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干得好不如卖得好
3286400000021

第21章 如何通过并购卖企业(2)

第二,对方是谁。比如你去并购一家零售企业,你要知道对方以前是卖什么的,现在能不能跟你对接。搞清楚要怎么去并购,是现金并购、股权并购还是现金加股权并购的方式。还要搞清楚并购的主体是谁,是拿总公司去并购,还是拿子公司去并购,或是再设立一家壳公司去并购。有的企业并购的时候,担心目标企业有风险,所以它会设立一家壳公司,用壳公司去并购目标企业,如果并购以后企业做得好,再把这家壳公司转嫁给母公司;如果目标企业是一颗定时炸弹,那么让这家壳公司爆炸就行了,和母公司没有关系。

2.组建并购小组,聘请并购总顾问

知道了并购需求,制定了并购战略,接下来就是组建并购小组。并购小组一般来说要有内部人员,也要有外部专家。内部人员一般包括老板、财务人员、职能部门人员、法律人员等;外部专家一般包括财务顾问、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并购小组是并购实施的一个主体。

在并购小组里面,外部专家要有一个并购总顾问,企业都要聘一个总顾问,有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在担当这个角色,有的是财务顾问公司在担当这个角色。总而言之,选对了并购总顾问,企业的并购就成功了一半,这跟上市是一个道理,就像券商如果选对了,企业上市也就成功了一半一样。

那么,并购总顾问怎么去选择?前文已经讲过,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担当并购总顾问,其实券商也可以担当并购总顾问,包括PE投行、管理咨询公司都可以担当并购总顾问。选择的时候,不仅要看对方的资历、背景、项目经验,还要考虑对方的收费。

3.筛选和确定目标企业

筛选和确定目标企业其实就是找另一半。怎么去找企业?有两种方式:一是让外部机构给你介绍适合并购的企业,二是通过熟人介绍。不管是哪一种方式,企业最好用招投标形式来确定目标企业。因为目标企业的确定对你来说很重要,这就好比找对象,如果一个男人找对了老婆,不但一辈子生活幸福而且事业成功,如果找错了,那这一辈子不但生活不幸福,事业可能也成功不了。什么样的老婆是好老婆,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同样,什么样的企业是好企业,也没有固定标准,主要看适不适合你。

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你的企业,你自己要清楚。筛选目标企业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不但要有财务的目标,比如规模有多大、资产有多少、利润率多高,还要有非财务的目标,如企业文化,看目标企业到底跟你的企业合不合得来。

4.签订并购意向书

通过一系列的筛选、搜索,锁定目标企业以后,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签订并购意向书,确定双方的并购关系。并购意向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并购意向是什么,控股比例是多少,交易的模式是什么,支付条件怎样确定,时间是怎样安排的,非正式的报价是什么,保密义务是什么,等等。它只是对双方意向的一种表达,没有法律效力,但是里面的保密条款具有法律效力。所以你一定要注意,不能乱签意向书,虽然说意向书没有太多的法律效力,但是如果你没有遵守承诺,也会对企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5.尽职调查

意向书签完以后,就进入实质接触的阶段,对并购的企业要进行尽职调查。

(1)书面尽职调查

书面尽职调查就是让企业把基本材料、财务报表提供给你,你去看一下这家企业的历史沿革怎么样,是干什么的,在行业中排第几位,产品有没有竞争力,包括有没有达到政府规定的一些标准(比如环保标准),法律上有没有官司,等等。

(2)财务报表审查

财务报表审查就是把财务报表拿过来,需要三年又一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①资产负债表

看一家企业的负债到底有多少,不仅要看明面的负债,包括银行借款、欠供应商的应付账款、欠工人的应付工资、其他应付款有多少,还要看这些欠款背后有没有担保、抵押,等等。

要知一家企业好不好,你还要看它的资产负债表里面应收账款是不是足够大,如果和收入相比应收账款太大,这家企业有可能不是一家好企业,因为它的产品没有竞争力,所以才有一大堆应收账款。这样的企业,如果你非要买,在估价的时候要估低一点。这是看资产负债表要注意的问题。

②利润表

一要看毛利率。毛利率就是用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再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如果这个比例高,说明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竞争力。但是不能说明企业的管理水平高。如果该企业的净利润(就是收入减掉三项费用)除以销售收入的比率高,说明这家企业的管理水平高。这是通过利润率来判断的。

二要看利润质量。判断这家企业的利润质量高不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高不高。一般来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占整个利润的比重越高,说明这家企业的利润质量越高。

第二,企业利润的含金量,就是1元的利润能带来多少钱的现金。有可能1元的利润能够带来两元的现金,有可能1元的利润就带来1元的现金,也有可能1元的利润带来小于1元的现金。在选择时,你肯定首选利润含金量最高的。

第三,企业近几年的利润走势,是向上走,还是向下走。这家企业所在的行业的生命周期也不能忽视。不管是买企业还是卖企业,都是投资,投资投的都是未来。

对于卖企业而言,有一个理论叫“靓女先嫁理论”,意思就是,女孩子在嫁人的时候有一个黄金年龄,比如法定的结婚年龄是20周岁,那么20~30周岁之间,就是女孩子的黄金嫁人年龄。如果说你不在这两个点之间,太小不行,13周岁没人敢娶,娶了犯法。如果超过30周岁,年龄上就有点偏大了。所以说,靓女必须要先嫁(如图8-1所示)。

靓女先嫁理论

如果你的企业没有能力去买别人的企业,那你去卖自己的企业时,一定要在企业的“妙龄阶段”,就是企业快速成长期脱手。“妙龄阶段”的标志就是利润年增长率。如果利润年增长率是负数,那属于老太太;利润年增长率5%以内,属于中年妇女;利润年增长率30%以上,属于妙龄少女。一般看企业就这么看。

③现金流量表

这个表比前面两张表还重要。前文已讲过利润可以设计,或者说,有可能是有利润没有现金。但是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是最真实的。所以,如果一家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是负数,而且长期为负数,那么这家企业就没有并购价值。除非这家企业有一项世界级的专利技术,但是它没玩好;或者说这家企业有一个国家颁发的许可证,比如金融机构许可证,而这个许可证只能到银监会去办,并且只有拥有这个许可证才能进入金融行业,假如你没有这个许可证,又很需要这个许可证,即便它是亏损的,也可以买它。这相当于买一个身份。

不管怎么样,对一家企业去做尽职调查的时候,看它的利润和现金是很重要的,因为你买一家企业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如果它没有利润、没有现金,除非它有一些特长,否则不要去买。

(3)实地尽职调查

书面的尽职调查结束后,如果你对调查的结果是满意的,接下来要做实地尽职调查。实地尽职调查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①财务的实地尽职调查

财务的实地尽职调查就是到现场去翻看财务报表。原来是看几张简单的报表,现在你要到现场去看它的凭证,到车间去看它的财务机构,等等。这叫财务的实地尽职调查。这种调查花的时间也是最长的。

②法律的实地尽职调查

法律的实地尽职调查也是到现场去看,包括它的产权权属,看产权证是不是它的。有的企业虽然东西在企业里面,但是产权证并不是它的,这是有问题的。如果说它非要卖给你,两种方式:一是必须要把产权办到你的名下;二是这个资产不给它“做价”。

法律上还要看有没有败诉的官司,败诉了是要赔钱的;是否有正在诉讼过程中的官司,因为正在打的官司有可能会胜诉,胜诉不会赔钱,甚至可能还会得钱,但如果败诉怎么办?所以这种官司也要去看。这种调查你要到法院去问,去了解。还包括一些企业基本情况,你要到工商局、银行去做一些调查。

③经营的实地尽职调查

第一,主要看企业所在的行业到底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如果是夕阳行业,建议你不要去买,因为风险比较大。比如说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我就不太看好,不管联想团队多么优秀,有一个事实不可回避,就是PC行业整体处于一个衰退的趋势中。像这种行业不但没有自己的技术,零部件由别人提供,而且英特尔还控制了处理器,所以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这个行业整体是在走下坡路,利润率越来越低,所以,这种行业我不建议你再去扩大规模,再去并购。

第二,要看被并购的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假如说你是行业中的第二位,想要跃升为第一位的话,你要并购排在后面的企业,如果并购的是第三名或者第四名企业,有可能你们加起来会成为第一,但是你要并购二十名以后的企业,那并购之后也成不了第一。所以你要看被并购企业的行业地位。

第三,要看并购过来的企业所在市场的容量大不大,如果市场已经完全充满竞争,没有再可扩张的地方,买过来也没什么好处。

另外,经营尽职调查时,不仅行业要看,市场要看,还要看它的经营状况,包括市场占有率、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高不高,除了看制度之外,主要看这个团队的水平高不高,比如团队的老板有没有眼光,职业经理人和老板之间关系融洽不融洽,关系融洽的团队才能干出成绩来。中国好多民营企业,老板跟职业经理人各怀鬼胎、同床异梦,老板说职业经理人都靠不住,职业经理人骂老板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别看平常在一起工作,其实各自都打着自己的算盘。

如果被并购的企业高管团队没有股份,那么这家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可能太高。这是一个判断标准。另外,就是看这个团队的成员在行业内干了多久。比如一家化工企业,高管大多都是在化工行业里干了八九年或十年以上的,那这个团队应该不错。最后,要看忠诚度。忠诚度怎么判断?一般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除了股权之外,背靠背地去调查的时候,首先要看被并购企业高管团队的精神面貌好不好。如果高管团队的精神面貌是两眼无光、没精打采,那这个高管团队跟老板的关系肯定不好,他们不可能尽职尽责地工作。

其次要看这个高管团队跟同行业相比,他们的工资水平高不高。如果这个团队的工资水平低于同行业,那这个团队的竞争力会有问题。

最后还要问两个问题:第一,如果你们企业发不出来工资了,而且预期两年之内都发不出来,你还在这干不干?多数民营企业,问十个人,九个甚至十个都说不干,这就是现状--职业经理人对老板没有忠诚度。第二,如果你的老板被抓进去了,你会怎么办?是继续在这干,还是默默地离开,或者说两肋插刀?这个问题的回答通常是,除非这家企业待遇特别高,只要企业不倒,他就会接着干;还有一种就是默默离开。这两个选择占了大多数。居然也有人说会两肋插刀,但按照我的理解,两肋插刀就是老板出事的时候,职业经理人为老板摆平事情。谁知那个职业经理人说的却是,刀本来要插自己身上的,结果他把刀插到老板身上了。这种“两肋插刀”也是职业经理人跟老板关系不好的表现。

(4)尽职调查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看财务报表,这叫科学,怎么去判断一个团队,就是艺术。对于一个人到底忠心不忠心,你要去判断。比如,被并购企业的老板是很重要的,这个老板到底专一不专一,一般我是这样判断的。一是看他的爱情史,从跟他聊天中了解他年轻时谈了几个女朋友,如果他年轻的时候谈了一个加强连的女朋友,那这个老板的专一度就不够;二是看他的创业史,就是他创业到现在做过多少个行业,如果他一年换一个行业,十年做了11个行业,那这个老板的专一度也不够。

老板越专一,这家企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作为企业家要仔细琢磨,当你去并购别人的时候,怎么做尽职调查。尽职调查不能马虎,因为如果调查错了,一是你买进来的企业可能价格高估了,你白花钱了;二是很可能买进来个炸弹,最后还爆炸了,这都会很麻烦。

(5)用法律措施规避尽职调查的风险

尽职调查有的时候好调查,有的时候不好调查。不好调查怎么办?你要有法律措施。比如一家企业去并购一个工厂,什么都调查完了,两年以后,这家企业要在被购买企业土地上盖房子,盖房子就要挖地基,挖着挖着,地基里面突然挖出了一些废渣废料,而且这些废渣废料经测试都属于有毒物质。当时尽职调查时谁能想到去挖地?这种事情很难考虑得到。

再如被并购企业是家族企业,调查的时候夫妻俩感情挺好,谁知道等到你买过来以后,夫妻俩接着在这个公司干,但后来两人离婚了,离婚就有一个问题,分散这家企业的股权,这也会影响企业经营。这种事情也很多,也不好去调查。

像这类事情,现场调查解决不了,你就要拿一些法律的条款来约束。比如对前文讲的一家企业并购工厂的案例,你可以规定,它给你提供的东西必须是真实的,如果有些东西没有包含在它提供的材料里面,出事了它要负法律责任。你把这个条款签到协议里,即便挖出有毒物质,你也可以向它索赔。所以,尽职调查以后,你要拿法律条款去控制一些风险。

尽职调查在不同的企业里时间不等,有3个月的,也有6个月的,甚至还有1年的。尽职调查的时间长短,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

6.制订业务整合计划

尽职调查之后,如果答案是Yes,就是你对这家企业比较满意,你相中这家目标企业了,下一步要做的事,就是着手制订对目标企业并购后的战略管理、业务整合计划。就像你虽然还没跟她结婚,但你一定要一开始就琢磨结婚以后怎么过日子。这个计划必须写出来,因为你不把这个计划写出来,并购完了再想怎么整合就晚了。过日子跟谈恋爱比起来,是比较现实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磕磕碰碰很多。所以这些东西必须在整合计划里想到,就像在婚前就把两人过日子的计划写好一样。

(1)业务整合计划的内容

内容包括对目标企业并购以后股权结构怎样设置,包括你有哪些增加的投资,包括你的经营方针是什么,包括人员上的安排是怎样的(并购以后,到底是派你的人进到它的团队里去,还是叫原来的团队继续经营),等等。

(2)按照尊重人才的原则做好人员安排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不希望并购一家企业后,把原来的团队全部赶走,换自己的人,因为这样没什么好处,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更应该保留原来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