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当你看到某人脸色不悦时,可推断此人目前正处于“欲求不满”的状态之中,所以,你最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退避一下,别在此刻“招惹”他。选择离开现场,保持头脑的清醒,然后再仔细想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些事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身心和谐的象征。既然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如此重要,那么当我们的情绪不佳时,我们就可以参照以下做法调整和控制不良情绪:
——激怒时,要疏导、平静;愤怒时,要克制,遵循“遇事不怒”的古训,对任何事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先理出头绪来,再慢慢解决。
——怨恨时,要宽大为怀,“天下没有不可了结的事”。过喜时,要收敛,以防“乐极生悲”。
——忧愁时,宜释放、自解,善于自我排遣,还要提醒自己:“忧愁没有用,于事无益,还是面对现实,想想办法。”
——悲伤时,要转移,自找娱乐,使心胸开阔些,尽量做到乐观、豁达。
——孤独时,要交朋友。在人际交往中,不必过分沉默,也不要谈得过多。
——惊慌时,要镇定、沉着。遇事不慌,安然处之,学会在“逆境”中处理问题的方法。
——恐惧时,寻求支持、帮助。要善于接触他人,以增强勇气及生活的信心。
——思虑时,应分散、消遣。性情固执的人,要改变自以为是的思想方法,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
——疲劳时,学会休息,松弛精神,做到劳逸结合,遇事量力而行。个人随压力的大小不同要有自知之明,适可而止。
——空虚时,要找些事做,如书法、绘画、对弈、养花或其他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以寄托精神、充实生活。
当不良的情绪经过调整和控制,还不能消除时,则可运用以下方法:
——能量排选法。让不良情绪的破坏能量转化为有用的能量。这时,可去做自己喜爱的任何工作或事情,因为工作(或劳动)是防治各种情绪病的良药,甚至是特效药。
——自我鼓励法。任何人在痛苦、受打击或逆境面前,只要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鼓励,就会感到有力量而振奋起来。故在遭受挫折时,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明智的思想来安慰自己,或鼓励自己同痛苦和逆境作斗争。
——转移法。将不佳的心境向宽慰和欢乐的情绪转移。例如,可同小孩一起玩耍。因小孩天真烂漫的童心最纯洁,和他们在一起,会被他们的童心所感染,暂时忘掉忧愁。此外,还可以散步、听轻松欢快的音乐等。
——自我暗示法。当不高兴时,可以连续默念“喜笑颜开”等使人高兴的词句,并想像那些令自己愉快的情景;惊恐时,心里默念:“要镇静,不用怕”;遇到令人愤怒的刺激时,心里默念:“不要发火,要息怒,怒则失智”;在感到紧张时,心中默念:“不要慌张,急则失误”;在有难处时,要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不良的情绪和心情便会逐渐变好。
——对比解忧法。“对比”得当也可解忧。例如,年纪大了可能在生活中有诸多不便,但和别人相比,却有很多的时间来慢慢处理;对许多事情已力不从心,但外来要求和应负责任比别人少些、轻些;健康状况不如从前了,但休养和保健条件比以前好些;交际往来不如以往热闹了,但时间、精力比以往节省了,等等。也就是说,能够恰当地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许多事虽然不能尽如人意,但也没有什么严重的,不值得时时放在心上作茧自缚。
——自我解脱法。在发怒或不快乐时,去照照镜子,你会发现自己满脸愁云或满面怒火,板着脸,很难看,不如笑笑,苦中作乐。如此这般几次,心中的怨或恨、怒或愁都会消散了。在遭受到钱、财、物的损失,觉察到自身的物质利益损失的同时,就立刻想到:一切乃身外之物,丢就丢了。这样,就可使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暂时回避法。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或人,皆可有意避开。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非原则性的问题),不必计较,也不用认真对待,可以不了了之。
——环境调解法。在不惬意时,到公园或结伴郊游、踏青去,或参观书展、画展、美展,使不良情绪得到转变。
——请人疏导法。有苦楚时,要外露,可向亲朋好友倾诉衷情,让泪水流出更好。在烦闷或遇事想不通时,同知己交换意见,让思想疙瘩解开,并获得同情及精神上的安慰和援助。
——超脱法。当遇到矛盾时,可以避开,也就是无视矛盾;听其自然,对什么事都可看得开、想得通;对猝然来临的打击,泰然处之,或者是坚决把它丢开。
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万事如意是不可能的。在精神生活中,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的交替变化,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而,有时情绪波动或精神、心境不佳,也是常事。在此情况下,适当地运用上述的方法,是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的。
自己的情绪自己来控制。要找出使自己情绪不好的原因,并努力排除它。第八章假如机会错过了你,要相信总有一颗星为自己闪亮
良机人人都可能遇到,但是概率几乎等同于“守株待兔”。所以,当它走到你的面前时,抛开一切杂念去追求才是你最应该做的事。只知道一味苦干的人未必是幸运儿。试问有谁心甘一生庸庸碌碌,默默无闻,又有谁不期盼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够果断地抓住机遇,哪怕只比别人早那么一小步,也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勤奋者善于发现机遇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乔治50岁的时候就死了,死后他见到了上帝,他向上帝诉苦:“主啊,我在世上活了50年,您连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都没有给我,因为没机会,我平庸地度过了一生。”
上帝说:“是这样的吗?你认为哪些机会没有给你呢?”
“我的志向是像比尔?盖茨那样,成为IT精英和世界首富,我要建立电脑王国,我要住在西雅图市华盛顿湖畔的豪华别墅里,我要……可是这些都没有实现。之所以没有实现,是因为您没给我机会,否则创立微软公司的就会是我乔治,而绝非比尔?盖茨了。”
上帝沉默了一会儿说:“好吧,我们来做一次时光倒流的实验吧!”上帝开启了时空隧道,让乔治回到了1975年。
那一年,乔治与比尔?盖茨同在哈佛大学就读,并且在同一个班。一天,他们的同学艾伦带来了那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乔治随手一翻,不耐烦地说:“怎么这本杂志连一张美女图片都没有呢?真没劲!”说罢,乔治将杂志扔给了比尔?盖茨,然后扭了扭肥胖的屁股与他的女友蹦迪去了。
乔治走后,比尔?盖茨拿起那本杂志阅读,他立刻被一篇关于“第一台个人电脑”的报道吸引住了。比尔?盖茨彻夜难眠,他在思索着他的未来以及电脑将来的发展趋势,最后,他做出了“辍学创业”的决定。比尔?盖茨与艾伦在乔治等一班同学的冷嘲热讽下创办了微软公司,并且一步步壮大了起来。
上帝关闭了时空隧道,问乔治:“看了你当初的表现后,现在服气了吧?我给了你机会,只是你没有领悟到,或者没把机会当成是机会。不管怎么说,我是仁慈的,也是公正的。我把飞黄腾达的机会散播到全世界,每天每时每刻都有人抓住机会创造奇迹。可是你呢?至死都生活在抱怨、自负、享乐中,而抱怨、自负、享乐这些坏毛病就是你不能成就大业的原因。”
软弱的人、懒惰的人和犹豫不决的人总是借口说没有机会、没有时间。而对于有心人而言,每一个他们遇到的人、每一天生活的场景都是一次机会,都会在他们的知识宝库里增添一些有用的知识,都会给他们的个人能力注入新的能量。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但如果她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要迎接她时,她就会从大门里走进来,然后从窗子里飞出去。”对懒惰者而言,即使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毫无用处,而勤奋者却能将最平凡的机会变为千载难逢的机遇。
机遇就停留在身边不易被察觉的地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心灵的眼睛去发现和把握。
独具慧眼,抓住机遇
有这么一则故事:
一个老商人的两个儿子来到非洲一个尚未开发的落后地区准备推销他们生产的鞋,他们俩同时发现,这里的人都赤着脚,从来没有穿鞋的习惯。大儿子写信回去说:“我明天就回家,这儿的人从来都不穿鞋,因此‘鞋’在这里肯定没有销路。”二儿子也写信回家:“这里大有发展,因为当地的人都光着脚,没有穿鞋的习惯,一旦穿起鞋来,‘鞋产品市场’的前景一定十分广阔。”面对同样的状况,一个看到的是“失望”,一个看到的是“机遇”。
还有一个故事:
一个富商要出门到远方去。临行前,他召集所有的仆人,按照各人的才干,给他们不同的银子。
过些天,富商回来了,就把仆人叫到身边,了解他们各自经商的情况。
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5000两银子,我已用它们赚了5000两。”
富商听了很高兴,非常赞赏地说:“好,善良的仆人,你既然在赚钱上对我很忠诚,又这样有才能,所以我要把很多事派给你管理。”
第二个仆人接着说:“主人,你交给我的2000两银子。我已用它们赚了2000两。”
富商也很高兴,赞赏这个仆人说:“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给你管理。”
第三个仆人来到主人面前,打开包得整整齐齐的银子说:“尊敬的主人,您看,您给我的1000两银子还在这里。我把它们埋在地里,听说您回来,我就把它们掘了出来。”
富商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很生气地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浪费了我的钱!”
主人夺回他这1000两,给那个有10000两的仆人,说道:“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