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倾听胜于言谈
3048700000013

第13章 倾听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石(1)

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态度,也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艺。许多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人都会体验到,一个好的心理医生就是一个最好的听众。他们总是积极关注着你的发言,并且从不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到你的头上。他们积极地诱导你、鼓励你说出心中的苦闷、迷茫。他们为你的悲伤而悲伤,为你的快乐而快乐。

学好倾听这门艺术

其实,倾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主动行为。因为,任何一个倾听者都不是机械地“竖起耳朵”,而在听的过程中他的脑子要在转,不但要跟上倾诉者的故事情节、思想内涵,还要跟得上对方的情感深度,在适当的时机提问、解释,使得会谈能够一步步深入下去。

艾略特就是一个熟练的倾听艺术大师。美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士回忆说:艾略特的倾听并不是沉默的,而是以活动的形式。他直挺挺地坐着,手放在膝上,除了拇指或急或缓的绕来绕去,没有其他的动作。他面对着对方,似乎是用眼睛和耳朵一起听他说话。他专心地听着,并一边听一边用心地想你所说的话。最后,这个对他说话的人会觉得,他已说了他要讲的话。

倾听不但可使你获取正确的信息,还有助于你的感情存款不断增加。因为,由衷地倾听,可提供心理空气,使对方的精神得到满足。这时,才更有利于你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或是充分发挥你的影响力。具体来说,积极的倾听需要掌握如下要领:

(1)保持高度兴趣。

如果你没有时间,或别的原因不想倾听某人谈话,最好客气地提出来:“对不起,我很想听你说,但我今天还有两件事必须完成。”如果你一边听,一边翻书或做别的,想别的。你的举动逃脱不了说话人的眼睛。说话人会对你的粗心产生很大的不满。我们倾听他人谈话应该是真心真意的,并集中注意力。

(2)要有耐心。

鼓励对方把话说完,直到听懂全部意思。遇到你不能接受的观点,甚至有伤你的某些感情的话,你也得耐心听完。你不一定要同意对方观点,但可表示理解。一定要想办法让说话人把话说完,否则你无法达到倾听的目的。

(3)避免不良习惯。

随便插话打岔、改变说话人的思路和话题、任意评论和表态,把话题拉到自己的事情上来、一心二用做其他事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不良习惯,妨碍倾听。

(4)进行积极反馈。

倾听时,脸向着说话者,眼睛看着说话人,以简单的语言或手势、点头微笑之类进行适时的鼓励,表示你的理解或共鸣。让说话人知道,你在认真地听,并且听懂了。如果某个意思没听懂,你可以要求说话人重复一遍,或解释一下。这样说话人能顺利地把话说下去。

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态度,也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艺。许多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人都会体验到,一个好的心理医生就是一个最好的听众。他们总是积极关注着你的发言,并且从不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到你的头上。他们积极地诱导你、鼓励你说出心中的苦闷、迷茫。他们为你的悲伤而悲伤,为你的快乐而快乐。你必然在与他们短暂的交往中,对他们产生好感。

他们为何能达到如此境界呢?这当然是训练的结果。当然,只要你有了重视倾听的观念,掌握技巧已经不再是难事了!

优秀的倾听者拥有较高的人气

许多人在人际交往中犯了大错——把双方关系变成老师和学生一般。尤其是地位较高的人在地位较低的面前,好像只要有一张会说话的嘴巴就够了,根本没心情听对方说什么。虽然老师一般都是站得高高的,并且包办大部分说话,但一位好老师也知道如何去倾听学生说话。单方面的说和听会使得双方产生敌对的关系,使得有效的沟通中断,最后变成谁也不听谁的。

在你打过交道和正打交道的人中,最让你讨厌的几个人是谁?他们十有八九是一些只顾自己发表高见,根本无心听你说些什么的家伙。

你再想想,最让你喜欢的几个人又是谁?他们十有八九是乐意听你倾诉的人。

为什么倾听更易引起别人的好感呢?原因很简单:你能够耐着性子听人说个不停,表明你重视他的意见,关心他的感受,他当然喜欢你。

倾听不只是能让人喜欢,还有很多事实上的好处:

其一,能听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平时你收集和筛选信息要花很多时间,现在别人将经过筛选的信息告诉你,当然是一大收获。

其二,有利于了解对方。这也是识人的方法之一。很多领导者都是多听少说的人,这样使他对下属了如指掌,自己却能保持某种神秘。

其三,有利于了解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每个人的思考模式都不相同,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通过倾听,就能知道许多跟自己不一样的思考方法,其中一定有值得自己借鉴的东西。那些少说多听的人显得比一般人有头脑,其原因也在于此。

俗话说:“一处不到一处迷”,很多事不是凭自己的聪明能想象得到的,一定要去见识一番才了解情况。可是全靠自己凭胆量去闯,受伤的机会就比较多了,你怎么知道那个陌生的地方没有陷阱荆棘,没有毒虫猛兽?若是向过来人问一问,安全系数就大大提高了。

有一个年轻人想独立创业,开一家服装店。母亲知道他这个创业计划后,劝他说:“你叔叔以前做过好多年生意,现在不做了,经验还在,你不如去请他传授传授。”

年轻人心想,叔叔做生意都是几年前的事了,他那点老经验拿到网络时代来用,只怕过时得太久了,他决定按自己的思路做事。

年轻人租了一个临街的门面,这周围只有几家食品店和百货店。他想,在这儿开服装店,没有竞争对手,生意肯定错不了。没想到,开业后,他的生意十分冷清,别说买主,连进来瞧一瞧的人都很少。母亲替他请来叔叔,帮忙看看生意不景气的原因。叔叔看了一眼就说:“你这地方开服装店不行,周围一家服装店也没有,不招客。”

年轻人奇怪地问:“为什么?”

“你的店面小,花色品种有限,对顾客的吸引力本来不大,加上没有对手竞争,价格没有比较,顾客怎么愿来呢?”年轻人心想:看来这位老同志的经验还没有完全过时,说得还是有点道理的。既然这地方“风水不好”,那就只好关门大吉了。后来,他在叔叔的指点下,在另一个地点新开了一家服装店,这回生意做得很不错,现在已扩大成服装超市了。

好主意常常装在一个不如自己的脑袋里。

聪明人有聪明人的思考模式,他们的主意的确比较多,对大局的了解也比一般人清楚,可是对那些涉及到最基层民众或最直接消费者的具体问题,就不是他们能想到的了。

所以,为了使决策更科学、更切合实际,有必要倾听来自低层的意见——别看那个员工整天坐在机床前闷头干活,像一台没有思想的机器,说不定他的脑袋里就装着一个意想不到的好主意呢!

美国“石油大王”盖蒂曾买了一块石油藏量极丰富的地。可是它太小了,夹在别人的地中间,只有一条极狭窄的通道,根本无法修一条铁路运送笨重的钻井设备。眼看别人的钻井都竖起来了,盖蒂却一筹莫展,只好去向员工讨主意。一位老工人说:“也许可以定制一套小型设备,建一座小型钻井。这样可以降低运输难度。”盖蒂心里一亮:既然可以定制一套小型设备,为什么不可以修一条较窄的铁路呢?结果,这个超常规的主意解决了盖蒂的所有难题,他最终在这块地上竖起了油井,并赚得几百万美元。

正因为低层员工经常能想到高层管理人员想不到的好主意,所以,国外众多优秀公司特别重视疏通从高层到最低层的沟通渠道,使各种好主意和好建议尽快地变成公司的政策。比如:有的公司实行走动式办公,要求各级管理人员随时跟下属接触,最高首脑也经常下基层巡视,与最低层员工交流。有的公司根本不给中下级管理人员设立办公室,要求他们经常跟普通员工在一起。有的公司实行“敞门式”办公,任何一级员工都可随时走进总经理的办公室反映情况。有的公司召开决策会议时,邀请员工代表参加。无论采取什么方法,目的都是:听到基层员工的意见。

基层才是产生智慧和艺术的最肥沃的土壤。2000多年前,曹刿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当一个人名重位尊、养尊处优时,智慧实际上已经大打折扣了,若不从基层吸取智慧,决策的科学性、艺术性是根本无法保障的。

善于倾听有助于广交朋友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善言,能赢得听众;善听,才会赢得朋友。”

倾听就是最好的鼓励,这表示你对他的观点感兴趣,欣赏他说话的方式,甚至是欣赏他整个人。反之,你对一个人的谈话不感兴趣,很容易让他误以为你不喜欢他本人,尽管事实上并非如此,但他的感觉就是这样的,从而对你产生反感。

如果你希望别人喜欢你,尊重你,在背后称道你,这里有一个方法:耐心倾听对方的话,不管他说什么都兴味盎然,哪怕知道他将说什么也绝不打岔。你将发现,即使一个最不讲道理、最顽固的人,也会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听者面前软化下来,变得像小猫一样乖顺。

反之,如果你希望别人躲闪你,轻视你,在背后嘲笑你,也有一个方法:绝不要听人家讲三句话以上,不断地谈论你自己。如果你知道别人所说的是什么,就不要等他说完。他不如你聪明,为什么要浪费你的时间倾听他的闲聊?

如果你这样做,你将发现,即使一个脾气最温和的人,也会在你面前变得轻率不恭、不近人情。

请记住,跟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需求和他的问题,比对任何人任何事更感兴趣百倍。他对自己的牙痛,比对非洲的40次地震更感兴趣。

因此,交际学上的一条最重要的规则是:“做一个好的听者,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

有价值的人善于沉默,他们懂得在什么时候开口,在什么时候闭上嘴巴。

渴望拥有听众不只是孩子的愿望,成年人更需要别人的认同与欣赏。聪明人会耐心地做一个听众,鼓励别人表现自己。

在一个晚宴上,卡哈尔见到了一个著名的植物学家。卡哈尔以前并不认识这位植物学家,卡哈尔发现他很有意思,于是专注地坐在椅子边倾听他谈论大麻、印度花草以及室内花园。他还给卡哈尔讲了有关马铃薯的一些惊人故事。卡哈尔在这次晚宴上什么也没做,只顾专心地听那位植物学家谈话,听了好几个小时。

植物学家最后临别时向所有的人宣布“卡哈尔是最有意思”的人,是一个“最有意思的谈话家”。这似乎让人奇怪,卡哈尔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倾听别人讲话的人,却被说成是“谈话家”。这就说明倾听也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对话。

卡哈尔不只是专心听植物学家讲话,还不时地点头,并告诉他,他感到非常有意思,受益良多。卡哈尔还告诉植物学家,他希望拥有他的知识,因此,卡哈尔被认为是一位优秀的谈话家,而事实上他只是一位好听众,鼓励别人开口而已。

拿破仑·希尔说:“与人相处能不能成功,全看你能不能以同情的心理接受别人的观点。”

每天你所遇见的人中,有了5%都渴望得到同情。而你给予同情方式却很简单,即倾听。而你得到的回报却是爱和尊敬。

有一位主管,发现一位员工最近工作表现大不如前。他虽然对这位员工的业绩不满意.但并未打算急于责备。他把员工请到办公室,问:“你一向对工作都很在意,从来不是一个马虎的人。但最近你好像很不开心……难道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情吗?”

员工脸变红了,几分钟后,他才点头。

“我能帮忙吗?”主管又问。

“谢谢,不用。”接下来,员工开始滔滔不绝地谈他的苦恼。因为他发现他太太得了肝癌,而且是晚期。对这件事,谁也无能为力,主管只能默默听他述说。他们聊了一个多小时。谈话结束后,这位员工的情绪看起来好多了,后来他的工作有了长足的改进。

倾听对方胜于倾吐自己

在生活中,有时倾听对方比倾吐自己更重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既反映出一个人的礼仪修养,也是一种高超的交际艺术。在社交场合,一个聚精会神的听众往往比一个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更受欢迎,他会使说话者感觉自己很重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对他人的尊重,有时还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我们周围,有的人看似不喜欢说话,其实他们不是不喜欢,而是想找一个善于倾听他们说话的人,有了这样的人,他们的话就会滔滔不绝了。

父亲是位知识分子,为人古板,不喜与人交往,每次儿子来了熟人,父亲就独自躲到书房,很少与人打招呼。

一次,儿子的三个高中同学来到家里。大家一见分外亲热,其中有两位喜欢下棋,闲谈中都是些术语、行话,而另外一位对“黑白世界”一无所知,无聊中去了父亲的书房。外边这三位在棋局上杀得天昏地暗,没去管他。等玩够后,才从书房中把那个同学叫出来,令儿子吃惊的是:老父居然送出房门口,还问儿子为什么不留他们吃饭,临行还一再叮嘱:以后有空来玩。在儿子的汜忆中这是父亲第一次留他的同学吃饭,而且以后还经常问及那位同学为什么不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