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亮剑精神 蓝血精神 解放军精神
3208400000060

第60章 平时剑气,战时勇气——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1)

军队即使在和平时期也要保持危机意识,任何优秀军队都把世界上最强的军队作为自己作战训练的对手——“假想敌”。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国内基本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但是,解放军始终把训练的基点瞄准世界一流军队,并在演习中与其交手。

在残酷斗争中发展壮大: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解放军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在一次次生死攸关的残酷斗争中发展壮大,解放军的责任、危机、生存意识也比常人要强烈得多。

危机来源于生存和竞争,什么是危机?危机是指令人感到危险的时刻或一种产生危险的祸根。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危机感不仅是企业和组织常青的基石,也是一个人进取心的源泉和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职场变幻莫测,危机就在身边。只有时刻具有危机意识,才能获得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一个人失去危机感就会变得安于现状、裹足不前,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在国内,很多成功大企业的领导者都曾有过军旅生活经历。海尔、华为、联想的领导人张瑞敏、任正非和柳传志都当过兵。他们的共同点是行事风格带有强烈的军人气质和风格,危机意识非常强,拥有军人极高的敏感度。

2000年,当华为以年销售额220亿元、利润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时,任正非却大谈危机:“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他在一次公司内部讲话中颇有感触地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华为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可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这篇题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后来在业界广为流传,深受推崇。

当然,“华为的冬天”实际上并非只是华为公司的冬天。正如在《华为的冬天》最后,任正非指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网络股的暴跌,必将对两三年后的建设产生影响,那时制造业就惯性进入收缩状态。眼前的繁荣是前几年网络大涨的惯性结果。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个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之前热得人们不理解那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能活下来。”

“华为的冬天”带给我们这样一个重要的启示——最危险的情况是你意识不到危险。因此,要预先做好准备。怎样做准备呢?那就是时刻树立危机观念,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如果没有危机观念,就好像一个人没有备好过冬的棉衣一样,寒流一来,早晚会出事。

林东是某集团公司的一名员工,刚到公司的时候他非常努力,很快就在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聪明能干、年轻好学,很快就成了老板的“红人”。老板非常赏识他,进入公司不到两年,他就被提拔为销售部总经理,工资一下子翻了两倍,还有了自己的专用汽车。

刚当上总经理那阵子,林东还是像以前那样努力勤勉,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并且经常抽业余时间学习,参加培训,弥补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不足。

时间长了,经常会有朋友对他说:“你犯什么傻啊,现在已经是经理了,还那么拼命干吗?要学会及时行乐才对啊!再说老板也不会检查你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得再好,他也不知道啊!”

在多次听到别人说他“犯傻”的话后,林东变“聪明”了,他学会投机取巧,学会察言观色和想方设法迎合老板,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也放弃了很多学习计划。如果他认为某件事情老板要过问,就会将它做得很好;如果他认为某件事情老板不会过问,就不会做好它,甚至根本就不做。在公司中,也很少见到他加班加点的工作身影。

终于,在公司的一次中高层领导会议中,老板发现林东隐瞒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而且在年底的业务能力考核上,他有几项考评成绩也大不如前,失望之余,老板就将其解聘了。一个本来很有前途的年轻人就因为没有危机感,安于现状,丢失了一个事业发展的大好机会。

市场中没有永远畅销的产品,同样,职场中也没有永远的“红人”。职场中有很多像林东这样的“红人”失宠,这其中有很多因素,最主要的是“红人”失去了原有的激情和危机感,变得满足现状,绝对不是老板喜新厌旧。这些人在成为“红人”之前,工资不高,起点也比较低,而且还时刻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所以他们努力工作,用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用业绩来取得想要的回报。终于,他们成功了。这个时候,却滋生了骄傲情绪,优越感上去了,危机感下来了,工作干劲丢掉了,赖以“过冬”的“棉衣”也丢掉了,最终他们在严酷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2003年初,一项针对跨国公司高层的调查:如果他们可以在一夜之间将公司中的所有“无用”的员工都裁掉,那么,他们会裁掉多少?结果显示,这一比例在60%~90%之间!如果数据的真实性无需怀疑,我们就必须面对一个事实——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工作,需可能在一夜之间失去。

美国著名企业家艾柯卡之所以能够成功,便在于他时刻铭记刚参加工作时分公司经理的话:“你要记住,马更有力气,狗更忠诚。你作为人类的唯一长处就是你有一个智慧的脑子,你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这是你唯一能超越它们的地方。”比尔·盖茨说:“你可以离开学校,但你不可以离开学习。”确实如此,学习应当成为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还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学习的内容有很多,方式也有不少。技术工人需要学习专业技能,市场人员需要学习业务知识,管理人员需要学习管理知识,领导人员需要学习领导技巧。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可以通过培训项目学习,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你可以想到的一切方式来学习。我们要把学习当做一种价值的创造过程,就好比是艺术的创作,只要你用心去做发挥出了全部的努力,最终创造出的绝对会超乎你的想象。

制造紧张空气:随时做好危机准备

【解放军精神】

在和平环境下,军队里时常进行紧急集合演习,属于锻炼军人快速反应的重要训练内容,是军队作为战斗组织的标志之一。危机随时存在,而军队是要时刻准备打仗的。通过“紧急集合”的方式,故意制造“紧张空气”,使军队能适应“临战状态”,经常保持“战斗队”作风。

紧急集合是部队根据上级紧急战备号令,在突然情况下实施的一种快速出动的集合形式。这种紧急集合通常在发现敌人突然袭击和遭受到火灾、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上级赋予紧急战斗任务或者发生重大意外事件的情况下进行。

很多老兵都有过畏惧紧急集合的经历,甚至没有当过兵的人,也知道紧急集合是一道“坎”。“紧急集合”演习,能让熟睡中的士兵在哨音响起的瞬间从床上一跃而起,百一种慵懒的状态中立即进入无可名状的亢奋。部队规定,“紧急集合”是不允许开灯的。很多新兵在“紧急集合”时会闹出笑话,比如说,两人抢一件衣服甚至两人同时将脚和腿伸入同一条裤子里。而老兵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在遇到“紧急集合”时就能得心应手。他们会按规定把武器、装备以及生活用品放到指定位置,有序排列,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这样就不会出现临阵慌乱的情况。他们还会熟记有关紧急集合的号声、哨声、警报以及分队首长规定的紧急集合口令,从而快速传递给周围的同志。可以想见,在碰到战争危机时,他们也会以最快的速度迎上去,不会在残酷的形势下败下阵来。

身在职场如身在军营,“紧急集合”的哨声随时会响起,危机也随时会出现,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你要么做好准备、积极适应,要么被淘汰。

美国一家船运公司每年都评选一次最优秀的船队,这个船队首先要满足以下条件:出海的过程中出现事故最少。有一个船队每年都会被评上,因为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此船队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事故,当然,一些无法避免的自然事故除外。

当有人问及是什么让这个船队如此优秀时,其海员会说:“其实没什么,我们只是定期进行细心的船舶检修,尤其是在航行前。因为我们知道,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仅此而已。”

熟悉航海的人都知道,由于船舶运行的故障和磨损、海水较强的腐蚀性、海洋生物强烈的附着力及快速的生长力,船体很容易出现问题,产生难以清除的锈斑、锈皮和贝类,严重影响船舶的行使效率和安全,因此必须对船舶进行定期检修,只有这样才能少出问题甚至不出问题。

身在职场就像是驾驶轮船,在就业大潮中冒着巨大的风险前进。如果没有万全的准备,谁知道这艘船会不会在半路触礁或者是驶向迷途。“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那些海员说得好,赶在危机之前做好充分准备,是应对危机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