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从政箴言
3365700000023

第23章 御下(4)

又过了一段时间,马场只剩下这一匹千里马了。老板见它可怜,本想骑着它回老家去,好好饲养它,可千里马就是不走。无奈之下,老板只好把千里马杀了,拿到街上去卖马肉。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一匹千里马如果不能把自己推销出去,到最后的结果可能还不如一匹普通的马。

党员领导干部在识才选才时,不要把眼光盯向“经验型、管理型”的干部,而是要大胆启用一些年轻党员领导干部,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提高,使之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求其释放能量最早化。放手让人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地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左传·宣公二年》

【释义】人不是圣贤,怎么能够没有错误呢?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玄宗英明,明在他任用贤才。玄宗统治的前期,继承唐太宗与武则天的业绩,他本人励精图治,勤政不缀,任用有才干的姚崇、宋景为相,使吏治精明。他少年时在民间身经屯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百姓疾苦,体恤民心,躬勤庶政。玄宗更明在主持变革,革除弊端,赋役宽平,刑罚清省,把唐朝封建经济和政治发展到顶点,开创了史无前例的盛世辉煌“开元盛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正式民间丰衣足食,四海升平的写照。若书唐太宗与武则天为唐朝的辉煌埋下伏笔,那么唐玄宗就是一位杰出的作家,用他的神笔将唐朝的灿烂绘得锦上添花,他开创的开元盛世被历史传唱得永垂不朽。

正值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玄宗萌发的骄奢之心难免回代替求政之心。他对政治鞠躬尽瘁,是人所皆知的。即使他具备了伟人所具备的才干、意志及精神,但他仍是一个凡人,他仍要如凡人般食人间烟火。然风流李三郎的情史,成了家喻户晓而千古百说不厌的话题。人们都把问题追根溯源与李杨爱情间。

白居易的《长恨歌》唱得缠绵,唱得感人至深,把李杨之爱唱得万古长青。当时,武惠妃的死使玄宗一蹶不振,沉溺与巨大的悲痛中,然而杨玉环的出现使他一生变得扑朔迷离。“肌肤丰艳,貌美绝伦,善解人意,又晓音律。”这是《资治通鉴》对杨贵妃羞花之容的记载。玄宗需要她,对她的宠爱是天经地义的。自古以来有哪位君王没有风流过?人们总把唐朝的衰落追归究于他们身上,为何不去探讨杨国忠与李林甫的狼子野心?至于玄宗,他也有一定的责任,他是非不分地任用了奸臣,使豺狼当道,朝政腐败。但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呢?玄宗的过错,于他的功绩相对而言,好比白玉微瑕。

历史的浪潮起伏无常。安史之乱,马嵬坡兵变中,唐玄宗失去了杨贵妃。明眼人不会过分责难他们,反而对此有无限的感慨。因此有了千年不绝的咏叹。从另一个角度看,唐朝这段历史不正因有了李杨爱情而更具神话般的色彩,更加脍炙人口吗?若非李杨爱情,能有《长恨歌》、《马嵬坡》、《哀江头》、《华清宫三十韵》等等不朽的诗篇与灿烂的文化吗?无可厚非,唐玄宗对杨贵妃之宠,使诗坛有了一个高的飞跃,宠得英明,宠成佳话。

再回首那位在安史之乱后返回长安闲住的太上皇。人们心目中的他依然伟大,父老乡亲“往往瞻拜,呼万岁”,尊崇之情不减。由此可见,唐玄宗的一生是功大于过的,他作出的贡献,决不会被一时的过失所掩盖。历史理解这种爱憎与宽容,人们没有忘记早年大有作为的开元天子,他们将开元盛世黄金时代的怀念寄托于玄宗身上。玄宗的风流,玄宗的痴情及杨贵妃的一切,已成为形象化艺术化的大唐盛世的代名词。

再次,从历史的大体上看,“盛世”都不会天长地久。开创盛世难,守着盛世更难。因此,短暂的盛世也是永恒的,而玄宗,则功不可盖。既然盛世不长,那么战争就是一个历史的过度。安史之乱也恰恰起了过度作用,从而推进历史的前进发展。间接地说,从唐玄宗身上引起的安史之乱,也不是一无可取之处。总而言之,唐玄宗总是于有形无形中为历史作出流芳万世的功绩。

古语云:“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厚容人,是优秀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古今中外,无论是开明的君主,还是治世的能臣,无不具有容人的美德。党员领导干部在这方面要有更高的要求:“为了党和革命的利益,他对待同志最能宽大、容忍和,委屈求全’,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忍受各种误解和屈辱而毫无怨恨之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自己同志和兄弟的弱点和错误,进行坦白诚恳的批评”,“用一切方法帮助同志去克服和改正这些弱点和错误,绝不采取那种利用和扩大同志的弱点和错误的方法,使犯错误的同志‘倒霉’,以至使这些同志的错误发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容人有过,又要容人改过,还要帮人改过,不要揪住“辫子”不放,拒人千里之外。

知识链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家们都争相养士以为己用,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更是有名的养士之人,仅孟尝君手下就有门客数千。孟尝君养士,还有一个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就是他不管什么人,只要来投奔的,一律收留善待,不论道德良否,也不管能力大小。因为他觉得,用人就像用物一样,说不定到什么时候,便会用到什么人的一技之长。正是这种看法,才使他大难不死。

孟尝君父子相继为齐相,到了齐泯王即位,觉得孟尝君权势太大,便不断限制他,孟尝君觉得不自在。秦昭王探知这一切,派泾阳君公子悝至齐劝说孟尝君去秦。孟尝君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去了秦国,妄图一展其能。及至孟尝君至秦,秦昭王却听信了臣下的进言,认为孟尝君是齐王近族,必不忘其社稷国家,不会真心实意为秦国效力,因而软禁了孟尝君。

孟尝君叫苦不迭,思谋脱身之计,便托人找到昭王最宠幸的燕姬,许以重金,求她向昭王说情放走自己。燕姬回话说:“若把银狐裘送我,我定当效力。”孟尝君是有一件天下闻名的银狐裘,但因入秦时为讨好昭王,已送给昭王了,如今被昭王封存在国库中作宝贝,哪里还能弄到第二件呢?正在犯愁时,却有一位本来无名的门客自告奋勇,说他有善偷本领,可把那件银狐裘从秦王国库中偷出来,孟尝君一听大喜。那位门客果然在夜幕掩蔽下,从狗洞里钻进秦王宫中,在守兵眼皮底下偷回那件银狐裘。

燕姬得了皮衣,果然向昭王吹枕边风,使昭王答应把孟尝君放回。孟尝君一得赦令,星夜起程赶向函谷关,唯恐昭王听信臣下谏言反悔。紧赶慢赶,在夜半时节来到函谷关下。秦人有规定,作为东西交通咽喉的函谷关在鸡叫时才开关。而这时,身后却隐隐听见了马蹄声。孟尝君焦急万分……这时,手下一位本无名的门客说他会学鸡叫,可使素人开关,孟尝君大喜。那人学起鸡叫,简直惟妙惟肖,引得关内人家的鸡随着打鸣。守关将士听见鸡叫,于是验证放孟尝君一行出关。走出不远,果然有飞马来传达秦昭王命令,让关上扣下孟尝君。但这时孟尝君已走出秦境,逃命去了。

孟尝君相信人的能力各有其用,不因某人能力之小而弃之,不因某人德行有缺陷而不用,果然在危急之中派上用场,逃得性命。这也算是一种用人之道吧!

战国后期,楚国有位考烈王,专事吃喝玩乐,不问政事,大权落在令尹春申君黄歇手中。黄歇手下养着几百个士人,其中有个赵人叫李园的,专会阿谀奉承、看风使舵。他见春申君是位实权人物,便有意巴结,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但他知道,春申君已有三妻六妾,不用点儿心计,是不会看上他妹子的。计分两头:一边,他把琢磨的古代美女的媚术教给妹子,让她加紧演练;另一边,瞅准机会,他在春申君面前大讲古代名人狩猎之事,逗引春申君远途外出狩猎,以免他日日与妻妾泡在一起。

春申君果然被李园说得动了心,带上数十个随从深入大泽去打猎,一去就是半月方回。而李园早在家中安排好一切,于路边截住狩猎而归的春申君等人,力邀春申君到自己家中小酌,仅当接风洗尘。春申君推诿不过,令下人运猎物回家,只带几名亲信随从顺路进了李园家。

李园家中早已摆好美酒佳肴。李园竭力劝酒,不一会儿便把春申君灌得醉意微微。而后,又为他讲述古代美人故事,直讲得春申君抓耳挠腮。眼看火侯已到,李园令妹子出来劝酒。但见那李园妹子李嫣,身着薄纱,半露半遮,飘上前来,先向春申君打个飞眼,而后口动手动,直把春申君灌得八分醉。春申君刚开始还顾忌令尹身份,后来便以酒遮脸,动手动脚。李园抽空退去,春申君便将酒筵当了喜床。事情不能这样甩手就完。第二天,春申君回府,送来聘礼,定下吉日,把李嫣娶回府去。李园做了令尹妻舅,好不成风。那李嫣也着实争气,过门没几个月,便呕水吃酸,身怀六甲,春申君一听,更加喜上眉梢,加倍宠爱。

但李园并不想止于令尹妻舅的位子就罢手,随着第一步得手,他想出了一个更大的计划——他要自己弄个令尹当当。瞅空儿见到李嫣,问她想不想当王后娘娘。李嫣自幼受哥哥熏陶,也是个不甘贫贱的人,连忙点头,李园便教她如此这般。

晚上,李嫣一反常态,佯作不乐,马上引起了黄歇的注意,便问缘由。李嫣答道:“我是在为您担忧。眼见得咱们大王年过半百了,却久不生子,若一旦驾崩,必因继承人问题引起动荡,首先祸及的会是令尹。到那时……”李嫣有意打住,黄歇叹一声,说:“我何尝不知。但大王已娶了36位妃嫔,个个不生,叫我有何办法?”李嫣说:“办法倒有,只怕您不答应。”春申君忙问什么办法,李嫣将哥哥设计的借室生子之计讲出来,要黄歇为自己怀孕保密,充当美人送入宫中,生下儿子来必是太子,到老皇上驾崩,继位的是自已亲生儿子,那么黄歇的令尹不就铁定了?春申君思来想去,为了自己日后的前途,也就答应了。一切按李园的预谋进行,李嫣被春申君荐入宫中,后来生下一白胖小子,考烈王十分高兴,即刻封为太子,立李嫣为正宫王后。春申君得意洋洋,李园心中暗喜。

十几年后,考烈王病笃,行将驾崩。李园抢先入宫,与妹妹调动武士,布置起来。他要杀掉黄歇,既免泄露“借室生子”的事,又给自己腾出位置。春申君被传入宫中料理后事,在内宫门外被李园布置的武士杀死。考烈王死后,太子继位,是为幽王。幽王封李园为令尹,李园终于圆了他的“令尹梦”。就这样,李园利用妹妹,借春申君为台阶,踏上了令尹的宝座。

李园兄妹就是利用了春申君,为自己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这当然很卑鄙。但是在那时来说,这就是篡权者常用的手法,是不忠不义的表现。今人用正当的手段来运用“借花献佛”,才能有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