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解读迷失中的家庭教育:女心理咨询师手记
3354500000009

第9章 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成长环境(2)

也许是我对孩子的期望太大了,或许是我想在我付出的饭钱上得到回报——她能学习上进步,在做人上懂得与人为善。但事实上,当她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时,我进行对她的教育与管理时,她也并没有因为我曾经对她的好而给我一次面子,这实在让我为自己的付出而深感不悦。不知道自己是为自己的钱惋惜,还是为了自己付出的情感可惜。总之,我感觉很失败。但当我深思时,我想这孩子同样也有一堂课一直没上——感恩。

当我们遇到的孩子对于帮助与关爱感觉理所当然时,我们真的无措。多一份感恩,就给我们的教育一次机会!我们的孩子可以不是科学家,可以不是社会明星,但他不能不懂得为人的道理!但这些缺失感恩的孩子内心如同枯竭的井,他们需要爱的填充无法估量,但是这干涸的“井”却让我们盼不出丝丝期望,更无从谈起他能涌出甘甜的“泉水”滋润曾经给予他们爱的人们的心。

我有点为记住这件事情而感觉特别不好意思了,大概是我把自己当成知识分子了,知识分子都是谈钱不自在。在某年,我有个学生到办公室去找我,说她爸爸没把钱及时给她拿来,所以希望老师能借给她点钱。对于自己学生开这样的口,我们自然都会答应。我就随手从包里拿出二十块钱给她了!

时隔很久,也没有见她还钱。大概不是我特意记住这件事情,也不是我斤斤计较这二十块钱,而是我感觉任何人都应该懂得“有借有还”的道理。特别是孩子更应该教育他知道这就是与人处事的规矩,而且还有一份感恩。

这样的问题解决都应该放在家庭教育中,且特显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习惯于父母的付出

除了在学校我们作为教师遇到这些别致的“风景”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事实比比皆是:

某下岗母亲自己省吃俭用,但为了让心爱的儿子有个健康的身体,她天天煮一个鸡蛋给他吃。终于有一天,儿子实在吃腻了,拿过妈妈递过来的鸡蛋放到旁边,就说“我等会吃。”妈妈想看着儿子在她面前把鸡蛋吃完,可是儿子说,“我来不及,在路上吃吧。”可是他一走到家门口,吃了一口就把鸡蛋扔到垃圾箱了。刚好被站在窗口的妈妈看到,妈妈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为什么孩子不吃也不告诉妈妈一声,妈妈可是很久没有吃过鸡蛋了呀!”可怜的母亲,您又为何不给孩子上好这一课呢!

在中国,许多父母都是如此,他们省吃俭用,把所有的钱都存下来替儿女交学费、找工作、买房子、结婚、照顾小孩等,他们义无反顾,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孩子们在坐享其成时,也把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他们自己逐渐地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懂得体谅,更不知回报社会。哪里还会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呀!

随着“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出现,孩子更加成为大人们的焦点。大人们更加乐此不疲地付出全心的爱,而无求回报。由此,孩子们也就不懂得回报与感恩,而却有机会懂得——理所当然。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暴露了家庭教育中“爱的失衡”及教育的误区。

感恩的神奇力量

感恩不仅仅是给我们前进中一臂之力帮助的一份回报,也让我们的人生激起一份动力;感恩不仅仅是帮助我们的人激活了我们的生命,也是给我们的理想注满一份久违的激情;感恩不仅仅是对善良的反馈,也能给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一份难得的善良;……感恩能让我们在过错出现时引起内心的反省及改正,能激发我们走向美好人生。

感恩是一个人幸福的最大基础。一个感恩的人,他时常会感知社会美好的一面,而不会常常抱怨不公;感恩的人,他能感知别人对他的友善,所以他内心常怀欣喜;感恩的人,他能懂得追求自我价值,努力为他所在的国家和社会努力奉献,这样的人定会成为有价值的人……感恩的人会活地很简单,活地很单纯和质朴,所以他内心不会因为世俗的风气而感受到污染和压力。

感恩始于我们的家庭,始于我们的每一个父母,始于我们社会环境的和谐……作为父母自己首先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做丈夫的要感恩妻子,她是自己生命的另一半,是她的付出和奉献使家庭更加美好和温馨;做妻子的要感恩丈夫,在茫茫的人海中,是他的“发现”才组成了一个美好的家庭,是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家庭成员创造了优质的物质生活条件。我们要对自然常怀感恩之心,人类的生存与繁衍离不开自然的赐予;我们要对老师常怀感恩之心,每个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对一切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之情。这一切我们可都知道呢!

对孩子来说,感恩应该是父母给孩子必须上好的一堂人生必修课。让每个孩子懂得:他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每一步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师长的循循善诱的教诲,朋友真诚的关爱,大自然慷慨的赐予。对孩子来说,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就应该在自己的心中装着他人,而不是一切“以我为中心”。更不是一切理所当然!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缕阳光照亮周围的世界。记得有这么一篇美文,因为看到时,极为欣喜,就摘录下来:每天早上闹铃响起,不要讨厌它吵醒你的美梦,要感恩上苍让你能听到,有很多聋哑人还在忍受着寂寞;每天第一缕阳光映入你的眼帘,不要嫌它刺眼,要感恩上苍让你能看到,有很多盲人还在黑暗中挣扎;学习中的艰辛困扰着你时,不要烦躁,要感恩上苍让你有机会上学,有很多贫困儿童还失学在家;穿衣镜前不要嫌衣服难看,衣服虽不是名牌,但要感恩上苍你有这么多的衣服和鞋子穿,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一年也仅仅只有一身破旧的衣服和一双破烂的鞋子;不要嫌父母做的饭菜不好吃,要感恩上苍我们还有饭吃,贫穷的孩子有时三餐都吃不饱;不要嫌父母唠叨,有很多孤儿连自己的姓氏都尚不明确;不要嫌生活平淡无奇,有些孩子还在战争中苦苦摇曳……

11.别把孩子培养成“人精”

物质生活条件好了,精神生活条件有了,孩子的智商增高了,我们欢欣鼓舞!但有些聪明大概不能让我们只是停留在笑谈之上!

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人精”

世界真的变化太大了,连人的遗传基因都变化地让人难以置信了!人类在发展千年,真可谓就能超过上帝的智慧了!

得益于物质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信息的多元化和多渠道。大概现在的孩子大都非常聪明,这也就毫无疑问的。与我们的同龄时期比,他们比我们思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强很多。

我们赞赏这个时代的孩子的天资聪慧时,我们也感慨这过于“聪明”。同事们一起谈天论地时,都会不自觉地想起自己家的那小“祖宗”。“我家的电器,我那两三岁的儿子都会开。”“我那四岁的孙子在网上开农场,比大人玩地都高级!”

我记得我侄女接近三岁时,我带她出去玩,她玩疯了就不想回家。我问她,“你想奶奶吗?”她毫不客气地回答,“不想。”我知道她只是想能继续玩。

“那好,我回家给你奶奶说你不想她!”我逗她!

“不让你说,我自己说!”她拍打着我。

听母亲说这小家伙真的会“左右逢源”!她在谁面前就说她想谁,就说长大了对谁好!我真是感叹这孩子真是不知道是遗传了谁的这方面的基因了。我们姊妹们都是不会如此“会做人!”即使有个会算命的中医先生告诉我“直线画不了圆”这样的富有人生哲理的话,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难以付诸行动中。

我有个学生,他今年考上大学了。当他谈论一个环境里的人与事时,他对问题的看法真是透彻。实在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愧之不如。“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俨然成了他的座右铭。“某某老师看上去是老好人,实际上就是会拍马屁!见了领导就点头哈腰的!”类似的话都是他在指导我的为人处世。甚至他给我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课后,还做了个总结,“老师,您都不知道现在的人都太有心计了,您做事也要多留个心眼!别被人算计了还感激人呢!”我对他的提醒自然要表示感谢与赞赏了,我夸他将来长大了一定是人精,一定能在社会上左右逢源,并能长足发展,是块好材料!

孩子看问题真是“准”

国庆期间在清华大学校园里遇到那对夫妇与孩子。当时我们是在一位清华大学大二学生的指引下开始我们愉快的游园活动的。在这期间,我们欣赏了那让人敬仰的风景与建筑,并在大学生志愿者明晰的讲解中,了解了很多关于清华大学的历史与文化。我们无不遗憾自己没能走进这培养天之骄子的学府。

这期间,孩子口渴了,那个大学生志愿者就帮忙在校园里找饮用水。后来终于找到了由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的休息与饮水的地方。当孩子喝到水的时候,他的父母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我们要谢谢这位大姐姐不仅领我们参观,还帮我们找水喝!”但孩子的回答确实让我们吃惊。“那水是公家的,又不是她的!”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

接着他的母亲给我讲了他在舞蹈班学习期间的一件事情。他们老师说孩子们的衣服不统一,看起来很凌乱,表演很难达到效果,要求学生统一服装。当老师说到这里时,孩子们就开始在下面说“老师又想收服装费!”也是一语道破天机呀!孩子为什么看的如此的“准”呢?

当然,我们对于这孩子的言谈,只会一笑了之,甚至还不赞叹一番。但是,我们或许不该如此。

孩子为何能如此这般地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许他遇到拿公家水给他喝的人不是第一次了,也许收服装费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无论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把事情的背后的“事实”看地如此清楚呢?如果第一次没谁告诉他别人背后的“不良动机”的话,那么他会出现这样的“不领情”吗?也许孩子真的丢失了什么!丢失了积极的思维方式,乐观地人生观念。他目前的思维方式只是消极的,进而他对人的看法是悲观的,是物质化,功利性的。

孩子原本是自然的,他并非出生时就如此。这是我们的家长回到家毫无顾忌的言谈造成的。是你用最生动的语言和最实际的例子告诉孩子这个社会如何如何的功利;哪个同事如何如何的会拿公家的东西在别人面前充好人;哪个学校或者老师又私自收这样、那样的费用了。如果你讲到孩子熟悉的人的话,那么这个事例更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他的记忆更深刻。

当然有些家长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孩子说出这么高深的看法,还引以为豪。甚至把孩子这些言辞当作孩子具备透彻地看问题的能力,由此作为和朋友、邻里谈笑的骄傲资本。但真的值得骄傲吗!

他亲眼看到别人的付出,却能看到付出背后的“拿公家的东西充好人”的实质。他眼中的人还有好的吗?没有好人,那他何来感激呢?老师教育他的过程,他也会认为那是老师为了个人收入。这样的孩子会把很多人为他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甚至当作别有用心!

教育的内容抵不过父母传给他的“纯粹利己主义”概念。如此以来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就难以达到目的。学校进行感恩教育时放个故事片,由感动而流泪的孩子几乎没有了。为什么?因为他能看出这全都是演戏。“谁会这么傻地哭!”“哭?纯粹是傻帽!”也成了他们对电影中人物的发自内心的评价。从而德育教育的难度由此会极大增加了!

事实上,这只是家长的一种生活习惯,只想唠叨与发泄一番对不公平的不满,或者是对别人评头论足一下而已,但就这样的一种习惯,造成了教育的艰难。父母之需要——情绪的倾诉或简单的排解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遗憾的事实!

据有报道说某省记者问小朋友长大了做什么时,一个小朋友自豪地说:“我长大了要当贪官!”真不知道再问他为什么要当贪官时,他又将做何回答。如果孩子的理想是当科学家,那他应该明白科学家能发明东西。想必他一定不理解贪官的社会含义,也大概不知道贪官被政府抓到是要进监狱的。但我相信他可能知道贪官是有好处可得的,不然不会有这样的追求。贪官可以有香车、美女+别墅。我想这大概要归功于现代一些媒体的宣传和家长语言传播出来的物欲价值观。

语言传播有这么大的效果,能让他转化为理想,那么这自然说明传播这个信息的人在他心目中是很有分量的。那么最大可能是家庭中让他敬佩的某个成员。家庭里有人认为贪官可以有很多好处拿或者他把那个能拿到好处的人已经定义为贪官了。

我们在这样、那样谈论社会总总现象时,是否看到身边的孩子呢?他充满好奇的眼睛也许正聚精会神地听我们的高谈阔论!我们应该知道,孩子们往往没有对事情的深度思考能力,却有着非常好的模仿能力。

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孩子是我们培养出来的

但我实在忧虑我们的社会将来培养出这么多的人精,社会会怎么发展下去!单位中同事间勾心斗角,说长道短;为了争得名利而相互攻击,彼此排挤;我们不排除这些现象的存在,但我们如果把所有的人都这么看的话,您认为,您会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环境里吗?何以有快乐?谁人背后不说人,但如果您说的是别人的好话,那么您就不会总是担心您的话被别人听到,相反如果您说了别人坏话,您大概该焦虑别人有一天听到您在背后议论他,您更担心他会有一天得到机会会反击于你!人何必自找苦吃呢?

当我们的学生和孩子看问题如此“清楚”时,我们大概早已不用诧异了!是我们成人一直在制造一个是是非非的环境。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就如此的“精明”了。也许您认为这样孩子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但是您想过没有,孩子周旋于人际的复杂环境时,他哪里能静心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呢?能静心学习吗?能静心研究工作吗?

亲人之间来往是利益驱使,朋友的帮助是别有用心,工作是为了能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他做的所有的事情都会增加一份所求,这份所求自然就会占据他的心力,那对于事情本身就会少一份投入。人生的幸福与成功会离他有多远,我们能想象地到吧!

不能把社会的美好看法传给孩子,那至少也把社会的客观现象给予孩子吧!这个世界上还有美好的风景,还有善良的人们,还有对工作兢兢业业的人……至少社会在孩子眼里不仅仅都是黑色的,还是有丝丝光明的!

我们的内心如果是充满阳光的,那就能更好的接受阳光的事物,即使走进我们心田的是污浊的事物,我们内心的阳光也会让它尽可能少的再继续散发污浊之气。这就要求我们生活在如今,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某些污浊的人与事,就否定所有的美好!作为家长,多把美好的事物带回家吧!我们把自己的眼睛少点往社会丑闻上投放,那自然就能留一些投放到先进的人与事上吧!事实上,这个世界也并不缺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