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干得好不如卖得好
3286400000005

第5章 为什么企业干得好,不如卖得好

一、干得再好只能赚净利润

如果企业仅仅是按照传统模式,从市场上筹到资金,或者是拿自己的资金去买原材料、土地、厂房、设备,然后去招工,生产出产品,再把产品卖给消费者,或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再把钱收回来,多出成本的部分就是利润。这是传统企业都会干的事情。但是这样做我觉得企业只是赚了净利润。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经营的结果,是会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企业有三张重要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企业经营的状况,企业经营得好与坏,都会在这三张表上体现。

企业的最终利润反映在利润表上。利润公式是:收入-成本=净利润。我认为企业干得再好,无非就是净利润增加了。净利润增加了以后,反映到资产负债表的什么地方?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代表的是企业的钱花到什么地方去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代表钱从哪里来。

钱从哪里来?无非两个途径:一是借别人的钱,借别人的钱总归是要还的,甚至要连本带息一起还,如果不还,会叫你破产;二是所有者权益,通俗地讲就是,这笔钱是你的,你可以自由支配,即便不是你的钱,也是股东的钱,这笔钱亏掉了也就亏掉了,没有人来找企业的麻烦。

前文讲了,企业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产生的净利润最后要体现在这个资产负债表里,具体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里面。什么意思呢?如果说你今年盈利了,那你的净资产,也就是所有者权益增加了。在没有买卖企业的情况下,你的财富就是净资产。比如你今年赚了1亿元,放在所有者权益里面,如果所有者权益以前有2亿元,那2亿元加你今年赚的1亿元,你的财富现在就是3亿元。你干得再好,只是得到了净利润。

二、卖企业能使企业财富倍增

1.企业干得再好,不如企业卖得好

买卖企业就是把企业的股权让渡给别人,然后别人把钱投到你的企业里来,其实就是融资。我们看一下,通过卖企业,你的财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再去卖的时候,不可能是原来的股价了,都有一个溢价。为什么会有溢价呢?因为企业辛辛苦苦干了一两年,技术已经比较完善了,在市场上闯出一定的品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跟当初成立的时候当然不一样了,所以股价不可能跟原来一样,必须要增加。于是,就产生了对企业估值的时候都会计算的溢价。

一般是用市盈率法估值,即:企业价值=企业净利润×企业市盈率。现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行情是一般的行业是原价的5~10倍,高溢价的行业价钱是原价的10~20倍。我们取中间值10倍,再看前文的案例,你辛辛苦苦干了一年赚了1亿元的利润,如果不卖企业,只是反映在所有者权益上,跟原有的2亿元加起来是3亿元,你的财富是这3亿元(假设为A方案)。如果现在把企业卖掉,一估值,就是1亿元乘以10,你的企业财富就变成10亿元了(假设为B方案)。3亿元和10亿元,中间差7亿元,这7亿元是怎么出来的?卖企业卖出来的。

企业的基础利润都是1亿元,我们先看A方案,不卖企业,只懂得用管理密码、商业密码赚到了利润,但不懂得用资本密码把利润变成财富。再看B方案,就是懂得用资本密码,按我的说法,就是卖企业,只要一卖,10倍的利润就出来了。这个倍数不是我给的,是市场给的,是投资者给的。其他什么都没干,只是因为懂得一个卖企业的资本密码,7亿元就赚到手了。

这就是我的理论:企业干得再好,不如企业卖得好。

2.企业家要转变观念,重视资本运作

重视资本运作是我最想告诉企业家的,希望企业家朋友一定要认识到资本密码的重要性。一开始我讲这个理论的时候,许多企业家朋友都不接受。我们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实行了30多年,中国有真正的企业也只有30多年,而且中国的民营企业,现在大多数还是以做实业为主,以传统产品经营为主。中国人民是非常勤劳的,中华民族是靠干实体起家的,往往认为干企业把产品生产出来、卖出去、赚到钱,才是正道,才觉得踏实;总觉得买卖企业是“倒买倒卖”,是虚的。我认为,这不虚,不但不虚,而且效果要比干企业轻松得多,赚的财富也多得多。这是我想帮企业家转变的一个观念。

三、从实例看资本运作的威力

1.电梯里的“三国”大战

我们来看一下分众传媒(以下简称“分众”)、聚众传媒(以下简称“聚众”)、框架传媒(以下简称“框架”),这三家企业是怎么通过财富密码迅速增值的。我们为什么要将这三家企业放在一起讲呢?第一个理由是,这三家企业同在一个行业,都属于传媒行业,具有可比性;第二个理由是,这三家企业发生过买卖关系。

分众、聚众,两家企业做的事情基本上相同,都是在大楼里挂液晶屏,通过液晶屏播放广告,以此吸引有广告需求的企业在它们那里投放广告,然后收取广告费。框架跟它们类似,只不过挂的是平面玻璃框。我们不讲过程,先看结果:分众先把聚众并购了,然后把框架也并购了。框架由一家只有几百万利润的小企业,通过卖企业,卖出的价值是现金加股票15亿元,一年以后,由于股票增值,变成了40亿元。

你想不想知道,框架这家只有几百万元利润的企业,是怎么卖到15亿元,最后变成40亿元的?它是通过买企业和卖企业的过程实现的。我相信,如果按我们的传统观念,只懂得管理密码和商业密码,这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我们分析一下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它没有高科技,也没有别的竞争力,唯一的竞争力就是看谁在楼盘中挂的液晶屏多,谁挂的液晶屏最多谁就是这个市场的老大,也就胜利了。在墙上挂液晶屏挂得多,取决于什么因素?取决于能不能把楼盘的物业搞定。怎么搞定?那就是花钱,一栋楼一年交多少使用费。把物业搞定以后,还要往墙上挂液晶屏,这也需要钱。通过分析,我们就明白了,这个行业的竞争不靠别的,就是看谁钱多。谁钱多谁就能够占领市场,谁占领了市场,谁就能把别人打败,谁就能垄断利润,垄断了利润,就能让财富迅速增值。

2.分众与聚众的资本赛跑

分众和聚众都是上海起家的,在产品经营上做得都不错,不分伯仲,旗鼓相当。为什么最后分众把聚众给并购了?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分众抓住了先卖的时机

分众先把自己的企业卖掉了。当时的聚众也有机会卖企业,而且投资者也去找他们谈了,但是为什么分众抢先了?我认为主要在于分众的老板比聚众的老板更具备资本运营的意识,就是说,他更好地掌握了资本密码。当时投资方跟聚众也谈了,但是价格上没有谈拢,聚众的要价高,投资方给的价低。而分众跟投资方谈的时候,接受了低价。

为什么要讲这个细节?就是想要企业家们记住,你们在跟投资方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还是产品经营的意识,只为了几个点的股权去争,争来争去最后很可能会拿不到钱。前文已经分析了,这个行业的本质就是谁拿到钱谁就能够得天下。分众拿到钱之后一段时间,这个市场就大变样了,原来由聚众占领的市场,基本上都被分众给占领了。

这就是我讲的第一点,分众的融资速度、卖企业速度比聚众要快。

(2)聚众利润低导致估值低

分众卖企业比聚众快,把地盘都占领了,成为细分市场第一位,此时聚众再去卖企业,还能卖得出去吗?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即便聚众能卖得出去,还能卖出高价吗?应该卖不出了。为什么呢?因为聚众和分众做的业务基本一样,原来市场占有率差不多,但是现在分众市场占有率变成第一名了,第一名的估值是不是就要高?聚众是同行业的第二名,估值是不是就低了?比如分众有可能卖出10亿元,那聚众可能就只卖出6亿元。就是说,相同的股份,聚众拿的钱要比分众少。

聚众最后也卖企业了,但是效果已经没有分众好了。第一,前文已经讨论了,它的价值比分众低,这是很明显的;第二,它做的事情跟分众一样,再跑到物业去问“分众一年给你多少钱”?物业说一年40万元,聚众再说“我一年给你60万元怎么样”?那成本一下子就拉上去了。拿钱拿得比分众少,然后又要比分众付出更高的代价,才能把楼盘拿下来,经营利润能高吗?不太可能。所以,由于聚众卖企业卖得比分众慢,直接导致它的利润低,接下来导致它的财富减少。

(3)分众通过上市拉大差距

分众和聚众为什么最后差距越来越大?因为分众又卖企业了!到哪去卖呢?到资本市场去卖。前文分众是在私募股权市场卖企业,现在一步到位,跑到证券交易所去卖企业--上市。这个时候,卖企业的价格就跟私募股权市场不一样了,在私募股权市场是卖10倍价钱,到股票市场至少要卖30倍价钱,如果是创业板,时机好的时候甚至能卖到100倍价钱。我们取个中间值--50倍价钱,分众1元钱的利润一下又翻成50元钱了。聚众本来就缺钱,分众又拿到一笔钱,此时的聚众还能敌过分众吗?

分众上市以后,其实聚众也能上市,但最后的结果是,聚众没有上市,而是把企业卖给了分众。聚众为什么要卖给分众?我们知道,“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是中国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一大特点。但是为什么聚众老板愿意把聚众卖给分众呢?不是他愿意,他是被迫的。这里我想讲的,就是资本密码里面的第三件事情,即资本运营是有代价的。俗话说“拿别人的手短,吃别人的嘴软”,企业家一定要考虑清楚了,你拿别人的钱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决策权。当时投资方跟聚众签了一个投资协议,协议里面规定投资方有一票否决权。就是说,你要卖企业,我有一票否决的权力。投资方要求聚众将企业卖给分众,最后聚众也就只能卖给分众了。

为什么聚众会服服帖帖地听投资方的话?这就是资本密码。投资协议的条款里面有约定,如果聚众不听投资方的建议--不把股份卖给分众,那就要把投资方投的钱还回去,而且要连本带息一起还。我们想想,聚众本身在跟分众的资本竞争过程中已经失败了,拿钱拿得晚而且拿得少,现在如果不听投资方的话,投资方投给它的钱也要连本带息还回去,那会是什么后果?这无异于釜底抽薪,聚众肯定没办法再经营下去了。所以,它被迫卖给了分众。

由于分众把聚众买过来了,财富又一次快速增加。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一家企业的股价跟这家企业的利润是挂钩的,因为聚众也是一家盈利的企业,分众将它买过来以后,分众的利润马上就增加了,利润增加,股价马上就增加了,股价增加,投资方的财富也马上增加了,包括大股东的财富也马上增加了。可见,分众卖企业卖得比聚众早,卖得比聚众巧,卖得比聚众好,最后就把聚众给吃掉了,而且卖出了一个几十亿元财富的上市公司。

这就是我想讲的,企业干得再好,比如聚众,最终由于卖企业卖得没有分众好,也只能是败给分众。分众和聚众二者差距为什么这么大?根本原因不在产品经营上,而是在它们对资本密码的掌握上,也就是会不会卖企业这一点上。

3.谭智漂亮的资本运作

另一家企业叫框架,也是做传媒的,其核心竞争力与分众、聚众是差不多的。我们看一下它是怎样通过买卖企业最后获得财富的。

框架成立几年以后,做得其实不大不小,利润也就是三四百万元。框架的业务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它起家时候做的,在墙上挂平面玻璃框,这是它的主业;一部分是它看到分众、聚众挂液晶屏很赚钱,于是也投钱做了挂液晶屏的业务。其实,分众已经把液晶屏的市场给占领了,虽然框架的液晶屏业务暂时能赚钱,但是长远看它做液晶屏业务是没有前途的。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谭智的人入主了框架。

入主框架以后,他马上就把液晶屏的业务给砍掉了,就是把这块业务给卖掉了,他用卖液晶屏业务的钱,又去买挂平面玻璃框的企业。他的思路是:先卖自己的企业,然后再买别人的企业。

经过一番资本运作之后,他再次卖掉自己的企业,最终的结果是,他以15亿元现金加股票,把框架卖给了分众,框架的股票一年以后增值,变成40亿元。

4.资本是一把双刃剑

在当今社会,企业家一定要知道,最终决定企业成败的,如果是以财富来论的话,其实不是取决于产品开发得多好,市场拓展得多好,而是取决于卖企业的速度和卖企业的水平。也就是说,你的融资速度和融资水平,最终决定你的企业到底能不能获得财富,能不能成为行业老大。前文中,分众、聚众、框架的例子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

当然了,如果分众的产品选择得不好,也没有盈利,它能卖出这么高的价钱吗?不可能!所以我们要知道,最终决定企业成败的是卖企业,但是卖企业的前提是你要做好企业,比如分众,商业模式选得很好,产品选得很好,利润做得不错,管理又不错,这是前提条件,它才有资格不断地去卖企业,才会发展得很快。

我想提醒各位企业家朋友:资本是一把双刃剑,有它的好处,肯定也有它的坏处,坏处就是,拿了投资方的钱以后,你就没有自由了,你必须在一些事情上听投资方的话。投资协议里都会写清楚,哪些事项你必须经投资方同意后才能去做。而且有些事情投资方可能还会强迫你做,你不做还不行,有点“卖身契”的意思。至于到底在什么时间去卖企业,是卖小部分、大部分还是卖全部,我们将在后面谈资本密码的时候深入探讨。

企业家如果想让自己的财富合法、有效、快速地增值,就必须懂得财富密码。根据我的“冯氏企业财富理论”,企业干得再好也比不上卖得好,但是企业要想卖得好,首先必须干得好。财富密码是由管理密码、商业密码和资本密码组成的。只有懂得管理密码和商业密码,企业才能干得好。所以,本篇我们重点来分析管理密码和商业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