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3222800000011

第11章 老家(1)

何物最美味

曹亚瑟

天底下什么东西最好吃?这可是个言人人殊的问题。

宋代美食家林洪有部《山家清供》的著作,酷似今天的美食小品,里面记载了各种私房菜,其中就有这样一个问答。

北宋时,一次宋太宗问他的爱臣苏易简:“在各种宝贝食品中,什么东西最珍贵?”苏易简回答:“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臣心里就觉得齑汁味道最美。”宋太宗笑问什么是“齑汁”?苏易简以善饮著称,他说:“有一天晚上天寒地冻,臣在火炉边痛饮烧酒,喝得酩酊大醉,随后盖着厚被子蒙头便睡。夜半忽然口渴醒来,见满院中月色映照着雪景,令人心爽,有个昨天放的剩菜汤的小瓮被残雪覆盖着。我顾不上叫侍童,就捧起一把雪搓搓手,击破上面的薄冰,一口气喝了个肚儿圆。臣觉得此时就是上天的仙人厨子,做好上乘的凤凰脯肉,也比不上这个味道美。”宋太宗笑而颔首,后来问那“齑汁”是什么配方,苏的厨子解答说:把青菜剁碎,用面条汤一煮,既解酒又止渴,真是好东西啊。

你看,一碗菜汤就成了天下美味,够风雅吧?

历史上不乏别人觉得稀松平常的东西,在另一些人嘴里却成了珍稀美味。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当皇帝之前逃过荒,饥饿难耐,两个乞丐用白菜帮、菠菜叶、剩米饭、馊豆腐一起炖成大锅菜,还美其名曰“珍珠翡翠白玉汤”,救了朱皇帝的命,也从此成了老朱朝思暮想的美味。后来在宫中,山珍海味吃遍,也不如这“珍珠翡翠白玉汤”,宫中御厨无论怎样“仿制”也弄不出当初那种味道,还因此被杀掉几个……这也说明,什么东西最好吃确实是与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密切相关的。比如,现在名头叫得极响的“东坡肉”,工艺、配料自然是极其精细,做好后是入口即化、肥而不腻,但它当初的诞生却非是那般美妙。“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那是苏东坡被贬“下放”到黄州时,工资都时常断顿,当地人不会烹制猪肉,价格又极便宜,所以东坡居士才得以每天早上都能煮上两大碗,吃得肚圆,所以至今留下的造像都是微胖的。你说这是什么好食物?环境所逼而已。再如,同样名气很大的“东坡羹”,做法就是把萝卜、荠菜切细,取井水与玉糁一起煮烂,东坡称之为“或非天竺酥酡,人间决无此味”。这是什么美味吗?不就是菜汤煮饭吗,徒安了一个美妙的名头而已。但是在当时,这又是无法替代的美味佳肴。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现在请客吃饭,好像不来个鱼翅、海参不足以展示档次、表达敬意,是典型的“耳餐”。鱼翅,老百姓戏称为“粉条汤”,吃起来寡淡无味没有什么乐趣。岂不知现在海货市场鱼龙混杂,这鱼翅很多就是用明胶做成的,连粉条的营养都不如。水产协会的诸位大佬告诫我们,拒吃鱼翅才是最大的浪费,吃了才对得起鲨鱼们。这是什么逻辑姑且不去讲它,弄一碗不名味道的“档次”来吃本身就是件很无聊的事。

说到底,什么最美味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东西。只要由着自己的性子,可以是小龙虾,也可以是小鸡爪,或者是鸭脖子,也不妨是猪头肉,别管旁人怎么说,自己吃着开心就好。

吃货中国

吴从周

我想说《我的团长我的团》是近年最好的小说之一,它在开头写溃兵的那一部分尤其精彩。印象最深的大概是这么一段,一帮烂兵痞突然决定要做一顿猪肉炖粉条——东北佬的表情在忽起的蒸汽升腾中变得柔和起来,他闭上眼,深吸,我忽然觉得被蒸汽濡湿了的那张脸属于一个想家的孩子。他睁开了眼,看着锅里,也用树枝翻腾着锅里,又变得怒气冲天,好像随时要打折了谁。然后他发表了一篇长篇诗作:“这是他妈猪肉炖粉条吗?猪肉炖粉条不是这样做的!好好一锅子全让你们死关里人给祸祸啦!咋不放酱油呢?酱油招你们惹你们啦?你们跟白菜有仇啊?整这么大锅子白菜帮子?粉条啊!我的妈耶!没土豆粉也就得了,烦啦你那整捆子死地瓜粉条全搁进去啦?你个土豆脑袋欠削啊?猪肉呢?猪肉跟酱油叫小日本抢光了?抢回来啊!天爷哎,东北的猪肉炖粉条哪儿是这么做的?你们整这一锅子是他妈粉条子白菜汤啊!”

看这一段的时候我笑得前仰后合又感动不已。食物的记忆能让颠沛流离的人落地生根,行尸走肉有了魂,一帮烂人废物因此得了救赎。我对兰晓龙的这个设定万分信服。

莼鲈之思到底太风雅了。舌尖上的故国实在要粗粝得多。匈奴人退走漠北,哀叹“失我祁连山,使我牛羊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一食一色,草原民族看得最简单透彻。可是焉支山还有发菜,李渔尊为“河西物产第一”,说“浸以滚水,拌以姜醋,其可口倍于藕丝、鹿角菜”。哀歌里没提,大概那时候匈奴民族还不大会吃这种东西。

这是汉族得势的时候,后来两宋积弱,北地拱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记过这么一个故事:“故都李和炒栗,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绍兴中,陈福公及钱上阁恺出使虏庭,至燕山,忽有两人持炒栗各十裹来献,三节人亦人得一裹,自赞曰:‘李和儿也。’挥涕而去。”一包栗子而引故国之思山河之恨,而至于悲慨挥泪,这个故事比“家祭无忘告乃翁”还催人泪下。

几年前跟一个广东的老华侨吃饭,老人家青年时携妻子出国,在美国开画廊,卖国画,算是有所成,老大归来,走路说话都在哆嗦。桌上端来一盆白斩鸡,满头白发,一直沉静不语的老太太忽然使劲拍老头的胳膊,“哎哎,走地鸡呀!”飞快地夹一块给老头,又自己夹一块,连筷子头一起吮在嘴里,闭眼,满脸都是笑,叹一口气:“好好味喔。”

那一瞬间满桌的年轻人互相看看,脸上都是很温柔的笑,女孩子好像要哭。我承认我那会儿想起的是辣椒炒虾米,腌菜煨豆腐,毛栗子烧鸡。

这是舌尖上的故乡,而每个人舌尖上的故乡加起来就是舌尖上的中国。我毫不介意去爱别人的故乡,譬如菌子的云南,腊肉和豌豆尖的四川,干丝的南京,肉饼的香河……

我认为中国的领土神圣而不可分割,其中一些譬如沙县、成都、广州、沙湾、昭通、金华、桂林、德州更加神圣而不可分割。没有猪肉炖粉条的东北不是东北,没有火腿的金华不是金华,没有龙井虾仁的杭州不是杭州……谁不让我们踏踏实实地吃,就咬死他们。

英国的茶

SWX

英国的茶是指在英国的茶(TeainEngland),而不是英国产的茶(EnglishTea)。英国本土不出产茶,但是英国人对茶的热情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包括中国。在中国,我周围人群里喝茶的其实很少,但在英国,几乎人人喝茶。在英国的茶大部分是印度茶和锡兰茶,少部分是中国茶,还有一些来自其他地方,诸如肯尼亚等。

我去英国之前就已经常喝英国茶了,一开始的原因很简单,英国茶价格公道。国内茶的价格实在是令人咋舌。如果喝红茶的话,即使加上进口税,英国茶的平均价格也还是比中国茶叶的价格公道很多。例如正山小种,国内售价随着金骏眉的热炒几乎每日见涨,没个百儿八十的,你别想买到好一点的茶叶。茶叶店里的价格简直是坑人,淘宝上的便宜货又很不靠谱,我之前一直就买Twinings的正山小种,至少价格是公道的。

在到英国之前我就比较垂涎英国的一些知名品牌,并且对英式下午茶抱有种种幻想,以为下午茶会随处可见,并且非常丰盛,茶盘上精致的骨瓷茶具排成一排,奶罐、汤罐都准备好了,在茶匙轻轻敲打骨瓷杯的声音中,就这么闲散地度过一个午后。真正到了英国之后发现压根不是那么回事儿,确实大部分英国人都喝茶,但是他们多数喝的都是茶包,而且还是那种最普通的茶包,卖得最多的是毫无想象力的英国早餐茶(EnglishBreakfasttea),Twinings还有一种卖得非常多的EverydayTeas,连茶叶的配方都没告诉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茶并不是用来讲究和享受的,茶对他们来说很多时候简直就跟早餐吃的面包、黄油一样稀松寻常。甚至我到专门的TeaRoom里要的茶,一上来也让我大跌眼镜,就是一个茶壶里塞了几个茶包。在英国几乎看不到一家不卖茶的超市。除了铺天盖地的Twinings,各大超市诸如Tesco、Sainsbury,甚至有自有品牌,一般比较便宜,味道还算不错。但出乎我意料的是,英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茶品牌是很多人都没听过的Tetley,超市里常常能见到,我自己从来没买过,原因是包装太难看,简直像是卫生巾。不过价格便宜得惊人,80包才两英镑左右。我很少能见到在国内经常看到的Ahmad的茶,只在几个旅游场所见到过。我在英国从来没有看到过立顿的茶。

英国貌似没有FineTea的说法,最好的茶也只是比一般的茶略好一些,没有中国这样价格惊人的茶。比方说Fortnum&Mason,伦敦最有名的食品百货公司,卖英国最好的红茶,但是价格依然不高,他家卖得最贵的大吉岭才20镑左右一罐,一罐250克。另外Harrods是伦敦最有名的百货市场,他家的茶叶包装都非常好看,不像F&M,基本都是铁皮盒子上面装饰上一些花纹。Harrods的茶我没怎么喝过,只买过一个圣诞大礼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串味的原因,给我的印象还不如F&M。不过这两家都只在伦敦有店,遍布英国各地的茶叶专营店算是Whittard,一般的大城市里都有,他家的茶的品种也很多,店员也都很专业,而且会提供非常漂亮的包装。

英国人多爱喝红茶,所以市面上绿茶不多,而且基本质量都很差,泡出来的颜色也没有中国绿茶的鲜亮,味道也显得浑浊。Harrods居然有一款以绿茶为底的伯爵茶——GreenGrey,试了一下觉得难以下咽。在F&M甚至有龙井卖,但是质量要比国内的差很多。中国茶里面,英国人比较热爱的有正山小种(LapsangSouchong)、祁门(Keemun),偶尔还能见到滇红(Yunnan)。英国的正山小种跟中国自己卖的有点不一样,主要是以烟熏味为主,有很强的松香味。而我在中国喝的正山小种多是桂圆香。

值得单独一说的是大吉岭。很多人视大吉岭为红茶中的极品,有一种说法称大吉岭为红茶中的香槟,据说它带有一种麝香葡萄(Muscat)的味道,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葡萄。大吉岭生长于喜马拉雅山脉,这大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茶叶了。其实从技术上来说这是一种乌龙茶,因为并没有完全发酵,特别是春摘大吉岭(FirstFlush),颜色非常淡,在乌龙里也算是发酵比较轻的,但是香气真的非常迷人,而且由于这种香气太过柔和,所以一般也就不加奶、不加糖,只是清饮。说到加奶,有必要说明其实加奶的茶和奶茶是不同的。英国人喝茶经常加奶,而印象中中国的奶茶往往是茶叶的好坏不重要,只要茶汤里加上奶就可以了,味道都差不多。但事实上,对那些可以加奶的茶来说,茶和奶应该是相得益彰的,例如早餐茶。其实真正要说英国特色的茶的话,肯定是各种各样的混合,即所谓的拼配。在中国和印度出品的茶里都没有见过这样做的。国内的拼配常常让人想到勾兑,往往给人一种感觉,即用来拼配的东西都是最差的,实在是卖不出去了的东西才用来拼配。但是英国的拼配茶并不是这样的,主要是为了调和出一种新的口味,例如阿萨姆味道重但是缺少香气,而锡兰茶滋味不够厚重,那么将这两种茶拼在一起就可以弥补双方的不足。所以拼配的时候常常精心选用原料,并不是卖不出去才用来拼配的。像阿萨姆,我很少会见到单独出售的,基本都是存在于各种拼配里。

最著名的拼配茶就是满大街的EnglishBreakfastTea,基本都是阿萨姆加锡兰茶,各家的配方还会有些许区别。这是一种非常浓烈的茶,它是早餐的时候用来醒脑的,一般都要配上牛奶,否则味道会比较冲。其他的有名的拼配茶还有EnglishAfternoonTea,相对比较柔和;RussianCaravan主要是普洱,味道非常厚重;IrishBreakfast也很常见。这些是各家都有的基本款,店家还会有自己五花八门的拼配茶,例如F&M的QueenAnne、PiccadillyBlend、RegentBlend;Twinings的PrinceWalesBlend、1707Blend;Harrods的GeorgianBlend、HermitageBlend……不胜枚举。最近为了庆祝女王登基60周年,各家还纷纷推出了JubileeBlend。在Bath的时候我还买过一次JaneAustenBlend,纯粹是冲着名字去的,基本就是祁门加上若干其他。前面说了,因为高香的原因,大吉岭一般不用来做拼配,但是F&M和Harrods都有两款大吉岭和阿萨姆的搭配,很有特色。英国的很多拼配茶都是历史悠久的,如果喝真正的英国红茶,细细去区分和品味这些Blend,也是乐趣所在。

另外有一种英国特色茶,即有名的伯爵茶(EarlGrey)。这应该算是一种香薰茶。英国有很多香薰红茶,例如Twinings就有好多桃子口味、荔枝口味的,英国人貌似对此很是热衷。对我而言,这些茶一般是第一次喝时感觉还不错,稍微多喝一点,就感觉腻得不行。只有伯爵茶才是香薰茶中的经典,万千种的香料里,也只有佛手柚(bergamot)这一种跟茶叶最搭配,让人百喝不厌。这个茶跟英国早餐茶一样,也是各家都有,Twinings算是鼻祖,他家的伯爵茶非常不错。他家还有一种LadyGrey,里面加了橙子和柠檬,口感比较柔和。我比较喜欢的是F&M的一种SmokyEarlGrey,以正山小种为底,烟熏味和佛手柚的味道相互烘托而不是掩盖,非常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