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糊笼统的目标极难充作行动的指南。例如某单位主管因为感到该单位产品不良率过高,而决定开会研讨降低产品不良率方案。倘若他将会议目标认为“探讨如何降低产品的不良率”,则该目标肯定难以充作与会者提供意见的指南,因为他没有具体地指出产品的不良率应降低多少,以及应在多长的时间内达到这个结果。但若他将会议目标改定为“探讨如何在10月底之前令产品不良率由目前的5%降低至3%”,则上述缺点将不复存在。
(4)会议目标所表明的必须是“应实现什么”,而非“应做什么”
“应做什么”是以主席为本位,而“应实现什么”则是以成果为本位。以主席为本位的目标,远不如以成果为本位的目标那样具有实效。例如当会议目标被定为“向员工宣传新的告假程序”时,主席可能只会照本宣科一番而草草了事,但若会议目标被定为“令员工了解新的告假程序”,则主席将不能不关心员工对新的告假程序是否已真正了解。
会议的结构
会议的结构主要由议程决定。议程所涵盖的除了足以实现会议目的各种议案之外,还包括与会者姓名、会议时间以及会议地点等项目。
主席在编排议程的时候,最好能遵守以下两个原则:
(1)按照议案的轻重缓急编排处理的先后次序,这就是说越要紧的事项越应排在议程的前端处理,越不要紧的事项则越应排在议程的后端处理。这样做的一个好处便是:就算在预定的会议时间内无法将全部议案处理完毕,但起码较紧要的议案已被处理过。那些较不紧要的议案,则可另择时间处理,或是并入下次会议中再予处理。
(2)每一个议案应预估所需的处理时间并明白地标示出来。假如能这样做,则主席可让某些人只参与与他们有关的某些特定议案的讨论。这即是说,假如议程中明示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被分配于探讨某一议案,则主席可以故意让某些人迟到(即令某些人在涉及他们的议案被讨论之前几分钟才进入会场),也可以故意让某些人早退(即令某些人在涉及他们的议案被讨论过之后离开会场)。这样做,显然可以节省与会者的时间。不过,会场的秩序将不免受到干扰。因此,主席只能有限度地容许迟到或早退。
有些主管在主持会议时并不准备议程,这是一种很坏的习惯。议程不仅能够规范会议的内容,而且也足以约束沟通的次序与沟通的节奏。一旦会议欠缺议程,则会议的内容势必不确定,沟通的次序势必杂乱,沟通的节奏势必太快或太慢。换句话说,欠缺议程的会议是注定不具实效的。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习惯,每一个机构都应考虑采取政策性声明,严格要求拟妥议程之后才准许开会。
为让与会者对会议及早作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及实质准备,议程应随会议通知事先发给与会者。
虽然并非所有会议都需要正式的议程,但是与会者至少应当事前有所了解,以便做好准备。议事日程是受到尊重还是被忽视,这与管理部门对它的利用程度成正比。
但书面的议程有另一个重要好处:会议领导者将集会的目标写成书面的议程,有助于会议目的的具体化。这样,议程就能使会议按照既定轨道进行,让主持人能集中他的精力去处理参加会议人员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拟定议程的责任通常落在会议领导人的肩上。但是,人们一般对他们参加创造的事情才愿意予以支持。提前参与能使那些参加会议的人依照拟定的议程把问题看得更清楚。
沟通技能提升小窍门
有助于鼓励与会者参加的一些建议:
1.对将要讨论的问题要求及早思考。
(1)对问题的解决或处理,有哪些看起来是行得通的?
(2)哪些是显而易见的危险?
(3)所要讨论的问题其最后结果可能意味着什么?
2.如果时间允许,把参加会议者的建议合并到暂定议程里,提前分发,以征求补充意见。
3.提前向与会者简明介绍会议的目的,并要求他们做一些具体工作,例如抽样调查员工意见,汇集统计数字,或搜集背景资料等。
会议常因野心过大的计划而在一开始就注定失败。下面是制定实际可行的目标的一些建议:
①可能的话,把议程的话题限制在同一个主题范围内。这有助于从容进行,同时使必须参加企业会议的人数减到最少。假如议程中有不同主题,可以分别安排为两个小会进行。
②假如这些主题之间没有关系,要力求少安排一些话题。因为要使与会者从他很感兴趣的问题转到兴趣不高的问题上,而又始终全神贯注,是很困难的。
③设法将议程话题限制为一个主要的讨论项目,辅之以不需大量准备的次要项目。
④不把某些特殊的(有势力的)管理人员的“心爱项目”列入议程。
⑤提前分发每一项议程话题的附件,以节省开会时间。这样就可以确定:每一项拿到会上讨论的话题在会前都已向与会者简明介绍。这是一种利用以前会议记录实际可行的方法。
⑥在议程上要表明会议开多长时间。与会者知道会议不允许超过时间,就会更加积极。
⑦对那些非常有争议的、极为复杂的或小组完全不熟悉的话题,要安排充分的时间。
⑧要记住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是有限度的。对一位实业家来说,有效的会议一般持续一个小时,当会议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就接近效果递减的临界线了。
⑨假如会议必需开到两小时以上,应安排中间休息时间。
⑩假如可能,要留出会后交谈和娱乐的时间。
会议陈述工作
主席在陈述前必须做妥准备工作。至于准备时间长短,则视主席陈述经验的多寡,以及主席对陈述的主题的了解程度而定。一般说来,主席在陈述之前必须做好下列各项准备工作:
(1)了解听众。主席应设法了解听众对陈述的主题到底有多大的兴趣,对陈述的主题拥有多少知识以及对陈述的主题抱什么态度。
(2)熟悉陈述的主题。主席对陈述的主题应具一定的深度与广度的认识。唯有这样,他才能答复听众的疑问,也唯有这样,听众才会感到他言之有理。
(3)设定希望实现的具体目标。主席应先确定,他到底希望听众从他的陈述中得到什么样的观念,对于所得到的观念产生什么样的看法以及把所得到的观念充作什么样的作用。
(4)将有助于实现上述具体目标的各种信息罗列出来。这些信息包括一般性的消息、研究的成果、理论、案例、个人经验、别人的观念等。
(5)根据所能运用的陈述时间,从已经罗列出来的各种信息中选择最重要者与最切题者。
(6)考虑使用适当的视听器材。切记:当人们听到某些事情的时候,也能同时看到这些事情,则他们对这些事情的理解程度将大为提高。
(7)准备一份陈述的纲要,以供陈述时使用。该份纲要可划分为引言、本体与结语等三部分。“引言”部分旨在吸引听众注意,并且清楚地将陈述目的沟通给他们。例如在会议刚开始时,主席把会议的目标、进行的方式,以及他对与会者的期望,简明扼要地作说明,即是一种良好的引言。“本体”部分旨在将陈述的内容按逻辑程序进行阐释或剖析。在此,所谓逻辑程序,是指方便听众掌握信息的程序,例如由简而繁、由已知到未知、由过去到现在、由少数到多数等陈述内容摘要,并且指出由该陈述所获得的启示。据说某位善于陈述的布道家,曾经透露他的陈述要诀:“先告诉他们你即将告诉他们的是什么;接着便告诉他们;最后再告诉他们你先前所告诉他们的是什么。”这种陈述方式颇值得我们参考采用。
(8)备妥各种视听器材,包括挂图、投影片、录音带、幻灯片、影片、讲义等。
(9)用录音机及录像机作陈述演练,或是在一两位假想听众面前进行陈述演练。
陈述成败,主要取决于陈述者本人是否拥有自信心与热忱。周全的准备与丰富的陈述经验,可为陈述者带来高度的自信心。基于此,陈述者应尽量把握陈述的机会,以便培植这一方面的自信心。至于热忱有无,则除了受陈述者本人天生资质所决定外,仍然要看陈述者对陈述的信息是否具有高度评价而定。倘若陈述者认为他所陈述的信息不但是正确的,而且值得听众听取,则他的热忱将油然而生。基于此,为令自己对陈述产生热忱,陈述者应慎选自认有益于听众的信息,作为陈述的内容。
沟通技能提升小窍门
陈述九技巧
1.要与听众保持视线接触。这即是说,陈述者应尽量减少念读文稿。
2.灵活运用“停顿”技巧,以便令听众得以深思及判断所听到的信息,并作出反应。
3.尽量使用听众有切身经验的与听众所易于体会的实例或轶事。
4.适当地改变音量、音调或语气。这样做不但有助于消除听众的沉闷感觉,而且仍可令陈述本身显得更加生动。
5.善用幽默性话语。有些人善于运用既诙谐又不失庄重的话语,这些人在陈述时可尽量发挥这方面的所长。欠缺这方面才华的人,则不必勉强自己。值得注意的是,幽默性话语并不等于轻佻的话语或是浅薄的话语,轻佻的与浅薄的话语应绝对避免。
6.要克制足以令听众分心的各种举止。这是一项很难界定的个人行为特征。有些人一边在陈述,一边在听众面前随意走动并挥舞双手,他们不但不会令听众分心,反而足以唤起听众注意并维持其兴趣;但另一些人在陈述时只要稍微走动,听众即无法集中精神听讲。有些人在陈述时手中不停地玩弄物品,听众并不以为然;但另一些人的类似动作,却足以引起听众的不快。回避足以令听众分心的举止的最佳方法,便是向听众探寻实情,并设法改正。其次,便是设法令自己的陈述变得极度精彩有趣,以便令听众因全神贯注聆听,而意识不到自己的举止。
7.注意措辞,并述说符合听众的程度与听众要求的层次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