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乡村词典
3231000000020

第20章 我是农民(5)

作为中堂的(开国大典》,在我家的上窑墙上挂了好多年,被熬罐罐茶的烟火熏黑熏旧了,后来要换一张新画了,父亲就小心地把它揭下来,叠好,夹在一本《红旗》杂志中,放在箱子里,因此,我才看到了这张应该是最早印刷的汧国大12。

《开国大典》画的是1949年10月1日那天的事儿,毛主席站在那里,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那一天,是农历牛年的八月初十。这一天,我的爷爷还不知道,这就是公元1949年的1乡月1日。那时他正在地里拔胡麻,忽然感觉胡麻硬硬的头上像戴着一顶顶钢盔,而满山满坡的草还正绿着,绿得人心里说不出的暖和。

这一年秋天的雨水很好,被风吹倒在地里的一切都站直了身子,那天从地里站起来的爷爷,还揉了揉发困的腰。那时,他的眼前是风中起伏的庄稼,像广场上欢呼雀跃的人民。

多年后,当爷爷看到《开国大典》的那幅画时,凭感觉他一眼就认出了毛主席,毛主席站在大红灯笼和大红柱子前,站在遥远的北京天安门上,他那句中国人站起来了的话,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在广阔的广场上空回荡着,那回音便在中国人的耳边至今绕来绕去。爷爷一直为自己是个听话的百姓而感到满意,因为正当毛主席说那句话的时候,他正好从地里站了起来,只是由于过早的驼背,站着的爷爷像棵被风吹弯了腰的老树。

爷爷现在不在了,爷爷被他辛苦了一生的土地收藏了。开国大典的事儿也已过去几十年了,但《开国大典》的那张画还在,一直被我们收藏着。

003:磁带《春天的故事》

磁带式录音机,现在在村里也已过时了。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孩子都已用上了MP5和电脑学习机了,但旧录音机还摆在桌子上,旁边放了几盒磁带,里面有秦腔,也有流行歌曲。有一天,我对父亲说,

这都过时了,扔了算了吧。但父亲说,有一盘磁带留着吧,就是最上面那一盘,那是《春天的故事》,唱的是邓小平。

忽然,我的耳边响起熟悉的歌词和旋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那一刻,我由衷地感动,沿着《春天的故事》的意境,我在那天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

那是一个春天一个孩子在白纸上画下圆圈圆圈里画下楼房画下气球还有一双奔跑的白球鞋和一条飘扬的红领巾孩子说这是跟一位老爷爷学的圆圈里是他的童话。

那是一个春天一个少女在台历上画下圆圈圈里是个大喜的曰子喜庆的光芒照亮她的心跳和羞涩的脸庞她说春天画下一个圆圈一生的幸福就不会跑掉这是一位爷爷告诉她的。

那是一个春天父亲站在地边上抬手在东边画一个圈又在西边画一个圈。父亲说东边的一片种麦西边的一片种豆遇上了好年景庄稼不越长越欢才怪哩。其实父亲也是跟一位老人学的圆圈里有他的妻儿老小和五谷杂粮。

那是一个春天所有的人都跟着一位老人画下自己心里的圈。

004:乡下的一段古城墙

在乡村的旷野上,偶尔看到一段古城墙。应该说这是乡村所有收藏中最古老的收藏之一了。

有句俗话说:“城墙上的鸟儿,大炮轰过。”此刻落在城墙上的几只麻雀,它们是不是也被大炮轰过?反正,硝烟已经散去,它们又开始肆无忌惮地叽叽喳喳了,叽叽喳喳着跳来跳去,没有一点历史感。

麻雀还没飞走,又来了一对鸽子,像是从谁的诗里跑出来的两个标点。它们羞怯地啄着砖缝,像是在寻找一句丢失了的格言,是哪一句呢?城墙这么厚的一本书,每一句可都是格言啊,比如“古道西风尽痩马”,是不是就算一句?

麻雀也好,鸽子也好,或者再过一阵还会飞来两只喜鹊也好,古城墙只是一任墙头上的几朵刺蓬,慢慢地绿了,而且绿出了一些深意。

远处的夕阳像一个朝代心里滴血的疙瘩。那天,在城墙下的庄稼地里,我听见古人在城楼下辗转反侧,像一个农民心里装着心思,无法入睡……

005:老家塌了一半的窑洞

靠崖处挖两眼窑窑,把娃养下,再用土坯围个院墙,墙外是薄地,墙里就是家。

炊烟升起来,先把难肠一一咽下。总相信好日子就在后头,只要天把雨下,等门前的柳树一天天长大了,咱就把大瓦房盖下。

—这就是过去农民的生活现状和理想。

但如今想在村里找到一眼过去住过的箍窑已经是一件比较难的事了,即使找到了,也大半是些塌了一半的塌窑。塌了也就塌了,没有谁会心疼一孔窑洞的坍塌。

杏儿岔就有一孔塌了一半的窑洞,在塌之前是岔里的小学和生产队开会的地方,后来就分给郭志富家当了羊圈,再后来就塌了一半,没塌的一半露出一圈一圈的土坯,像一副巨大的骨架,和岔垴上大大小小的坟群一起成为杏儿岔的历史。

这是岔里阳光最暖和的地方,先是一个白胡子老人蹲在窑背上抽烟,接着是一个中年男人坐到他的对面,再接着是杏儿岔的好多男人,坐在窑背上闲谝,黑黑的,像一群老鹰,在各自的翅膀下擦着尖嘴。

这是一年中最后的日子,郭志富说:正月里狗蛋要娶媳妇了。声音呼噜着,有旱烟的苦涩。杨满仓说:前年出去找媳妇的过生,听说在内蒙给人放羊哩,不回来了。然后就半天无话,只有几支烟头,被掐灭在窑背上。阳光,从他们的脚下一点点移上来消失在山畔时,张守仪先站起来拍了拍屁股说:张家洼上的老先人,怕是熬不过这个年关了。然后筒着手走了。

我是这些男人中一直没有说话的那个,我看见草垛前为牲口铡草的王二贵,弯弯的腰身一起一伏着,把粮食的秸秆铡出咚咚的响声。而此刻,各家屋顶上已冒出了青烟,等着塌窑上的男人回去。

006:大哥的一封信

一个农民大哥至今收藏着自己写的一封信,这信本来是寄给弟弟妹妹的,但过年的时候收到信的弟弟却把这封信又带回家来,说这是有意义的一封信,他怕在外面不小心弄丢了,就带回来保存在家里。信是这样写的:

大弟!小妹”你们好吗?

你们现在都在北京,要算是咱村里的人梢梢了。北京要办奥运会,就像咱村里要过大事情,要来那么多的亲戚朋友,你们一定要代表咱村里好好招呼人家,可不要叫人家笑话了咱们。衣服一定要穿得精神点,别让人家以为咱还像过去那么寒碜;走路一定要走稳点,别让人家以为咱没见过世面;笑脸一定要笑得自然点,要让人家知道咱心里是诚的;说话也要得体点,你们可是咱村里出去的文化人;干事更要麻利点,叫人家看看咱村里的孩子多攒劲;当然也要把腰杆杆挺直了,要像咱村里的白杨树,弯弯腰只表示咱们有礼貌。咱村里现在家家都有电视机,而且都换成了大彩电,咱可要在电视上看着你们了。只要你们给咱村里人争脸,你们过年回家,咱也给你们发“金牌”,让全村老老少少敬你们一杯。

大弟,小妹,你们可一定要记住了!

此致。

敬礼。

大哥2乡乡8年5月2曰。

007:一个女民兵

那天,我在乡下看到了一张女民兵的照片,斜抱着一杆枪,表情严肃地站在那里,但那里是哪里?说不上,或许是批判会的会场上,或许是照相馆里,也或许是田间地头上……

照片只有火柴盒大,黑白的,装在玻璃相框里,和其他的小照片一起,挂在糊着旧报纸的墙上。

女民兵的这一形象是当时最时尚的形象,是学着雷锋的样子照的。

那年月,我们在报纸上、课本上、学校的墙报上、张贴画上经常看到雷锋的那张画像。只是雷锋的是半身照,而女民兵的是全身照,全身照更能表现一个女民兵的飒爽英姿,是啊,飒爽英姿,一说这个词我就想起那首当时几乎家喻户晓的诗来:“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爱武装的女民兵,腰上扎了根皮带,就显出苗条和曲线的美来,当然,那时候的女孩子还不知道减肥。

苗条的女民兵,现在都已当奶奶了,当奶奶的女民兵当年又粗又黑地垂在双肩上的麻花辫已经花白地盘在了头上,严肃的表情现在变成了慈祥。岁月在她当年好看的脸上,留下了皱纹。

有一天,稚气的孙子问奶奶那照片上的人是谁,奶奶说那是一个女民兵。

孙子问女民兵是什么?奶奶说女民兵就是那时开批判会时背着枪站在会场上的人。

008:墙角处的石磨

石磨的发明使用,标志着人类食用带皮作物时代的结束。

那天,我在博物馆里看到了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磨盘和磨棒。

磨盘,严格意义上说只是一块条石,像一块磨刀的条石,无数次的磨砺,一把把的刀被磨利了,后来又老了,又拿到这石头上磨,我甚至听到了那“噌一噌一噌”的磨刀声……

条石的中间部位就被刀这样慢慢地一点点磨得凹下去了,中间凹下去的磨刀石很像一个枕头,枕头上睡着一把时间的刀子;有时候忽然觉得这磨刀石又像是一块马蹄银,这么大的一块银子是可以把一个村子买下来的。

但这块被叫做磨盘的条石,却不是被刀磨成这个样子的,而是被一根石头的磨棒碾压粮食时,被粮食磨出来的,粮食好厉害呀,它们把一块石头就这样缓缓地磨四了,它们也把人们的牙齿磨老了,磨掉了;把人的胃磨老了,磨得没用了;最终还把它们养大了、养壮实了的人们一个个都磨老了……

当然这种磨棒和条石的磨子现在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了,甚至连后来的圆磨盘现在都不常见了,偶然见到的,不是静静地尘封在不用的窑洞里,就是默默地立在墙角处,任风吹着、雨淋着、雪落着、阳光晒着,像从村子的嘴里脱落的一颗牙齿,扔在那儿没用了,被遗忘了。甚至连那时一边抱着磨棍推磨,一边手里还拿着鞋底做针线活的母亲都把它忘了;甚至连那个戴着黑眼镜,背着铁锤钢钎四处找着打磨子的石匠都把它忘了;我也忘了,一件不常用,甚至已根本不用的东西很容易被人忘掉。

博物馆是一个能钩起人们记忆的地方,石磨只有在那里才不会被人记起。

009:场边上的碌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