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其实你可以活得不累
3368200000017

第17章 当困难阻挡了你,方法总比问题多(1)

在小孩刚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跌倒后没有人扶也许会大哭,但是过一段时间再没人扶便会自然地爬起来。对于成年人来说,遇到困难有人帮是件好事,但是没人帮还能度过去的话,就是一种难得的收获。如果你弱小的是外形而强大的是内心,那么一切都能重新再来。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失败了也不一定就是弱者。真正的勇敢者是不怕失败也不怕重新再来的。

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生的挫折

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总是难以避免的。如果不能泰然处之,就很容易引起心理的不平衡,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其实,在人生中,挫折乃至失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

2005年,钟南山院士自恃身体好,干起工作,不顾一切,结果在8月的一天晚上,觉得心脏不适,呼吸困难,经进行心脏支架手术,才算康复。就在钟南山情绪低落之际,他接到了表哥的电话,第一句就是:“祝贺你!”钟南山心想,我这么倒霉,有啥好祝贺的?表哥说:“之所以祝贺你,第一是因为你这个病没有发生在出差途中;第二,梗死的只是很小一段血管;第三,这件事正好给你一个警告:要注意身体了!”钟南山院士听完表哥的解释后,觉得很有道理。

这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生的挫折。 积极与消极的心态,就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须臾不分,重要的是怎样让积极的一面催你奋进,助你成功。不要总因为失去而痛苦,其实得与失都是相对的,如果你常感到失落,那是因为你总是偏执于那些只有丁点儿大的损失,而看不到生活的美好。

一位成功者曾说:“99%的失败者其实不是被打败,而是自己放弃了成功的希望。”正如思想家们说的那样:“顺利只能引导我们走向世界的一端,不幸却能将我们调转方向,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另一端。”人要懂得善待不幸、辩证观事,很多事情从眼前来看可能是坏事,但从长远来看,也许正是幸福和快乐的先兆。

1924年12月9日晚上,位于西橘城规模庞大的爱迪生工厂遭到了灭顶之灾,整个工厂几乎化为焦土。当晚,爱迪生损失了200万美元的财产,更痛心的是,许多他毕生研究的成果也付之一炬。当时他已60岁高龄,他的儿子神色仓皇地寻找他,最后总算找到了。爱迪生站在火场附近,满面通红,一看到儿子就说:“查尔斯,你母亲哪儿去了?快去找她,带她到这儿来,她有生之年永远不可能再看到这样的场面了。”

第二天早晨,爱迪生巡视熄灭的火场,他所有的希望和梦想已在大火中化为灰烬,可是他却说:“一场灾难具有重大的意义,所有犯过的错误,都随着大火而焚毁。”

三个星期后,也就是那次浩劫后的第21天,他制造了世界上第一部留声机。

可见,积极的心态使人攀登到人生顶峰,消极的心态会扼杀一切使生活有意义的东西。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疾病、灾难、不幸难免会猝不及防地降临到我们面前,尤其是我们开始自我攻击或自我厌恶的时候,更应该正视失败,这样才有助于增强我们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

在疾病、灾难、不幸面前,我们应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总结经验教训,多看积极的一面,而不只盯着消极的一面,这样在我们“失去”的同时也一定会有“新收获”!就像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说的那样:“要是火柴在你的口袋着了火,那你应当高兴,感谢上苍,多亏你的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手指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要是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应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都痛;要是你挨了一顿桦木棍子的打,那就该蹦蹦跳跳,叫道:我多运气,幸亏不是狼牙棒!要是你的妻子对你变了心,那就更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是你,不是国家。”

生活就是这样,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颗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能够丧失希望和进取心。希望是前进的动力,是活力的源头。时刻怀抱希望,就能拥抱明天的太阳。

此路不通,就换条路走

年过四十的张跃最近心情不畅,有很多想不通的事情,因而他一直唉声叹气、闷闷不乐,越来越自闭。左邻右舍以及公司里的同事,有事没事的时候就给他提意见。有人建议他多和朋友聊聊,多到外面散散心;有人建议他可以自己找点新奇的东西玩玩,转移一下注意力……一群人说得他心情乱糟糟的。本来是安慰张跃的,可却变成了一场辩论会。

由于工作的失误,他受到了领导严厉的批评。领导批评他也是有原因的:张跃接受的这个任务对公司的发展举足轻重,因此在他执行任务前,领导还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多参考别人的意见,甚至还给他提了一套方案。而张跃自认为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应该不成问题。当他执行任务的时候,才发现事情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不过他仍然固执地使用他的老方法。最后事情办砸了。

视野不够开阔,胸襟不够广阔,想当然地坚持自己的经历或者经验,常常会让人死死地钻在某一条胡同中不能脱身。对于张跃来说,他的失败就在于,当他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的时候,走不通了,但他仍然固执于自己的方法。这也是他搞砸任务的主要原因。

路很多,不要总是拣熟悉的走。如果总是沿着老路前进,就会把路走烦、走厌、走绝。这时,不妨往旁边跨几步,也许你就会发现无数条路。堵死我们的往往不是路,而是我们自己。

路的旁边也是路。这条路看上去也许是羊肠小道,但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它很可能是一条充满希望、充满机遇、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

很多刚入职场的人,用不了多久,起初敢闯敢拼的劲头,就会被消磨殆尽了,但李平却是个例外。在大学里李平就以创意迭出著称,走上工作岗位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依然像刚入职场的样子,脑子里有用不完的点子。

不过现在李平难免会有些郁郁不得志的感慨——他的老板是个因循守旧的老人,从他创立公司的时候开始,小心谨慎一直都是他遵循的核心思想。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公司没有像别的公司那样轰然倒塌,这也让老板更坚信是自己的保守和谨慎,才让公司幸免于难。

公司专门生产市场上的那种小电扇。老板的思想是少而精,要做就做最专业的。在李平看来,他可不这么想,按照他的理解,公司的实力虽然不是很强大,但还不至于让产品如此单调——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仅仅生产一两种没有优势的产品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他想设计新的产品。

但李平不是老板,他只是老板手下的一个部门负责人而已。不过这并没有阻止他产生标新立异的想法。他想,等他设计出了产品,老板一定会认可他的。然而李平明白,老板是绝不允许李平利用公司的资源进行在他看来毫无意义的尝试的。

于是李平想了一个法子。他先跟老板提建议,说应该在电扇的设计上进行更新。在取得老板的同意后,他马上开始着手进行新产品的设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就设计出了一款空调扇。这时老板才发现“上当”了。不过面对越来越多的订单,老板能怎么做呢?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给李平升职。

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在一条路上不断地走,当无路可走的时候,便怨天尤人,抱怨别人没有尽心尽力帮助自己,抱怨自己没用。实际上,有时候我们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窄了,而是我们的眼光太狭窄了。

人生的路很长,遇到的挫折也很多:为环境所迫,为条件所困,为生活所累,为情感所惑……有些事情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但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心境。人生之路永远都不是只有一条。”

当我们不能改变全部时,为什么不改变局部?当我们无休止地抱怨的时候,为什么不尝试着走别的路呢?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满怀信心地尝试别的方法——当一种方法解决不了的时候,不要抱怨,尝试着走别的路,也许那就是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