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百年浙商
2958700000041

第41章 创新时代的典范(2)

正如科技创新是世博会的永恒主题一样,万丰奥特也一直视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万丰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创新史。

2001年之前,国内铝轮行业的低压铸造机基本上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国外设备供应商在系统中设置了多重口令与密码,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请国外专家维修。万丰的科研人员通过大胆试验,于2001年成功研发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低压铸造机,不仅一举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铝轮业铸造装备的技术空白,而且由于成本低性能好,成为国家替代进口设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最终成为万丰新的主攻方向之一。

接着,万丰人又承担起国家863镁合金项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镁供应地,但中国长期以来低价出口原材料,高价进口镁产品,加强对镁合金的研究及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需要。经过三年的艰苦试验,中国第一个镁合金轮毂在万丰诞生,并在欧洲世界级赛事上一举夺得冠军,使中国的镁合金产品研发站在了世界高端行列。当前,万丰奥特的镁合金研发正向飞机零部件等高端领域拓展。

即便是在金融危机之年,万丰奥特也投资数亿元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锻造工艺,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与宝马、奔驰、通用、福特、丰田、大众等全球高端品牌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万丰奥特早在七年前就率先在行业内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高科技载体。院士工作站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以产学研项目为纽带,以院士及其团队为核心,联合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万丰奥特攻克了发展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站在了世界行业的尖端。

“万丰奥特的发展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由一个产业大国迈向产业强国具有典范和示范性的作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曾这样感慨。

也许,当初从几间租赁的旧厂房起步时,陈爱莲并没有料到今天的万丰奥特将以这样的方式站在世界的舞台,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起草、修订单位。在这个舞台上,需要的是活力和激情。而万丰持续、健康发展的秘诀之一,正是源源不竭的科技创新能力。

除此,一种被万丰人称之为“野马精神”的东西也是陈爱莲的独创。

陈爱莲逢人便讲万丰的特训营培训,这个培训被外界戏称是“魔鬼集训”——白天军训,晚上授课,在山区“军校”里接受一个月的全封闭式训练。目的只有一个:培养一支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具有坚强意志和团队精神的精英队伍。

提到特训营“挑战极限”的故事时,陈爱莲显得特别激动:“实在太苦了,背着包拉练要走50公里的路,在操场上一站就是几小时,说趴下不管是水是泥,都得趴下。我都心疼死了,一直在跟教官求情,能不能减少一点这种训练……

“但每一个参加过特训回来的人,都说‘受训一月,受益一生’。什么是服从,什么是纪律,什么是意志与毅力,什么是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全都知道了,只要能挺过来,今后就再也没有什么事可难倒他们了。

“在我们万丰,所有提拔起来的干部,都必须经过特训营培训,这是我们万丰自创的‘黄埔军校’,这些年企业发展太快,需要把一批骨干提拔到各种管理岗位上来,通过这种方法,为企业积累了一批优秀人才。”

2004年,王兴东、高松年、乔迈等100多名知名作家相约万丰,对万丰企业文化作了高度评价。他们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用“野马精神”来诠释恰到好处。它有强大的活力、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更有优秀的群体精神,万丰的团队精神给人的影响很深,“希望以野马精神为主的企业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如今的陈爱莲,身披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杰出女性、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风云浙商等荣誉称号,在鲜花簇拥中,她没有流连忘返,而是继续如风火轮般地向前滑行。

周成建的“衣冠王国”

从浙江青田县一个小山村走出来的周成建,聊起自己的经历,非常自豪地称:“我是一个‘土裁主’,这个‘裁’是‘裁缝’的‘裁’。10岁那年,我父亲给我姐姐买了一台缝纫机做嫁妆,出于好奇,我趁大人不在,把一台崭新的缝纫机拆得七零八乱、支离破碎,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免不了一顿打骂。不过,‘童年看老’,做父亲的却从中预感到我是块学裁缝的料。于是,初中时就送我去拜师学裁缝。那时,总是挑着一副裁缝担跟着师傅走村串户,到顾客家中去做衣服,这期间让我学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做人的道理。”

当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大江南北之际,血气方刚的周成建单枪匹马、毅然决然地去闯市场。他通过亲戚朋友借了20万元,在温州办起了一家企业。但企业没多久就倒闭了,借来的20万元全赔了进去。

背负着巨大压力的周成建,急于寻找翻身的机会,于是来到温州妙果寺服装市场去练摊。

他晚上做服装,白天卖服装,一天劳动十几个小时,脏活、累活、重活全都干过。有一次,他实在困得不行,操作机器时把一批西装的袖子裁短了一大截。这个失误,差点让周成建再度背上几十万元的债务。但他将错就错,把西装袖子改成夹克袖子,其他地方也做了相应改动。带着早期休闲风格的西装,顿时成了市场的畅销产品,周成建从此在妙果寺声名大噪。

周成建挖到了第一桶金,为日后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在妙果寺,同时他还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创一个自己的品牌。于是在1995年,周成建再次作出令人意外的决定:退出主流西服的竞争,主攻别人还没有做的休闲服。这一年,周成建开创美邦,“美特斯·邦威”,这是周成建煞费苦心起的名字,当时不过为了让这一品牌“洋味十足”,但现在,周成建逢人便解释,美特斯邦威:创造美丽独特的产品、品牌,扬国邦之威。

这一年的4月,第一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在温州五马街即将开业,周成建运作了在当时看来绝对称得上“大手笔”的营销活动:花几万元将温州五马街全部铺上红地毯,直通“美特斯·邦威”专卖店;耗时一个月,耗料160余米,制作一件长4.64米、胸围5.4米的巨型风雪衣招徕顾客;买断温州5辆双层公交车的车身广告权等等……现场效果可想而知,“美特斯·邦威”声名大震,要求加盟销售美特斯·邦威品牌产品的代理人纷纷找上门来。

“如果按照老路走下去,我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扩大工厂才能满足市场急剧增长的需求”,然而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周成建,十分清楚制衣行业根本无核心技术可言,模仿复制能力极高,国外服饰能在内地获得市场,靠的就是品牌以及周期越来越短的营销前导周期。

于是,周成建大胆做出决策不走寻常路:把制衣和销售环节统统100%外包给其他企业,自己仅留最核心的部分,包括“美特斯·邦威”这个品牌、产品设计、品牌推广和少量的直营店,充分调动其他企业和加盟商的积极性,以“双赢”作为经营的最大卖点。

周成建说,“不在乎企业自身有多少资源,而在乎这个企业有多少能力去整合资源,这是核心问题,世界的都是我的,我的都是世界的”。当初创立品牌时只有400万元的周成建很快在全国不断复制着美邦,并始终专注于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个性时尚的服饰产品。

一条“虚拟经营”的服装产业供应链就这样搭建起来,目前,公司在全国已有2200多家连锁店;集团还培育了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设计师队伍,每年设计服装新款式数千个品种。

在品牌内涵上,周成建则在思考如何挖掘民族的、东方的服饰元素,以增强品牌的特性、个性,充分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附加值。公司在为创办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征集藏品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服饰和民族服饰在色彩和样式上是多么丰富,他说:“当我看到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快速地流失,其工艺濒临后继无人,我们搞服装的怎能熟视无睹?那是我们的‘根’啊!”

2004年初,周成建开始筹建服饰博物馆,经过一年的努力,一个投资2000万元,展馆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终于建成开馆。陈列分五大块:“衣冠王国,至尊气象”,主要展示皇室服装;“民族华章,缤纷霓裳”,主要展示各民族特色鲜明的服装……周成建建这个馆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之成为服饰文化的展示中心、服饰研究专业人士的资料中心、服装设计师创作灵感的源泉、企业员工和社会大众文化教育的场所。

集团把目标消费者锁定在18—25岁的男女青年,把“年轻活力、流行时尚”作为品牌的所求,为此,周成建请到了周杰伦、张韶涵两位年轻的大明星作为公司的形象代言人。

美特斯邦威注重打造品牌,集团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休闲服饰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成功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

2008年8月28日,股票代码00269的美邦服饰在深圳中小板挂牌交易,发行价为19.76元,非常巧合的是,当天26.90元的收盘价与股票代码重合,上涨7.14元,周成建及其女儿胡佳佳所持股份市值达到161.4亿元。20年里,周成建完成了从一名“裁缝”到内地服装业首富的嬗变。

对于财富的暴升,周成建当天只是表示,不关心股价,自己能做的是只专注做好企业,从而更好地回报投资者。他还谦虚地说:“美邦的路才走了5%,还有95%的事情需要我和我的团队去做,我非常热爱服装行业,要成为全球的裁缝,自己的路还很远很远。”

王忠芳的乾坤“招数”

创建“远东阀门第一库”的王忠芳,与众多成功的温州企业家相似,都走过一条崎岖的创业路。上世纪80年代的温州,一个叫白水农械厂的集体企业,17岁的王忠芳便是从这里开始了他的阀门生涯。

1981年,温州白水农械厂解体,工人各自解散,王忠芳分得了一台旧设备,由此另立门户,独自创业,一人担负起了集技术、生产、销售、厂务于一身的角色。这名年轻的“经理人”,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上京津,跑销售,摸市场,广结缘,虽然推销的主要还是别人家的产品,但他就此打下了北方“江山”,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实力,为持续创业换来了有利的条件。

1984年,王忠芳创建了温州瓯海阀门厂,很快将业务渗透到了北京、天津、东北三省等全国各省市。1986年,王忠芳率该厂走出温州、进驻上海。然而进军“上海滩”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

1987年初春的一个早晨,30来岁的王忠芳,提着几个小口径阀门,从温州风尘仆仆地赶到上海,满怀希望地敲响了上海石化厂设备采购部的大门。此行,他期盼能通过自己手中的产品,敲开上海石化厂的大门。可接待的人一听说眼前年轻人来自温州,顿时心存戒备,二话不说一口回绝了王忠芳:“我们上海那么多名牌的阀门厂的产品都用不过来了,怎么可能用你们温州冒牌货?”

当时,王忠芳并不知道当地阀门行业有句行话:“上海两座山,金山和宝山,只要登上一座山,不愁没饭吃。”还有一点是他没意识到,在那个年代上海人眼里,温州人的形象是“造假行骗”,就凭这个印象,谁愿意和温州人做生意啊?

闭门羹的滋味并不好受,可王忠芳始终没有放弃。后来的日子里,王忠芳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提着阀门样品,去一趟上海石化厂设备采购公司毛遂自荐,失败了不轻言放弃,失败了从头再来。两年的时间里,他曾百多次上门自我推销。供售公司的人员终于被王忠芳的韧劲打动了:“这样吧,看你跑得也挺辛苦的,就拿几个过来试一下。”

第一笔单子数量少得可怜,可照样令王忠芳欣喜不已,他万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迅速赶回温州精心生产后,将产品送到石化厂,反馈结果是不错。得到对方的初步认可,王忠芳又主动提出要求加工难度较大的产品,他立下军令状:如果失败,所有的损失都算他的。碍不过面子,供应科的人给了他100多套阀门的生产任务。王忠芳意识到这是一次“入门考试”,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回到温州后他自己测量数据,亲自动手绘制图纸,找人开模具,三个月后,100多台产品拿到上海,测试合格率达到了98%。

第一次考试顺利过关,王忠芳并未沉醉于满足之中。

上海石化厂使用的一种特殊的小口径阀门大部分依赖国外进口,小部分依赖国内大连和山东两家企业生产,国内外的价格相差悬殊达到5倍之多。王忠芳也把生产产品瞄准了这个型号的阀门,并跃跃欲试。石化企业的一些部门经理表示质疑,温州货的产品性能和质量都不可靠,这样的产品怎可让他们来做?一句不信赖的话并没使王忠芳放弃目标,他随后做了一系列的争取,最后石化公司的领导作出裁定,在同类型号的阀门中,选5家企业的产品进行“比赛”,论质定货。当时参加“考试”的是三家国内大企业和两家国外企业。

经过缜密的科学检测,5家企业的阀门得出了数据结论:王忠芳的产品外观上虽然比国外的稍有逊色,可性能指标却超过国内另外两家产品。两次考试,王忠芳一举获得了产品进入上海石化基地的入场券。

忆及当年闯荡上海市场的坎坷与艰难,王忠芳并不感觉“吃亏”,相反,他认为这是一段无法逾越的经历、一种催人奋进的磨炼!从此之后,他一步步打入上海石化市场,产品进入宝钢集团、焦化厂、赛科石化,并开拓了国外市场。1996年,王忠芳成立上海金机阀门管道制造有限公司,承包了上海石化生产维修和基建项目全部的阀门供应业务。1996年成功收购了昆山阀门总厂,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发展空间。

目前,位于上海嘉定工业园区的上海凯科阀门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阀门研发、制造、仓储及物流的现代化新型生产企业。公司多年来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钢铁、电力、药业等国内100多家大型集团企业的工程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凯科的品质和管理还得到了世界的认可,现在产品已远销日本、美国、西班牙、冰岛、墨西哥、沙特、新加坡等地,并于2004年同日本“日立”阀门株式会社建立了全球战略性伙伴关系,成为中国的指定出口商。

从凭妻子借的300元高利贷起家,到企业发展为阀门、管件、化工、物流等四大板块,年产值几十个亿;从简单的产品经营,进而熟谙资本经营和文化经营,王忠芳经历了无数次的自我否定和逆势崛起。“凤凰涅槃”之后的王忠芳更显示出温州“犹太”的几分成熟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