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进退:处世生存的12个应变法则
3362200000019

第19章 法则7:弯下腰,才有抬头机会(3)

不久,有人揭发周兴想要谋反,来俊臣主动要求审理此案。他把周兴请来,在酒桌上对他说:“有一个反贼十分狡猾,应该如何让他招供呢?”周兴说:“这个简单,只要把他放入瓮中,下面用火烧烤,他就会魂飞魄散,会什么事都肯招了。”

来俊臣于是准备好大瓮,让他进去;周兴自知上当,也只好招认。害人无数的周兴于是被处死。周兴以害人为能,结果报应不爽,他也死于非命。他的势力曾无人能敌,最后却一触即溃了。

在人们心中,永远也不要有欺人的念头,这是对天理和道德的挑战,不会有善终的。对他人的敬畏就是对自己的尊重,明智的人不能把自己引向绝路。

西汉景帝时,袁盎在吴国做官。袁盎有个下属和袁盎的婢女私通,袁盎发觉后想把他们治罪。袁盎平静下来,又觉得自己残忍;那个下属年轻,贪爱美色虽然错了,但也是人之常情,不能因为这件事误了他的前程。袁盎于是假装不知,一场风波压下去了。

不久,那个下属知道事情败露了,马上逃跑了。袁盎亲自骑马追赶他,那个下属被追上了,袁盎对他说:“那件事你是有错,可我并没有放在心上。我若有心计较,你逃也逃不掉的。我决不会为难你,请你跟我回去吧。”

回来之后,袁盎亲自做媒,把那个婢女嫁给他,又送了他们许多礼物。有人说袁盎傻气,指责他说:“你能饶过那个下属,就是大仁大义了,如今再成全了他们的好事,不是鼓励坏人做恶吗?如果人人效仿,岂不天下乱了?”

袁盎说:“那个下属平日并无过错,他喜爱婢女并不是不可饶恕的大罪。我为朝廷官员,最怕别人说我仗势欺人。今日我有恩于他,日后或许就多了一条退路,我不想与人结下太多的仇怨啊。”后来,袁盎到朝廷做官。

“七国之乱”时,袁盎奉命来到吴国,让吴王刘濞罢兵。刘濞派兵包围了袁盎的住地,准备杀死袁盎。当年被袁盎饶恕的那个下属在军中当个小官,他得知内情,决定冒死报恩。他把士卒灌醉,潜入袁盎的住处,让他赶快逃跑。袁盎不敢相信,那个下属说:“你从前饶我大罪,又将婢女赐我为妻,我每时每刻都思念报答啊!一定要信我,若再迟疑,就来不及了。”袁盎于是逃出住地,没有遇害。

袁盎能施恩于人,不计较他人的过错,在危难之时,才得以活命。他不乱施淫威,别人对他也舍命相报。

智慧火花

对他人的敬畏就是对自己的尊重。那些欺压他人的人,其实一点头脑也没有,把人逼急了,谁都可以和他们拼命。他们没有见识,目光短浅,这也决定了他们终将会激起众怨,群起而攻之,最后一定会惨败的。这也告诉人们,对人谦逊有礼是成功的要素,是绝不可丢弃的。

以屈求伸,知耻而后勇

“弯腰”是一种智慧,汉代司马相如所著《谏猎书》有云:“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人生亦是如此,当形势不利于自己时,以屈求伸是最明智的选择。

卧薪尝胆的故事,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刻苦发愤,忍耻吞辱,战胜困难,争取胜利。在变幻莫测的政治斗争中,每个人的情形时刻都有改变的可能,或由辉煌转向暗淡,或由高山峰巅跌人万丈深渊,如何在这强烈的反差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积累力量,企图东山再起呢?

春秋末期,中原霸主楚国日渐衰微,不久即被南方新兴起的吴国率兵攻灭。吴王阖间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中的一位,与齐桓公、秦穆公、楚庄王等齐名。当时,吴国的邻国越国,也正在国君允常的领导下,发愤图强,迅速崛起。吴、越两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尤其是吴国进攻楚国期间,后方空虚,越国数度来袭,成为吴国大患。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问乘越国丧乱乏际发兵攻越。越国军民痛恨吴国乘人之危的行径,同仇敌忾,奋力抵抗,大败吴军。吴王阖闾负伤,不幸死在归途中。吴王夫差继位,三年潜心备战。

公元前494年,吴王率复仇大军杀向越国。越国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越王勾践逃到会稽山,不得不向吴国屈辱求和。之后,越王勾践只好按着吴国的要求,带着夫人和大臣范蠡去吴国服苦役。越王给阖闾看坟,给夫差喂马,还给夫差脱鞋,服侍夫差上厕所。夫差的几匹马被勾践喂得滚瓜溜圆。夫差出去游猎时,勾践还要跪伏在马下,让夫差踩着他的脊梁上马。勾践三人受尽嘲笑和羞辱。但为图复国大计,勾践顽强地忍受着吴国对他的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对吴王夫差表现得恭敬驯服。

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践便每天都去看望。夫差怕死,自己总觉得病势不轻。有一天,勾践又去看望夫差,偏赶上夫差心情特别沮丧,见勾践进来,就拿他撒气说:“出去出去!不用你假仁假义的来看我,你恨我快点儿死是不?盼我死了你好回国,休想!”吓得勾践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夫差要大便,挥着手让勾践出去。勾践却要观察夫差的粪便,并当着夫差的面,用手指沾了点儿粪便放在嘴里尝了尝。夫差急忙说:“你这是干什么?”不料勾践却马上跪在地上说:“恭喜大王贺喜大王,你的病就要好了。”夫差说:“你怎么知道?”勾践说:“不治之症粪便是苦的,可治之症粪便是甜的。适才我尝大王的粪便,就是为了察看病情,用不了几天大王的病就会好了。”

夫差将信将疑地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勾践说:“当年,周武王患病卧床不起,把神医成仲子从高山上请下来。周武王问成仲子他的病是否很沉重,成仲子让武王把他的儿子们都叫来,为武王尝便。武王十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愿意尝,只有幼子姬诵用鼻子闻了闻。成仲子问他什么味儿?姬诵说又腥又臭。王子们退出去了,武王问成仲子,尝便能知病情吗?成仲子对武王说,不治之症便苦,可治之症便甜,大王幼子可立呀!”夫差真的相信了,十分感动地说:“我的儿子也未必如此,你真比我的儿子还强啊!”没过几天,夫差的病也果真好了。

三年苦役期满,吴王放勾践回国。勾践君臣相见,抱头痛哭,立志雪耻复仇。勾践回国后,为了时刻不忘吴国受辱的情景,便放弃了舒适的王宫,而按照在吴国时的情形搭建了一座马厩。他睡觉时,躺在一堆乱柴草上,并且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先尝尝苦味,提醒自己时时不忘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他穿着粗布的衣服,顿顿吃粗糙的饭食,连过年过节也不沾一点儿酒肉,平日就在四乡里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而后,勾践又采用大臣文种的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材,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使夫差中计杀害了能征善战的伍子胥;从民间搜罗美女西施、郑旦等十几人,由范蠡教会她们弹唱歌舞,再把她们献给吴国,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使他不问正事,加速了吴国的灭亡。

伍子胥早已察觉勾践所作所为意在复仇,并多次劝谏吴王。可是,他的劝谏,不仅未被夫差接受,反而引起了夫差的反感和怀疑。公元前485年,夫差为争霸而北上伐齐,伍子胥不赞成,指出越国才是心腹大患。夫差不听,继续伐齐,在艾陵之战中大败齐军,获胜而归。夫差十分得意,不久又听信了伯豁的谗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伍子胥死前说:“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人也!”伍子胥死后,吴王将政事交给伯嚭管理。勾践得知伍子胥已死,拟起兵伐吴。范蠡认为时机未到,还需等待。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春,吴王夫差率全国精锐部队北上黄池会盟,国内只留下太子友和老弱兵卒守卫。越王勾践想乘吴国国内空虚之机出兵攻吴。范蠡认为时机还未到。他分析说:“吴王率精兵北上会盟,国中空虚,太子留守。但吴大军出境未远,闻越乘虚而人,会很快回兵击我。”因而劝勾践暂缓出兵。过了数月之后,范蠡估计吴军已到黄池,于是便催促越王勾践出兵袭吴。勾践率五万大军攻打吴国,吴军大败,太子友阵亡。这时,夫差刚刚打败齐国,正约晋、卫、鲁等国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会盟。他接到消息,十分懊丧,只好派伯豁向越求和。勾践和范蠡认为吴国还有实力,一时消灭不了,答应讲和,退兵回国。

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范蠡、文种乘吴国多年灾荒又遇大旱之机,再次建议勾践乘隙攻吴。越军以两翼佯动、中央突破、连续进攻的战法,于笠泽(今苏州南)大败吴军。由于吴王夫差被越军长期围困,力不能支,遂派王孙雒袒衣膝行向勾践求和。勾践于心不忍,正要应允,范蠡上前说:“大王您忍辱受苦20余年,为了什么?现在能一朝抛弃前功吗?”转头又回绝王孙雒说:“过去是上天把越赐予吴国,你们不受;今天是上天以吴赐越,我们不敢违背天命而答应你们的请求。”王孙雒还要哀求,范蠡毅然鸣鼓进兵。吴王夫差见大势已去,就自杀而死,临死时说:“吾无面以见子胥也!”勾践葬吴王而诛太宰伯豁。

勾践率得胜之师,北渡淮河,与齐、晋等国会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周元王派使臣送来祭肉,封勾践为“侯伯”。自此,越军横行江淮一带,诸侯尽来朝贺。勾践的霸业完成,成了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个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