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百年浙商
2958700000036

第36章 觉醒时代的人物(3)

然而,正当横店针织厂、麻纺厂办得风生水起时,徐文荣却想转做磁性材料,他所认为的高科技。尽管大多数人不理解,却难以撼动徐文荣的决心。他先是跑到江苏买机器,其间路过华西村,与同为支部书记的吴仁宝相见恨晚,那时的华西村已是名声在外。他随后又带领33个小青年到宝鸡等地取经,回来后创办了横店磁性器材厂,时间是在1981年下半年。磁性材料后来成为“横店系”的支柱产业之一,横店也因此确立了“中国磁都”的地位。

第二个传奇故事是发生在1984年,当时的徐文荣已摇身变成横店集团说一不二的老总。有一天,他主动向镇党委书记倒起了“苦水”:“从社办、乡办到今天的镇办,企业总有乡镇干部干预……有时候,搞得企业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

徐文荣极力要求政企分开,向上要企业经营自主权。

谁料,一位乡党委副书记得知后,竟在全乡党员大会上说:“我们乡有个人,论本事可以做皇帝,论错误可以枪毙。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好在镇党委“一把手坚决支持,于是在这一年的11月22日,镇政府撤销了原来的镇工业办公室,成立了浙江省东阳县横店工业总公司。公司属性为实体经济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统一管理镇办28家企业,村联办481家企业。镇党委、镇政府和公司领导互补兼任,镇党委只管任免公司经理,其他企业干部的人事管理权全部下放给公司。

徐文荣被任命担任了横店工业总公司经理。横店的这一“政企分开”,在全县、全省乃至全国,无论是乡镇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是开了先河的。

1990年,公司变为了企业集团。到1993年,又成为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仅仅几年工夫,横店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集团资产已达10多个亿。但有件事一直压在徐文荣的心里:当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政策,按规定横店集团亦应执行,不过徐文荣的想法不同。于是在一次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徐文荣提交了一份上万字的建言——《社团所有制:产权制度改革的新选择》。在这份万言书中,徐文荣用“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八个字概括了他的社团经济模式。社团所有制的几个特点,首先是完全的政企分开;第二是建立在集团成员共同劳动关系基础上的;第三是为保持集团成员的相对稳定和增强员工的凝聚力,集团建立了完善的保障体系。

“社团经济说到底是一种产权模式。”徐文荣说,横店模式应该属于企业带动型,它是通过乡镇企业在镇辖区内的集中发展,带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集中,使镇里的面貌发生了变化,然后在政府的帮助下,扩镇并村,进一步扩大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的空缺,从而推动企业集团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横店社团所有制一经推出,即引起了中国经济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有人把它总结为“劳动者联合体”,也有人称其为“市场型公有制”,理论界的争论尚无定论,但横店集团却因为社团所有制的创新产权模式而得以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徐文荣还推动了大规模的“并乡扩镇”运动。一系列的革新之举,使徐文荣获得了“农民革命家”的称誉。这是徐文荣的第三次“造梦”。

徐文荣的第四次突发奇想,是在1993年,他想在横店搞旅游,这一想法同样让多数人视为异想天开,争议不断。但他仍以2亿元的大手笔搞了一个“农民兄弟度假村”;3年后,他又以导演谢晋到横店拍《鸦片战争》为契机搞起影视文化产业,此后一发不可收——炸掉山头,按1∶1比例仿建起故宫、清明上河园等。

2004年4月2日,全国唯一一家影视产业实验区——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实验区成为以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制作、发行为主业,逐步延伸产业链,集影视剧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于一体,同时带动影视会展、影视研究、影视娱乐、影视旅游等相关产业全面发展的专业性产业集聚地。同年10月份,在获得商务部批准之后,时代华纳、中影集团和横店集团三方共同组建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自此,横店与“东方好莱坞”之间真正画上了等号。近几年来,《英雄》《夜宴》《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投名状》《疯狂的石头》《功夫之王》《木乃伊3》等电影均在横店拍摄。“东方好莱坞”的崛起,使横店成了一座“不冒烟的工业城”。

第五次是2006年9月,徐文荣发布将在浙江省东北部的东阳市横店镇以1∶1比例,建设占地规模达6000余亩的新圆明园的消息。2008年春节过后,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又在京宣布,正式启动横店建设圆明新园工程的社会公募。这一以200亿元巨资建新圆明园的计划,从提出的那天起就备受舆论争议,专家对此褒贬不一,来自社会上的诘问也此起彼伏。然而徐文荣表示:争论是毫无意义的,你争论你的,我做我该做的。我的决定不会因为有人反对和争议而改变,却会因为有人支持而变得更加坚定。

话虽这样说,但这项耗资庞大的工程最后还是因各方面搁置了下来,“圆明园我不建了,但我一直为后人在作准备”。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今天坦承道,已是75岁的他已经老了,圆明园他不建了,但圆明园是他的一个文化梦,他一直希望能够为后人做些事情。“我已经把圆明园全套的施工图纸收集完整,下一步就要联合海内外的收藏家,回购散落在民间的园中宝贝。这是我仅能作的最大的贡献。”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横店出了徐文荣这样的“能人”,“徐公”移山,点化了横店的“八面山”,变成了农民的“致富山”。虽然徐文荣早已从横店集团董事长、横店集团总公司社团经济局主席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横店的故事仍在延续着。

李书福逆流而上

在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当选为“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委会公布他的获奖理由是:“1994年李书福这个穷小子一头闯进汽车行业,提出了他自己的梦想,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在当时没有一家民营企业进入汽车行业的情况下,李书福的想法无疑是天方夜谭。20年后的今天,李书福再次让大家看到了一条新的道路。2009年福特汽车对外宣布,吉利是收购沃尔沃的首选企业。”

李书福则现场致获奖感言,他说:“要用心记住自己有一个使命,就是要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走遍全中国。这个是吉利的使命。这个使命我们十年之前就提出来了,我们现在每天都是在为了完成这个使命而奋斗。”

今天,恐怕鲜有人会称李书福为“草莽英雄”了,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汽车狂人”,是执著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真正好汉。

1963年出生于浙江台州的李书福是高中毕业生,他的创业先要从开照相馆说起。

1981年,也就是他18岁那年,他向父亲要了120元钱,买了架“海鸥”照相机,开始在街头巷尾拍照片,利用赚来的2000元正式开了个照相馆。

一晃过了3年,李书福才真正迈入了企业的门槛。此时他的名头是黄岩县石曲冰箱配件厂厂长。

后来流传的故事是:这一年前后,李书福有一次去一个小鞋厂定做一双皮鞋,发现鞋厂的4个工人都在给冰箱做一种元件。李书福反应很快,也跟着做起了这类“小狗经济”。一开始,李书福自己一个人干,然后装包里,骑自行车把零部件送到冰箱厂。后来,李书福和其他几个兄弟一起成立了冰箱配件厂,他出任厂长。当时效益还不错,李书福又作出了一个更大决定——生产电冰箱。

于是在1986年,李书福在自己研发、生产出电冰箱关键零部件蒸发器后,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生产北极花电冰箱。到1989年5月,冰箱销售额已达4000多万元,并与青岛红星厂合作,为红星厂生产冰箱、冰柜。

北极花冰箱当时已成为国内冰箱行业的名牌产品,1989年,李书福这个26岁的北极花冰箱厂厂长,已经是一个十足的千万富翁。然而,国家电冰箱因实行定点生产,民营背景、戴着乡镇企业帽子的“北极花”自然没有列入定点生产企业名单。

后来,李书福离开北极花厂,怀揣上千万元来到深圳,身份是学生。这是李书福第一次外出学习,到目前为止,他分别在深圳、上海、哈尔滨三地的大学进修学习过,能说一口较流利的英语。

在深圳期间,因为装修宿舍,李书福发现一种进口装修材料市场前景不错。随即返回浙江台州,联合兄弟开始重新创业,生产这种材料。装修材料给李书福家族带来了巨大的成功,直到现在,这份产业每年还有不少的利润。

大概到了1991年底,李书福回到台州,上马一种新型的建材铝塑板。当时这种建材主要靠进口,卖得很贵,市场缺口很大,李书福的生意自然很火。

到了1993年,李书福手头有钱了,于是他突发奇想,开始盘算造汽车。

消息一出,引来哗然一片,怀疑、责难甚至警告之声不绝于耳。李书福的家人也极力反对,劝说好不容易赚了点钱,好好过日子,把这个钱投去造车那是在“赌命”。

“轿车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加上一个铁壳吗?”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这就是李书福,为此他获得了“汽车疯子”的绰号。

李书福此意已决,便去黄岩找经委主任,说是吉利要搞汽车,希望能批准。主任认为不可能。他找到省机械厅,省厅也说不可能,告诉他去北京也没有门,汽车就是生产出来也不能上牌,一下子把路封死了。

为了造汽车,吉利绕了一个很大的弯,他决定先易后难,先造摩托车,为以后造汽车做个铺垫。

但即使是造摩托车,也招来了周围一致反对,连他的亲兄弟都笑他自不量力:“车祸死了人,有你好看的。搞不好千年砍柴一夜烧。”然而放弃不是李书福的性格,他决定“借船出海”,以数千万元的代价收购了临海一家有生产权的国有邮政摩托车厂,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吉利就开发出中国同行一直没有解决的摩托车覆盖件模具,并率先研制成功四冲程踏板式发动机。接着又与行业老大嘉陵强强联合,生产“嘉吉”牌摩托车,不到一年又开发出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很快便替代了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同类摩托车,不仅一直占据国内踏板车销量龙头地位,还出口美国、意大利等32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吉利摩托车产销43万辆,实现产值15亿元,吉利集团也因此赢得了“踏板摩托车王国”的美誉。

摩托车取得的骄人成绩,并没有让李书福感到满足,他的汽车之梦反而更加强烈了。

1996年,奔驰刚刚发布新车,李书福买了几辆,照着设计。1997年,李书福又到一汽去,把红旗的底盘、前后桥、冲压件、发动机、变速箱、仪表台都买来琢磨。车身也不用设计了,就照着奔驰做,玻璃钢的,扣在红旗底盘上,做成奔驰280,模样很是漂亮。造好以后,李书福就开到街上去兜风,感觉风光无限。可问题是,吉利这个车做出来后,因为没有生产许可证,严格来说是违法的。

于是,李书福一次次到北京,奔走呼号;一次次到国家生产主管部门,阐明自己的观点,情真意切地说:“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做轿车梦,几十亿的投资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分钱,一切代价民营企业自负,不要国家担风险,请国家给我们一次失败的机会!”怎奈李书福纵有壮士断腕般的豪情,也难以融化当时国家政策的坚冰。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书福的梦想终于柳暗花明。某部下属的四川一家生产小客车的企业濒临倒闭,在李书福的努力下,对方以目录、生产权、部分设备等折价入股,吉利投资1400万元,成立四川吉利波音汽车制造公司。这样,李书福拿到了小客车、面包车的生产权。

1998年,吉利集团在临海建成了第一个轿车生产基地,年底,第一辆两厢“吉利豪情”车下线,李书福把“吉利豪情”的市场价定在4.79万元,成为当时中国最便宜的“电喷车”。从那时起,李书福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中国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汽车狂人”的路从此越走越宽。

2000年,吉利汽车销售量一跃升至10008辆。

2001年,吉利几款车型列入了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

2007年,全球有80万辆吉利车在奔跑,同时,吉利拥有了宁波、临海、路桥、上海四大生产基地,具备年产40万辆整车的能力。

此后,吉利与兰州市人民政府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将吉利兰州汽车项目扩建到12万辆规模。李书福还主导收购了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和浙江中誉汽车。

最轰动的是,2010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瑞典哥德堡,宣布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这是中国民营企业近年来,在海外最大的一起知名企业收购案,吉利集团一举成为中国和全球汽车制造业的耀眼明星。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随后对凤凰卫视记者表示,未来的沃尔沃是吉利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李书福何来的底气呢?就在此前的3月4日全国政协会议工商界特别讨论会上,胡锦涛对李书福汇报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表示鼓励,这对李书福来说,如同“久旱逢甘露”,是莫大的鼓舞!他深知“走出去”要冒很大的风险,是不容易的,但他坚信只有走出去参与到海外市场的竞争,才能探索成功的真谛。他乐于当中国民营企业开创国际化战略道路的“急先锋”,为此他无所畏惧。

2010年8月2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业已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这就意味着,李书福以及他领导的吉利集团又踏上了新的“万里长征”。

徐冠巨的“政治符号”

徐冠巨这个名字,对于中国工商界来说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符号,2003年,已经是浙江省工商联会长的徐冠巨当选为浙江省政协主席,和重庆的尹明善一道,被媒体称为“民企高官第一人”。

1961年,徐冠巨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浙江农村家庭,浙江这块热土孕育了大量成功的商人,徐冠巨的父亲徐传化,就是千万个具备商业头脑的浙江普通农民之一。

徐冠巨曾公开表示,自己最崇拜的人是自己的父亲。“我从小就喜欢跟在我父亲后面转,看他在外面和人交流,做些小生意。”在徐冠巨的心中,徐传化是个典型的浙江农民,勤劳、乐观且富于韧性,对徐冠巨影响最大的,是徐传化“敢吃头口水”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