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解读迷失中的家庭教育:女心理咨询师手记
3354500000011

第11章 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成长环境(4)

当时在西北工作时,学校招生时有这样的政策,农村孩子的录取分数比城市孩子的录取分数少100分左右。由此学校里就存在农村与城市孩子在数量上比例相当的现象。后来普遍出现,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在选择宿舍时,很有规律,农村孩子一起住,城市孩子一起住。农村孩子普遍认为城市孩子太有优越感了,城市孩子认为农村孩子太不讲究卫生了。当然农村的孩子会在这样的优越感的面前显得自卑,为了摆脱这样的自卑,不同的孩子自然做法也不同。有的孩子在学习上非常努力,来赢得别人的尊重。而有一部分学生为了掩饰自己的贫困,为了让自己不在同学面前丢脸,就向在农村劳作的父母以各种理由要钱。优越感之下的孩子,自然是傲气,张扬,难于与人相处,学习上不思进取。当然有些城市的孩子并没有这样的优越感,学习上继续努力。有的城市孩子沾了“优越感”之光后,并没有充分利用好的学习条件,学习成绩往往不好,整天只顾着炫耀自己了。

大学老师的子女有不少在学业上很是让父母失望。这一现象有人专门做过研究,结论是,孩子对于教师缺少神秘感造成的。也就是孩子每天都看到作为教师的父母工作情况与工作态度,对于自己的老师在失去神秘感的基础上,也失去了对知识的好奇心。但我还认为不仅如此,还有一点原因是,孩子的父母是大学老师,由此产生的优越感导致的。父母频频出现研究成果,摘取的奖牌都被“供”起来,以此作为骄傲与自豪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我们是否无形中已经产生了负效——优越感呢!这些“硕果累累”对于小学、中学的老师而言是不及的,连自己如此优秀的父母都无法做到使孩子对他们毕恭毕敬,他骨子里散发出的优越感能对不如自己父母的教师服气三分吗?对知识能敬仰吗?

由此看,这优越感不是自信的代名词、俗称、昵称,何以让人再创辉煌呢!

优越感是追寻过程,绝非是享受的结果

然而,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

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

作为一位科学家,也作为一个母亲,她面对荣誉的时候或许没有时间去享受它们带来的优越感。她甚至把自己得来的奖牌给孩子们玩耍。我们的大学教授专家们能做到这一点吗?

在西北工作期间,当时学校里有很多教师子女在本校读书,然而可能是教师子女本身的家庭条件也一般,无一让其感觉优越的,或许是本校教师对其子女的教育有方!这些孩子大都没有什么优越感,也很少到父母的办公室去。大都是因为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反应其在学习上或者是纪律上出问题的时候,才被父母叫到办公室接受训斥。所以孩子们不因为进父母的办公室而感觉荣耀,自然也不存在一种优越感。

这期间三位校长的子女中有两个已经走进高校。另外还有一个也是年级排名前几位的学生,并且就是其父亲任班主任的高三基地班。这个女孩从衣着上看,很朴实。不是别人说她是校长的孩子,我一直都不知道我教的学生其中有校长的孩子。有一次在上课前,我在班里转转,发现一个女孩子桌子上有很多奖状,就过去看看,发现有全国英语大赛奖状,还有物理奥赛奖等。

偶尔与办公室的领导聊天,她谈及她对女儿的教育上说,“我女儿现在读大学了,她从小就没有什么优越感,人家孩子拿饮料到学校,我家的孩子都是用饮料瓶从家里带水去学校。事实上,也并不是我们没有能力给孩子买饮料喝,只是孩子不能让她从小就傲气十足的!”也许教育真的是很重要。

或许优越感说起条件的话,很多人都具有,但只是有些人不会利用这“优越感”,而是让孩子借“光”走进误区。

人应该有一个追求优越感的过程,而绝不是享用别人创造或者因为某个理由而存在的比别人强的事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珍视每一个劳动过程,而不是带领孩子一起去享受你创造的劳动果实。我们过于沉醉于劳动结果,自然就会忽视劳动过程,孩子也自然就会被这些原本就不属于他的物质财富和荣耀淹没。

在教育孩子时,所有的物质和荣耀应该让他知道这不属于他,如果他想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并获得物质回报,那就要靠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个性,在学业上或者在其他方面取得相应成绩。作为父母是在靠自己的努力为他提供相应优质的生活环境,这是父母在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他将来同样要有这样的责任为家人创造优质的生活。这样的教育方式自然就让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成为一个努力追求的人。那种享乐主义的思想不应该是父母有的,也不应该让孩子进入享乐的家庭氛围中。

让“拉兹”走自己的路

您看过印度电影《流浪者》吗?那里头有一位满脑子谬偏见的法官,由于他的偏见残害了他的儿子。然而,担法官的演员帕里维拉,却是一位善于教子的好父亲。他的儿子就是影片中扮演拉兹而蜚声影坛的著名演员卡布尔。

帕里维拉是一个电影明星,但他总是这样恳切地告诫布尔:“在我的房间里,你是我的儿子,你可以同我一起饭,一起说话。但是,一出这个房间,你就是一个普通人,你要同许许多多普通演员一样,自己去走生活的道路。”

正因为抱定了这样的教子宗旨,帕里维拉不让卡布尔以电影明星的儿子的身份出现在社会上,自己的小汽车也不让卡布尔乘坐。直到卡布尔十八岁,才以一名场记员的身份进入影界。初上影坛,演的也尽是些小角色。对卡布尔这个“普通人”,帕里维拉时时都是很严格的。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要求。卡布尔才奋发图强,勤奋努力。登上了表演艺术的高峰。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同事八九岁的孩子特别喜欢让他爸爸开车送他上学。虽然这仅仅是单位的车,但爸爸开车送他,他足以有炫耀的资本了,那荣耀溢于言表,也增加了不少的自信。可这样的自信只不过是掩饰自卑或者也只是内心自卑的一种外在需求罢了。人内心得不到满足时,就会追求外界的,外界的满足是最没有稳定性的,所以他除了满足那份短暂的虚荣心,滋生他的优越感外,是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自信的。

但是现实中我们普通家长或许该帮助孩子提高的是内心的自信,而不是因物质的多寡而形成自信或自卑。那就是帮助他成为一个有学习能力、有交际能力、有生活独立能力,他会形成从骨子里发出来的自信,坚韧不可摧灭的自信,能经历风雨的自信。

无论我们物质是否富有,无论我们做出多少的贡献,都没有必要让自己站在“高处不胜寒”的“地理”位置上,而让自己“曲高和寡”!如果压根就没有优越感的条件,那又何必为了满足那虚荣心而苦苦找机会呢!

在这个社会学习心理学的人很多,有很多人都会多少懂点心理学,一眼看透现象的人很多,那么我们在这么表演下去是没有必要的。富有的人低调点,不富有的人真实点。哪里还会有所谓享受“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呢。

我们得有个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领好自己的孩子。

14.共进网络快餐

电脑可谓是转瞬之间的发展。人们也由此得到了这新鲜玩意带来的好处,但这伟大历史性创造,也带来了不少烦恼,玩多了成网迷,玩投入了成网瘾。“黄”的、“绿”的信息也让人的眼球快受不了了。

成人要难避免网络的诱惑

网络世界可谓丰富多彩,什么样的“套餐”都有,任你享用!伴随着手机上网的流行之风,3G时代的到来更增加了这样的流行之风迅猛气势,世界由此变得更加五彩缤纷了。我们在享受信息的便捷,提高了我们办事的效率,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相隔万里的联系,无可否认网络的劳苦功高。但也由此,能有机会体会到网络陷阱无孔不入精彩世界,欺骗、诈骗、诱惑等让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更加多姿多彩。只要你上网,只要你对不同的世界充满一点好奇,你都有机会结识“网络骗局”的新手段,新花样,尽你发挥想象能力。就如同现实中的骗子,骗钱的、骗色的、拐卖人口的,可谓让人防不胜防。网络世界由于掩饰性大,所以骗局更是五花八门的,“网线的另一头和你聊天的是人还是狗,大概都辨别不清”这句话或许也不夸张。还有给传播色情文化(姑且也算是文化吧)提供了大好时机,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高清晰等等效果,尽显此文化的逼真性与具有传播对象的广泛性。由此引来无数英雄竞折腰!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民们可谓饱尝丰富的兴趣资源,也给这样的文化以发展的“乐土”。

有些成年人毫无顾忌地开黄色玩笑,说个黄段子,可谓津津乐道。尽享这里面的快乐之感。畅快淋漓地笑声中,你可知道这会给在场的孩子们带来什么呢?“大家都开那样的玩笑,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好玩而已,都又不会当真!”这大概就是你最为强有力的辩词了。但是孩子们可没有这么高的认知水平,“大人说的就是对的”,孩子对你如此的敬仰之情在言语中凸显出来。他们可不会把你们所说的话仅仅当成玩笑!既然大人那么开心,孩子们在自己的圈子里不妨也模仿“秀”一下了。真是可以从老子那传到儿子那了(要是不失传,再过上几代,就成为祖传秘籍了)。当你偶然发现你的孩子怎么说起黄色玩笑青出于蓝胜于蓝时,你真的不要莫名其妙!大人说的好,自然孩子模仿地活灵活现嘛!

前不久《今日说法》里报道了一则关于淫秽色情参与表演、传播的案例,成千上万的观看者、参与者、表演者中竟然还有一个是中学老师。即使是迫于个人情况(所谓的寂寞),即便你不知道它是违法的,但大概也应该知道此事至少是不可做的吧。也许你可谓对法律的认识还没有从“法不责众”的旧时代走向新时代——“有法可依”。事实上是少部分人在谋得利益,你也只不过是人家赚钱的工具,你也是大部分受伤害者中的一位!同时,我想这文化如此有市场也是有原因的,某些人需要,产品就会有市场,这也是市场经济规律。然而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自己对文化的需求太过于低级化了。

这样的老师绝对不可能普遍存在,只是教师行列中的极其个别的典型而已。当然她也是普通人中少见的人。但我们作为普通人偶尔是有那么几个人对一些有色信息还是有那么点兴趣的。这说明了我们自己太低级趣味了。国人的文化修养需要提高的空间应该还是很大的,发展教育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确实有必要的。

未成年人受网络不良影响

成年人尚有如此之举,更何况还分不清是非对错的和东西南北的未成年的孩子呢?成年人都做不好,未成年人在成年人的教育与感染下,何以走向正道!

我上高中时,才有幸遇到亲戚玩“砖头”大哥大,大学时,才有幸认识BB机。但是现在的学生可不一样,对于手机而言,人手一部,有钱的孩子玩高级货,没钱的孩子玩山寨版的。大都是能在网络上畅通无阻,什么接触不到,能见的见了,不能见的也见了,能看的看了,不能看的也看了。而且对于老师的管理而言,难度可谓是大。因为手机的便携式、袖珍型都给我们的孩子们利用手机“冲浪”带来了隐蔽性。对老师而言又具有难防御性与难管理性。但是给网络游戏,网络色情推向了历史的高潮。我们的未成年由此成了首当其冲的入侵对象了。

看来,不管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要接受点正确的引导了。即便是“共享网络快餐”,也必须从我们成年人做起开始先教化。“根不正,则树歪”,你做好了,跟着你生活的人,接受你教育人,才不至于那么轻而易举地走进陷阱。

最近网上流行“快乐农场”,以“快乐”为目的,农场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快乐体验机会。但是游戏的设计师们,还觉得这太小儿科了,索性就让它更具有生活的气息,那就是增加了“偷菜”。花钱玩的,不花钱玩的,总之其游戏广为流传、老少皆宜!极具大众化与普及化、家庭规模化。

成年人为了寻找新的刺激,让久已失修的大脑变得灵动起来、鲜活起来,增加一种活力。孩子们这又是另外一种心情,好奇心、自私心、攻击、霸占等都能得以给予机会表现出来。但是我想我们还是应该理性地看待这个新鲜、刺激的事物的出现到底是带来了福还是祸!

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是接受教育,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把本性中的攻击性以文明的方式进行转化,让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的人,从而与动物区分开来。但是这么一个“偷”的行为合理场所的提供,是在给人什么一个理念呢!到底人是不是真的人就是需要这个攻击性的展示机会呢?这么一个场合是在强化攻击性行为;还是合理化攻击性行为;还在最终让人们发泄攻击性的压抑,从而减少社会文化的压力,尽显人文主义精神呢?这实在值得我们去思考!

更为新鲜的是,在这么个“偷菜”游戏中,有人还玩的很认真。偷菜、种菜、卖菜,真是太接近现实了。卖了菜还能买种子,还能买跑车,你越努力,你的“钱”就越多,你就能买得起的车就越好。让你在现实中得不到的,都能在虚拟中满足,满足你的欲望,满足你的虚荣,满足你的狂妄……什么养狗看你的菜地呀;什么以后级别高了可以开牧场呀,你就可以做大农场主了;还有什么停车、帖人家的车,可谓像是走进了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档生活世界了。看来不出国,不努力考雅思呀、托福呀,也能生活在欧美国土上了!真是太神奇了!

这里面的神秘和神奇,我大概难以讲述出来。但唯有一点,有那么多人乐此不彼地畅游在期间,说明其极具魅力。

据新闻报道,在台湾,民众已经对公务员上班“开农场”“偷菜”极为不满了,也就是公务员上班玩此类游戏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工作了。民众要求政府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甚至使用网络监控设备对公务员的上班时间进行有效监督。由此看,我们的成年人未必都能做到把握分寸,分清事情的先后次序,未成年的孩子的自控能力可想而知了,其结果也令人堪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