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中庸全书》学生活
3392700000035

第35章 无忧(2)

由此可见,领导者的道德力决不是小事。俗话说,“做人可以一生不仕,为官不可一日无德”。所以,领导者不仅要经常掂一掂自己手中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而且要经常掂一掂自己的道德影响力,善于自警、自省、自励,挡住美色、钱财、物欲、私欲等种种诱惑。养浩然之气,树良好官德。

“上梁不正,下梁歪”,意思是指无论大小群体或团队,领导者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常常仿效,而且往往搞得更厉害。

齐宣王好听竽,而且每吹“必三百人”。王权之下既有这样的世风,只要会吹竽,就能讨得好生活,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学习吹竽。三百个吹竽手当中,天份自有高低,南郭处士竽吹得不算好,也不能全怪他。等新王上了台,开始喜欢新的花样,南郭处士辞职不干了,这总该说还是有自知之明。

是齐宣王的好听竽毁了南郭处士,可到头来反倒让南郭处士捱了几千年的奚落,韩非子对他的结局居然还用了一个“逃”字。实在是有失厚道。

齐威王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位国君,曾因褒奖即墨大夫、烹杀阿邑大夫流芳千古,被人们称作是察奸辨忠、褒优惩恶的治国贤君。齐威王能够褒奖忠于职守、不搞歪门邪道的即墨大夫,敢于惩办不干工作、专门讨好上边的阿邑大夫固然可敬,可是他的左右毫无顾忌,竟敢在他面前指鹿为马、颠倒是非、胡乱“奏本”,又让人感到十分可气。

如果齐威王洞察秋毫,能够把那些说假话、搞诽谤者早作处置,不仅不让他们得半点好处,而且让他们多吃些苦头,这样他的左右有谁还会瞎“奏本”呢!正因为齐威王对这些左右的“奏本”不辨真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高兴还给他们不少好处,才会形成“毁言日至、誉言日至”的风气。如果说,诽谤和捧场一个人,既能得到下边的贿赂,又不受主子的惩罚,那么,这些心术不正的人何乐不为呢?自己的左右如此受贿枉理,昧心谄言,难道齐威王真的被蒙在鼓里,一点都没察觉?不会真的这么简单。实在不能说齐威王对此毫无责任、没有过失,因此不能称他为真正的治国贤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对下属有相当大的表率作用,如果领导者能以身作则,那么下属也会安分守己;如果领导者本身就贪赃枉法,又怎能做好下属的工作呢?所以,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首先要对领导者加以约束。

正面影响,赢得魅力

孔子把中庸之道形象地比作人们祭祀的鬼神,看不见,听不到,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也离不开它。“君子之道费而隐”,广大而又精微。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是“隐”,是精微;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是“费”,是广大。一个君子的影响力是强大的,无论正面还是负面,全靠自己把握。由于权力与身份的特殊性,领导者的行为受到人们的关注,无法遮掩。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就知道什么是影响力了。有一天,在美国亚拉巴马的蒙哥马利,一位名叫罗莎·帕克的黑人妇女拒绝服从汽车司机要她离开座位到公共汽车尾部就座的命令,这个命令符合当时的公共汽车种族隔离惯例。由于冒犯了蒙哥马利的种族隔离法令,帕克太太遭到拘捕。

这件事引起了牧师马丁·路德·金的注意,他认为这种情况必须得到纠正。随之,他在蒙哥马利号召开展联合抵制乘坐公共汽车的群众运动,以非暴力的群众运动形式反对在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政策。马丁·路德·金也因为在为期382天的蒙哥马利抵制乘坐公共汽车运动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受到广大黑人群众的拥护,而使他成为民主权力运动的领袖人物。

马丁·路德·金没有人授予他职务权力,他自己也没有刻意追求权力,为什么竟然成为民权运动的领袖呢?罗伯特·塔克在他的著作《政治领导论》中称这种人为“非委任领袖”。“非委任领袖”不拥有职务权力,但他们仍然可以成为政治领袖,领导他人。他人愿意,也乐于接受他们的领导。

西方传统管理学对领导的界定是:“领导可定义为影响力。它是影响他人,并使他们愿意为达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艺术或方法。”

H·法约尔认为:“在一个领导人身上,人们应把属于职能规定的权力,和由自身的智慧、博学、经验、精神道德、指挥才能、所作的工作等等决定的个人权力区分开来。作为一个出色的领导人,个人权力是规定权力的必要补充。”

总之,对于领导者为何具有领导影响力的问题,西方传统管理学的解释是:来源于职务权利和个人权力,教科书上则更多地使用“职务影响力”和“非职务影响力”的说法。其实质内容是一样的,即把领导影响力划分为两大类:职务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个人品质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力。使用了牛顿力学的传统解释方式就是:一个实体对另一个实体产生的作用力。

对此,美国的管理专家沃伦·布兰克则认为:“大多数人都没有认识到领导能力与物理学之间的联系,他们认为这种联系与人的需求相去甚远。然而,领导能力与物理学确有共同之处。物理学解释能量、物质,说明宇宙如何运行。同样,领导能力是一种激发人的能量并将其转化成行动的能力。因此领导能力的行使可以被看成是人体物理过程的实践。”

领导影响力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来源于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这不是领导者所具有的特质,而是来源于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特殊关系。

《左传》上说:“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这就是说,自古的经验告诉人们,使自己的欲望服从他人则可以成就事业,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的欲望则少有成事的。因而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们总爱犯自以为当了领导就当然比下属高明,爱把自己的愿望当作原则来教导下属,强求他们接受的错误。孟子又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敬重别人的人,别人也就常敬重他。领导者不敬重下属,下属理所当然也不会真心地敬重领导者。

因此,领导者要想有影响力,首先必须搞清楚,你需要下属有什么样的行为。然后才能仔细观察下属的行为,不理会那些不希望有的行为,而一旦发现所希望的行为,就立刻加以首肯,赞许之。这样做之所以能够对下属产生吸引作用,首先是由于下属受到了敬重,于是就有了“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结果。其次,下属的行为,在一再“首肯”的强化之下,很自然地成了一种行为习惯,他之所以这样做,不出于他人的强迫,而出于“我自然”——行为心理学的规律使然。既愿意又自然,何乐而不为。因而,相互吸引的现象就能存在。

在企业中,由于这种首肯不仅仅是口头表示,还常有一定分量的奖励品或奖金以加大“首肯”的分量,这种影响力的应用,人们已经很熟悉,它是常用的激励方法的一种。我们明白了上述理论,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加以应用,避免了盲目性。

戒掉毛病,留住魅力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戒绝凭空臆想,看事情绝对,固执己见,事事为自己着想这四种毛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是孔子在修身方面的自律。

宋代朱熹在《集注》中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他认为,这四项事情是互相关联的。前者是后者的起因,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不为自己着想反过来会加剧任意性。这些都不符合中庸之道,所以孔子要戒绝他们。

“毋意”,是说孔子做人处世,没有自己主观的意见,本来想这样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见,他就接受了,并不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

“毋必”,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事实往往未必。中国人有两句名言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说明孔子深谙人生的道理,事实上“毋必”,说想必然要做到怎样,世界上几乎没有这种事,所以《易经》提出了八卦,阐发变易的道理。天下事随时随地,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在变,宇宙物理在变、万物在变、人也在变;自己的思想在变、感情在变、身心都在变,没有不变的事物。我们想求一个不变、固定的,是不可能的。孔子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毋必”,就是能适变、能应变。

“毋固”,不固执自己的成见。

“毋我”,专替人着想,专为事着想。这就是孔子学问修养的伟大处。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我,无法做到“无我”。有我就有你,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烦恼。结果忘记了你也是人,我也是人,大家都是一样的。“大家一样”就是佛学所说的“平等相”。

孔子教人学问修养,就要效法他做到这四点,“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一个人一旦做到了无我,那就可以绝对地无私了,无私才能无畏,无所牵挂,那“意”、“必”、“固”自然都就没有了。随意猜测,往往会违背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会异想天开,或者狂妄自大,自寻烦恼;主观武断,往往不合情理,造成严重的后果;固执己见,往往会被人视作老顽固,破坏大事;自我一旦被放在了首位,那么瞻前顾后,充满私心,自然无法与天地自然相合一。

晋朝刘道真读过书,由于遭受战祸,流离失所,无以为生,只好到一条河边当纤夫。刘道真素来嘴不饶人,喜欢嘲笑别人。一天正在河边拉纤,看见一个年老的妇人在一只船上摇橹,刘道真嘲笑说:“女子为什么不在家织布,而跑到河里划船?”那老妇反唇相讥道:“大丈夫为什么不跨马挥鞭,而跑到河边替人拉纤?”

又有一天,刘道真正在草屋里与别人共一只盘子吃饭,见到一个年长的妇人领着两个小孩从草屋前走过,三个人都穿着青衣,就嘲笑她们说:“青羊引双羔。”那妇人望了他一眼,说:“两猪共一槽。”刘道真无言以对,他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了,结果自取其辱。

从前,日本名古屋工商联合集团公司董事长土川衣夫要物色一个重要职位的人选,名铁百货公司总裁长尾芳郎知道了,立刻推荐了一个既年轻又有才华的人去见土川。土川与他谈了几分钟话,决定不任用这个人。长尾心里很不高兴。后来被推荐的这个人另谋高就,一路飞黄腾达。6年后,在一件牵涉首相贪污渎职的案件中,这个人被判入狱,刑期25年。长尾去见土川,问他当年为何不用这个人?土川说:“你没有读过老子吗?这人在几分钟内,把老子说的‘四自’——‘意、必、固、我’都表现了出来。这种危险的人是绝对用不得的啊!”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爱故意找碴儿、寻衅滋事,想让领导下不来台。这时你如果退避三舍,必会遭人耻笑;如果视而不见,也难免有软弱之嫌。你可化被动为主动,进行回击,既可让寻衅者无言以对,也能在主动中有台阶可下。

黄主任因和李主任意见相左,便想在公众场合故意给李主任难堪。李主任在一次发言中,不慎读错了一个字,黄主任便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李主任:“水平太差了,那么简单的字都不认得,还好意思在众人面前说话!”李主任见黄主任恶意挖苦讽刺他,也就不客气了,笑着对他说:“这总比你作错事不认账还强出一点吧!”李主任的话实际是事出有因,黄主任在损坏了公司的东西后,非但自己不承认,还欲嫁祸于人,但又怕被人揭穿。因为这件丑事人人皆知,因而李主任的话一出口,众人皆知其意,大家默然相视而笑。黄主任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欲辱人而自取其辱。他这种毛病要是不改,主任的位子是坐不长久的,因为大家已经对他反感。而李主任当众对黄主任反唇相讥,不仅不失魅力,反而显得更加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