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3150000000032

第32章 翩翩孔雀舞 柔柔葫芦丝——葫芦笙和葫芦丝

葫芦,是一种一年生的攀缘草本类植物。它原产于印度,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它果实一般呈梨形或圆形,可以吃,也可以入药。果壳干硬后,常常被用来盛酒或装物,道士常用它来盛丹,更使它染上了一点仙风道骨的神韵。在民间,它也被一剖为二,用作水瓢,“依着葫芦画瓢”的成语就是因它而产生的。

在中国西南的云、贵地区,葫芦尤多,以至于在清代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对云南佤族部落的首领泛称“葫芦王”,阿佤山区也被称为“葫芦王地”。

葫芦又被称作“匏”。在很古老的时候,人们就用它来制作笙、竽一类的乐器。“匏”也就成了“八音”之一。其实,用葫芦制作乐器的不仅仅是汉族,云、贵地区的少数民族很早也用它来制作乐器。用葫芦制作的乐器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葫芦笙和葫芦丝了。

葫芦笙是流行于我国西南彝、佤、傣、怒、苗、拉祜、傈僳、纳西等少数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它的历史相当久远了,近年来,在云南祥云大波那木椁铜棺墓、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第二十四号墓都出土了铜葫芦笙斗。这两个墓都是大约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墓葬,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西南地区就已经有葫芦笙了。

到了唐代,葫芦笙已经进入宫廷,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俳优”条载,用于宫廷演奏的“夷乐部”中有葫芦笙。而在西南少数民族中,葫芦笙则很受喜爱。唐樊绰《蛮书》说南诏地区,“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葫芦笙,或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南宋时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还说:“瑶人之乐,有芦沙、铳鼓、葫芦笙、竹笛。”一直到现在,葫芦笙还是我国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最喜爱的乐器之一。

葫芦笙用葫芦做笙斗,在上面插上几根长短不一的竹管,有五管、六管、七管、八管等规格。竹管内装有长方形的竹制或铜制的簧片,吹奏时簧片振动发音。在靠近笙斗的地方,每根竹管上都有一个音孔。葫芦的细长顶端上另接竹管作为吹口。吹奏时,手指按在音孔上,口含吹口,或吹或吸都可发音。如果按住穿过葫芦底部的管口,每一根音管还可以发出小二度到大三度的两个音。改革后的葫芦笙为十管,笙斗改用木制,音管上加上共鸣器,音域扩展到g-f2近三个八度。

葫芦笙有高音、中音、低音三种。高音葫芦笙音色明亮,中音葫芦笙音色柔和,低音葫芦笙音色浑厚。

葫芦笙既可伴奏,也可用作独奏。川、滇地区的彝族、拉祜族、傈僳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都要在节日或丰收喜庆的日子,乃至祭祀、送葬的活动中,跳葫芦笙舞。

西南少数民族用葫芦制作的乐器,还有葫芦丝。

葫芦丝又名葫芦箫,它是阿昌族、傣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喜爱的乐器。它也是用葫芦做音箱,葫芦的细长顶端开口做吹口。在与吹口相对的下部并排插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每根竹管插入葫芦的部分都有一枚尖舌表铜质簧片。中间一根竹管最长最粗,为主管,上面开有七个按音孔,吹奏时开按音孔,一般可以发出从c1-d1一个八度的音。旁边两根竹管各能发出一个单音(一管可发出d1音,一管可发出a1音)。在吹奏旋律时,两旁竹管发出的持续低音与主管吹出的旋律构成各种不同的和声,非常特别。

葫芦丝的音色柔和甜美,抒情性很强,可用于独奏,也可用于合奏。

名曲欣赏

湖边孔雀/刘英 曲

这是以傣族舞蹈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一首葫芦丝独奏曲。

孔雀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它高贵的气质,华丽的羽毛,温和的性情,大概除了传说中的凤凰以外,没有什么鸟能和它相比了。因此,从古至今,孔雀都很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孔雀主要生活在西南边陲云南的傣族地区。傣族人民非常喜爱这种美丽的鸟,把它视作吉祥的象征,在节日或集会等重大活动中,都要跳孔雀舞,用以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欢乐的心情。

孔雀舞,傣语称“戛洛拥”、“戛朗洛”,译成汉语就是“跳孔雀”或“跳公主雀”。民间表演的孔雀舞,舞者头戴塔盔式假面具,身穿绘有孔雀羽毛图案的衣裤,有时还要挎上用竹扎绸制的孔雀形的大架子。在象脚鼓、铓锣、镲、筚、葫芦笙等乐器的伴奏下,舞者通过跳、转、翻、腾等技巧,表现孔雀下山、漫步、拖羽、开屏、飞翔、饮泉、追逐等活动,场面非常热闹。

乐曲开始,葫芦丝在扬琴清脆音色的伴奏下,奏出一段傣族民间音乐风味的抒情性旋律,把我们带到了云南边陲西双版纳风光秀丽的傣乡,绿树婆娑、鲜花盛开、月色朦胧,薄雾像柔曼的轻纱,笼罩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上。傣族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在葫芦丝的音乐中,来到这如诗如画的湖边,跳起了欢乐的孔雀舞。乐曲越来越欢快,姑娘、小伙子们的舞蹈也越来越热烈,他们模仿着孔雀的姿态,时而低头饮涧,时而回首梳羽,时而追逐嬉戏,时而盘旋翱翔。

乐曲的第三乐段非常优美动人。主管奏出的旋律在两支边管柔和的长音配合下,产生出一种如幻似梦般的感觉。我们仿佛看到孔雀们展开了美丽的尾羽,像一扇扇金碧辉煌的屏风,又像百花丛中一朵朵怒放的鲜花。姑娘、小伙子们用歌与舞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对爱情的向往,整个傣家山寨都沐浴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