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和谐领导
3307000000020

第20章 吃力不讨好才能做领导(2)

1942年,为了粉碎日伪的封锁和包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当时,周恩来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中,仍抽时间和同志们一起参加生产。左臂受过伤,但他却全然不顾,在很短时间内就学会了全套纺线本领,并纺出了头等线。在一次纺线比赛中,还被评为纺线能手。周恩来同志的模范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同志们的生产热情,在中央机关中迅速掀起了纺线热潮。

行动比诺言更响亮,领导只有和下属一起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号召时,才具有最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周恩来同志的模范行动,所以能“极大地鼓舞了同志们的生产热情”,就在于他以自己的行动响应了党中央的号召,这比向中央机关干部做一次报告更为有效。

领导既然要求下属做的,自己就应率先做到,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才能得到下属的信任,下属们才会自觉地跟着领导走。可见领导的行动比嘴巴更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所以身教重于言教。言行不一,这是身为领导的大忌。除了工作上要带头之外,领导的表率作用也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领导不能忽视生活小节,不能搞特殊化,不能因自己是领导而忽视纪律。这样才能体现一个领导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一点,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人都做得很好。

在延安的一天下午,毛主席到中央医院去探望正在养病的关向应同志,为了不影响病人的休息,毛主席轻轻地走进了关向应的病房。

关向应见是主席来了,急忙坐起来,毛主席一边亲切地问好,一边和他亲热地谈了起来。突然,门外走进一个小护土,对毛主席说:“同志,对不起,医生吩咐说,病人现在需要安静地休息,不能会客。”

毛主席微笑着说:“噢!对不起,我不知道医生有这个吩咐。”

回头又对关向应说:“好吧,你就安心养病吧!”说完就走出了病房。

当小护士知道刚才的客人就是毛主席时,她后悔了,飞奔出去,遥望着毛主席远去的背影,心清久久不能平静。毛主席那严守制度的精神和那慈祥的笑容,深深地打动了她。

作为领导,一定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还要敢于改变不合理的现状,敢于大胆负责、要敢于抓低效率。

在勇于革新这方面,作为领导,也要身先士卒,改变旧的习惯。例如,在参加会议的下属干部到会前要填好“提案单”,以便心中有数。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让你的下属们提高工作效率,只有自己先做出表率。这样,再难对付的下属也无话可说。

见责任就上

有的领导喜欢在众人面前斥责下属,是想以此来把责任转移到下属身上,好让上级、同事、或其他下属知道,这不是他的错,而是某个下属办事不力。这种想法是非常幼稚的。

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如果领导确实不十分知情,该把有关人员找来,把问题问清楚,然后让下属回去继续工作。领导应该负起责任处理问题。等上司或客户走了,有必要纠正、责备时再严格执行。

古时候,有一位侠客,他的属下有近千人。一次,朋友问他:

“有那么多的子弟仰慕你。跟随你,你是否有什么秘诀呢?”

他回答说:

“我的秘诀是,当我要责备某一位犯错误的弟子时,一定叫他到我的房间里,在没有旁人的场合才提醒他,就是如此。”

设想一下,假若下属因为被你当众责骂而觉得下不了台抱着横竖都挨责备的心理,一反常态地和你争吵起来,甚至把本单位一些不该为外人知道的东西也抖露了出来,当领导的本为保全自己的“面子”,如此一来,岂不是连“面子”都保不住了吗?

你既为该单位的领导,无论如何,你总对该单位的人与事负有责任,这是谁也推倭不掉的。一味强调自己的不知情,反而暴露出你的管理不力,或由你所制定的管理体系有缺点不健全。更不好的是,还会给人留下自私与狭隘的印象。

单位所表现的一切,是全体工作人员努力的结果。如果上司或外界有何不满,最高负责人应负起这个责任。领导者以底下人员为挡箭牌,逃避责任,作为代罪羔羊的下属很可能因此自暴自弃,以后任何活动、任何工作再也不会热衷了。领导一直对外宣称全体员工就是整个单位的代表,却不用实际行动来表现,这就像画饼充饥一样地不真实。

见荣誉就让

一个著名的美国橄榄球教练保罗?贝尔在谈到他的队伍如何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时,说到:“如果有什么事办糟了,那一定是我做的;如果有什么差强人意的事,那是我们一起做的;如果有什么事做得很好,那么一定是球员做的。这就是使球员为你赢得比赛的所有秘诀。”

这是一种很高的个人风范,这种与下属共享荣誉的精神鼓励了球队的每一个人,既然能做到这一点,球队的每战必胜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在企业中,领导者也需要有这种与员工共享荣誉的精神和敢于为下属承担责任的勇气。领导者被授权经营管理,无论是获得成功,还是遭到失败,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使员工失误了,也有领导者的失职、指挥不当、培训不够的责任。荣誉对你当之无愧,但是通向荣誉的路途是离不开团队的协作、配合的。所以,与下属共享荣誉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所应该做的。

共享荣誉,也就是说,领导者在获得各种荣誉之后,如果不“贪污”,以各种形式让下属分享荣誉及荣誉带来的喜悦,会使下属得到实现自身价值和受到领导器重的满足,这种满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会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也在无形之中冲淡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对受表彰者的嫉妒心理。

例如,不少主管在拿到上级的奖金后,请做出贡献的中层干部、骨干员工到饭店去“撮”一顿,实际上就是在共享荣誉,这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一位获得了上级表扬的厂长在全厂大会上讲话,他不是冷冷地说“成绩是归于大家的”一类套话,而是颇有感情地把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的事件一件件列了出来,连一位员工在休假中上班的事也提到了。最后,他又说荣誉是属于全厂员工的,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今天,并向大家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和感谢。他一边讲一边向大家鞠躬,然后又提议全体员工高唱《十五的月亮》,当唱到“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时,厂长的眼睛湿润了。可以肯定地说,厂长的话对员工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试想,如果这位厂长将光环紧紧地罩在自己的头上,将一切成绩归于已有,那样不但容易树立对立面,而且也会挫伤员工继续努力的积极性。

与下属共享荣誉,而不是争功论赏,将好处尽捞在自己手里,只有这样的领导者才可以用人格力量感召下属,鞭策和激励他们,让他们尽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才智,促进事业的发展。

虚心不等于虚伪

1970年12月6日,波兰首都华沙寒气逼人,此时的华沙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外国首脑--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众所周知,二战的爆发就始于德国入侵波兰。当德国法西斯的坦克碾过波兰后,原本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转眼之间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波兰人民惨死在德国人的枪口下。

虽然战争早已成为历史,可是,战争留下的创伤却是短时间内难以愈合的。此时的勃兰特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来到华沙。当一切外交活动结束之后,勃兰特突然提出要祭奠华沙无名烈士墓,这座烈士墓是为了纪念二战中牺牲的波兰人民而专门修建的。勃兰特的这种做法令波兰的领导人非常吃惊,但他们很快同意了勃兰特的这一不平常的请求。

勃兰特来到烈士墓,献完花圈之后又来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的广场。突然,勃兰特双膝着地,跪在了纪念碑前!此时,所有的人都明白了:

勃兰特是在代表德国人民向二战中被德国纳粹屠杀的510万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为纳粹时代德国所犯下的罪行深感内疚,他虔诚地认罪、赎罪。

勃兰特此举通过传媒震惊了世界,尤其震撼了德国人的灵魂。当时的民意调查显示,有80%的德国人非常赞赏此举,认为这种出乎意料的方式更充分地表达了德国人民谢罪的诚意。此举也赢得了波兰人民的理解和信任,认为它“结束了一段充满痛楚与牺牲的罪恶历史”,为人类的和平做出了贡献。

因此,197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最终授予了勃兰特。

要耐心周旋

假如你是一位统率千军万马的大元帅,你会过问每一个士卒的饥寒冷暖吗?

你可以适时、适当地参加一些细致入微的工作事务,这是对你有益而无害的。如果你总是摆出一些官架子,遇到一些事就满脸的不高兴,不屑于做或者根本不情愿去做小事,那么,你的下属或同事会对你产生成见的。

而且,在处理一些小事上,你做的效果不佳,或不完美,下属们也会轻视、讥笑于你。认为像你这样连一点儿小事都不想做,或者连一点儿小事都做不成的人,又如何做得了大事情呢?你的信誉会受到危胁。

有时候,人们常常会遇上这样一种人:我行我素,独来独往,好像对一切事都漠不关心,对人也是冷若冰霜。尽管见面对客客气气地与你寒暄、打招呼,但随后又恢复常态,对什么都无所谓,好像他永远不会做出你所期待的反应。   和这种人打交道,总是让人不自在、不舒服。如果是同事你可以和他若即若离,不冷不淡。可是,作为领导,出于工作上的需要你必须与他经常来往,他的冷若冰霜肯定会让你感觉不舒服。这时,你该怎么办?怎样做才能使他愿意同你沟通,并提高他的工作热情呢?

某单位分配来一名大学生。本来大家都对他挺有信心,因为这家单位是一个小型科研机构,最近几年人才外流严重,而吸收进来的人才几乎为零,终于有大学生愿意到这安家落户了,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而且,据说他还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可是,没几天,大家对他的看法都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因为,他总是上班一个人来,下班一个人走。无论是谁都没见过他的笑脸,无论对谁他都是一样的表情,而且大家很难听到他的声音。于是,同事们都觉得他是在摆架子,以为他自己是名牌大学生到这儿来就是权威,谁也不服。

渐渐的,同事们对他开始有意疏远。而他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依然和从前一样,我行我素。

这一切都被这名大学生所在科室的科长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科长将近50岁,为人忠实、厚道,深得同事们的拥护。凭直觉,科长觉得这名大学生心里面一定有什么说不出或他不愿说的痛楚,才造成今天这种局面。于是,科长便处处留意观察他。每天上班时,虽然同事们对他视若不见,没有人愿意同他打招呼,但科长总是热情地问他:“哎,小伙子,今天很帅呀。”而他总不置可否,面无表情地冲科长点下头。每次下班,科长也不忘问他一句:“怎么样,晚上有什么活动?”而他依旧是那副冰冷的表情,依然是沉默无语。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科长每天都在寻找一切可以和他接近的机会,每时每刻都在想办法融化他心中的那块坚冰。渐渐地,大学生开始愿意同科长说话了。虽然话不多,但科长明白,他的功夫没有白费,他快要被感化了。

这一天是中秋节。下班后,科长叫住了他,诚恳地对他说:

“过节了,你在这儿还是单身,干脆上我家坐坐吧。”

他冲科长苦笑了一下,没有吭声。

于是,科长赶紧搂着他的肩膀说:“走吧,走吧,别客气。”就这样,科长连拉带拽硬是把他带到自己的家里。

吃饭时,科长对他说:“别客气,就把这当你家吧。”还不时地往他碗里夹莱。终于,小伙子被打动了,他感受到了科长长期以来对他的关心并不是做做样子给下属们看的。于是,他也向科长敞开了心扉,把他压在心底的苦水全倒了出来。

他原是一所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可是,毕业分配的时候,因为没有关系,没有门路,他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最终,来到了这个小城。看着同班同学或留北京或下南方都有不错的归宿,而自己却背井离乡来到这里,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相恋多年的女友也离开了他。于是,他觉得这个世界对他很不公平,为什么他的天空总是灰色的?从此,他开始变了,变得沉默寡言,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没有丝毫的兴趣,有时候,他甚至问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有什么值得自己留恋?

听完他的倾诉,老科长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你错了。生活并没有对你不公,虽然你没有门路留在大城市,可是,凭你的才干在这个小城更利于你成长。你可以在这里很容易就脱颖而出。等到你有了一定的基础,再想向外发展,出去闯荡岂不是更容易吗?为什么不好好利用你现在的机会呢?失恋对你来说是个打击,但你就一辈子躺在这个阴影下面不出来吗?你可以不善待你自己,但你必须善待别人,尤其是你的同事,他们对你没做过什么吧,你为什么要把你的不快强加在他们身上呢?”

经过科长一番耐人寻味的教导,他茅塞顿开:是呀,我已经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还能再浪费吗?从此,大家看到了一名真正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生。

如果按照一般人的思路,一个人怎样待你你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但是,如果那位科长以同样的方式对待那位大学生的话,也许一名人才就这样浪费掉了。

尽管有些人看起来很死板,兴趣和爱好都很少,也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但作为一名领导,不能拿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你要尽量关怀他,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情来。这样,他可能会马上一扫往常的那种死板,而变得热情无比。

要倾听抱怨

人的情绪无时无刻不处在波动之中,为点滴小事而感动、烦躁、抱怨。生活中、工作上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人们的心情开始随之改变:不安、烦躁、抱怨。这时候,他们最想做的事就是找个人倾诉心中的不满,倾诉之后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安慰。

遭遇下属的抱怨和顶撞是多数领导常会遇到的难题,处理不好会深深地给本人和下属带来伤害,需要领导从容应付。

如果顶撞者的意见有可取之处,被顶撞后领导应当以宽广的胸怀和诚恳的态度,主动接受其意见,切不可明知自己不对,还装出一贯正确的样子,盛气凌人,根本不把下属的意见当做一回事。如果顶撞者的意见是错误的,被顶撞的领导也不能因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就任意地训斥人,而是要针对顶撞者错误的地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地说服和解释,让他心悦诚服。

有的下属顶撞领导时,往往“心情激动”,精神紧张,有的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制,因而声音较大,言辞过激。有的领导不是克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的态度,而是针锋相对,毫不相让,最后是一浪高过一浪,造成恶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