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人一样,当然也不可能没有感情,因而,也不可能不交朋友。问题的关键是交什么样的朋友,怎么交朋友。党员领导干部正因为自己是党员领导干部,手握重权,寄托着人民群众的希望,所以,特别要谨慎交友,千万要注意把交朋友与公权的使用划清界线来,千万要注意多交穷友、诤友。而那种冲着自己手中公权来的所谓“朋友”,决不是真正的朋友,最有可能把自己送进监狱甚至不归路的往往就是这种“老板朋友”。
近年来被查处的违法违纪党员领导干部,其中不乏在社交圈、生活圈中交友不慎所致。由此可见,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交友问题绝不仅仅是关系个人生活的小节问题,而是关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领导干部形象的政治问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常常自省自警,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
党员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而不能用来为所谓“朋友”谋私利。党员领导干部在朋友交往中,不能因为讲“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而丧失党性原则,守不住道德和法律底线。在权力与友情之间要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能把权力因素和功利因素带到朋友交往中,甚至以友情代替法纪和原则,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
古人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在交友问题上,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多交善友、不交恶友,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而不至于在觥筹交错、轻歌曼舞中一步步地迷失自己。对于那些怀着各种不良动机与己交往的“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对他们的“人情”、“心意”一定要学会拒绝。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必须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把管理从“八小时之内”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常敲警钟,防微杜渐。
友也者,友其德也
——《孟子·万章下》
【释义】交朋友,交的是朋友的道德品质。
孔子在《论语》中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他告诉我们,有益的三种朋友是:正直的人,诚实的人,见闻广博的人;有害的三种朋友是:逢迎谄媚的人,明誉暗毁的人,花言巧语的人。孔子在这里虽然也谈到什么朋友可交、什么朋友不可交的问题,而且出言不凡,理义精深,但还不是交友的普遍原则。后来的孟子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交友要重德,以德交之,交之以德,把道德作为交友的基础和追求。
万章是孟子的一个弟子,有一次他问孟子什么才是交友的原则。孟子回答说:“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意思是交朋友不能依仗自己年龄大,不能依仗自己地位高,也不能依仗自己兄弟富贵有势力,“友其德”才是交朋友的根本。品德相同或相近者,是可以成为超越地位和金钱等世俗观念的朋友的。
孟子还举例子称道了几位“友其德”的人:一位是拥有一百辆车马的鲁国大夫孟献子,他有五位知心的朋友。与他们在一起,孟献子从不以大夫自居,五位朋友心中也不把他当大夫看待,不然的话,他们就不可能成为知心朋友了。另一位是一个小国的国君费惠公,他也是这样交朋友的。与朋友在一起,就不分谁曾是自己的老师,谁曾是侍奉自己的下人了。大家都是平等的朋友。“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由此可见,真正的朋友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否则,那朋友就做不成了。唯有“友其德”,才能友得融洽,友得舒畅,友得持久。
在这里,孟子不仅提出了交友的重要原则,还推出了践行这种原则的样板,把孔子的交友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纵观古今,乐交德友者为数不少,但惟权是交、惟势是交、惟利是交而置道德于不顾者更是大有人在。作为社会中的人,上至高官,下至平民,都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生活,相互间一般的交往、交际、交道,倒不必对人过于挑剔、计较,即使人家有点毛病、污点,抑或是小心眼小动作小私小利,只要无碍大体,无伤大局,无妨大事,当糊涂时且糊涂;但倘若引以为友,尤其作为至交,就不能不采取审慎态度。交友不慎,品位低下的人、不三不四的人、惟利是图的人就会成为你的影子,久而久之,平生出许多纠葛、是非与烦恼。
诸葛亮在《论交》中说:“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士也交朋友,但不滥交友,更不会交酒肉朋友。士的友情,不随时令变化而变化,始终如一,经历艰险就更加牢固。要交道德朋友,不仅是要放下架子,更重要的是自身要有道德。交道德朋友如果也存在交换的话,那就是品德对等,人格担保。一个人如果道德低下且不思修行进益,纵使有权有势,身边也难有德行上乘而又经久不散的真心朋友。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交友不慎更是易生祸患,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不正是被所谓的好朋友、铁哥们儿拉下水掀翻船的吗?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应择友而交,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练就一双识友、辨友的火眼金睛。邓小平同志说过:“朋友要交,但心中要有数。”要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朋友”有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周围免不了出现一些吹喇叭、抬轿子、唱赞歌,甚至主动送钱给物,投其所好的所谓“朋友”。面对种种诱惑,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必须保持清醒、明辨是非。做到不该认识的人不认识,不该结交的人不结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不看地位而交友,更要注意深入到群众中去,与普通百姓广交朋友,与百姓建立起鱼水深情,用行动深刻诠释了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对地位观、交友观的深刻理解。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交友不只是个人的私事,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之中有政治。看似普通的人情交往,党员领导干部也要善于从政治的高度去审视,切实把握好交友距离。同时,光靠党员领导干部自律还远远不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交友这一问题,采取多种防范措施,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生活圈的监督,达到“良医治未病”的预防效果,真正使党员领导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论语·季氏篇》
【释义】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友直是一种正直的好朋友。
“友直”,是说要以正直、直爽的人为朋友。这样的朋友,为人坦荡,有着开阔的胸怀。当你遇到事情的时候才不会遮遮掩掩,直率地指出你的缺点和不足,帮助你改正。这样的朋友,不会回避彼此之间的分歧和不同,不会因为交情而放弃各自的理想,可以说是真正的“诤友”。
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伍子胥和申包胥是一对结拜的好朋友。后来伍子胥的父亲含冤被楚王杀死了,伍子胥身负家仇逃往吴国。临走的时候,伍子胥对申包胥说:“我将来一定会灭亡楚国,以报父仇!”申包胥虽然很同情他,但同时不赞同伍子胥这种颠覆祖国以报家仇的做法,于是对他说:“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意思是说:咱们都努力吧。你能灭亡楚国,我就一定还能复兴它。
果然,后来伍子胥投奔到了吴国,常为吴国的大臣。他说动了吴王,自己带领大军势如破竹,占领了楚国的国都郢,将楚平王鞭尸。申包胥在楚国即将被灭之际亲赴秦国求救,可是秦国不想出兵,申包胥就在秦国的朝廷上七天不食,日夜痛哭,终于感动了秦哀公。秦哀公发兵收复了郢都,复兴了楚国。楚王要给他赏赐,可是申包胥始终不能忘怀自己朋友的父亲被冤死的往事,说自己之所以赴秦求救,乃是为了楚国的百姓,并不是为了楚王,拒绝接受一切赏赐,隐居了起来。
“友谅”,谅不是原谅,而是“理解”、“懂得”的意思,这就是说,交友要交真正的知己。俞伯牙是古代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但是世上没有几个人能真正懂得他的音乐。有一次,他正在山中弹琴,一个砍柴的樵夫名叫钟子期的,碰巧遇见了。当伯牙心里想的是高山的时候弹琴,子期就赞叹地说:“峨峨兮若泰山!”当伯牙心里想的是流水的时候弹琴,子期就感慨地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一见非常激动,引为毕生知己,约定来年此日再在此处相会。到了第二年,伯牙如期赴约,可是却久等子期不至。辗转打听到子期的家,却发现子期已经去世了。伯牙非常哀伤,将手里的琴摔掉了,发誓从此不再弹琴。“高山流水遇知音”,这样的朋友是心灵之交、性情之交,不假外物,飒然同游,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友多闻”,是说与有知识的人交朋友,自己也可以从中得到教益。古时候信息渠道不发达,从朋友处学习是重要的获得信息的途径,所以孔子主张与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虽然今天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但仍然要善于向朋友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很“多闻”,但各自关注的领域都不一样,多从朋友那里学习、请教,多了解自己的圈子之外的动向,知道别人都在干什么、想什么,对于个人的发展进步也是很有好处的。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把个人嗜好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谨防沉醉于个人嗜好而不能自拔。个人嗜好无可厚非,但个人嗜好有高低良莠之别,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即便是正当的个人嗜好,也有一个适度把握的问题,过度就会陷入迷恋,迷恋就会影响工作,荒废事业,同时还能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党员领导干部的嗜好还有可能被下属模仿,甚至形成一种风气。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的嗜好视作个人行为,而应从社会影响和个人形象的角度考虑,作出正确的选择和节制。对影响秉公用权,有损个人形象的嗜好,要认真克制或加以戒除。
领导者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防止沾染不良习惯,同样是保持清廉的客观需要。一位哲人说过,“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坏的主人。”好习惯愈多,人的道德情操愈高尚,廉洁从政的力量就愈强大。相反,旧风恶习犹如终生相随的幽灵,腐蚀人的灵魂,消磨人的意志。如习惯享受的人,就会贪图安逸,不愿把心思和精力花在事业上,做事不会动脑筋,学习不会下苦功,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物质生活上还要追求高消费、高档次。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守得住清廉呢?
党员领导干部交友要重义轻利,择信而交。“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代表着信念上的共鸣,事业上的互撑,生活上的互助。党员领导干部结交的朋友,更多的应是政治上的互勉,情感上的交流,平等相待,坦诚相见,言而有信,而绝不能以权钱为纽带,以交换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些朋友,但朋友有好坏之分,好朋友可以带来许多帮助,助人事业成功。交错了朋友就会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人走向邪路。因此,慎重交友显得非常重要。要把诚实正直、重义轻利、志同道合的人作为朋友交往,对那些谄媚拍马、口是心非、重利轻义的人保持距离。决不能因为朋友的关系而放弃原则,违反法纪。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幼学琼林》
【释义】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人与人之间需要友谊,需要理解,需要真诚。《诗经》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连鸟儿也以鸣叫寻找朋友,更何况人呢!这便是古人喜好交友,需要友情的心声。假如没有了友情,人就会觉得孤独,世界将变得冷漠。友情似甘露,能浇灌久旱的心田;友情如春风,能吹拂荒漠沉睡的心灵;友情象良药,能治愈遭受重创的心。
可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常常会影响到自己。可见朋友的好坏对我们的影响之大,所以必须了解交友之道。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才是益友。
善于学习之人,会很谨慎地选择朋友,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弟子规》也有云: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同样也是告诉我们,亲近仁德之人,亲近良师益友,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学问。而与不善之人相处,便会受到影响,损伤道德。《中庸》说:“待人以诚,感人以德,交人以善,这是率性之道。”朋友交往以诚以真,相待以礼以敬,相处以平以淡,相勉以学以道,这都是交友的原则。
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但是一直到现在,他们兄弟般的友情仍传为佳话。
李白与杜甫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两人从此再也没有见面。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
这两位诗坛巨匠间的忘年之谊是无庸质疑的。杜甫对于李白诗歌的推崇极大地扩大了李白诗歌的影响,而且对后人欣赏李白的诗歌,指示了一个方向。虽然当时杜甫的名望不及李白,但是后人对杜甫诗歌的评价上升到和李白同样的高度。虽然两人在文学道路上的追求与探索各不相同,却能惺惺相惜,肝胆相照。李白诗秀在神,杜甫诗美在骨。两人都以他们超凡的诗才和博大的襟格,撑起了唐代诗坛一片“高不可及”的瑰丽天空;都以其高贵的人格和真挚的友情,谱出了文学史上一段“文人相重”的千古佳话。
古人讲“观其人先观其友”,就是看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先要看一看他交些什么样的朋友。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慎重交友,交良友,“近朱者赤”,将受益终生,反之,滥交恶友,“迫黑者黑”将后患无穷,因此,在交友中,要有好的警觉,不该认识的不认识,不该结交的人不结交,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广交朋友,但要心中有数,对大款、老板要能保持距离,近而远之,杜绝金钱往来,对那些“慕权”而来的更要警醒,慎防投其所好,被金钱美色所腐蚀,要严守交友的准则,做到“交君子,远小人,重义轻利,择信而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