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
2993700000006

第6章 塑造个性

(B篇:战胜自卑)

生活,比一场游戏更丰富多彩,并不缺乏困难,而困难有许多环境。当人们发现自己处于困难的情况之下,我们可以研究它,并找出不同困难的特性,这就是在早期生命中战胜困难,争取实现目标的人类成长和发展。这也是人们为了获得更理想的生活,使生命延续,对自卑心理的战胜一种表现。

在生活中,产生自卑的人我们不能说他是柔弱、安静、拘束或与事无争,自卑表现的方式有千万种,我仅用三个孩子初次被带到动物园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当他们站在狮子笼前时,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道:“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事实上,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但是每个人却都依自己的生活模式表现出他的感觉。

我们会看到一株长在狭谷里的松树跟一株长在高山顶上的松树不一样。它们部是同一种树——松树,但是它有两种生活方式。长在高山顶上的方式与长在狭谷里的方式不一样。松树的生活方式是表达它自己,并在一个环境中塑造它自己的个性。当我们看到它长在一个与我们所期望的不同的环境背景时,我们就认出它的方式,因为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认识到每一株树具有一种生活方式,并且不只是对环境的机械式反应。

人类的情形亦然。在某些环境之下,我们发现生活方式;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分析其与所在情况的真正关系,正如心灵跟着环境的转换而变化一般。只要一个人处于一个有利的环境之下,我们便不能够清楚地看到他的生活方式。而在一个新的情境之下,特别是当他面对着困难时,他的生活方式就显得清清楚楚。一个受过训练的心理学家可以了解一个处于有利情境的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当这个人处于不利或有困难的情境时,我们每个人就都可以了解了。

但是我们对将来比寻过去感兴趣多了。为了要了解一个人的将来,我们必须了解他的生活方式。即使我们了解了本能、刺激、欲望等等,我们也无法预知什么会发生。一些心理学家确实试图借着注意某些本能、印象或创伤来得到结论,但是都找不到较精确的测验结果,因为所有这些元素都预示着一种持续的生活方式。因此,不管什么东西刺激了我们,刺激只解放或固定了一种生活方式。

一、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各种见解如何与我们前面所说明的的一切发生关系呢?我们已经看到具有赢弱器官的人——因为他们面对困难并感到不安全——感到痛楚或具有自卑情结。但是既然人们不可能长期忍受,自卑感就如我们所看到的,刺激他们去采取行动。这样的结果造成一个人产生目标。现在,个体心理学早已称这种朝向目标的持续行动为生命的计划。但是因为这个名称在学生当中有时候会引起误会,所以现在特称为“生活方式”。

因为个人具有生活方式,有时候只靠着与他谈话并让他回答问题,就能够预知他的将来。就好像观看一出戏剧的最后一幕,一切神秘性都解决了。因为我们知道生命的阶段、困难和问题,我们可以以这个方式来预知。因此,从一些事实的经验和知识,我们可以知道一个经常与别人隔绝的、寻求支持的、被纵容的、迟疑的小孩,将会发生什么事。

在一个人的目标是要别人支持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他会迟疑不决,止步不动或逃避生活问题的解决。我们知道他会如何迟疑不决,止步不动或逃避,因为我们看过这种情形已经有一千次了。我们知道他不愿单独进行,而希望被纵容。他希望远离生活的大问题,他老是做些没有用的事,不愿去争取有用的事物,他缺乏社会兴趣,结果,他发展成为一个问题小孩,一个神经症者,一个罪犯或自杀者——这是最后的逃避。这些事情,我们现在比从前了解得更清楚了。

举例来说,我们体认到要寻找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利用生活的正常方式作为测量的基础。我们利用能够适应社会的人作为标准、规范,并依照规范衡量各种人的不同情况。

在这点上,显示我们决定生活的正常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上我们了解错误和个别性是有助益的。但是在讨论之前,我们应该提出我们这样的研究并不算“类型”。我们不考虑人类“类型”,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个别的生活方式。正如我们不能发现两片叶子完全一样,我们也不能发现两个人绝对相同。自然是如此地丰富,而刺激、本能和错误的可能性是如此之多,两个人绝对相同是不可能的。因此之故,如果我们说到类型,那只是作为智慧上的发明,以更了解个人的相似性。如果我们阐述智慧上的分门别类,并研究其特殊性,我们就可以评定得更佳。然而,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并不一直都使用同样的分类法;我们使用更能够找出特殊相似性的分类法。如果有人喜欢认真地分门别类,一旦他们把一个人放进一个鸽洞里时,他就只会被归类为鸽子了。

举出一个说明会使我们的论点更为清楚。譬如说,当我们说到一个无法适应社会的人时,我们总会指认他就足属于那些过着荒漠生活,没有任何社会兴趣的人。这是分别个人的一种方法,或者这是最重要的方法。但是让我们看看完全注重视觉事物的人,虽然他的兴趣是有限制的,这种人与完全集中兴趣在口欲满足的人大大不同。但是这两种人都可能无法适应社会,并且发现他们很难与伙伴们建立关系。如果我们没有体认到类型只是方便的抽象事物时,借用类型来分门别类可能成为混淆不清的来源。

现在让我们回到正常人身上,他们是我们衡量各种不同类型人物的标准。正常人生活在社会中,其生活方式非常能够适应社会。不管他要或不要,社会从他的工作中都能得到某些利益。同时,从心理学观点看来,他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来应付问题和困难,当这些事物临头的时候。患心理症的人则缺少这些特质:他们既无法适应社会,在心理上亦无法调适每日生活与工作。

有些派别的心理学提出不同的假定。他们相信一个人忘记的事物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事实上这两种概念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或许一个人可以告诉我们他的意识回忆,但是他不知道其意义。他不知道它们与他的行动的关连。因此,结果总是相同的,不管我们强调意识回忆的隐藏或忘记的意识,或忘记了的记忆的重要性。

对早期回忆的一点描述是很具启发性的。因为,一个人可能会告诉你当他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带他弟弟上市场去。这就足够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他的生活方式。他描述了他自己和他弟弟。因此,我们看出对他而言,有一个弟弟对他来说是有影响的。我们再引导他一些,你就会发现这个情景与某一个人说那天开始下雨的情景相似。他的妈妈牵着他的手,但是当妈妈看到较年幼的儿子时,就放下他的手而去牵他弟弟的手。因而我们可以描述出他的生活方式。他总是具有这样的预期,认为别人会比他得宠。所以我们可以了解何以他在众人面前不能说话,因为他总是四处搜寻比他受欢迎的人物。友谊的情形也是一样的。他总是认为他的朋友会更喜欢另外一个人,结果他总没办法获得一个真正的朋友,他老是怀疑不安,寻找着骚扰友谊的琐碎事物。

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所经验的悲剧如何阻挠了他社会兴趣的发展。他记得他的母亲抱着他的弟弟,我们看见他感觉到这个小孩子比他获得更多母亲的关照。他感觉到弟弟受宠了,并且不断寻求肯定这个概念的证据。他完全相信他是对的,因此他总是处在紧张之中——当别人更受欢迎时,他总是处于试图完成事物的巨大困难之中。

现在,这种怀疑不安的人的唯一解决办法是完全的孤立,如此他就不必与别人竞争,并且将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人。事实上,这种小孩子有时候有这样的幻想,全世界都崩溃了,他是唯一留下来的人,因此没有人会比他更受欢迎。我们看到他开辟所有的可能性来解救他自己。但是他无法朝着逻辑、一般常识,或真理的路线发展——而只朝着怀疑的路线迈去。他活在一个有限制的世界里,他有逃避的私有概念。他完全与别人没有联系并且对别人毫无兴趣。但是我们不能责怪他,因为我们知道他不是十分正常的。

二、校正生活

给予这种人一个适应得很好的人类所应该有的社会兴趣,是我们的工作。要如何做呢?这些人的巨大困难是他们过度地约束自己,并且总是寻找着他们固定概念的依据。因而,除非我们渗透入他们的人格,解除他们的偏见,否则很难改变他们的概念。要完成这个工作,需要使用某种意识和某种机智。如果这个忠告者和这个病人没有紧密的关系或浓厚的兴趣,那将是最好不过的。因为如果这个人直接对这个案有兴趣,那么我们会发现他只是在为他自己的兴趣而不是为病人的兴趣行动,病人会注意到这点而变得怀疑不安。

重要的事是减少病人的自卑感。自卑感无法完全根除,事实上我们也不愿完全根除它,因为自卑感可以作为建构某些事物的基础。我们所应该做的是改变目标。我们已经看到他的目标是逃避,只因为某个人比他更受欢迎。而我们所要下工夫的也就是这个概念情结。我们必须减少他的自卑感,向他证明他过度低估了自己。我们可以同他证实他的一举一动的毛病所在,并向他解释他过度紧张的倾向,像站在一个巨大的深渊前面一样,或者像是住在一个被危险包围着的敌国一般。我们可以向他提示他的害怕别人受到欢迎,阻碍了他做好工作并且妨碍了最美妙自然的印象。

如果这样的人在宴会中能够做一个主人,使他的朋友们怡然愉悦,对他们友好,关注他们的兴趣,那么,他会大大地有进步。但是在一般的社会生活上,我们看见他无法使自己愉悦,没有任何概念,结果他会说:“愚蠢的人们——他们不能使我愉悦,他们不能使我感到兴趣。”

这种人的毛病在于他们不了解情况,由于他们固执的智力和缺少一般常识。如我们所说的,仿佛他们面对着敌人,过着孤独的狼一般的生活。在人类的情境中,这种生活是一个不正常的悲剧。

现在让我们来研讨另外一个特殊的个案——一个抑郁沮丧的人。表现一种非常普遍的不适,但是它可以治疗。这种人在早期生活中非常出色。事实上,我们注意到很多小孩在接近一个新情境时,总是显得抑郁沮丧。我们所要谈到的这个抑郁沮丧的人几乎有十次这种情形,并且总是在当他处于新位置的时候发生的。只要他处在旧位置上,他几乎是正常的。但是他不愿出门去,与别人在一起,并且想要统御别人。结果,他没有朋友,并且五十岁了还未结婚。

每一个抑郁沮丧的人几乎都使用同样的话:“我的整个生命都毁灭了。我失落了一切。”经常地,这种人总是被纵容,被宠爱,但不久就不得宠,而这又影响了他的生活方式。

人类的反应情境很像各种不同的动物。同一个情境,对一只野兔或是狼或是老虎,反应都不同。人类也不同。有一次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我们带三种不同类型的孩子到狮子笼前面去,以检查当他们首次看到这可怕的动物时,他们会如何反应。第一个小孩转身说道:“让我们回家吧。”第二个小孩说:“多么妙啊!”他想要表现得勇气非凡,但是当他说的时候,他却是在恐惧害怕。第三个小孩子说:“我可以对他吐痰吗?”我们看到三种不同的反应,经验到同一情境的三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