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其实你可以活得不累
3368200000016

第16章 如果情绪操控了你,别让负面情绪毁了你(3)

通过以上的故事,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机会,但要想使自己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前景,有更好的前途,不光要看到机会,还要学会抓住机遇,这样才能不断巩固新的胜利果实,推动事业向前发展。

机遇来之不易,一旦抓到了机遇,就不能放手,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它。因为,机遇的到来是个人努力到一定程度的升华,是个人奋斗的结果。

人生的机遇可能会以多种方式显现在我们面前,所以要捕捉“机遇”,一定要处处留心,独具慧眼。只要仔细留心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就会发现它们当中可能蕴藏着相当多的机遇,因此,我们应当时时刻刻全身心地准备迎接、拥抱每一次幸运之神的光顾。

要想抓住机遇,必须首先正确地认识机遇。机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也是事物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所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一种现象。我们不能坐等机遇,用“守株待兔”的方式注定要失败。

要抓住机遇,更要创造机遇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定论:

一等人是创造机会——不必眼见为实,相信能成功就去做。

二等人是把握机会——看到有人成功,眼见为实才去做。

三等人是等待机会——知道这么做会成功,却希望等待更好的机会,这样的人可能大器晚成,也可能比较缺乏冒险心,不一定会成功。

四等人是失去机会——明明看到很多人成功,却仍然不为所动,让自己苦守在井底,这样的人缺少自信,所以也很难改变,当然会失去机会。

五等人是根本没有机会——这种人的主观意识很强,经常为反对而反对,看到别人成功也不以为然,泼成功者的冷水,却不懂得自我反省,一辈子在自己觉得安全的小小领域中生存,不晓得求进步,只会原地踏步,讲难听一点就是死脑筋一个。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是哪一等人,又想当哪一等人。不管是谁,都应该抓住或者创造人生的机遇。

在以色列,一位行为学家在一群年轻的乞丐中搞了一次施舍活动,施舍物有三种:100美元、一套西装和一盆以色列蒲公英。施舍过程中,行为学家搞了一个统计,统计结果是:近90%的乞丐要了100美元,近10%的乞丐要了西装,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乞丐要了蒲公英。

10年后,这位行为学家对当初参加“施舍活动”的乞丐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为:要100美元的乞丐至今基本仍为乞丐;要西装的乞丐大部分成了蓝领或白领;要蒲公英的乞丐全部成了富翁。针对令众人迷惑的结果,行为学家作出了如下解释:

要100美元的乞丐在拿钱时,心里想到的是“收获”,这种只想收获不想付出的人只能永远是乞丐;要西装的乞丐在拿西装时,心里想到的是“改变”,他们认为,只要改变一下自己,哪怕是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一生,正是通过这种不断的改变使自己由“乞丐”变成了“蓝领”或“白领”;要蒲公英的乞丐在拿蒲公英时,心里想到的是“机遇”,他们知道,得到的这种蒲公英不是一般的蒲公英。它原产于地中海东部的沙漠中,它不是按季节舒展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雨,它们一生一世都不会开花,但是,只要有一场小雨,不论这场雨多么小,也不论在什么时候落下,它们都会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迅速开出自己的花朵,并在雨水蒸发干之前结子、传播。

以色列人常把蒲公英送给有智慧的穷人。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穷人和沙漠里的蒲公英一样,发展自己的机会极少极少,但只要拥有蒲公英一样的品格,在机会来临之际,果断地抓住,同样会成为一个富有和了不起的人。

对一个自身并不出色,但又想谋求发展的人来说,机会是无比重要的。只有把握住了机会,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如果错失机会,就只能在原地踏步。因此,每个人都不要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只是因为自己不善于把握机会,在机会面前太被动,在思想上、心理上有不良的习惯,才造成创造机会的严重阻碍或者错失机会。只要自己时时刻刻、全身心地准备去迎接、拥抱每一次幸运之神的降临,那么,你就能抓住甚至创造机遇。

好的机遇是用你的脑子发现而不是坐等来的。机遇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个人如何努力,能力提高了,机遇不但可以把握,而且可以创造,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

留心身边事,机遇自然来

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每每抓住成功的机遇,完全是由于他们在生活中处处都很留心,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情里找出创意来,这样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能迅速做出反应,从而把机遇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

美国弗罗里达州有一位生活潦倒的穷画家,名字叫李浦曼。因为他太穷,只有一些简陋的画具,仅有的一支铅笔也是削得短短的。

有一天,他正全心全意绘画时,找不到橡皮了,费了很大的气力好不容易找到它,把画面擦好之后,又找不到铅笔了,为此他大为生气。之后,他将橡皮用丝线接在铅笔的头部,但只使用一会儿橡皮又掉落下来了。他下定决心要弄好它,这样弄来弄去几天后,终于想出好的方法了。于是他剪下一小块薄铁皮,把橡皮和铅笔包绕起来。果然,下一点工夫做起来的这个玩意儿相当管用。“说不定哪一天这个东西会替我赚进一笔横财。”他对自己说。他一想到确有必要申请专利,就向亲戚借钱办理申请手续。这项专利日后卖给一家铅笔公司得到55万美元。当时的55万美元是一笔天文数字,李浦曼的生活一下子就得到了改善。

处处留心皆机遇,要做生活当中的有心人是因为机会往往来得都很突然或者很偶然。因此,只有留心、用心的人才有可能在机会来临的一瞬间捕捉到它。其实,世界上有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是来自这突发的偶然事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发明水稻杂交也是如此。袁隆平有一次在稻田里,无意之中发现了一株自然杂交的水稻。由此,他想到目前我们人类所认定的水稻不能杂交的结论可能是个错误。于是,通过艰苦的科学研究,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面对许许多多这样的成功事例,你也许会说,我整天都坐在果园里,树上的苹果把我的头都砸烂了,为什么我就没有发明出一个什么定律?可能你还会说,我一年四季都不停地在稻田里转悠,我的脑子都快要被水稻装满了,我自己也快要变成水稻了,可我怎么就没有发现一株自然杂交的水稻?

的确如此,这就是你、我、他这些普通人和牛顿、袁隆平的区别。如果这世界上没有牛顿,我们人类则有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如果这世界上没有袁隆平,那么人类也许将永远身陷水稻不能杂交的误区。所幸的是世界上出现了牛顿、袁隆平这样的世界级科学家,从而为我们拨开了一团又一团的蒙在科学上的迷雾,使我们得以看见许许多多的光明。

当然,要捕捉到成功的机遇需要一定的知识技能,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若以知识而论,牛顿的物理学知识、袁隆平对水稻的知识也许并不是最全面的、最权威的,相信肯定有很多人在知识技能方面超过了他们。那么,他们到底凭什么而捕捉到了这些成功的机遇呢?他们凭的就是能够发现机会的慧眼,他们捕捉机遇的法宝就是处处留心。

在一些人看来,机遇是神秘的。其实机遇与人的感悟有着很大的关系,机遇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抓住它,全取决于人的悟性和灵敏程度。感悟就在于为人们抓住机遇提供悟性、灵敏的思维方式。

感悟的激发与偶然机遇的捕捉有密切的关系。偶然机遇发生的概率越高,激发的机遇就越多,两者是成正比例的。因此,如何提高机遇的发生概率,就成为能动地利用感悟激发规律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大自然本来将机遇平等地赐予了每一个人,人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机遇,获得机遇的青睐。大自然从不将机遇白白送给任何一个人,获得机遇都需要付出成本。所不同的是,有的人付出了高成本,有的人付出了低成本。

机遇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人生要能掌握机遇,当机遇来临时,必须多去尝试,若没有心理准备,即使再好的机遇也会溜掉。机遇一旦失去,便难以找回。有的人一味把自己的不如意归结为“运气不行”,这只是给自己的疏懒找借口。

如果你在失败者的队伍中询问他们失败的原因,他们的大多数人将会说: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机遇,没有人帮助、提拔他们。他们会说:优秀的人太多了,高等的职位已被别人占据,一切好的机遇都已被别人捷足先登,所以他们毫无机遇了。

能够成功的人却不会如此推托。他们默默地工作,他们不怨天尤人。他们稳扎稳打,他们不指望别人的帮助,他们依靠的是自己。

亚历山大在一次胜仗之后,有人问他:“假如有机遇,你想不想把第二个城堡攻下来?”

“什么?机遇?不!我从不等待机遇,我会去制造机遇!”

一般人等待机遇以至于成为一种习惯,这真是很可怕的事。做事的热情与精力,就在等待中逐渐消磨。那些不肯工作而只会胡思乱想的人是根本看不到机遇的,只有那些勤恳工作奋发向上的人,才有看见机遇的可能。

处处留心皆机遇,人生的机会可能会以多种方式降临。要捕捉它,你就得在平时养成留心身边事的习惯。

机遇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样高深莫测,它存乎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当下的点滴小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