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其实你可以活得不累
3368200000005

第5章 假如生活拖累了你(5)

7善待你的时间

什么时候做重要的事效果最好?生理学家克莱特曼医生的研究显示,人的正常体温在一天之中的变化可相差达165摄氏度之多。体温变化的模式会影响你的工作效率、精神集中程度及心理状态。

人通常在早上的后半段和傍晚的中段神志最清楚。下午的时候人会感到越来越困乏,下午两三点钟是工作效率的“低谷”时段。体温在下午6点钟到8点钟达到高峰之后,很多人会出现精神减退。用你的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处理困难的事情,或者从事创意思考。工作效率低的时间则用来看报、整理档案、打扫或清理信件。配合自己的精神状态去工作,可以事半功倍。

为了让大家每天可以多得一个小时,美国有个钟表匠制造了一种特别的计时器,每分钟只有576秒。每分钟省下24秒,一天下来多了近60分钟。其实,只要善用时间,你也可以每天“多”一个小时,得益无穷。这就是成功人士争分夺秒的潜意识。一寸光阴一寸金,成大事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具有控制时间、高效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和艺术,让有限的时间起到巨大的作用。

一个欲成大事者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合理安排时间。赢得时间就能赢得一切,认真学习并掌握这种方法,才能让自己的时间不断增值。

别在抱怨中虚度光阴

在生活中,我们的身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抱怨:抱怨孩子不懂事,抱怨家人不体谅自己,抱怨付出多、薪水低,抱怨上级不公平,抱怨公司制度不合理,抱怨人生不如意……有的抱怨是我们说给别人听的,有的抱怨是别人说给我们听的。

我们常叹人生之累,我们常被诸多烦恼扰得心绪不宁,我们总抱怨快乐太少。其实,不是生活背叛了我们,而是我们误读了生活。我们远离了平常心,所以,我们迷失了自我。

快乐,不是给你多,而是计较少;幸福,不是辛苦多,而是抱怨少。宽容的种子能够长成幸福的大树,结出快乐的果实;抱怨的种子只能长出病态的树干,结出痛苦的果实。爱唠叨、爱抱怨的人是走不了多远的,因为他会感到身累、心累,天天折磨自己。

当你无休止地抱怨工作、抱怨生活、抱怨感情、抱怨自己的种种不如意时,你为什么不问一下自己:

抱怨社会不公平:世界欠你什么了吗?

抱怨工作不如意:到微软你就能干好?

抱怨客户不理解:你工作做到位了吗?

抱怨丈夫不浪漫:情调难道只有他造?

抱怨妻子不顾家:凭什么要让女主内?

抱怨老人不开通:可不可以多点理解?

抱怨孩子不听话:你懂得他的心理吗?

抱怨上级不识才:你是一匹千里马吗?

抱怨下属不尽心:你是一个好榜样吗?

抱怨同事不配合:为什么不将心比心?

……

我们每个人都很要强,都不想输给别人,都想在自己的事业中做出业绩。有时我们的内心会变得越来越烦躁,越来越失去平衡,我们往往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其实,不必苛求人生,抱一颗平常心,笑看得失成败,即使平凡一生,又有何憾?做一个平凡的人,拥有一颗平常心,你会发现,人生其实不乏快乐。阳光是美好的,空气是美好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和温馨。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体会到淡泊是一种享受,淡泊是一种心境。学会享受淡泊,才能如鱼得水,自由自在地欣赏不可多得的美妙世界。

少抱怨他人和社会,多检查改造自己,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放慢脚步,才能踏上生活之路

承担事业责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需求。然而,只注重事业成功,为工作失去生活,这是得不偿失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生活,找回真实的自己。

工作在职场快节奏中的都市白领们在生活里奔忙。为了不迟到,他们步履匆匆;为了赶时间,他们在快餐店里狼吞虎咽;为了提升自己,“充电”学习进速成班;为了工作,为了家庭……他们每天都在跟时针、分针甚至秒针赛跑,到头来有些人为了承担事业的重任,而把生活拒之于千里之外。

小王是一个很敬业的主管,差不多每天都是马拉松似地工作。他不但自己如此,甚至要求下属和他一起共同进退。其中一个叫小张的下属,也是抱着“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的态度。

直至有一日,小张的儿子跌伤了脚,这皮外伤固然不碍事,问题就出在儿子对他的态度犹如陌生人,若即若离,并拒绝接受他。对此,小张受到很大打击,他发现原来一直错过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与家人的亲密关系。为了补救这关系的缺口,他和上司小王商议,寻求解决方案,而且大前提是:“以工作素质来评价我的能力,而不是以我逗留在办公室的时间作为表现的准则。”

我们生活在一个压力极大的社会环境中,为了生活,为了生存,我们承担着繁重的责任,比如社会责任、事业责任、家庭责任,我们拼命地工作。但实际上,不管我们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动,工作几乎成了生活的唯一内容和支柱。一旦失去了工作,我们不仅会在物质上垮掉,同时也会在精神上垮掉。而在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又会使我们时时感受难以解脱的束缚,经受无法避免的挫折,从而体验到深刻的无力与无奈。

既想在工作上做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又想过自在惬意的生活,很多人的现状都是这样的。可是,结果总是两头不讨好,往往得到了这个,失去了那个。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很可能出在把工作与生活混为一谈。其实,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如果错把谋生的工具当成人生的目标,而且太把它当成一回事,就会把自己弄得一团乱。

我们要知道,工作与生活是两回事,应该用两种不同的态度来看待。工作上,你演的只是职务的角色;而回到真实生活里,你要演的才是你自己。

约翰?列依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生活沉重是我们更多的运用了加法,不妨运用一下减法来生活,这样你会更轻松。

有这样一个人,他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

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他什么感觉。那人说:“觉得越来越沉重。”

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

哲人问:“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

那人不语。

哲人说:“我们每个人的篓子里装的不仅仅是精心从这个世界上寻找来的东西,还有责任。”

生活就是这样,你要想在篓子里多装东西,就得比别人更辛苦,就要付出更多的责任。人生,本来就是一次旅行。只不过这趟旅行,只有起点,没有回程。因此,只有放慢脚步,才能品尝人生。走,是为了到达另一个境界;停,是为了欣赏人生。我们不必把每天都安排得紧紧的,总要留下一点空间欣赏一下四周的好风景。

无休止的快节奏给执著的追梦人带来丰厚的物质回报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心灵的焦灼、精神的疲惫以及健康的每况愈下。这些和时间赛跑的疲于奔命的“快”已使自己迷失了生活方向,使自己离健康的生活和幸福越来越远。因此,我们不妨让自己慢下来,静下心来读一些书籍,喝一杯淡雅的茶,与朋友漫谈一下;可以推掉一些可放弃的应酬早早回家,把周末留给家人、朋友间的团聚。

所有的“慢生活”与个人资产的多少并没有多大关系,只需要有平静与从容的心态。其实,真的不必等到实现了梦想,完成了责任才开始休息。如果你一定要执著地抱着这个想法,那你永远等不到那一天。

如果你真的珍惜生命,奉劝你从现在开始,坚决摒弃“快”的工作方式,试着让自己“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