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3053800000027

第27章 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离不开心理学(3)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经典《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教育的起源。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时刻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

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失望和心酸。单从生日来讲,现在的孩子很少记得我们的生日,更谈不上给我们送来生日的祝福。但是孩子却不会不记得自己的生日,而且还会向我们索要生日礼物,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就是妈妈的受难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们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孝心,另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的孝心不够,因为我们也是以孩子的生日为重,很少记得父母的生日。

因此,我们要给孩子做好“孝顺父母”的榜样,把孝敬父母给孩子“表演”出来,以此来感化他的心灵。当孩子看到我们孝敬父母的行为时,他会认为孝敬父母是理所当然的,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就会效仿我们的行为,就会孝敬我们。

文静10岁了,她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家庭中。前段时间,文静的奶奶生病了,妈妈放下手中的工作,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奶奶,做奶奶喜欢的饭菜,给奶奶洗脚、捶背,这些都被文静看在了眼中、记在了心中。

一天,文静放学回到家,看到放在茶几上的纸条和十块钱,纸条上面写着:“文静,妈妈在社区医院打点滴,你自己拿钱出去买点东西吃吧!”

文静非常担心妈妈的身体,心想:我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这时候,昔日妈妈照顾奶奶的场景映入了文静的眼帘。然后,文静挽起了袖子,走进了厨房,决定为生病的妈妈做上一顿饭……

文静做好饭菜之后,快步来到社区医院,妈妈见到她,急忙问:“你怎么过来了,吃饭了没有?”

文静连忙打开保温桶,拿出饭菜,高兴地说:“我要和妈妈一起吃饭。”

妈妈惊讶地问:“这些饭菜都是你做的吗?”

文静点点头,说:“奶奶生病的时候,您都是这样做的,我也要向您学习,把您照顾好。”

听到女儿这样说,妈妈感动得眼睛都有些湿润了,连连称赞女儿长大了。那顿饭,母女俩吃得特别香甜……

文静知道照顾生病的妈妈,她是个孝顺的孩子,而她的孝心是受到了妈妈的影响。可见,我们对父母的孝心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孝心。因此,我们要向文静的妈妈学习,给孩子做好“孝敬父母”的榜样,为他的人生奠定良好的根基。

▲ 把孝敬父母给孩子“表演”出来

《增广贤文》言:“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可见,孩子有没有孝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把孝敬父母给孩子“表演”出来,让他有学习、模仿的榜样。

我们要把父母放在心中,时刻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和父母说话要和颜悦色,主动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经常陪父母聊聊天,给父母洗脚、捶背、揉肩,多帮父母做家务,等等。

▲ 教给孩子“孝”的细节

其实,一个人有没有孝心,主要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因此,我们需要教给孩子“孝”的细节,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逐渐培养他的孝心。

比如,我们要教给孩子每天早晨起来向我们问好;上学、放学主动向我们打招呼;我们下班回家,及时送上问候,给我们倒一杯水;吃饭的时候,给我们盛饭;我们感到身体不舒服时,给我们端水、拿药、揉肩、捶背……

▲ 让孩子体验我们的辛苦

当孩子不了解我们的辛苦,自然也想不到要关心、体谅我们,更不要提孝敬我们了。所以,我们要适当让孩子了解家里的基本情况,让他知道妈妈操持一个家的劳累,让他知道爸爸在外工作挣钱的辛劳。

其实,我们无论说多少遍我们的辛苦,都不如让他亲自体验一次。比如,让孩子试着持家一天,收拾房间、洗衣、买菜、做饭,体验我们持家的劳累;让孩子跟着爸爸一起去上一天班,体验爸爸工作的辛劳。当孩子了解并体验到我们的辛苦,他内心的良知就会被激发出来,他就有了孝敬父母的意识,进而表现出对我们的孝心。

75. 让宽容增添孩子的个人魅力--海格力斯效应

我们都遇到过孩子向我们告状的情况,对此,我们是如何回应的呢?有的妈妈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在还没搞清楚事情缘由的情况下,就对孩子说:“他打你,你就要还回去,这么小就受欺负,这还了得。”

这种“你跟我过不去,我也不让你痛快”、“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处事方式,被称为“海格力斯效应”。这是一种由于人与人之间冤冤相报,最终导致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

海格力斯是一位英雄大力士。一天,海格力斯看到一个像鼓起的袋子一样的东西,他觉得很难看,便上前踩了那东西一脚。没想到,那个东西竟然加倍地膨胀起来。海格力斯被激怒了,他拿起一根木棍使劲砸那个东西。但是,那个东西已经膨胀到把路都给堵死了。这时,一位圣者对海格力斯说:“它叫仇恨袋,你不惹它,它还是那么小。你要是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和你敌对到底。你快不要动它了,还是离它远去吧。”

当孩子步入集体生活,与同学发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以报复的心去面对,他会陷入无休止的烦恼之中,既解决不了问题,也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只会堵死他前进的道路。

因此,我们要教导孩子,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不要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而是要多为他人着想,以积极的心态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只有拥有宽广的心胸,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才能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人生才会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

▲ 营造宽容的家庭气氛

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最初是从我们这里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的。我们宽以待人,遇事不斤斤计较,与家人和睦相处,孩子就会学着我们的样子处理他的人际关系,他也会变得宽容大度。

另外,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不要议论家人的是是非非,否则会在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很容易让他对家人过于挑剔,进而对家人产生偏见,不利于培养他的宽容心。因此,我们应该用宽广的心胸包容所有的家庭成员,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宽容的家庭气氛。孩子会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得到熏陶,使他逐渐形成宽容的良好品质。

▲ 用宽容对待犯错误的孩子

对于13岁前的孩子而言,他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用宽容心去理解犯错误的孩子,用谅解去感化他,这比对他长篇大论地说教、斥责所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宽容孩子并不是放纵他的错误,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他一个认识、反省的机会,引导他看到自己的错误,然后用巧妙的方法帮助他改正错误。我们用宽容与理解对待犯错误的孩子,他就会从我们的宽容中学到宽容,从而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 引导孩子理解和原谅他人

子轩9岁了,他对汽车特别感兴趣,妈妈为了培养他的兴趣爱好,给他买了有关汽车的书籍和模型。一天,子轩带着汽车模型去找邻居家的晓光玩,过了一段时间,他生气地跑回来,拿着汽车模型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晓光把我的汽车模型弄坏了。”

妈妈遗憾地说:“汽车模型弄坏了,真是有点可惜了。”

子轩继续说:“就是,这是我最喜欢的汽车模型了,我以后再也不让晓光玩我的汽车模型了。”

妈妈耐心地说:“儿子,妈妈可以理解你的心情,失去自己喜欢的东西的确让人伤心,但是,晓光也不是故意的,他把你的汽车模型弄坏了,他一定也会很难过的,如果你不肯原谅他,他岂不是更加难过了。妈妈觉得,你应该用宽容的心去对待晓光。”

子轩想了想,说:“妈妈,我明白您说的意思了,我现在就去给晓光道歉,告诉他我已经原谅他了。”

这位妈妈是有智慧的,不仅化解了孩子之间的冲突,而且还让子轩学会了理解和原谅他人。当孩子的交际范围越来越大时,他会慢慢发现身边的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都会犯下或大或小的错误。平日里,孩子可能会向我们说一些“他真是太小气了”、“他怎么可以这样呢”、“我以后再也不和他玩了”诸如此类的话。

这时候,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不要只看他人的缺点,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他人,对于他人的缺点,或者偶尔犯下的错误,要学会理解和原谅。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宽容的意义,才能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