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其实你可以活得不累
3368200000014

第14章 如果情绪操控了你,别让负面情绪毁了你(1)

管理好情绪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许多成功人士个性上都难免有所缺憾,但他们却能扬名立身,正是因为他们能够正确地、适时地调整自己,不让坏的情绪随心所欲地伤害自己。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管理情绪的能力,只有这样你才能做一个情商高手,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事业的巨人。

控制怒气,颐养身心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而七情六欲中最让人难以掌控的就是愤怒。

愤怒是一种激烈情绪的表现,发怒有一种气势,有一种震撼作用,但是经常发怒就不好了。

有一个名叫小虎的男孩,在他小的时候,脾气特别坏,动不动就生气。有人稍微碰到他,他就会生气。有谁惹他,他就会大声地骂人,甚至用力地打人,要不然就是放声大哭,仿佛要掀起屋顶盖。所以,每一次只要他生气了,大家都会躲得远远的,生怕被“台风尾”扫到。

有一次,他跟弟弟闹别扭,他的牛脾气又上来了,直把自己气得脸红脖子粗,两手叉腰,一边跺着脚一边骂人。这时候,妈妈静静地走了过来,拿着一面镜子放在他的面前。他看到了自己,眉头紧锁,面容皱皱的,既恐怖又好笑。

他知道了,原来自己生气的时候竟是这样的丑啊。从此以后,每次他只要生气就会联想到自己生气时的脸,想到自己是如此的难看,也就不再乱使性子了。

不仅如此,发怒还容易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自古就有这样一句俗话:“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意思就是说,有的时候,人们只是为了发泄心中一时的气愤而做出傻事,往往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因而,我们会常常看到有人为怒气冲天之后所做的事情懊悔不迭。

愤怒,是人性中最黑暗、最令人坐立不安的负面情绪。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愤怒”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一位心理学家也这样形容愤怒:“愤怒简直就是魔鬼!”因为,一旦我们的生活受它所控制和影响,它就会伤害到我们的健康、破坏我们和亲朋好友的关系,让我们更难得到幸福和健康的生活。

愤怒就像在喝酒,一旦你喝了第一杯,就会一杯接着一杯地喝下去,越喝越醉。发怒就像嗜酒者的酒瘾一样,让易怒的人控制不得,一旦陷入愤怒的情绪里就无法自拔。愤怒更像一块炽热的石头,当你捡起它想要把它投向别人时,你也会被它烫伤。

发怒固然有损健康,但怒而不泄同样对健康无益。英国一位权威心理学家认为,积蓄在心中的怒气就像一种势能,若不及时加以释放,就会像定时炸弹一样爆发,更有可能酿成大祸。所以,正确的态度就是疏泄怒气,把怒气适度地释放,将心中的不满坦率地讲出来。对于容易动怒的人来说,只知道如何排解怒气是不够的,最主要的是如何控制住自己的怒气。比如,找知己好友无所顾忌地倾诉,或者以写信、写日记的形式使怒气在字里行间得到排解,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据另一种理论表明,把火气发泄一通,虽能使人的感觉暂时好受一些,但这并不是一种最佳的做法,而且有时候对于某些人来说也根本就行不通。为此,研究者向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名为“重新判断”的方法,即自觉地从一种比较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他人对你的“冒犯”。比如,当你遇到有人超车时,如果你能对自己说“这个人大概有什么急事吧”或者“也许我的车开得的确太慢了”,经你这么一想,你也许就不至于再大动肝火了。

心中怒火的消除,关键还在于自己,首先要自己把握好自己,无论是对是错,最好先按捺住,给自己五分钟的时间想一想,或者安静一会儿,或者用一种有点笨的方法,左三圈,右三圈,边转边念:“我不生气,我不生气。”满腔怒气在想通了的情况下就会一点一点地消失,这时,人的心情也会变得如晴朗的蓝天一样,一切都会如微风轻拂般舒畅了。

养身贵在戒怒,戒怒就是颐养身心。控制自己的怒气,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做到不发脾气,不轻易动怒,总以一颗平和的心来对待生活中的繁杂,以包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人、宽解自己,这样你就会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遇事冷静,才能够控制自己的愤怒,才可以“终成正果”。

愤怒是人的情绪中最不安分、最可怕的因素。愤怒的人,往往在丧失理智中打败了自己。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一些不足挂齿的事情而大动肝火,伤神害体。

先调节心情,再处理事情

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你的一生也将会因不时的情绪冲动而受到伤害。相反,情绪若能被我们妥善运用,就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美好。只是,运用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先使它臣服,受你驾驭。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然而,许多时候,我们总是会为了各种琐事而烦躁,而事情也往往会随着这些杂乱的负面情绪变得一团糟。因此,一些胜不过自己脾气的人,一遇到事,尤其是遇到比较危急或不太如意的事情时,就会变得情绪化,然后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去处理。这样一来,人就很容易将事情办砸,甚至钻进牛角尖逼自己走上极端。

一般而言,人们处理事情的成熟程度与情绪化的程度成反比。当我们拥有了良好情绪时,不但能防止我们因为情绪化而采取不理智的行动,而且能使我们把事情处理得更有成效、更漂亮。例如,我们有时在街上会看到两辆自行车相撞。有一些人认为全都是对方的错,抬头就开始抱怨,结果双方便吵了起来;而另一些人却会觉得对方并不是故意的,同样也是受害者,当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时,反而会安抚对方,自然结果是相安无事;更有一些人认为,两车相撞都是因为自己不小心,并对此很过意不去,执意要帮助对方修车,从而感动了对方,结果一次事故交了一个朋友。同样是撞车却有着不同的结局,这就是不同的情绪反应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对于每一个人来讲,“外面”发生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它,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正是由于每个人对事件所持的态度和看法不同,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也各不相同,自然导致的结果也就完全不同了。

学会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情绪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就像我们的手与脚、过去的经验以及累积的知识和能力一样,是为我们服务的,是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美满的。可惜的是,很多人都陷入了迷惘苦恼中不能自拔,成为了自己情绪的奴隶,而不是驾驭自己情绪的主人。

俗语说:“一个愤怒的人只会破口大骂,却看不见任何东西。”愤怒的人恢复理智时,会把怒气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如同银行的存款可以生息,储存在心中的怒气、别扭也会日积月累成为痛苦的根源。

其实,有时候许多不如意的事,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是那些事情是自己力所不能及或是客观条件所不允许的,更有时是“运气不佳”,甚至纯属天灾人祸。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面对现实能及时地调整心情和情绪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反之,则不然。

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接纳并正视自己,时时刻刻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事情,即使偶尔产生一点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并不一定就是自己的心理产生了问题。相信在平和的心境之下,许多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一个真正健康、有活力的人,应该是和自己的情绪感觉充分在一起的人,他不会担心自己一旦情绪失控会影响到生活。因为,他懂得驾驭、协调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让情绪为自己服务。一个人能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开展自我批评,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控制不好的情绪,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那么,美好的人生也一定是属于这个人的。

人不会永远都有好心情,但心情是可以调节的。只要你随时提醒自己,鼓励自己,你就能常常有一个好心情。

嫉妒就是一把刀

有人成功,就必然有人失败,失败之后所产生的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感和不平衡的心理,这就是嫉妒。

嫉妒是社会生活的腐蚀剂,它不仅腐蚀人的品质,而且损害人的事业、形象和身心健康。

医学心理学家曾用狗做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嫉妒的负面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性的病态反应。

到了现代,随着医学科技的高度发达,美国一些心理学家以人为对象,进行了一次类似的实验,他们把生气人的血液中含的物质注射在小老鼠身上,以观察其反应。初期这些小老鼠表情呆滞,胃口尽失,整天不思饮食,数天后,小老鼠就默默地死去了。

古往今来,无论是贫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因嫉妒导致伤人害己、骨肉相残、家破人亡,甚至亡国丧权的事例更是不在少数。

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之才,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结果自己被活活气死,死时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嫉妒就像一把无形的刀,在砍向别人的同时也会伤了自己的手,使自己处于烦躁和痛苦的情绪折磨之中。

有一个人,非常嫉妒他的邻居。他的邻居越是高兴,他越是不高兴;他邻居的生活过得越好,他越是不痛快。他每天都盼望他的邻居倒霉,或盼望邻居家着火,或盼望邻居得什么不治之症,或盼望下雨天雷能进到邻居家,劈死一两个人,或盼望邻居的儿子夭折……

然而,每当他看到邻居时,邻居总是活得好好的,并且微笑着和他打招呼,这时他的心里就更加不痛快,恨不得给邻居的院里扔包炸药,把邻居炸死,但又怕抵偿人命。就这样,他每天在心中用嫉妒之火折磨着自己,身体日渐消瘦,胸中就像堵了一块石头,吃不下也睡不着。终于有一天,他决定给他的邻居制造点晦气,这天晚上他在花圈店里买了一个花圈,偷偷地给邻居家送去。当他走到邻居家门口时,听到里面有人在哭,此时邻居正好从屋里走出来,看到他送来一个花圈,忙说:“这么快就过来了,谢谢!谢谢!”原来邻居的父亲刚刚去世。这人顿觉无趣,“嗯”了两声,便走了出来。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出于嫉妒,把自己置于心灵的地狱之中,折磨自己,但折磨来折磨去,却一无所得。

嫉妒和自私犹如孪生兄弟。好嫉妒的人必然自私,自私的人必然嫉妒。法国作家拉罗会弗科就曾说过:“嫉妒是万恶之源,怀有嫉妒心的人不会有丝毫同情心。”嫉妒者爱己胜于爱人。因为嫉妒,他不希望别人比自己优越;因为自私,他总是想剥夺别人的优越。

好嫉妒的人从来不为别人说好话。嫉妒的人,因为容不下别人的长处,所以他就通过说别人的坏话来寻求一种心理的满足。好嫉妒的人没有朋友,因为他容不下别人的长处,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他就把所有的人视做自己的敌人,以冷漠的目光注视别人。

嫉妒是心灵的地狱。嫉妒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别人年轻他嫉妒,别人长相好他嫉妒,别人身材高他嫉妒,别人风度潇洒他嫉妒,别人有才学他嫉妒,别人富有他嫉妒,别人的妻子漂亮他嫉妒,别人学历高他嫉妒……德国有一句谚语:“好嫉妒的人会因为邻居的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所以,好嫉妒的人总是40岁的脸上就写满50岁的沧桑。

嫉妒的害处非常大。我们一定要克服它,战胜它,消除内心的嫉妒。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才能与他人和平共处,同步发展。

嫉妒需要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就会害人害己。因此,产生嫉妒心后,应该及时恰当地调整心态,赶跑心里的坏情绪。

防止坏情绪传染

情绪是人的能量的一种自我宣泄的外在表现,同时也会像病毒一样,无遮无拦,肆无忌惮地向四周扩散,接触者就会被传染,表现出同样的症状,或快乐、或悲伤、或积极、或沮丧……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经理早上出门之前和他的太太吵了一架,心情非常糟糕。到了办公室里,他就把主管叫过来,冲他发了一顿脾气。

主管莫名其妙地被经理骂了一通,心里很是不痛快,于是就把前台大骂了一气。前台当然想找个人发泄一下,回到家之后,看到她的儿子正在家里玩,于是她就骂儿子是个淘气包,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

这时,刚好家里的小猫走了过来,她的儿子便狠狠地踢了它一脚。当然猫被踢了之后,就再也找不到发泄的对象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只猫和经理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然而这只猫却成了坏情绪最终的承受者与终结者。

你可以做一个有趣的试验:如果你在人群中打一个呵欠,你会发现马上就会有人接续你的动作。在家庭中,如果某个成员的心情不好,其他成员也会受到影响。其实,这就是他人受到了你的“情绪传染”。

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总会发生,不良的情绪也会如影随形。但在受伤时,如果我们将这些不满和委屈直接发泄到其他人身上,最终的结果就像上面这个故事一样发生无数次的转移,而最后落在一个与自己根本不相干的人身上。

幸福从来不会跑来告诉你它的行踪,所以,你想要过得幸福快乐,就要学会做个“踢猫”的终结者。

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合理方式,将那些不良情绪宣泄掉,而不要把坏情绪简单地丢给他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更不要把它带回家,因为孩子的心理还不够成熟,他们还不能理解你的情绪,更无法主动去承担。如果你不分青红皂白对他乱发火,首先他会想到的是自己惹爸爸妈妈生气了,继而便会产生内疚感甚至是罪恶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和性格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此外,小孩子也很容易被坏情绪感染,很容易学会把坏情绪不负责任地转嫁到他人身上。假如你已经因为自己的坏情绪无意中伤害了孩子,那你就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这样做不仅有助于修复你们之间的关系,而且你还可以教孩子学会处理情绪传染的方法。否则,一旦形成无尽的传染,那么孩子也就学会了这种极不好的情绪发泄习惯。

如果你不幸成了被传染者,那么你就应勇敢地成为坏情绪的“终结者”,而不要成为传播者,让坏情绪一直转移下去。当然,更不要做坏情绪的引发者和播种者。从此刻开始,你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决定:“我一定要快乐!”然后,把快乐送给别人。

那么,怎样才能防止“情绪传染”呢?首先,要加强品格和身心的修养。要多一些理性,克服自己的蛮性。要清醒地认识到,不能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气伤身,这样做是不值的;如果是为了一些小事而争吵或愤怒,这是最愚蠢的。所以,做你该做的事情,不要做一些无谓的精神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