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干得好不如卖得好
3286400000024

第24章 案例评析:分众并购聚众、框架

一、全面掌握企业财富密码才能迅速致富

1.分众上市成功源于掌握了财富密码

分众是2003年成立的一个广告公司。为什么它能在2005年7月就上市了,上市以后马上接连做了一系列动作,把它最大的竞争对手聚众收购过来了。在这之前,聚众和分众基本是分不出高低的。为什么在分众上市以后,聚众乖乖地卖给了分众?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想说明的就是,上市这个手段真的很厉害,如果不上市,分众想收购聚众,可能性不大。

为什么分众能够实现上市?因为分众在上市之前做了几件事,即三次卖企业,三轮私募融资。资本密码解决的是让企业的利润后面不断加零,而且加得越快越好。三轮私募融资,就是三次在私下市场卖企业。前文讲过,私募市场卖企业资产增值的倍数,要低于上市资产增值的倍数。但是三轮私募下来,能够让分众资产远远超过聚众。分众与聚众拉开距离靠的是什么?是分众老板具有资本运作的思维,他掌握了资本密码,懂得企业越卖越值钱。所以他在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拼命卖企业,先三轮私募,然后2005年7月上市,财富迅速地聚集起来。

这个新媒体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谁拿到钱以后去把与物业公司的合作谈下来,然后拼命在电梯里面挂液晶屏。只要有钱就能干成这件事,能干这事就能把市场给占领了,把市场占领了,别人就很难有机会再夺过去了。

所以说分众传媒的江南春在资本密码的掌握上很厉害,懂得企业越卖越值钱,懂得先拿到别人的钱,先把市场占领了,再到资本市场去上市。他知道,企业的市值跟利润是有关系的,由于他把市场占领了,他的利润就增加了,利润增加以后市值就上去了。

总结一下分众的运营模式:分众管理密码掌握得不错,选的行业不错--新媒体行业,符合国家的政策支持;商业模式选得不错,既能增加收入又吸引眼球,同时又能大幅度地消灭制作成本;资本密码分众掌握得也不错,它能够先去融资,把自己的企业卖掉,拿着钱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最后实现上市,获得财富。

2.聚众竞争失利是因为资本运作水平不足

聚众跟分众做着一模一样的事情,一开始干得不比分众差,为什么最后被收购了?管理密码它也选得不错,它跟分众一样选择了一个不错的行业;商业密码它也选择得不错,跟分众也一样;但是跟分众相比,它缺的是资本密码,它不懂得借助资本去打倒对方,这就是差距。到最后,等它反应过来,再去卖企业已经晚了。最后它的结局是卖给了分众。干得好不如卖得好--聚众干得也挺好,但是没有会卖企业的分众好,最终被分众收购。

企业干得好才能卖得好。如果分众行业选择得不好,商业模式设计得也不好,分众也卖不出去。卖不出去就拿不着钱,也不能战胜竞争对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干得好跟卖得好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把我的“冯式企业财富理论”用分众和聚众的例子做了一个阐述。

对于企业家来讲,融资、卖企业比生产产品、卖产品更重要。这个案例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观点。分众通过不断地卖企业,最后打败了不太会卖企业、卖得晚的聚众。

另外,分众上市拿到钱以后,它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并购。它并购了聚众,又并购了框架。分众在上市以后,拉开了并购的大幕,并购了一大堆的企业。它并购了这些企业,最后成就了一个事业,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分众靠什么走到今天?我认为靠的还是卖企业。

分众在卖企业的同时,还做了一件事--买企业。它卖完企业以后,又买了一大堆企业,目的是把买来的企业利润加进来,让利润上去,这样它的股价也上去了,股价上去以后财富就上去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你不但要会卖企业,而且要会买企业--并购其他企业。

3.框架巧用资本运作手段实现财富扩张

框架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公司,它跟分众、聚众比,当时是个小不点。虽然它成立的时间并不短,但是它做得很小。到2004年,做得还不是很大,当时谭智开始接手框架。在谭智接手以后,框架才开始有了一些变化。

谭智接手以后,首先他进行了管理的变革,这跟并购也有关系,就是你要想去并购别人,首先自己的治理结构要好。治理结构好的重要标志就是要让管理规范化。管理规范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必须要有效运转;第二,管理必须去家族化,不能存在夫妻档,不能存在出纳管着财务总监的情况。谭智是经他女朋友介绍与框架总经理认识的,他入主框架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的女朋友辞退。为什么要特意提一下这件事?我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做资本方面最欠缺的就是把管理做规范。管理没做规范,就去做资本,我认为是很危险的。这一点我一定要强调,这是谭智在做法上和多数民营企业家不一样的地方,人家上来第一刀先“砍”自己人,把自己的人砍掉以后再砍公司的老人。一家企业想要不断地发展,必须要换新鲜的血液,每拨人到一定程度,只有一两个能够脱颖而出,大部分人可能都是跟不上时代的,那么这部分人必须要换掉,否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这一点谭智做到了。

接下来,谭智又做了两件事,卖企业和并购。他先是卖企业,但是他卖企业跟江南春不太一样,因为框架做的是平面媒体,在电梯里用一个玻璃框挂广告,框架后来学分众也做了液晶屏业务,做了几个月以后做不下去了,因为挂液晶屏的成本远远大于挂玻璃框的成本,就是说框架没有那么大的资金实力,又找不来钱,所以谭智被迫把框架的液晶屏业务给卖了。这个决策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当时液晶屏业务是赚钱的,而且赚得还挺多,但是谭智毅然决然地把它卖掉了,这是他的思维方式,就是自己非主业、不能持续发展的东西,哪怕盈利他也要卖掉,盘活,拿了钱再做主业--平面媒体的业务。

通过这个案例,企业家要明白,有舍才能得。谭智舍掉了一块盈利的业务,但是由于他拿来钱以后做主业,又得到了他想要的。

谭智卖掉企业拿到钱以后又做了一件事--并购。当时的框架还是一家小企业,利润不足几百万元,要想成为行业的老大,必须按两种方式去发展:第一,自己拿钱去建分公司,然后把各地的分公司建起来,扩大业务;第二,把各地现有的和框架业务相同的公司直接买过来。作为有资本经验的老手,谭智选择了并购,就是买企业。他的目标就是,他现在的市场份额只有10%,通过并购,整合成具有80%市场份额的企业,最终实现上市。他的一个策略是买企业,最后再把自己卖掉。前面卖企业,他是被动的,现在拿着钱去买企业,他是主动的,买企业的目的是把自己的企业迅速做大,做大的目的,要么最后上市卖掉,要么直接卖给别人。总而言之,他的思路很清晰--卖,买,再卖。

谭智并购企业存在几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选择第一个卖家。当时在中国,跟框架做相似业务的有十几家企业,它们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大半江山。那么,他只有把这十几家企业买到自己的兜里,才能够达成卖企业的目的。买企业的困难有两个:一是别人不卖给你怎么办?如果对方死活看不上你,就是不想卖给你,你也没有办法;二是即便对方答应卖给你了,但价钱很高,你觉得买了不划算,或者即使价钱合理,但是你没钱,怎么办?我认为并购的时候,这两个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谭智是怎么解决的呢?

这十几家企业里面,他不是每家都去收购,他先收购其中一两家,做一个示范。他选择了广州一家叫广州圣火的企业。为什么选择它?他的理由很简单:广州圣火的老板跟他是老乡,都是东北人。收购企业的时候,除了技术之外,还有一些非技术的因素在里面,包括感情因素。“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般来说,敌对的情绪相对会小一点。另外,当时他要收购的消息一传出去,这些企业成立了一个联盟,叫“反框架联盟”,但是广州圣火没有参加,所以他就选择了它。

选择第一个卖家以后,谭智是怎样说服其他卖家的?谭智其实不是做传媒的,为什么这群人对他心服口服?第一,谭智的口才特别好,他能够把别人说得心服口服。比如他去收购别人的时候,他不说收购,他说整合。他会说咱们两家合到一起干,人多力量大,能够赚多少钱--先利诱;后威逼--如果咱俩不合到一起,最后别人成长起来,咱俩就会都完蛋。威逼利诱的手段都用上了。第二,谭智情商高,而且很真诚。真诚在什么地方?通常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稍微做大一点后都喜欢摆谱,约人的时候都喜欢叫秘书去约。但是谭智在约广州圣火老板的时候,是亲自打电话,而且还很谦虚,又亲自飞到广州。他买别人的企业,飞到广州去跟人家谈,降低身份,这样,别人比较容易接受他。这也是并购里面必须要掌握的一个技巧,虽然它不是专业技巧。

第二个亮点是策略选择相当好。估值的时候,谭智的技巧也值得去学。他把第一家企业先买过来,第一家价格虽然高,但是他掌握了一个策略。第一家买过来以后,再跟第二家谈的时候,价格就能放低了,他跟第二家谈的时候,会说你如果不答应,另外一家马上就跟我谈了,你以后再想卖给我,连这个价钱都卖不到。所以他的策略选择相当好。

最后一个亮点是支付手段把握得好。谭智没有用现金全部去支付,一是他没有那么多现金,二是买的没有卖的精,如果全部用现金支付,卖企业的人就不会再跟你干活了。所以谭智选择的支付方式是用一半现金、一半股权支付,他用的是新框架的股权,新框架的估值是远远高于广州圣火的,所以他是占便宜的。他跟第二家再谈的时候,就不支付一半现金了,只支付10%的现金,剩下90%的现金,等到6个月以后再支付,剩下的再用股权支付。这就相当于他把人家的企业买来了,只付了10%的钱,剩下的钱他用谁的钱付?还是用人家企业赚的钱来付。

二、案例的启示

1.事实一再验证“冯氏企业财富理论”

前文的案例涵盖的主题就是企业家必须转变观念,由产品经营的观念转变到资本经营上来。企业家干得再好,不如卖企业卖得好。我们可以看见,分众由于卖企业卖得好,最后把聚众并购了。

当然,你要想把企业卖得好,首先必须要干得好。分众、聚众、框架,其实它们选行业选得都不错,管理密码都掌握的很好。同时商业模式选得也不错,商业密码也都掌握的很好。但是资本密码,分众掌握得最好,框架掌握得也不错,所以它们两个赢了。尤其分众,它是最大的赢家。

2.并购双方都是赢家

案例的另一点启示是,并购双方都是赢家。比如分众赢了,它把聚众买过来了,把框架买过来了,它的利润上去了,利润上去了股价也上去了,股价上去了财富就上去了,所以江南春无疑是赢家。但是聚众也赢了,因为聚众如果不卖给分众的话,也获得不了那么多财富。框架也一样,由几百万元利润,整合起来不过几千万元利润的一家企业,最后卖了十几亿元(加上股票),股票升值以后再转换成40亿元,所以它也是赢家。由此可见,并购双方都是赢家。

三、企业家的三重财富境界

三个企业财富密码对应着企业的三重财富境界,也就是企业家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分为三个等级。

1.最低境界

花自己的钱,投资自己的企业,自己生产,赚产品利润。企业家一开始创业的时候,把自己的钱全部投到企业里面,然后自己辛辛苦苦去生产经营,最后赚的钱只是产品的利润。

2.中等境界

用别人的钱,投自己的企业,自己生产,赚产品利润和资本利润。就是企业家在用自己的钱的同时,开始用别人的钱了。水平越来越高的时候,别人的钱用得越来越多。这个时候会获得双重利润:一是企业产品利润,一是由于把企业股份卖了一部分给投资者,用了投资者的钱,所以又获得了资本利润。

3.最高境界

用别人的钱,投别人的企业,别人生产,赚自己的资本利润。大部分时间都在用别人的钱,并且自己不去生产了,把别人的钱投到别人的企业里,叫别人辛辛苦苦地去干活,最终赚得资本财富。

最后,衷心地祝福企业家朋友们能够掌握“冯氏企业财富理论”,掌握管理密码、商业密码、资本密码,通过管理密码和商业密码轻松赚大钱,然后通过资本密码让你的钱成倍地转化为企业财富。祝愿大家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由最低境界向中等境界转变,最终达到最高境界,从而实现财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