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我走得很慢,但我从未停下来
3341600000008

第8章 【粉红城】身着纱丽的历史与风情

有时候,面对太多的美,你也会乱了阵脚。

如果走在粉红城,非要穿纱丽才够味。我虽然不爱粉红,却爱斋浦尔的颜色,比粉红暗沉,带一点历经风霜的砖头的橙。四周沙漠的包围使这座城市格外炎热,马路上翻滚着红色的沙石,女子肤色棕黑,双眼大胆,在妖艳布料的衬托下格外精神。

拉贾斯坦邦的纱丽是我见过最为热烈、隆重的。颜色一般为桃红、品红、艳蓝、橙黄、翠绿等等,就像她们点在额头上的颜料色彩那么正,丝毫没有被日晒雨淋削弱。纱丽上身可短小,露出锁骨和腰腹,而下身必长至脚背,把双腿严严实实地包裹。拉贾斯坦女子的头巾在我印象中也是最长的,可长至腿弯处,质地薄透轻盈,必要时可以用来遮挡侧脸,以躲避烈日和陌生人打探的目光。

粉红城里自然也有最好的纱丽店,众多明星如印度头号美女Aishwarya Ray及昔日王公妻女们都会光顾Rana’s。这是一栋在市中心的小楼,并不豪华,但俨然已是这里的地标建筑。走进店里,空调凉爽,排排成衣和片片纱丽会让任何女孩的肾上腺激素加速分泌。不要急,挑张靠椅坐下来,正对着“舞台”。所谓舞台其实是一个展示平台,店员们赤脚站在上面,从身后的架子上取出漂亮的布匹,哗地一下在客人面前展开。售货员通常都是男性,因为顾客都是女性嘛。他们粗糙的手掌抚过华丽的面料,能说会道地描述它的物有所值之处。

我们的身旁的那对母女是Rana’s的常客。我和左手边的女孩聊了几句,得知她刚从英国读完医学回国,目前在一所斋浦尔的学校教书。她身上正穿着改良过的上身长衫、下身长裤的salwar kameez(印度传统民俗服装),但妈妈却穿着棕黄相间的高贵的纱丽。

图12

在她们面前的平台上,已经铺展了约有几十条纱丽,每条都极尽璀璨。比如一条红色调的乔其纱纱丽,用层层叠叠的金丝勾边,以拉贾斯坦邦特有的扎染打底,表面有用光亮的彩线绣成的花朵、蝴蝶,每片花瓣上都带有金色的珠片。内间的陈列室里藏有更多的宝贝,欣赏完后,你就会明白,任何一件生活用品都可以奢侈到超出你的想象——这是区分阶层的方式。一条刺绣纱丽需要二十几个工人纯手工制作数月才能完成,一针一线全都缀满了闪片珠子。我接过来,捧在手上,出奇地沉。我的想象力接连展开:什么样美貌的女子才能与之匹配,又是什么样金碧辉煌的房间才不至于叫一条裙子夺去光辉?

Rana’s目前的老板是继承人X,他看起来年纪轻轻,作风洋派,穿着白色T恤衫和牛仔裤。透过他位于二楼的办公室窗玻璃,可以望见店铺墙壁上挂着一位赤身裸体的精瘦老人的相片,像极了甘地。“这是我的爷爷,”他漫不经心地解释,“他晚年成了禁欲者。”

我问他对于年轻女孩穿纱丽怎么看,印度发展这么快,纱丽是不是作为传统的一部分要被抛弃了。他很敏感地反驳道,当今印度98%的女性都拥有纱丽,也许不是天天穿在身上,但在某些特定场合,却非纱丽不可。“你知道,电影明星们都爱在重要场合穿纱丽,比如领奖啦、晚会啦,这起到一个带头作用。纱丽在今天依然很时尚。”

Rana’s的纱丽王国建于1969年,它把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工艺传统转变为一种对美的表达艺术,一笔可从公众文化遗产中获得的现实财富。

除了这家于1996年新建的旗舰店,我们之后又去参观了市中心的老店。店铺拥挤矮小,生意兴隆,我们从一排排正在看样的女子身后经过,在她们的面前,那些耐心极佳的男店员们正在展开一片片的布匹。而太太们呢,她们通常不动声色,任由巧舌如簧的店员讲解布匹的美丽,最多偶尔和女伴交头接耳一下,或者俯身轻轻用指肚体验布匹的质地。

在老店的二楼,通过一扇小门,经过一段阴暗的气味令人不悦的楼梯,我们便到达了生产的工厂。

任何美丽的事物都不需要你去想象它的前世,想象它的未来就足够了。

在两间宽敞而简陋的仓库里,清一色的男性手工艺人坐在矮小的板凳上,为拉伸的纱丽刺绣。外面是一个喧闹而炎热的午后,仓库里安安静静,还点着几支日光灯。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针线。相对于那些黝黑的大手,布匹花样实在太精细和柔美了。我想到了宣传手册上那一句话:那些纱丽精品,都是由“最具自然天赋的艺术家,花了上千个小时来完成”——因此售价自然不菲:一件我刚才抚摸过的最好的纱丽,可能要卖到几十万甚至更多的卢比,堪比世界顶级品牌服装。世世代代的手工艺人们正是在一掷千金的富太太们的激励下,把精细刺绣这门古老技艺认认真真地传承下去。

印度多面,印度女人的神情亦是多样的。拉贾斯坦邦和孟买代表了印度的传统与现代。我以为孟买女人是不穿纱丽的,她们一定和我遇见的受过海外教育的酒店公关们一样,穿着黑色西装,扎个马尾辫,直白地用英语打情骂俏,或者和酒吧里找乐子的年轻女孩一样,穿坦肩露背的晚礼服。但当我光顾Paaneri,那里的生意却一样好,纱丽一样被殷勤的大手唰唰唰地打开,如同落叶铺满平台。

我慢慢发现,尽管孟买的炎热来自海洋的暖风,而非沙漠的暴晒,但人们对风情的理解却可以差不离。“风情”有时候和暴露多少面积的皮肤一点关系都没有。有些中老年妇人虽然身材走形,面容留下岁月的痕迹,但她们穿上纱丽却一样有风情,配上有点儿故作优雅、甚至搔首弄姿的动作,倒也自然。我实在不敢想象,如果女人们都脱掉玫瑰红和金色的纱丽,穿上乏味的长裤和T恤会使孟买街头失色多少。

Rana’s和Paaneri可能是印度最好的两家纱丽店。后者有地理优势,自然成为同城的宝莱坞名人们常常光顾的场所。它更加像个摩登都市里的商场,有一溜柜台,展示井然有序,海报贴于墙壁,木头模特以各种方式穿着纱丽,站在商场正中。这里除了正襟危坐的当地人外,也不乏叽叽喳喳的年轻女孩,看着兴奋劲儿像是猎奇的外地游客。

在这个国家,似乎都是一群男性在揣测、制造、引导和服务于女性的美丽。纱丽都是老板亲自设计的,尽管他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文绉绉。他为了配合这个全印度最时髦的城市,对纱丽进行了改良,使其更轻便丰富,穿着方式也更加自由,

他还有自己的工厂实践设计。

这两家纱丽店也有共同点:他们虽然也出售几千、上万卢比的平民纱丽,但最热衷的还是向人展示天价的珍品。虽然没有人出得起价,但看着我们和其他观众的长吁短叹,创作者便在一旁沾沾自喜了。一件纱丽可能值一套阿玛尼的亚麻西装的两倍售价或够你买下3只爱马仕的皮包。但可贵的是,你的纱丽并非从同一张设计图纸衍生的上万件作品中的一件,你穿着绝不会撞衫,它确确实实代表了你个人的品位。除了批量印染的廉价纱丽外,其他陈列的几百甚至上千件手工纱丽中绝无完全一样的两件,你若迟疑一会儿,你爱的那件便可能落入他人之手。

但有时候,面对太多的美,你也会乱了阵脚。你的审美和你的主意一样瞬息万变,毫无规律。你又是否真能回忆起并买到踏进店门前的心中所想呢?

说回那对母女。女孩喜欢素淡的绣着银色蝴蝶的雅绿色纱丽,但妈妈却觉得它有那么点儿寒酸,她更乐意女儿在某次学校聚会上能穿一袭紫色或红色来赢得眼球,或是未来的爱情。最后妈妈胜利了。她们支付现金,是一大沓百元的美钞(据我们的目测大约可换成7000元我们的货币),并欢欢喜喜地取走了那一件纱丽。

我也有那么会儿幻想自己穿上那件雅绿色纱丽的样子,但只不过想想罢了。我知道纱丽是属于那片土地和历史的东西,走不了太远,但也没那么容易被快餐品消灭。而我们,只不过是旁观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