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抱怨是最好的礼物: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顾客满意学
3187800000029

第29章 顾客满意的具体实现(3)

我经常如此分析:假如知道顾客确实的身份有助于生意的完成,那么需要越细分越好,应朝向顾客化的方向设计;假如不知道顾客身份没有影响,开了门就可以做生意,哪么必须朝向标准化的设计。太紧会让人受不了,但是太松又容易流于放逸,好比琴弦一样,太紧声音不好听,太松又弹不成曲调。所以,究竟应该以树为主,还是要以林为主,就要靠智能来判断。有一句广告词说:“有点黏又不太黏。”可以说是最佳的诠释了。

最后是“没有从顾客的角度来思考”。策略本身既然是以“顾客满意”为目标,执行的对象是顾客,就要从顾客的角度来思考。但是我们身边有很多的公司并不是这样,他们都是以“我们公司如何如何”作为考量的出发点,弃顾客于不顾。

话虽如此,但是重视服务的公司依旧不少,这些真正重视顾客感受的公司,的确值得大家喝采。如果您的身边就有一家这样的公司,请多给它支持和鼓励吧!

价值与效用。

建立指针的第二个动作,必须了解价值与效用的关系,这种价值是客观的价值,也就由最基本的商品价格、外观包装成本、传送便利成本等组成。许多专家学者都同意,商品的价格是最容易了解的价值之一,却不是全部,因为还有顾客使用上的主观价值,以及使用的效用(是否满足需求或解决问题)等需要考虑。笔者认为每一家厂商都应该要清楚明白,顾客是怎么样看待这些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有明白商品的使用价值,企业才可能从这三个基本方向去设定应有的指标。

简单来说,顾客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着他自己主观的价值判断,这个价值的判断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就是:

商品使用价值函数(Qp)=客观价值(V)×效用(E)公式7-1。

顾客重视的是他自己使用过后的感觉,这都是出于主观的判断。厂商应该要明白的就是,顾客的主观判断究竟是出于甚么样的看法,以及是甚么因素造成了顾客会做如是想,而不是一直告诉顾客,自己比同业更好。因为,顾客要的只有“解决问题”和“获得满足”,至于谁好谁不好的问题,顾客根本就不介意,顾客只要找适合自己的商品,而不是一直在比较。甚么是最好的商品?就是最适合自己、最能解决问题、满足自己的商品,管它是哪家厂商生产的,一点都不重要。

满足前述商品使用价值函数之后,才有机会拥有忠诚的顾客。品管大师戴明博士(Edwards Deming)早就说过:“真正的利润来自于忠诚的顾客,而不是满意的顾客所带来旳。”因为忠诚的顾客有意愿再次上门,也有真正的再购行动,还会向外扩散口碑,甚至建议公司或为公司辩护,这些行为也是以前述函数为基础,若顾客不满意则不会出现这些行为,我常建议企业将这五种行为作为设计指标的参考之一。

服务好坏的差别在哪里?

还记得“神通情人梦”这部电影吗?里面有一个顾客不满意的场景,虽然这是电影中的情节,相信也反应出某种程度的现实生活。

男主角麦斯的计算机出了状况,需要找厂商来维修,当他到店里去找售货员处理时,售货员竟然说:“我一个小时才赚三块钱,你以为我应该懂甚么?”顾客当然不知道店员该懂甚么,但是顾客却知道他不想再面对这样恶劣的服务。

有很多企业不懂得服务的好坏会产生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不只影响顾客的选择而已,还会造成影响企业的存续问题。下面的研究数据可以说明这项事实。

根据许多国外的研究数据显示,服务佳的公司就算定价比同样高出百分之五,依然是成长快速,而且每年的市场占有率平均会增加百分之六;而服务差的公司,就算价格比较便宜,市场占有率仍然每年会平均减少百分之二。

另外还有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平均在廿七个有不良的服务印象的顾客中,有廿六个不会向企业表示意见,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认为就算说出来,也不会有什么满意的结果。令人震惊的是,在发出抱怨的顾客中,有至少九成以上的人一生只会上当一次,以后绝对不会再当这家企业的顾客,这还不是最糟的情况。最惨的情况是,一般在服务现场就被激怒的顾客,会将自己的遭遇转述给九至十个亲朋好友,有超过百分之十三的不满者会把坏消息传给廿个以上的人,当然他们也不再来。

研究的结果不全然是坏的,也有一些值得大家思考的好消息。根据行业的不同,如果公司方面能够实时妥善处理引起顾客不满的问题,仍有希望挽回八成至九成五左右的顾客。有些研究更乐观:一个经过妥善处理的问题,通常可以使得顾客对公司产生更多的信赖,当然他也会把这些事情告诉至少八到十个朋友。

最后,研究还告诉我们,找寻或开发新的顾客,比保有老顾客要多花费至少五倍的时间。可是,懂得利用已有的老顾客来扩展生意,并且借着他们向外所散播的口碑成长茁壮,确实可以获致良好的商誉以及丰厚的利润,这是个一箭只鵰、压力较少而获利较丰的生存方式。然而,事实往往相反。因为在我们身边俯拾可得的企业里,没有几家会如此,甚至恐怕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方。他们都将市场发展的预算,用来吸引新的顾客,而视老顾客为理所当然,会持续上门的顾客。

由上述数据可知,服务的好与坏之间,的确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必须针对服务的影响设计相关的指标。

顾客服务的三种指数。

以我个人的经验,在顾客服务的领域里面有三个指数非常重要,这三个指数分别是:顾客获利度指数、顾客满意度指数、顾客占有度指数。

一、顾客获利度指数:甚么是“顾客获利度指数”(Customer Profit Index,简称CPI)?对公司来说,就是要从全部的顾客中,找出是那些顾客层级,可以确定使公司有利可图。换言之,就是公司要明白清楚知道,这些利润是由那些顾客带来的?他们的比例分别占多少?第一种传统的分类方法是八○/二○法则,也就是说百分之八十的利润,来自百分之二十的顾客。

我认为八○/二○法则确实可适当反应一些现象,可是仍有其不足之处。所以,我融合了八○/二○法则的精神,提出了另一个可以有效分类、提供进一步详细的顾客数据分类法,称之为“四级分类法”,如图7-2和表7-1所示。图中显示在分配结构上越前面的顾客,如A级与B级,往往他们的消费金额相对多于C级与D级,也会带来更为庞大的利润,这一点与第六章里面所谈到的“满意利润节单模型”,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不论哪种分类方式,最后的目的都是希望知道这些顾客是谁,他们的喜好是甚么等问题,至于使用哪一种进行分类,必须从哪一种方法更能展现真实的顾客结构与贡献去思考。

<插入旧版图8-1.1,改为图7-2>

<插入旧版表8-1.1,改为表7-1>

我希望企业在使用这个指数的时候,只是为了了解不同类型顾客的差异,针对不同层级顾客的共同需求,拟定符合这个层级的服务,而非进行差别服务,而且我也不希望公司方面借着这个数据,按照顾客带来的利润层级来分配服务的比例与资源,这是不妥的。也就是说,希望大家在运用时,不要认为某一个人是A级顾客,就对他殷劝一些;某个人是D级顾客,就对他冷淡些。

那么这个指数的用途在哪里呢?就是要让公司以后研究顾客数据时方便处理。当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顾客等级特性,设计不同的提升策略。或者以后再进行新顾客开发时,可以依据各阶层的特性,去做具有相同层级特性的顾客的开发。请大家不要误解,不是要根据顾客带来的利润的比例,去安排服务的内容。

二、顾客满意度指数:顾客满意度指数(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简称CSI)就是顾客对于公司提供的商品与服务的看法与意见,这种意见可以分整体意见与分项意见,并且包括质化(叙述性)数据与量化(数字性)数据,得到一个具体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必须该量化呈现的尽可能量化,却也不能放弃质化资料。

顾客对于某特定企业的人员、商品、服务还有企业整体,都存在着很多的看法,因此这种指数的调查应尽可能包括满意程度、重视程度、影响再次购买意愿程度三种程度,以完整呈现顾客在满意与否情况下的选择,而这种进行满意程度或分数的评选,也不能忽略其它问卷上没列出之问项,必须让顾客有空间进行意见表达。

这个指数的产生与上面那个获利度指数不同,上面的指数是公司自己就可以做出来的,但是这个满意度指数就是要由公司主动去调查,请顾客告诉自己,他对甚么地方感到满意,对甚么地方感到不满意,还有甚么需要改善的建议。

假如公司的顾客组成结构包括满意的、不满意的、无意见的顾客,而且各占三分之一,公司完成顾客满意度调查之后,可以找三分之一满意的顾客、三分之一的无意见顾客、还有三分之一的不满意顾客,共同组成一个“顾客咨询小组”,请这些顾客一起来监督公司,针对公司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这个比例完全按照公司顾客组成结构的比例来安排,或者公司将这三种顾客另外设计权值,也必须转换为此种权值。

三、顾客占有度指数:顾客占有度指数(Customers Occupancy Index,简称COI)就是要探求顾客在相关商品的购买行为中,自己公司的商品所占有之百分比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位顾客在某个月买书籍的消费总额,大约是三千元,其中商兆文化、天下文化、远流公司的书籍各占三分之一,所以这三家出版公司在这位顾客的书籍消费之“顾客占有度指数”各是百分之三十三点三三,换个角度分析,这位顾客对商兆文化来说,还有百分之六十七点六七没有成功“占有”,企业必须进一步分析或请教顾客,为甚么还有这么高的未达成“顾客占有度”呢?

“顾客占有度指数”的含意很深,除了单纯的数字改变以外,它还有进一步的运用。例如配合蓝契斯特定律(Lanchester’s Law)一起讨论,只有市场占有率超过下限目标百分之二十六点一二以上,才可以在竞争中获得基本保障;若是达到相对安定目标值百分之四十一点七以上时,才算是达到安全占有的目标。当然若是超过了百分之七十三点八八,就已经达到了几近独占的情形,自然可以高枕无忧了。笔者以表8-1.2来简单说明蓝契斯特定律的关系。

<插入旧版表8-1.2,改为表7-2>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蓝契斯特定律除了能够帮助了解自己现在所处的立场与地位,还可以让自己知道竞争的对手现况如何。大家当然可以根据这个定律来制定自己的竞争策略,再加上优秀的顾客满意理念与顾客服务作为,相信没有几个同业能超越自己。

不过只分析占有度或占有率,仍然有相当程度的风险,还需要搭配获利能力分析,了解占有率与获利能力的关系,尽可能争取那些获利能力高、占有率低的顾客,成为获利能力不变、占有率高的顾客,如表7-3的B类顾客,让他们成为A类顾客。

获利能力与占有率两者都很重要,不过我认为获利能力应该比占有率更重要一些,因为占有率高、获利能力低,对企业的帮助并不大,也就是说,不能带来比较好的利润表现,这类顾客的经济价值也相对偏低,如表7-3的C类顾客。

至于D类的顾客,获利能力与占有率都偏低,企业若行有余力,应该再进一步分析这类顾客的消费能力,如果消费能力很强,可能他们对产品的需求不高,如果消费能力偏低,也许企业该放弃争取这类的顾客,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投入在其它三类顾客身上,也许更为恰当。

怎么定义高与低的分别?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就是和平均值相比,以获利能力为例,比平均值高的,就是获利能力高,相对就是获利能力低,占有率也是一样。

获利能力高获利能力低。

占有率高AC。

占有率低BD。

表7-3获利能力与占有率矩阵。

更深入分析“顾客满意度”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里,既然已经设立了目标,规划出了策略,就一定要设定一些指标,以作为各个单位在行动上或者检讨改善时的方向。这种指标每个公司的观点都不同,有的公司是以业绩成百分比来计算,有的公司以股东盈余作为基准,还有的公司是以市场占有率为整个公司的重心。不论是以甚么指标作为经营管理上的方向,仍是以公司的角度作为出发点。

但是在以“顾客满意”为经营标的的企业里,又该以甚么样的指标,作为企业遵循的规范呢?上面指出的这三种指标可以吗?以业绩的成长、股东盈余、市场占有度来作为指标,会不会就违背“顾客满意”的精神呢?

事实上,业绩成长的百分比能不能换成顾客人数成长的百分比呢?或者再换成顾客满意度的成长百分比,以及顾客再次上门的成长比率呢?而普通股每股盈余能不能换成顾客盈余(每一名顾客带来的盈余)呢?市场占有率可不可换成顾客满意的市场占有率呢?或是顾客盈余的市场占有率呢?我想当然可以在原有指标之外,另外加上顾客满意相关指标。

相关的指标很多,只要是顾客关心的事情,或者影响这些事情的因素与执行后果,都可以是顾客满意度指标的来源,顾客满意度也是一般企业最常使用的指标,这里必须进一步深入分析顾客满意度相关的内涵。因此,在此提出三种指标给大家参考:第一种是价值均衡指针,第二种是使用后的顾客满意指标,第三种则是顾客满意比率。

一、价值均衡指针。

价值均衡指针方面,是指在顾客满意的模式之下,顾客对于取得某一件商品,所产生的“付出的代价”和“感受的代价”相比的一个比率。用公式表达就是:

感受的代价。

付出的代价公式7-2。

对于顾客而言,买个茶杯可能要四十元,但是他的感觉上好像是在享受八十元的商品,这时他的价值均衡指针就是八十除以四十等于二,所以这时候顾客的感觉就是物超所值;如果感受的代价是二十元,这时的价值均衡指针就只有零点五。

这个指标的意义在哪里呢?就在于如果是一比一的情况,价值便是处于均衡的状态;如果是大于一时,顾客的感觉就是物超所值;如果是小于一时,顾客就会觉得不如预期的好,当然满意的程度就低。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提升顾客对商品的感受代价就是十分重要的事。

二、使用后的顾客满意指标。

甚么是“使用后的顾客满意指标”呢?就是将顾客在“使用后的实际评价”,除以“使用前的事前期待”,所得出来的结果。

这个指标是在保有顾客的情况之下,所设计出来的。以公式表达就是:

使用后的实际评价。

使用前的事前期待公式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