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其实你可以活得不累
3368200000004

第4章 假如生活拖累了你(4)

其二,老板威胁、不尊重或者贬抑你。

其三,如果你十分讨厌工作以至于工作结束时会感到精疲力尽。厌倦情绪是工作压力的罪魁祸首之一,一定要慎重对待。如果工作中你没有感到有一种向上的动力促使你增进自己的业务技能,那你还是趁早换一个对你来说更有意思的工作。处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的威胁,将远远大于生理疾病的威胁。善于调适心理的人,如同善于增减衣服以适应气候变化一样,能获得舒适的生存;而不善调适者,却长久走不出烦恼的怪圈,极容易接受消极与虚妄的心理暗示。

在繁忙的工作当中,要学会适时放松自己,善于休息,这样你的生活才更加多姿多彩,你才会更有精气神。

降低期望值,快乐就好

你的工作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你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值太高了。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他们比较办公环境,比较出差住的酒店,其实这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工作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真的需要什么,而不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在职场当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足够“值得”的回报。但人和人的利益要求是不相同的,这就会有差异、矛盾、冲突,这个时候,如果你不打算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很可能成为“受害者”。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有太多、太高的期望,所以才会产生了太多郁闷的人,严重时对人对己都会不利。

期望博弈,是职场人际关系的常态。焦虑、压抑、恐惧、困惑、迷惘、停滞、衰竭、亚健康、烦躁、失落、不安、迷失、崩溃……这是经常听到的职场“关键词”,这些都源于心态的不平衡。

人出于本能,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期望值,这自然有其积极意义。它是个人进取、社会进步的一种心理驱动力。但是,世上万物往往“物极必反”。如果一味地不切实际地以过高的期望值来对待人生,也许正是有些人每天都在郁闷愁怨的心理困境中消磨宝贵时光,终生不能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的心理根源。

于“官”念、于“钱”途、于“物”欲,都需要调低期望值,干事业也该如此。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绪冲突越大,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结论。

在一本书上,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快乐公式”:快乐值=得到值÷期望值。乍一看这个快乐公式很简单,如果你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能启发我们从中悟出不同人之所以有快乐与苦恼两种不同感受的原因。

在工作中,每一个人都存在压力和苦恼,所不同的就是对自己期望值的大小,再一个就是化解苦恼和营造快乐的能力。在这里,一个人的快乐程度,就是得到值与期望值之比。当得到值不变时,如果你期望值越大,那么快乐值就会越小;反之,如果期望值不变,得到值越大,那么你的快乐值就会越大。

曾经有位医生在为一位企业家进行诊疗时,劝他多多休息。这位企业家愤怒地抗议说:“我每天承担巨大的工作量,没有一个人可以分担一丁点儿的业务。大夫,您知道吗?我每天都得提一个沉重的手提包回家,里面装的是满满的文件呀!”

“为什么晚上还要批那么多文件呢?”医生诧异地问道。

“那些都是必须处理的急件。”病人不耐烦地回答。

“难道没有人可以帮你忙吗?助手呢?”医生问。

“不行呀!只有我才能正确地批示呀!而且我还必须尽快处理完,要不然公司怎么办呢?”

“这样吧!现在我开一个处方给你,你能否照着做呢?”医生有所决定地说道。

这病人听完医生的话,读一读处方的规定:每天散步两小时,每星期空出半天的时间到墓地一趟。

病人惊异地问道:“为什么要在墓地待上半天呢?”

“因为……”医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是希望你四处走一走,瞧一瞧那些与世长辞的人的墓碑。你仔细思考一下,他们生前也与你一样,认为全世界的事都得扛在双肩,如今他们全都长眠于黄土之中,也许将来有一天你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然而整个地球的活动还是永恒不断地进行着,而其他世人则仍是如你一般继续工作。我建议你站在墓碑前好好地想一想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

医生的话敲醒了病人的心灵,他依照医生的指示,释缓生活的步调,并且转移一部分职责。他知道生命的真义不在急躁或焦虑,他的心已经得到平和,也可以说他比以前活得更好,事业也蒸蒸日上。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无忧无虑,没有负担!降低期望值,给自己最低的限度,那么你就会很快乐。如果总是对自己要求过高,到头来只会把自己压垮,没有了成功,也没有了快乐,是多么的得不偿失啊!所以,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只要自己快乐就好!正所谓:“快乐不在于你得到了多少,而在于对自己计较得少。”

你对自己的期望值越高,成功的阻拦越大,获得的快乐就越少;相反,你对自己的期望值低一点,目标就很容易实现,你获得的快乐就多一点。

合理安排时间

一个欲成大事者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合理安排时间,让自己的时间不断增值,赢得时间就能赢得一切。

人生在世,一天天、一年年,似乎时间很长,很多人就不懂得珍惜,任其流去。但突然有一日,回头一看,几十年的时间一下子都过去了,而自己却一事无成,这时大家会深切感到时间的宝贵。

时间是最平凡而又最珍贵的东西,成功的人都有25小时,因为他们会利用和创造时间为自己服务。下面就是他们拥有“25小时”的秘诀:

1学会稍作休息

尽量利用时间并不等于必须每一刻都埋头苦干。稍作休息,可以帮助你稍后做得更快更好。中午打个盹可以恢复体力,运动一下也可以让头脑清醒,身体放松。就算只是交替做深浅呼吸10分钟,也有松弛身心的作用,令你精神焕发。

2不要只会空等

如果知道等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随身带些阅读的材料,在公事包或者文件夹里放些文件、报告、刊物或剪报。

3分清轻重缓急

拣出重要的文件,加以分类,具体可分为“处理”(须处理或须交托别人去做的)、“阅读”(一有空就要看的文件)以及“存档”(将来可供参考的文件)。把“处理”的一部分放在显眼的地方,其余两部分则放在一旁。只把主要的文件放在办公桌上,就可以避免分心而浪费时间。

4学会闭门谢客

许多人喜欢说他们办公室的门是永远打开的。然而,如果每个不速之客都接待,你也许很累还办不成什么事。

应尽量找些委婉的方式保护自己,避免突如其来的干扰浪费你的时间。公共关系专家列维把他的开门政策稍加变化——让门半掩着。这意义很清楚:他其实不想让你进去,如果真的有急事也可以进去。应付不速之客还有另一个办法:告诉对方你事务繁杂,向他道歉,然后请他在你不忙或工作效率较低的时间再来。

5避免外界干扰

电话最能帮助我们节省时间,也最能浪费我们的时间。《时间管理新法》一书的作者麦肯齐说,想把长篇大论的来电挂断可以先定个时限,然后用“大致上就是这样了……”之类的话题暗示对方交谈应该结束了。

打电话之前先要弄清楚打电话的用意。如果你要谈好几件事,就先记下来,然后照着谈。忙碌的人会希望你直截了当。如果不想让自己打出的电话不受欢迎,就要记下你通常要打电话的对象什么时候最不忙。更好的办法是先约定时间再打重要的电话。

6做事预先计划

时间管理专家认为,每次花少许时间去预先计划,会收效显著。事先花20分钟筹划,稍后就不必花一个钟头去记起该做些什么事。《生活安排五日通》的作者赫德莉柯说:“不要把所有活动都记在脑袋里,应把要做的事写下来,让脑子做更有创意的事情。”

比如,每天都列张工作清单,按照重要程度给它们排次序。要是事情较多,就把最迫切的列为“甲类”,次要的是“乙类”,再其次是“丙类”,或者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