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1.明确组织的外部环境的定义、内容
2.了解组织界限的含义、作用;
3.你能分析确定组织界限的影响因素
4.理解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5.理解组织的社会责任;
6.理解组织管理者的管理道德。故事中的管理知识
郭芳枫先生,是世界上的大富豪之一。1983年,美国《投资者》月刊评出世界上最富有的12个银行家,他名列第二。1988年,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出的超级亿万富翁排行榜中,他又被选中。能被入选这两类人物的财富都必须在10亿美元以上。香港《远东经济评论》也把郭芳枫先生列入“亚洲十大首富”之列。
郭芳枫显赫于世,他是丰隆集团的主席。丰隆集团的投资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地,下属60多家不同的企业。投资范围从金融、保险、贸易到制造业,非常广泛。郭芳枫先生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创业,50多年来,事业发展极为迅猛。
他有一个鲜明的优点,就是善于准确地判断时代和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要求,并能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时代提供的有利条件。他在传授自己的生意经时说:“要做生意,就要有远大的眼光,要认清形势,要符合时代的需要。”他在50年来的创业史中,为了配合时代的需要,在每个关键时刻,他都能审时度势,顺应形势的要求,把握时代的脉搏,因势利导,采取有力的措施。
1945年,在“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他就预感到,物资必定会出现短缺。因为,受战火破坏的国家和地区需要重建家园。而且,新加坡作为一个转口贸易港,是战后各国轮船的必经之地。所以,他和他的兄弟商议,立即行动,收购战争剩余物品。
在当时,战火刚熄,战争剩余物品的价格都不高。他们便以低廉的价格购进了五金、建材、轮船配件和其它用品。在短短几年之后,这些物品就都成了紧俏商品。于是,他就从中大赚一笔。在这笔生意成功时,他又预料到,随着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必定会出现经济大发展,地皮、建筑材料必成紧俏商品。从1947年开始,他在经营战后剩余物品的同时,逐步把注意力转移到房地产、建筑原材料等生意上来。他抓住时机,选好地盘,把有发展前途的地皮廉价买入。果然,这些地皮价格连年上升,70年代已成身价百倍的奇缺之货。这时,他成立了专门的丰隆实业有限公司,经营房地产,建设住宅区和写字楼。随后,他又预料到,随着地产业发展,水泥必定抢手,于是就在1957年与三井和黑龙洋的公司联合办水泥厂。1961年投产并大量生产。此时,水泥恰恰成为新加坡的畅销货,财源滚滚而来。丰隆集团由此闻名世界。
§§§第一节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组织对于环境超系统来说,并不是一个被动的系统。应当说,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影响是双方的,组织既受环境的影响,并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并且能够积极地选择、控制其环境力量,以达到自身的目的。
——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任何组织都是广泛环境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每个组织都不是独立存在和完全封闭的,任何组织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与外部的环境进行各种要素的交换。即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受外部环境的限制较大,环境变化了,组织的管理活动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由于组织存在于外部的环境之中,组织的各种目标也是在外部环境的限制或约束下实现的,更是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谋求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因此,如何才能把组织管理得更好,使组织获得最有效的生存和发展,管理者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和准确地把握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使组织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寻求组织发展的有利环境和机遇。那么,作为组织管理者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其实,有三种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是组织管理者应有一根敏感的神经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组织管理者要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始终作为管理的重点;三是要经常地分析和研究组织适应的外部环境,是适应还是不适应,是机遇,在哪里?是挑战,有哪些?只有这样组织才能成长为长寿组织。
一、组织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一)组织环境的概念及特性
对一个社会组织来说,所谓组织环境就是指组织以外的一切事物。它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离开环境组织是不复存在的,也是不可想象的。组织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组织是广泛环境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组织生存在环境之中,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同时,任何组织都受一般环境的影响,也受与组织相联系的特殊环境的制约,而且,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和不断变化的,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弄清环境的属性对组织管理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环境具有以下几种属性:
1.外在性:即指环境是组织以外的各种因素。环境中的任何组织都是具体的,对于一个具体的组织来说,它是有严格边界的。组织以内的环境称为内部环境,组织以外的环境称为外部环境。组织内部环境,管理者是可以控制的,而组织外部环境则是管理者不可控制的。因此,弄清组织环境的外在性,其目的在于帮助组织管理者分清组织环境,哪些是外在的不可控制的,哪些是内在的,是可以控制的。
2.复杂性:即指组织应对的环境是错综复杂的各种因素。任何组织对应的环境有简单和复杂之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组织环境则表现出复杂性。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一般的也有特殊的、具体的;有比较确定的也有不断变化的;有主观人为的也有客观不可抗拒的;有系统性的也有非系统性;有历史的也有现在和将来的。因此,弄清组织环境的复杂性可以帮助组织管理者分析环境的性质,减少管理决策中的盲目性。
3.不确定性:即指组织对应的外部环境是可变的和不可预测的。任何组织所处的环境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即组织对应的环境时时刻刻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组织环境的变化是客观的和绝对的,一定时期的稳定才是相对的,而环境的变化是可以预测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其预测是有困难的或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弄清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组织管理者树立环境分析和预测的管理理念,加强战略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4.联系性:即指组织环境与组织联系的疏密性。任何组织对应的环境有一般环境和特殊具体环境之分。组织不同,对应的环境也就不同,这就体现了组织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性。组织要与什么样的环境相联系,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由组织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而且,在构成环境的诸多因素中,有些与组织联系比较紧密,有些与组织联系不是太紧密。如企业组织对应的环境就与学校对应的环境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类型的组织,组织所追求的目标越高,环境联系所表现出疏密性也是不一样的。如一般大学与重点大学。因此,弄清组织环境的联系性有利于组织管理者把握组织环境的选择和重点,更加重视组织环境的管理。
5.转换性:即指组织与环境之间的输入、输出性。任何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必须与环境之间进行各种能量与信息的交换。环境不断地给组织进行输入,通过组织的转换会源源不断地输出,这种转换既体现了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也体现了组织通过输出对环境的改变。而且组织与环境之间,有时可能是有利的、支持组织发展的环境,有时可能是不利的、限制组织发展的;有时是优势和机遇,有时可能是劣势和威胁,它们之间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因此,弄清组织环境的转换性有利于组织管理者由被动转为主动,产生更有效的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
(二)组织环境的分类
从上述组织环境的特性可以看出,组织对应的环境是十分复杂的,而且也是难以理解和预测的,如果把组织环境进行必要的区分,则更有利于识别组织环境和预测其影响。
1.按环境的性质不同划分,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指与组织相联系的自然条件状况。自然环境具有客观存在性质,对组织中的物的要素有重要影响。
(2)社会环境:指与组织相联系的人类活动的产物。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对组织结构及其活动影响最为直接。
2.按环境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划分,有一般环境和具体工作环境。
(1)一般环境:又称为宏观环境,即对组织生存与发展产生普遍影响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等,内容十分广泛,具有普遍性、间接性。
(2)具体工作环境:又称为微观环境,即对各种具体的组织产生影响的环境。像企业组织,包括竞争者、消费者、供应者、公众、政府都是组织极度关注的具体工作环境,具有特定性、直接性。
此外,有些学者分析认为,还应该有中观环境,如市场环境、产业环境、区域环境等。尽管管理学有许多环境分类的结果,但比较认同的是将组织环境划分为一般环境、具体环境、内部环境。
二、组织环境分析
(一)组织一般环境
可以肯定地说,组织以外存在的一切事物都会或多或少地对组织活动产生一定影响,因而都属于组织外部环境研究的对象范围之内。但是,这个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对组织活动的影响有直接或间接的区别,有普遍和特殊的区别,其影响程度也有轻重深浅之分。因此,对于组织活动影响因素及程度的分析研究时,由于组织界限的存在和人力、经费等的限制,决定了不能将外部环境的研究对象确定得过于宽泛,只能将这种研究集中于那些对组织活动影响程度较高、方式较为直接的因素。
在广泛环境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组织,环境对其直接发生影响的因素也是不同的,但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自然、法律等六个方面: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反映一定社会中的一定阶级利益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因素。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秩序,政党制度,国家及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有一个国家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等。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政治制度对组织活动的限制和要求是不同的,即使政治制度相同的国家,在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政治体制、制度变化的阶段性,国家及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倾向对组织活动的态度和影响也是不断变化的。对于这些变化,组织可能无法预测,但一旦变化产生后,它们对组织活动的影响,组织是可以分析的。组织必须通过政治环境研究,了解国家和政府目前禁止组织干什么、允许组织干什么、鼓励组织干什么,从而使组织活动符合社会利益,受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比如,我国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就出现了“公营企业”、“国营企业”、“国有企业”等形式,这不仅仅是一个形式的变化,而是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体制、经营方式。
2.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指一定社会的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一定的立法机构和程序所颁布的约束和规范社会组织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政府的各项政策,法制精神的社会性,法制性社会规范的制定,对生产、流通、消费、交换等的有关政策、法令以及财政税收法律及其对经济主体的宏观调控等。对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社会组织,法律环境直接影响着它的产生、运转、发展等行为的全过程。对企业组织来说,某一类型的企业都有相应的基本法律来规范它的设立、运行、破产清算等组织行为。比如,我国的《公司法》就具体规范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所有行为。可以这么说,现代社会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其每一步都是在法律的规范和监视下运行的,因此,法律环境不应该包含在其它环境之中,而应该独立提出并加以重视。
3.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影响组织尤其是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
(1)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人口数量以及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所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比如,人口资源,丰富的人口资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基础,但也决定了总的市场规模庞大,增大了就业的困难,尤其是基本生活需求难以保障和满足,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能够为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机会,而宏观经济的衰退则可能给所有经济组织带来生存的困难。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例证。
(2)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需服务区域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目前和将来的市场大小。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一个地区的就业越充分,收入水平越高,那么该地区的购买能力就越强,对某种活动及其产品的需求就越大。一个地区的经济收入水平对其他非经济组织的活动也有重要影响。比如,在温饱没有解决之前,居民很难自觉主动地去关心环境保护问题,支持环境保护组织的行动。
4.社会文化及人口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社会文化传统及其变迁等因素,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年龄、密度、分布、平均寿命、增长率,居民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念、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社会结构和阶层状况等。人口质量影响组织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会影响居民的需求层次和发展能力;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对活动的开展有较大的制约作用;价值观念、道德水准会影响居民对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及组织存在的态度;审美观念则会影响人们对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成果的态度。因此,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比如,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跨国公司发展所带来的全球战略和跨文化管理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5.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在完成组织任务和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所具备的技术条件。任何组织的活动都需要利用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条件反映着一定技术水平下社会的技术进步及其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它影响或决定着组织的活动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