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3150000000031

第31章 化工重入丹青手 云锦瑟争为寿——云锣

钟、鼓、磬、锣等打击乐器,本身并没有固定的音高,也不能演奏旋律,但是,当它们用大小、厚薄不同,有固定音高的多个个体组合起来,就成为可以演奏旋律的乐器了。前面介绍的编钟、方响就是这样的乐器。此外,还有编磬、编铓、编锣等,在西洋音乐中,则有定音鼓。

锣是重要的体鸣乐器,用铜制成,形如圆盘,有大小不同的许多种类。至少在唐代,人们就已经把十面不同音高的小铜锣编排起来,成为一种可以演奏旋律的乐器。

这种乐器,叫作“云锣”,在古代,它叫“云璈”。

中唐诗人顾况有十首《步虚词》,第九首如下:

爰从太微上,肆觐虚皇尊。

腾我八景舆,威迟入天门。

既登玉宸庭,肃肃仰紫轩。

敢问龙汉末,如何辟乾坤。

怡然辍云璈,告我希夷言。

幸闻至精理,方见造化源。

诗中提到了“云璈”,可见云璈在唐代已经出现。

宋词中也曾提到“云璈”。宋张元干的《卷珠帘》:

祥景飞光盈衮绣。流庆昆台,自是神仙胄。谁遣阳和放春透。化工重入丹青手。 云璈锦瑟争为寿。玉带金鱼,共愿人长久。偷取蟠桃荐芳酒。更看南极星朝斗。

苏轼的《戚氏》中也有“云璈韵响泻寒泉”的词句。

云锣是由十面锣组成的,所以也叫“十面锣”。顶上一面小锣,下面分三排,每排各由三面大小相同,但厚薄不同的铜锣组成,由于厚薄不同,所以音高也不同。顶上的小锣不常用,所以民间又叫“九音锣”。

宋代画家苏汉臣有一幅很有名的风俗画《货郎图》。画上有一个货郎,身挂数件乐器,其中就有一件十面云锣。这是我们见到的最早的云锣图。

《步虚词》是道教做法事时的唱腔,货郎是普通百姓,宋词中所描写的云锣演奏者,也是歌伎一类的人物。在唐宋时期,还没有云锣在宫廷音乐中使用的记载。

云锣出现在宫廷音乐中,是从元代开始的。《元史·礼乐志》“宴乐之器”中有:“云璈,制以铜,为小锣十三,同一木架,下有长柄,左手持,而右手以小槌击之。”在元代壁画《奏乐图》中,也有云锣的图画。《元史》所记载的云锣是十三面,《清史稿·音乐志》所载宫廷所用的云锣是十面,而清李斗《扬州画舫录》中所载江南一带所用的云锣是十四面。

云锣的音高,因地区和乐种不同而有异,音域一般为g1-b2、a1-d3,有一个多八度。它的槌用竹制,牛角制成槌头。演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左手执木柄,或将木柄抵在桌上,右手用单槌敲击,这种奏法花点较少,比较单调。另一种是把云锣置于木架,放在桌上,双手各执一槌敲击,这种奏法花点较多。

20世纪60年代,音乐工作者对云锣进行了改造,先后制成二十九面、三十六面和三十八面云锣。1963年,济南部队前卫文工团民族乐队赵行如等参照孔庙编钟的形式,制成大小不同、厚薄各异的二十九面云锣,音域g-f3。后来,北京民族乐器厂又制成三十六面云锣,音域#c-c3。沈阳军区文工团田德忠等又成功制成三十八面云锣,音域c1-c4,有三个完整的八度。

云锣的音色清脆明亮、优美动听。它常用作华彩演奏,也可以制造出一些特殊的音响效果,比如以双音和笙结合,模仿钟声。

著名的云锣独奏曲有《钢水奔流》《水库凯歌》等。

名曲欣赏

钢水奔流/徐锦辛 曲

上海电影乐团集体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徐锦辛执笔。乐曲以高昂的热情歌颂了钢铁工人的豪迈气概和冲天干劲,并形象地描绘了炉前出钢时激动人心的场面。全曲以一组由二十六面锣组成的云锣领奏,具有鲜明的特色。云锣用硬槌演奏,其光彩明亮的音色首先在乐队气势磅礴、具有号召性的简短引子中呈示,给人以先声夺人的效果。

乐曲的第一部分以弦乐连续十六分音符快速的音型为背景,民乐队高奏出具有群众歌曲风格的主题,旋律质朴坚定,昂扬向上,表现出钢铁工人的力量与英姿。第二部分是一个对比性的慢板段的慢板落,云锣在音色最美的中音区用软槌敲奏出动人的、由主题发展而来的抒情旋律,笙轻轻伴和着,随后这一抒情旋律又由弹拨乐演奏,云锣作淡淡的衬托深情地抒发了钢铁工人对党的深厚感情。第三部分是主题的动力性再现,在乐队全奏主题后,出现了一个在小调上展开的、充满战斗气氛的乐段,形象地描绘出钢铁工人在炉前挥汗奋战的场面。接着,云锣与乐队以短小的句逗紧紧呼应对答,逐渐把音乐引向高潮。最后,云锣快速的华彩乐句,犹如在出钢的钟声中钢水奔流、火花飞溅的壮丽场面,乐曲结束在乐队充满力量的全奏中。

水库凯歌/赵行如、高扬、李跃新、杨启才 曲

《水库凯歌》创作于1964年。原是一首云锣独奏曲,后改为由云锣领奏的民族管弦乐曲。所用云锣,是在民间九音锣(亦称云锣)的基础上,参照山东曲阜孔庙内的编钟改制而成,由三十六面锣组成,包含三个八度内的全部半音阶,高音清脆明亮,低音柔美深沉。在乐曲的引子中,云锣用硬槌击出由慢而快的音型,描绘了一幅碧波粼粼、水映蓝天的画面。

第一段的旋律热情欢快,时而由乐队合奏,表现水库工地的欢快繁忙景象;时而由云锣领奏,模仿小车轻巧敏捷的节奏;时而两者紧密呼应,展现劳动竞赛的热烈场面。悠扬的笛声引出了第二段的慢板,云锣改用软槌,和二胡齐奏出优美如歌的旋律,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随着云锣流水般的演奏,乐队变化再现了第一段的部分旋律,激越的秧歌锣鼓节奏和热烈的合奏,抒发了人们在开闸放水时的喜悦心情。尾声出现云锣的华彩乐段,就如潺潺流水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银色的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