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圈里圈外
3367800000009

第9章 先修炼魅力,再做“圈子”(2)

(2)自律自重

礼仪规范是为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而形成和存在的,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利益要求,社会上每个成员都应当自觉遵守执行。谁违背了礼仪规范,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人们掌握了礼仪规范就会在心目中树立起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并以此来约束自己在社交中自觉按礼仪规范去做,做到自律自重。

对个人来说,培养自律自重的过程实际上是在高度自觉的前提下使自己的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所以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只要肯下工夫,是能够达到理想境界的。因此我们应当自觉学习礼貌、礼节、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待人接物中应付得左右逢源。

生活中,有人在某种场合很懂礼貌,很讲文明,懂得自律自重,而在另一种场合却显得粗野庸俗。当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但礼貌修养好的人总是能以严格的礼仪规范要求自己,即使遇到一些特殊场合,比如对不讲礼貌的人,也能心平气和地以礼待人。他们时时处处都能讲究礼貌,而不受环境的影响,这是他们自我性情陶冶的结果。

(3)宽宏大度

宽宏大度,就是能容人,能原谅别人的过失。每个人都要学会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着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树立容纳他人的意识。

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应当具有宽容别人的胸襟。如果出现意见对立或对方伤了你的自尊心,侵犯了你的利益,都应以宽大的胸怀容人。我们不能要求所接触的人都有使自己满意的处世办法。有的人在待人接物时会无意中出现失礼行为,还有的人缺乏礼貌修养。遇到这些情况,如果不容人,则无法使交往继续进行,甚至造成很难弥合的感情裂痕。宽容别人,不但能显示出自己的良好修养,而且能使行为不良的人得到感化。

(4)适度为宜

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各种情况下的社交距离,也就是要把握在特定环境中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尺度。

人与人交往的时候不能冷淡,也不能过于热情,过分的热情会让人反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过分热情的现象有:与人交谈时,喜欢用过多的吹捧语言;不管他人是否愿意接受,勉强别人吃饭或玩耍;客人已是酒足饭饱,还不停地劝其继续吃喝等等。过分热情会使别人陷于难堪境地,还可能觉得你很虚假。所以,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注意既用真诚的热情,又要掌握一定的尺度,即要做到热情有度。

尊重交往对象,也应有一定的度。过分的尊重有可能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在被逼演戏,对方也可能会因此看轻你。

表现自己的谦虚,应有一定的度,过度的谦虚会让人觉得虚伪;表现自己的豪爽,也应有一定的度,否则别人会觉得你对任何人都会这样,他自己受到的豪爽与慷慨并不那么宝贵。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需要给予和付出,也需要很好地把握交际的距离,真正待人有方的人,总会不失时机地为自己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距离是维持人际关系最重要、最微妙的空间。一旦空间被挤压、被侵占,友谊的大厦就会倒塌。遗憾的是有些人不善于调整距离,恨不得朝朝暮暮泡在一起,这便犯了人际交往的大忌。

5修炼诚信:诚信让你立足于圈子里

与人交往,往往都是建立在一个“信”字上,诚信待人才能感动别人,才能纵横交际圈。

常言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讲的就是诚信。一个没有信誉的人,是为人所不齿的。在圈子交往中更应该遵循这一准则。也就是说交朋友要讲求信用、遵守诺言。人生在世,必须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我国古代人交朋友,强调一个“信”字。在小孩子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中,专门有讲交友的章节,而且有种种概括:“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曰丽泽”,“刎颈之交相如与廉颇,总角之好孙策与周瑜”,这些都是说友情的深厚,而诚信是深情厚谊的源泉。

相传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分手时,张劭站在路口,望着长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范式忙拉着他的手,劝说道:“兄弟,不要悲伤,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两年后的秋天,张劭偶闻长空一声雁叫,引起了情思,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母亲大人,刚才我听到长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他的母亲不相信,摇头叹息:“傻孩子,山阳郡离此地少说也有一千多里路啊!他怎会来呢?”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他的母亲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做点酒。”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而已。

范式果然在约定的日子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异常亲热。张劭的母亲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道:“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诺的事情被后人传为佳话。

“人无信不立”,所以做人一定要讲诚信的,这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季札挂剑”的故事很有名。

季札是春秋时吴国有名的公子,德才兼备,誉满天下。有一次他出使别国,路过徐国,与徐国国君会晤,席间,徐君看到季札腰间的宝剑,欣赏不已。季札考虑到自己还要出使别的国家,而佩剑是使者的必备之物,不能送人,当时就没有表态。

等他完成出使任务回国时,又经过徐国,他想把那把宝剑送给徐君,可是徐君却已经去世了。季札十分惋惜,他来到徐君的墓前,把宝剑挂在墓前的树上,完成了自己心中的约定。

做人要讲诚信,人际交往要守信,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资本,需要人们精心维护,慢慢积累。而如果你不讲诚信,仅仅一次,就会把长期的积累挥霍一空。

6修炼情绪:圈子交往要善于控制情绪

美国公布过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了近20年来美国政界和商界成功人士的平均智商仅在中等,而情商却很高。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迈耶提出了情绪智能、情绪商数概念。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他们所说的情绪智能,前者占20%,后者占80%。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了“情商”的概念,认为“情商”是个体的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的品质因素。戈尔曼认为,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

在社交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面对不同的情况,情绪会有很大的波动,不善于控制情绪,就会让你在圈子交往中处处碰壁。不能控制情绪的人,给人的印象就是不成熟。

不说你也知道,只有小孩子才会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说生气就生气,这种行为发生在小孩身上,大人会说是天真烂漫,但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人们就不免对这个人的人格发展感到怀疑了,就算不当你是神经病,至少也会认为你还没长大。如果你还年轻,尚无多大关系,如果你已经过了30岁,那么别人会对你失去信心,因为别人除了认为你“还没长大”之外,也会认为你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这样的人,一遇不顺就哭,一不高兴就生气,这样能做大事吗?这样谁还会与你交往处事?

生气有很多坏处,第一是会在无意中伤害无辜的人,有谁愿意无缘无故挨你的骂呢?而被骂的人有时是会反弹的;第二,大家看你常常生气,为了怕无端挨骂,所以会和你保持距离,你和别人的关系在无形中就拉远了;第三,偶尔生一下气,别人会怕你,常常生气别人就不在乎,反而会抱着“你看,又在生气了”的看猴戏的心理,这有损你的形象;第四,生气也会影响一个人的理性,会对事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而这也将会让你失去正确处事的机会;第五,生气对身心健康也不好。

所以,在圈里圈外行走,控制情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不必“喜怒不形于色”,让人觉得你阴沉不可捉摸,但情绪的表现决不可过度,尤其是哭和生气。如果你是个不易控制这两种情绪的人,不如在事情发生,引起了你的情绪时,赶快离开现场,等情绪过了再回来,如果没有地方可暂时“躲避”,那就深呼吸,不要说话,这一招对克制生气特别有效。一般来说,年纪越大,越能控制情绪,那么你将在别人心目中呈现“沉稳、可信赖”的形象,这也是生活磨炼的结果。

也有一种人能在必要的时候哭,必要的时候大笑和生气,而且表现得恰到好处,这种人控制情绪已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你如果想提高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也是可以的。我们应该相信人的大脑完全有能力控制情绪,控制生活的。

第一,你有能力控制自己想些什么,每时每刻,每天每日;

第二,你有能力创造出一个想像的前景和实现它们的正确途径;

第三,你有能力去接近一个超出自我意识之外的信息源泉;

第四,你有能力从你的生活中消除一切消极的思想和情绪;

第五, 你有能力去扮演想成为的角色,也有能力去获得想具备的能力和性格。

大脑的这五大奇迹展现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你自己创造你的现实。

学会完全主宰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经过一个思考过程。这个思考过程是很难的。因为,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力量试图破坏个人的特性,使你从孩童时候一直到成人都相信自己是无法克服的情绪。无法克服这些情绪就只好接受它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相信自己能够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刻,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主宰自己。

你可以进行独立思考,或者说是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你的情绪来自你的思考,那就可以说,你是能够控制你的情绪的。这样看来,你认为是某些人或事给你带来悲伤、沮丧、愤怒、烦恼和忧虑,这种想法可能是不正确的。你完全可能改变自己的思想,选择自己的感情,新的思考和情绪就可以随之产生。一个健全和自由的人总是不断地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处理问题,这样才能使你学会主宰自己。

假如你是一个乐观的人,那么你就能够找到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而且每时每刻都能为值得去做的事而生活着,那么你便是个聪明的人。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当然能为你的幸福增添光彩。如果你无法解决某个特别的问题时,乐观的你仍充满信心,其实你已将自己的情感稳操在手。能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幸福时,你的情绪一定是稳定的真实的。

能掌握自己情感的人是不会垮掉的,因为他们能够主宰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懂得如何在失意中寻找快乐,懂得如何对待生活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在这里没有说“解决” 问题,因为聪明人不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衡量自己是否聪明,而是不受情绪的影响,理智的对待问题。

能掌握自己情感的人是不会垮掉的,因为他们能够主宰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懂得如何在失意中寻找快乐,如何在得意中保持平静。相信他的人气指数会越来越高。

7修炼宽容:相互理解才能得人脉

理解他人,才能让自己更懂得宽容,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人,让自己快乐。知己知彼,才能在圈子交往中如鱼得水,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

成功的人际关系作为一门真正的艺术是使别人的自我感觉良好。这涉及与自我有关的愿望和需要的分享原理:当人们从你那里感觉到他们的重要性时,他们才会更加喜爱他们自己;而只有当人们真正喜欢他们自己的时候,才会与你真诚地合作。设身处地来理解他人,是人际关系技巧中最重要的一点。做不到这一点, 就很难与人相处。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许多人认为,为了说服别人同意和采纳他们的观点,只要两个简单的步骤就足够了:

第一个步骤,要使别人相信你提出的看法和方案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