盾等等,究其原因,可能都是因为“礼”没做到位。那有人就要说了:一家人还需要讲究什么礼节啊?其实并非如此。曾国藩说:“家和则福自生”,“福”从“和”中来,而“礼之用,和为贵”。所以,一家人在一起融融洽洽,和气蒸蒸,就不会有什么矛盾了。相反,夫妻之间两相计较,婆媳之间彼此扯皮,兄弟之间相互争斗,像这样的家庭又怎么能和睦呢?

现代家庭一般都是三口之家,家庭关系比较单纯,因此矛盾也就相对较少。但矛盾少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相反,这种矛盾以一种更精细、更微妙的形式存在着。总之,只要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家庭这一关系,那就不可避免的会有矛盾存在。

家庭矛盾并不可怕,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矛盾也是很正常的。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会遇到自己会跟自己过不去的事,更何况是每天都在一起的家人呢?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兴趣、观念和相对的独立性,这就会使双方产生一些分歧,这个时候如果都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坏情绪,都不讲“礼节”,那矛盾就产生了。或许有人会说,我可以不理,去躲或逃,但你知道即使你躲过了,矛盾依然存在。所以,解决家庭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求和”。

左宗棠也说过:“家庭之间,以和顺为贵”,关键在于家庭中成员是否尊重别人的独立性,是否理解并宽容别人的性格、兴趣和观念。“和顺”并不是在矛盾产生的时候才表达出来,而是在于平常的生活中自然而然要这样做的。要时时刻刻有解决和防止矛盾的意识,所谓:“防患于未燃”。如果家庭成员都能随时随地地对家人尊重、爱护,那即使是遇到不同的意见,也就会静下心来彼此进行商量,而不是因为一点私利就要与家人扯破脸皮,相互抵牾,这是很愚蠢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