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百年浙商
2958700000022

第22章 五湖四海——百年浙商谱系(7)

在新加坡还有家温州会馆。温州会馆成立于1923年,其前身为新加坡温州同乡会,初期会所暂设于惹兰勿刹150号,1931年正名为温州会馆。会所曾多次迁移,1969年购置芽笼37巷现址一座独立式屋宇为会所。温州会馆是新加坡三江会馆下属的团体会员之一。

在东南亚的泰国,也有一批浙江商人。1924年,涵盖江苏、浙江和上海三地华人侨胞的江浙会馆在曼谷创设,馆所设于泰京曼谷四丕耶花沙尼巷73号。1923年沪籍华商孙纪云、张福堂等人倡建华侨公墓江浙山庄,办理江浙华侨葬丧福利,守望相助,沟通乡谊,成绩斐然。1924年倡建暹罗江浙会馆,以促进会员敦睦乡谊和康乐活动、社会福利、中泰文化交流、敬老扶幼及救灾恤难等慈善活动为宗旨。日本侵入泰国后,会务停顿。日本投降后,恢复活动。1955年组成山庄和福利两委员会,以推进会员福利。1964年在佛统开辟新山庄,设立平剧社,1970年后改名为国剧社,聘请教师教授会员学习戏剧,并修建大礼堂和戏台。1962年成立青年社,馆内设有网球、羽毛球场地,开展文体活动。1968年江浙山庄内建立安老院,收养孤寡老人。该会馆历任理事长均为著名富商和社会活动家,如计裕先、张杰陵、张德华等。1996年第32届理事长为浙江人陆恩达。宁波人徐长寿、胡国材等也先后出任浙江会馆领导人。

陆恩达早年帮助其父陆厚生在曼谷从事乐器业,后任曼谷厚生琴行两合公司总经理。陆氏钢琴企业,为泰国乐器业之魁首。徐长寿,1930年前往泰国谋生,先在华商同和——森泰木器有限公司学艺,后在曼谷创办泰国上海文利木器有限公司。20世纪70年代,徐长寿将该公司改组为泰国上海文利木器家私工程建筑两合有限公司,自任总裁,同时还担任华华珠宝两合有限公司和亚美珠宝两合有限公司顾问等职务,曾获泰国政府和泰皇拉玛九世御赐二等白象勋章。

1946年,马来西亚江苏、浙江、上海三省侨胞创立雪兰莪三江会馆。1997年,由马来西亚5个州(雪兰莪、霹雳、槟城、沙捞越、沙巴)的三江公会联合组成了马来西亚三江总会。会员中有不少浙江人,宁波人王南叠、任国铭曾担任总会名誉会长和会长职务。

浙江余姚人何兆丰,是菲律宾马尼拉麦赛赛航运有限公司和香港东昌航运有限公司董事长,在英国、美国、巴西、日本,以及台湾地区都设有分公司。在印度尼西亚,浙江人赵安中、赵亨龙、应德源、应德茂等人,都是商界中有一定名望的实业家。

在南太平洋最大岛国,澳大利亚浙江同乡会于1996年12月在悉尼成立。会长姚亦张,副会长陈伟、张莉、陈征,分别为宁波籍、温州籍、杭州籍人士。同乡会成立以来,多次参加当地社团联合组织的大型活动,包括欢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喜迎香港、澳门回归等。2008年,澳大利亚墨尔本浙江温州同乡会又宣告成立,吴宇当选首届会长。同乡会现有会员120多人,以温州人为主,会员大多从事商业活动。

在美洲和欧洲主要国家,步入商界且富有成就的浙江人也不在少数。

美国大中集团创办人应行久,祖籍浙江宁波镇海后施村。1946年,应行久在上海开设合众汽车公司、立人汽车公司,成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奥司麻皮尔”、“胖的克”、“欧伯尔”和法国“雷诺”牌汽车的总经销。当时,上海一共才五六家汽车代理商,汽车配额供应,不愁没人来买,应行久在经销汽车行业上赚了一大笔钱。随后,应行久又开设化学原料行,经营化学原料进出口贸易业务。

1948年,上海解放的前一年,战火正在逐步蔓延中,上海出现了市面萧条、产销停滞、利息高昂、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局面,许多厂商行号都亏欠负债,不堪负担,随时都有歇业或倒闭的危险。在当时环境下,应行久也只好举家迁居香港,将房屋、地产、公司及商行留在上海。上海解放后,他全部无偿地上缴给了人民政府。1949年,应行久在香港购买了16辆汽车装运到台湾,满以为一定会和以前在上海做汽车生意一样很赚钱,结果不仅没赚到钱,连香港到台湾的运费还不够,应行久一下子把本钱都赔光了,几乎陷入绝境。无奈,应行久揣着仅存的600美元,携全家登上了飞往美国的班机。

事业上的起伏波折,造就了应行久顽强刚毅的性格和强烈的拼搏进取精神。在美国,他将经营业务从开始时单一销售首饰发展到经营工艺品、东方礼品等,到1959年,他的礼品店从3家发展到了10家连锁店。除继续经营礼品店外,应行久又把目光瞄准世界博览会。从1960年的西雅图世博会到1988年的澳洲世博会,应行久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主要用于开设中国餐馆和礼品店。

对应行久来说,上世纪70年代是他辉煌的年代。1973年,他以惊人之举购下了当时号称“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顶层第107层,装潢一新,开设幸运礼品公司。前往纽约的各国旅游者,都要登临摩天大楼最高层,极目眺望纽约这座大都市的风光,于是,礼品公司门庭若市,旅游者们纷纷选购一些礼品留作纪念,“幸运”也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他的又一大手笔是,独资在纽约购下丰泽楼,经营中国菜肴,以烹饪独特、气派豪华、富有东方文化气息的特色而成为著名的高级中餐馆。靠着惊人的毅力和聪明智慧,应行久抓住一瞬即逝的机遇,终于大获成功。1979年6月,美东华侨商会举行全体会员大会,决定改组为全美华侨总商会,以促进中美贸易和中国的现代化,应行久被公推为全美华侨总商会董事长,成为纽约华人社会经济界中声誉卓著的代表人物,亦是美国华人十大财团之一的大中集团的创办人。应行久还是美国华商总会的总顾问。

除了应行久之外,还有多名宁波籍商人分别在美国担任了大大小小的商会会长一职。如美国地产大王、镇海人张济民,曾发起创立旧金山华商总会,被推选为首任会长。余姚人朱艺峰,是美国洛杉矶华商总会会长、南加州华商总会主席,1983年他还担任了中国联谊会首任会长。同是余姚人的王泰生,曾两度出任旧金山华商总会名誉会长。定海人方惠成则先后担任了旧金山中华总商会会长、旧金山东华社社长、旧金山市政府小商业委员会主席等职务。

加拿大温哥华设有苏浙海外同乡会,1987年改称上海联谊会,成员主要来自于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的华人华侨,浙江商人史习武曾任上海联谊会副会长。在加拿大多伦多,还注册成立了加拿大浙江商会,这是一家致力于促进和帮助加拿大与浙江省之间贸易、科技、投资交流的会员制民间机构,是加拿大与浙江省的商务平台。商会会员所代表的行业非常广泛,涵盖从金融服务、教育、法律到IT信息技术、机械制造、建筑建材、交通运输或是采矿和能源开发等领域。商会在西海岸的温哥华以及浙江杭州设立了办事处。该会于2002年成立,现任会长为浙江人徐勤。

浙江人在欧盟大国德国扎根并经商的并不多,但在德国大都市汉堡,却有一个横跨一个世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一家三代宁波帮家族,这就是汉堡中华会馆荣誉理事长、汉堡华侨海员之家理事长、旅德宁波同乡会理事长陈名豪家族。据说,这也是目前所知唯一的一个欧洲宁波帮家族。

第一代的陈纪林(1877—1948),出生于鄞南平原定桥村。20世纪初,陈纪林为生活所迫,离乡背井,一路经上海、香港辗转来到德国汉堡,开始了他四海漂泊的水手生涯。汉堡不但是德国的第一大港,也是欧洲的重要港口,因此,在这里停留的华人船员日众。他们多因教育程度低,不懂外语,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问题时,乏人协助;另一方面,船东对他们的管理及调配也感到困难。鉴于这种情况,在陈纪林的主持下,于1920年成立了一所“水手馆”,在临近港口的地方租了一幢房子,使华人船员在上岸休工期间有个临时的家,食、宿得到合理的安排。当时的船员大部分来自上海,也有少数来自香港和新加坡等地。从这个时期起,陈纪林已俨然成为汉堡华侨领袖。

后来,越来越多的华人同胞到了汉堡,于是在1929年10月,50多位汉堡的华侨在圣宝里区大自由街24号“长城酒家”创立中华会馆,公推陈纪林为首任会长。初期的中华会馆会员以华人海员为骨干。中华会馆成立当年,就在陈纪林领导下办了一件“大事”:在汉堡市内的沃尔斯多佛公墓租得墓地一方,可容穴位百余,并立碑一座,由当时的民国政府驻德公使蒋作宾题名“华侨公墓”。有了这个公墓,老病而逝的同胞便有了葬身之地,至今长眠着一百多位华侨先人。

陈家的第二代是陈顺庆(1908—1970),陈纪林很早就把儿子陈顺庆带到了汉堡,送到船上去当水手,让他经受磨炼。1933年,因为事业的发展,陈纪林把水手馆交给儿子,自己则回到了国内,在上海设立办事处,继续为德国轮船公司招收船员。陈顺庆在汉堡主持水手馆后,业务有了很大发展。但几年后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远洋航运因受同盟国封锁,几乎完全停顿,水手馆也暂关门,陈顺庆回到了国内。直到1950年再抵旧地汉堡时,德国尚未完全摆脱战后萧条景象,陈顺庆依靠朋友的帮助,首先开了一家洗衣店;再过两三年,随着经济的复兴,航运业逐渐重新开展,他又开始为轮船公司介绍海员,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来汉堡的华人船员人数大增,因此,陈顺庆发起成立了“汉堡中华海员之家”,并担任理事长。与此同时,随着来自各地、不同行业的华人数量和联系的增加,汉堡中华会馆的会务也逐渐恢复。1954年,在前任会长病故后,大家公推陈顺庆继任会长——这一任就是12年。1968年8月17日,会馆召开理监事联席会,结果陈顺庆又再度被推举为理事长。

陈家第三代代表陈名豪出生于1942年。陈名豪16岁时,告别了宁波和未竟的学业,取道澳门、香港来到汉堡。若干年后,陈名豪不但继承了从祖父的“水手馆”、经父亲之手发展起来的“中华海员之家”的事业,而且迅速成长为第三代侨领,开创了比他的前辈更为辉煌的事业。担任德国轮船公司董事长的陈名豪,还拥有了自己可观的产业。1998年3月,陈名豪于汉堡发起成立了“旅德宁波同乡会”,并出任理事长。

相比宁波人在德国,在意大利的浙江商人主要来自于温州。2004年5月6日,温家宝总理出访意大利,当天,罗马华侨华人贸易总会会长李美星等40多位温籍旅意华侨前往机场迎接,并受到了温总理的会见。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提到温州人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温总理说,据他所知,今天到场的华侨华人企业家中百分之七八十是温州人。温州人能干。意大利人说,他们九个人中就有一家企业。他说,我们温州人一个人也能办一家企业。其实,温州人这种精神是一种创业精神。他知道出来的中国人都很艰辛,今天大家穿得整整齐齐,但当年出来时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到今天这一步相当不易。温州人能吃苦,而且吃苦不叫苦,这就是中国人的力量所在。

意大利罗马华侨华人贸易总会成立于1997年5月,连续几届的会长都是温州人,副会长中的大多数也来自温州、永嘉、瓯海、瑞安。会员主要是罗马300多家贸易公司和职员共计千余人,是欧洲一支颇有影响的华侨华人商务组织。

目前,大约有300多万浙江人在国外创业,如要估算加入外籍以及后裔中的浙江商人,恐怕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浙江人在外经商的范围还包括许多老一辈人不曾涉足的地方,并且形成了聚集效应。在东欧及非洲的许多国家,就出现了不少温州城、义乌街等等。

侨居海外的新一代浙江商帮,也与他们的前辈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更为年轻化、知识化、国际化;他们在结社目的、结社内涵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社团联络外延拓展。另外,旅外浙江商人尤其是宁波帮对待家乡“只捐资不投资”的传统观念正被“既捐资又要投资”的新理念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