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倾听胜于言谈
3048700000014

第14章 倾听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石(2)

儿子在惊叹之余,问及同学怎样赢得父亲的欣赏。结果那同学说:“没什么呀!你们下棋我不懂,就去到你父亲书房,见你父亲在看一本水利方面的书,就问你父亲是否搞水利的,然后就好奇地问长江大桥的桥墩怎么做的,你父亲就开始给我讲解,如何先将一个大铁筒插进去,将里面的水抽干,挖出稀泥,打地基,直到做好干透,再将铁筒抽掉,你父亲在说,而我只是认真听,也没说什么。”

其实说话不在多少,有时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的人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真正会说话者,首先是一个好的听众,故事中的同学能赢得父亲的欣赏,原因即在此。好的听众表现出的是对他人的尊敬,也是对他人暗示性的赞美。学会倾听别人说话,也是与人友好相处的一个重要途径。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人际关系》一书中,叙述了一个他亲身体验的小故事。

一次,卡耐基同一位名人在晚餐会上交谈。席间,卡耐基自始至终只是充当了一个听名人讲话的角色。事后,名人却向晚餐会的主持者赞扬说“卡耐基是一个非常善于交谈的人”。得知此事后,卡耐基不禁大吃一惊说:“我只是很认真地听他讲话而已。”

富有魅力的人大多是善于倾听他人言谈的人。真正善听人言者比起善言者更能感动对方,更能唤起对方的亲近感。

平日我们也常听到有人抱怨,或者我们自己也一直在抱怨:“为什么表达自己是那样的难。我总是那么笨嘴笨舌的,不善言谈,所以无法很好地与别人相处,人际关系也就总处理不好。”我想还是请你仔细地品味一下卡耐基的这段小故事吧。

不善言谈的人,往往亦是不善倾听他人言谈的人。因为他在交往中过于在意自己的行为,总是不断地惦念着:一定不能让对方笑话自己,要把话说得漂亮些,否则就得不到对方的认同。另一方面,他又为自己.的说话达不到那种理想程度而感到十分苦闷。这样,当然也就不会聚精会神地倾听对方的说话了,免不了忽视对方,很难真正在听别人讲话,而只是随便地点头附和,心不在焉地听听而已,有时甚至不等对方把一段话说完就迫不及待地自己说了起来。这是一种只要求对方听自己说话的单方面的交谈方式。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自我张扬的时代,即人人都想张扬自我。假如人人都要张扬自我,自然就没有人会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言谈了。

实际上在今天,大多数人只知一味地张扬自我,而真心诚意地倾听对方陈述的人已很少见了。正因为如此,刚才提及的卡耐基那种善听人言的优点才是最值得称道的。

下面介绍一个在工作上善听人言的例子。

方小姐在某保险公司从事外勤工作已20年了,是个经验非常丰富的行家。就是在公司众多外勤人员中,她的成绩也一直是出类拔萃的。她在劝客户上保险时不采用劝说的方法,这正是与其他外勤人员的不同之处。后者通常的做法是在客户面前摆上好几本小册子,然后向他们说明到期时间和应收金额,并口若悬河地以一种非常熟练的语调反复地讲述客户在投保后将能得到多大的好处。

而方小姐却与此相反,这样的话一句也不说。她总是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说起,稍许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无知和失败的体会。原对劝说投保一事素存戒心的对方因为她谈的是自己喜欢的话题,这样便在无意中跟着她谈了起来。之后她总是听着,并为对方的讲述而感到钦佩和惊叹。对方却不知不觉地倾吐了内心的烦恼,谈了自己对将来的理想和希望。方小姐依然还是专心地听着。直到最后,自己才主动地说出投保的想法:“这么说,还需要适当地投保啊!”

方小姐是一个善听人言的高手。不过,在此可以断言的是:她并不是因为生意上的缘故而装出一副倾听对方言谈的样子的。与此相反,方小姐在这段时间里甚至忘记了工作,诚心诚意地极其认真地听对方讲话。也正因为如此,对方才会对她敞开心扉,吐露真情。即使在旁人看来,他们之间的对话像是单方面的,但实际上,这二人进行着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

要做一个善听人言者,这比任何一个雄辩者都要更吸引人,同时也是搞好人际关系的最有效的手段。

倾听是一项收益最高的投资

领导者通过倾听下属对工作的看法和建议,能提高说话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有效地激励下属的工作热情,增加其参与意识和进取意识,因而也就激发了对方的工作热情和负责精神。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别人正在认真倾听并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被尊重而更乐于倾诉。在做遗忘的倾听艺术》这本书里,作者迈克尔·P·尼科尔斯解释了原因:“在人的一生当中,最强烈的想法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理解……得到别人的倾听意味着我们受到了重视,对方了解我们的想法和感觉,最根本的是我们的话对他们来溯艮重要。”

美国企业界最成功的人士之一的玛丽·凯·阿什是玛丽·凯化妆公司的创始人。现在她的公司已拥有20万职工,但她仍要求管理人员记住“倾听是最优先的事”,而且每个员工都可以直接向她陈述困难。她也专门抽出时间来聆听下属的讲述,并进行仔细的记录。她对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十分重视,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答复。玛丽·凯·阿什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沟通了彼此的感情,倾诉者要求被重视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在很多情况下,倾诉者的目的就是要倾诉,要一吐为快,·或许他们并没有更多的要求。日本、英国、美国等一些知名企业的管理人员常常在工作之余与下属职员一起喝几杯咖啡,就是让部下有一个倾诉的机会。

倾听对改变员工的一些不良行为也很有效,心理学家们认为,主动去倾听员工同直接争辩、批评的方式不同,主动倾听这种方式对下级的自我印象不构成威胁,从而下级也不必自我辩解或否认错误,这使他们能现实地探索自己的行为,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能使自己自我校正与改善。

管理过程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善于倾听的人能及时发现他人的长处,并创造条件让其积极性得以发挥作用。倾听本身也是一种鼓励方式,领导者认真倾听下属讲话,能使对方感到领导者十分重视自己的意见,产生被承认的满足感,从而加深彼此的信任感。

很多公司十分重视倾听的必要性,他们将倾听技巧融入到业务实践中去,这有利于显著提高员工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著名的HPM公司(美国的一家压模铸造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尼尔·卡迪沙这样向其员工解释他的倾听政策:“谁也不用害怕来找我,尽可能向我提意见。我们公司的每个人,从门卫到公司最高管理层都可以来找我……我们是怀着敬意来领导别人的,而不是为了让别人惧怕我们。我们尊重每个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有权利抱怨或者生气,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听他怎么说。”

如果你想要有所成就的话,那么要首先成为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作为一个具备影响力的管理人员,你所能做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那么几件。

倾听是最精明的投资。倾听是没有成本的,它几乎完全无须付出代价。如果你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你就会得到宝贵的智力财富。通过倾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你会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倾听那些与顾客进行直接接触的人的看法,你就会了解市场状况。认真去倾听,你会找到失败的原因,或者也可能会发现你以前一直不知道的市场盲点。

不要只顾自己说,换种方式,也去听听别人怎么说。倾听很可能是你成就公司美好未来的重要因素之一。

智者才懂得倾听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受人欢迎,也希望别人能了解自己。因此,不少人都想方设法来训练自己的口才,让自己能言善道,成为雄辩的顶尖高手。这些人错误地以为沟通就是听我说。其实,能让谈话的花朵盛开的,并不是会说话的人,而是会聆听的人。

沟通大师戴尔·卡耐基认为:在沟通的各项功能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倾听的能力。有效的沟通始于真正的倾听。你若想别人同意你的观点,你先得给他们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说”与“听”是沟通不可或缺的条件,这两者相互平衡,才会产生理想的沟通。

也许你也碰到过这种情形,正在和人说话的时候,忽然很不舒服地觉得对方根本没有在听,或者一开始就没有在听你说的话。碰到这种情形,你也许不愿意问:“你有没有在听我说话?”谁也不喜欢自己是在白费唇舌。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说话的时候,对方在认真倾听,而且他能了解、体会你所说的话。

可事实上,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能言善辩者,而是缺少善于倾听者。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在研究言谈技巧的时候,总是把重点放在说话上,而不是放在聆听上。另一个原因则是,说话的确是比倾听容易些。

有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一般人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只能收听30%,过了一个星期,只记得10%。因此,我们要学习倾听,掌握听的秘诀,增加理解力,超越那30%的限制。

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当学会怎样控制自己的听力。如果你能够很好地听别人说话,就能够利用空余的时间问自己,听到了些什么,对方所说的自己了解了多少。而且,自己的思想、感觉,不会跟所听的纠缠在一起,能够集中注意力倾听,不会分心。如果管理者能保持头脑警觉,富有好奇心,就比较能积极主动地倾听,而且能继续发展出较佳的倾听习惯。

善于倾听,是有效的沟通过程中最强有力的一环。一个上司在和下属交谈过程中,如果能很清楚地知道下属所说的是什么,那就很难得了。假定有五个领导参加同一个业务部门的汇报,这五个领导也许会听到不同的事。这是因为,这五个人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观点,并且希望听不同的事情。而对于不是自己希望听到的事,就不知不觉地忽略过去,这就是重要的原因。

就管理者而言,有效倾听也许是个全新的观念,可能从来都没想到过这回事。你总是以为,听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就像耳朵一样。可是,如果你愿意考虑新的途径,我们相信,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倾听能力,就能更有效地沟通。

一旦管理者学会有效倾听以后,就会觉得,听别人说话容易多了,也有趣多了。你听得越多,听得越清楚,就越能懂得别人所说的,而且了解得越深入、越清晰,同时对自己也更能深入了解。你能为别人效劳,同时对自己也有帮助,自然觉得很愉快。

只要管理者愿意尝试新的事情,愿意重新调整聆听的习惯,以获得最大的效果;愿意表示对别人有真正的兴趣,希望更成功地和别人相处,你就会面临愉快的经历,而且绝不会后悔。

静静的倾听才能探寻秘密

富兰克林·罗斯福当了美国总统之后,有一个故友来访,这位故友来访的目的就是要从罗斯福这里探得一项秘密。这个秘密对那位故友很重要,但是,按照规定,他不应该知道。

那位故友调动一切人情因素,努力说服罗斯福把秘密透露给他。

罗斯福最后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就非常诚恳地问那位故友:“你能保守秘密吗?”

“当然,能!”

“那么,当然,我也能。”

保守秘密对一个领导者来说相当重要,中国古代就有一句这样的话:“君不秘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秘,则成害。”说的便是保密的重要性。

有些男人从来不和他们的妻子讨论事业问题的一个原因是:这些男人无法相信他们的太太不会把这些事情泄露给她的朋友或美容师。他们讲给自己太太听的每一件事情,都从她们的耳朵听进去而又从她的嘴巴传出来。 “我们家老李希望在王经理退休以后马上可以得到公司的经理职位。”这是在一次麻将桌上随口说出的话,但是第二天就有人打电话给老李的对手,于是老李就在完全不知道原因和真情的情况下,被暗中排挤掉了。

拉里·伯德是NBA著名球星,当他进入N9A的时候,已经非常有名了。他的监护人希望能为他选一个出色的经纪人。当然,有很多人参与这场竞赛。

乔森也参加了这场竞赛,他是进入最后决赛的选手之一。委员会对他很满意,问了他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你还是xx的经纪人,我们想知道,拉里与他相比,究竟谁挣钱多一些?”

这是运动员的秘密,按照行规是不能公开的。但是,如果不回答,就面临一个风险,可能会惹恼委员会,从而失去机会。

乔森回答说:“XX是我的客户,我有责任为客户保守秘密。如果我成为拉里的经纪人,我也会为他保守秘密。我敢肯定,我会为拉里提供最好的服务。”

听了乔森的回答,委员会就让他退出来,继续下一人的会谈。

一个小时之后,乔森住的房间门铃响了,拉里与委员会的成员都走进来。有一个委员对乔森说:“我们经过认真考虑,决定选择你做拉里的经纪人。”

拉里说:“我们相信你能做好。XX是我的朋友,我不想知道他挣多少钱,我也不会与他攀比。”

乔森听了这话,高兴极了。

很明显,乔森的职业素质使自己赢得了尊重。如果会谈时把XX的收入透露出来,确实回答了问题,但并不是成功的回答。

一个好听众需要静静地倾听,而往往并不需要了解对方的细节,一个会计师曾这样对他的朋友介绍他的夫人:“甚至是在我公司里所发生的最技巧性的问题,我都可以向她说个痛快,而她似乎都很直觉地领悟了。回到她的身边,知道她将会灵巧且有耐性地听我讲话,这是多么奇妙的事。”而其实,这位太太对会计一窍不通。

永远不要泄露秘密是成为一个好听众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人好传话,说出他人的隐私,以后,对方往往会从别人口中听到自己说出的秘密,结果破坏了彼此间的感情。言语的有效性并不仅仅取决于如何表述,而更多的是取决于人们如何来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