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3053800000026

第26章 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离不开心理学(2)

在某幼儿园,班上的小伟突然感冒了,老师打电话通知妈妈把孩子接回家治疗。但是,妈妈还没有来,小伟已经冷得直哆嗦,于是,老师对其他小朋友说:“哪位小朋友愿意主动拿出自己的外套,借给小伟穿呢?”

第一位小朋友说:“我妈妈不让我随便把衣服借给其他小朋友,妈妈怕有细菌传染。如果我把衣服借给他,妈妈一定会生气的。”

第二位小朋友说:“如果小伟把我的衣服弄脏了,妈妈会说我的。”

第三位小朋友说:“感冒是会传染的,小伟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呢!”

……

结果,半数以上的小朋友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把衣服借给生病的小伟。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其实,这不能完全怪孩子,这与我们对他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仔细看一下那些小朋友的回答,他们一再提到“妈妈”,可见妈妈平时的教育已经深入了他们的内心。在我们这种自私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助人为乐的品德又怎能不消失呢?

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教育方式,要教孩子学会助人为乐,让他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快乐,收获未来的希望。

▲ 我们要接受孩子的帮助

帮助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愿意提供帮助,另一方愿意接受帮助,才能算是成功的帮助。在生活中,当孩子主动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说:“你去学习吧,妈妈自己就可以了。”虽然我们是为孩子好,但这样的回应却是在拒绝孩子的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就不愿意帮助我们了,也就没有帮助他人的意识了。

因此,我们要接受孩子的帮助,即使我们一个人可以做好,也要给他锻炼的机会。当我们愿意接受孩子的帮助时,他的内心是非常欢喜的,他就会愿意继续做下去,这种帮助他人的意识就会慢慢融入他的内心。

▲ 引导孩子帮助他人

一个懂得帮助他人的人,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功。因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帮助他人。其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引导孩子帮助他人的教育时机。

比如,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我们要引导孩子主动让座;在马路上,遇到问路的陌生人,我们要引导孩子主动、热情回应,实在不知道,就请他询问其他人;无论是哪里发生了不幸的事情,我们要引导孩子尽力帮助那里的人们,可以捐出衣服、书本、零花钱;等等。

▲ 让孩子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

在孩子帮助他人的过程中,由于他的付出和帮助,使他人渡过难关,他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体会到一份快乐和满足。这时候,孩子才能理解“助人为乐”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进而学会发自内心的帮助他人,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另外,当孩子通过自己的付出去帮助他人时,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得到我们的肯定和支持,可以激发出他帮助他人的热情和积极性。

73. 让孩子全面发展,德行尤其要跟上--木桶定律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木板。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将这一规律称为“木桶定律”,其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中。我们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换句话说,木桶想要盛满水,桶壁上的所有木板必须一样高。

乍听这个定律,我们可能会有怀疑,难道最长的木板还不如最短的木板吗?当我们慢慢思考就会理解,的确是这样,因为水的界面与最短的木板是持平的。其实,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他需要全面发展,他的发展会受到劣势的影响和制约,如果无法弥补劣势的缺陷,他将无法取得最终的成功。

徐伟上4年级了,从小就聪明伶俐,在学校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亲朋好友一直把他视为清华、北大的苗子,妈妈听到别人对儿子的赞美,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妈妈更加看重徐伟的学习,结果却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尤其是他的德行。

一天,妈妈接到徐伟班主任的电话:“徐妈妈,麻烦您来趟学校吧,一位同学和徐伟闹着玩,不小心踢到他的腿了,他就对那位同学拳打脚踢,还准备举起凳子打那位同学,幸好被其他同学制止了。”

妈妈急忙说:“您确定是我们家孩子吗?他学习那么好,怎么会和同学打架呢?”

“孩子学习好,只是他的一方面,但是并不代表他其他方面都很好。”

“可是,他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啊?我真是不敢相信。”

“您先不要着急,发生这样的事情,说明孩子缺乏德行方面的教育,我以后会注意这方面的培养,更希望您可以加强孩子的德行教育。您还是先来趟学校吧!”

“好的,老师,我马上就过去。”

……

从徐伟打架的这件事情上,妈妈终于明白了,只关注徐伟学习成绩的做法是错误的。于是,妈妈决定改变对徐伟的教育方式,不仅关注他的学习,更关注他各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希望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有德行的孩子。

如今,一个学习成绩好却没有德行的孩子确实很多。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孩子变成这样,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出现了缺失。当徐伟妈妈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她马上改变了教育方式,相信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对孩子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提高的教育。我们只有让孩子全面发展,才能使素质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把他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 不要只看重孩子的分数

在现今社会的大环境下,孩子的分数高低,几乎成了我们评判孩子是否能够成才的唯一标准。我们把所有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孩子的学习上,却忽视了对他综合素质的培养。结果,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做;孩子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变得自卑;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大而变得心理不健康,甚至离家出走……

难道这些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当然不是,那么,我们就需要改变教育方式,不要只看重孩子的分数,要看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德行的培养。

▲ 重视孩子的道德素养

在素质教育中,德行是根本,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孩子将来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所在。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一定会影响孩子的未来,但是德行上的缺陷却一定会影响他的未来。因此,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让他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做一个自尊、自强的人。

▲ 培养孩子的身心素质

对于13岁前的孩子来说,除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身心素养,保证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身体素养的培养,我们不要只把孩子关在家里学习,而是应该让他到室外活动一下,进行体育锻炼,让他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对于心理素质的培养,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让他保持良好的情绪,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等等。

▲ 让孩子扬“优势”之长、补“劣势”之短

对于木桶定律而言,我们要想让木桶盛更多的水,就必须加高“最短木板”的高度,这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我们要想让他全面发展,同样需要弥补和提高他的“最短木板”,也就是他的劣势。

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的劣势在哪里,然后再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弥补措施,提高他的劣势。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充分发挥他的优势,让孩子扬“优势”之长、补“劣势”之短,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74. 给孩子做好“孝敬父母”的榜样--榜样效应

我们经常会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的确是这样,从每个孩子的言谈举止中,我们可以在他的父母身上找到“原型”。通常来说,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种子”,他就会发什么样的芽、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如果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就会以我们为榜样进行效仿,也会孝敬我们,这就是所谓的榜样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