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种树种草,对干旱少雨、植被异常脆弱的西部来说,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应实行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根据《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规定,应将环境保护的有关费用纳入市财政预算。鼓励城市居民出钱出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如义务种树种草,捐献树苗等。借鉴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的经验,应把白银市区分片划给各企事业单位,要求这些单位义务承包绿化。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经营等方式,进行城市绿化。公园、动物园、游乐场馆可承包经营。对市区绿化开发、外围防护林带的营造、城郊“四荒”的绿化,坚持谁开发、谁所有,允许继承和转让。目前要尽快争取韩国对白银市大环境绿化投资资金的到位。
4.在中小学开展环保教育。各中小学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环保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跨学科的环保教育课程。加强课外环保教育,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环保实践,增强学生的环保技能与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环保意识。建立环保教育基地,如科技馆、博物馆、动植物园等,为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环保教育提供活动场所。
5.把环保教育列入成人教育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党校和行政学校开设环保知识讲座,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把环保作为企业领导干部的重要考核内容;把环保知识和安全生产岗位培训结合起来,对职工进行全员培训。
6.鼓励成立民间环保组织。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公众参与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如控制生育、节约资源、舆论监督等,但最主要的是建立民间环保组织。有了环保组织,人们的环保意识就会转化为有组织的群众行动。
目前国内外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政府的环保政策以及群众的环保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1995年,吉林省首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绿色志愿者活动,有21万志愿者响应号召,在京沪、京广、京哈、陇海四大干线上清扫沿线垃圾2300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各行各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白银也应成立环保组织,以开创全民保护环境的新局面,向理想的“生态城市”迈进。
非公经济要发展
改革开放后,白银贫困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贫困地区要大规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对潜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定政策,促使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全方位的完善和创新。
一、当前白银贫困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仍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
截至1997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20678户,私营企业581户。个体私营经济年产值9.8亿元,占全市工农业生产总值的19.4%。但与全省及发达地区相比,非公有制经济仍然是发展缓慢、比重偏低。1997年末,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超过30%,发达地区竟高达50%以上。可见,越是经济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就越高。行业过于集中和单一。白银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属于饮食、商贸流通和服务业,很少涉足主要产业。发展缓慢。1990年以来,有三个县(区)非公有制经济年增长不超过8%。发展水平低。从城乡看,城镇发展较快,农村较缓慢;从地域看,靖远、白银区发展较快,会宁较慢。通过纵横向比较可以看出,白银这样的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主要差距之一就是非公有制经济长期处于缓慢和低水平发展阶段。
二、有关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不明确,制定政策不完善,引导规范不及时
认识与行动跟不上。一些政府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和具体问题上,没有全面深刻地领会党中央的政策,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创造性政策,也没有在政策上积极鼓励引导,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一些政府管理部门行为错位,有些政策过于苛刻,且存在乱收费现象,压制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一些部门滥设收费项目、超越范围收费、不按标准收费、交叉收费、重复收费、强行集资摊派、乱罚款等。政府在制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中缺乏指导,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处于盲目和自发状态。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应及时予以纠正,对现行政策加以完善和充实,使之成为指导、规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保证。
首先要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高效性和灵活性。非公有制企业在经营方式上注重灵活性,在经营结果上注重效益性。其次应加大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宣传力度。在各种正面宣传中,要对发展非公有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典型经验、社会贡献和优惠政策等进行连续宣传报道,使社会对非公有制经济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使全社会真正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现实意义。再者须加强对非公有经济的指导。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对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进行全面调查、分析、论证、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加以指导,使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受认识、金融风险、银行商业化经营和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使金融部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够
据统计,1998年4月末金融机构投放给个体私营经营单位的贷款占总贷款的5.1%。这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和发展要求是很不相符的。在结算中尤其是现金供应上,有的金融机构也不能将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经济一视同仁。一些非公有经营户为了能及时取得现金,只好通过转帐或现金方式将生产经营性资金存入储蓄帐户,一次或分次提取现金。造成信贷支持力度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各金融机构贷款比例过高,资产质量恶化,无力发放更多地非公有经济贷款。
金融机构加强和完善贷款管理后,那些经营不稳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非公有经营户不易得到贷款担保。同时,一些非公有经营户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状况不够透明,甚至财务报表弄虚作假,给信贷管理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导致这些企业信誉不佳,也很难获得银行信任。
非公有经济贷款质量低。如会宁、景泰和平川区非公有经济贷款中不良贷款分别占61%、65%和68%。其原因一是一哄而起,盲目经营;二是经营管理水平低;三是经营方式陈旧、产品老化;四是资金底子薄,高负债经营,自我发展能力差,相当数量的非公有经营户亏损倒闭,造成大量贷款沉淀和死滞。
金融服务不能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金融机构由过去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化经营后,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显得过分小心或谨慎,忽视了金融营销市场的开发和规划。
金融部门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促进自身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从现代金融的角度讲,金融部门的服务对象应该是所有经营单位,不能留有空白点,更何况国家已经明确向非公有制经济倾斜的政策。如果金融部门继续忽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将会失去更大的金融营销市场份额。
金融部门还没有认识到金融支持和服务的重要作用。没有较好的金融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只有限于自给自足甚至易货贸易的范围内(尤其是债务链复杂时更是如此)。这种情况严重抑制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正是依赖于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没有较好的金融服务,非公有制经济效益就会降低,产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就难以实现。
针对金融部门存在的问题,从拓展服务范围、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发,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应在符合国家金融政策的前提下,调整信贷工作思路,打破传统观念的禁锢,突破所有制的界限,进行比较、选择和优化,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信贷业务。按照“三性”原则,突出效益目标,追求效益最大化。适时调整信贷政策及投向,对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资本重组和改制给予重点支持。
2.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改变现行融资办法,使目前单一借贷融资向社会资本化融资转变。这样不仅可以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而且可以为非公有制经济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并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3.金融部门强化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多种信息咨询服务。给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多方面结算及柜台服务。提供转帐、汇兑、提现等优质服务,并配套提供各种有效证券、协议、契据、存单和票据等托营业务。根据非公有制经济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金融服务手段支持其发展。新上项目决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进行商品市场行情分析,降低产品开发和生产的风险。
4.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尤其是投资银行业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资本重组创造条件。非公有经济目前面临一次极好的发展机遇,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参与资产重组,这要求有一批投资银行家作为战略设计、兼并收购的参谋与顾问。通过发展银行业务,实现资本所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把资本从效率低的产业转移出来,为新兴的产业筹备资金,以提高资本效率。投资银行在兼并、收购与重组中,对非公有制经济实施外部交易型战略,以求得自身的更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融护航促改革
目前,白银市的金融体系主要由人民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构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信用社包括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日益临近,金融系统该如何为西部大开发、为白银经济的再度腾飞保驾护航?金融部门提出并着手实施的办法是:一是加快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步伐,使银行产权多元化,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二是力争业务经营商业化,在贷款、投资上增强自主性;三是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争取宽松的冲销呆帐政策,以便同外资银行公平竞争;四是落实银行经营活动的自主权,以及工资、人事方面的自主权。
业务方面,白银市金融机构提出了壮大业务实力、加大营销力度和业务结构调整的措施政策。具体做法一是拓宽筹资渠道。把提供信用中介服务、吸收再生产过程中闲置资金作为存款第一来源,同时加强银企合作,通过贷款管理把企业所有资金纳入银行轨道;通过发挥支付中介职能,把证券业、保险业等机构的资金吸收到银行中来,通过开展贷币经营业的汇兑、现金收付与保管等业务增加存款渠道;通过优质服务,开办住房储蓄、养老储蓄、医疗及失业储蓄等业务,增加存款稳定性;通过代收代付业务吸收公共需求事业单位存款,把国家职能部门收支两条线的资金集中到银行中。二是拓宽信贷领域,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打破专业银行对口信贷扶持的界限,坚持一、二、三产业并重;改变支持生产环节的传统做法,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环节提供系列服务;对信贷客户同标准,不分大小、不分性质,只要符合标准,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加强中间业务。开拓现代金融表外业务,适应形势,适时推出贷款承诺、银行担保、股票债券贷币互换等业务,以及证券保管与支付管理、工程预决算投资咨询、企业收购与兼并策划、公司理财、企业进出口资金往来服务等表外业务。
营销方面,一是适应业务经营范围和经营品种的开放需要,提高业务品种竞争力;二是积极扩大市场营销;三是运用高新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业务结构调整方面,一是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实现资产多元化、负债多元化;二是调整收入结构,开拓各种金融服务,改变利息投入占大比重的状况,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三是调整业务拓展方式,积极探索电子网络业务,以实现低成本、高速度的目标。
金融系统支持经济建设。依据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提出了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发展策略。正确处理好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服务与加强金融监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银行与企业、银行与政府等各方面关系,在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
金融系统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增资减债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后呆坏帐的核销,主动参与支持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督促其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根据国有企业的不同情况、不同效益、不同要求,分别给予“封闭贷款”、“银团贷款”、“信用支持”等不同方式的支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债资金配套贷款的支持力度。
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加快支持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境内小峡、乌金峡水电工程和靖远电厂坑口电站三期扩建工程。与公路、电力等有关部门协商,积极探索发放路权、电权等有偿还保证的贷款项目;结合“十五”规划,建立一批关系全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项目储备库,确定全市金融支持目标,突出重点,完善投资结构,形成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机制,加大投资力度,使支持项目早投产、早收益。
农业建设方面,白银市金融系统计划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积极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治理沙漠、发展生态农业等提供信贷服务;发挥农业银行、信用社支农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对调整农业结构及优质农业的信贷投入力度;积极支持以农田小水利、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农村公路、电网、供水、通讯为重点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增加对农户和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