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思维对于科学发现和发明来说,有如火花、催化剂、助产士一样,不断地催生一批又一批的发明成果。
我们先来看看灵感思维是怎么帮助发明大王诺贝尔发明安全炸药的。
在诺贝尔发明火药之前,意大利的一位著名教授就已经发明了炸药的原料,即硝化甘油。这种甘油稳定性很差,微弱的震动都容易引发爆炸,所以用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是很危险的。
才能卓越的诺贝尔一直研究液体炸药硝化甘油,为了能够把它安全的运用到矿山和隧道施工中,他付出了很多。
在实验中,由于硝化甘油的爆炸性太强,他的最小的弟弟和四个朋友都被炸死。由于瑞典政府禁止他重建试验工厂,并且减少硝化甘油因为震动而发生的爆炸,他转移到一艘驳船上试验。
有一天,他从火车上搬下装着硝化甘油的铁桶的时候,发现地落在地上的液体被沙子吸收了。他好奇的用脚踩吸附了硝化甘油的沙子,并没有引起爆炸。他欣喜若狂,终于找到了好方法。
为了能够达到安全运输,他研究以硅藻土做吸附剂,又改进发明了炸药和雷管。
灵感可以促使新发明的诞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金钥匙,但是它只眷顾勤奋的人。我们不要以为灵感只会眷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我们普通人也能得到它。
喜欢篮球的人都知道,普通的篮球架只有一个球篮,高度固定,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有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方黎设计了一种“多用升降篮球架”:一个球架上安装四个可以随意升高降低的篮圈,这样包括低年级的同学都能够同时练习投篮了。这个构想就是她看到妈妈随意调节落地扇的高度受到启发得来的灵感。
其实,每个人的头脑中都会产生灵感,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把握住转瞬即逝的灵感。我们除了要有创造的激情和勤奋的劳动之外,还要专注的把握它,把你的灵感运用到创造活动中,一定能够收获丰硕的果实。
灵感思维特征
灵感思维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突发性
这是因为灵感没有在显意识领域单纯地遵循常规逻辑过程所形成,所以灵感思维产生的程序、规则以及思维的要素与过程等都不是被自我意识清晰地意识到的,而是模糊不清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独创性
独创性是定义灵感思维的必要特征。
◎非自觉性
其他的思维活动,都是一种自觉的思维活动,灵感思维的突出性,即是它的非自觉性。
◎意象性
在灵感思维活动过程中,潜意识领域或显意识领域总伴有思维意象运动的存在。没有意象的暗示与启迪就没有思维的顿悟。
◎灵活互补性
灵感思维的高度灵活的综合互补性是其思维的重要特征,如潜意识与显意识的互补综合,逻辑与非逻辑的互补综合,抽象与形象的互补综合等等。
诗文上的“神来之笔”,兵法上的“出奇制胜”、战略思想上的“豁然贯通”、科学发明上的“茅塞顿开”等,都说明了灵感的作用,都是其特点的生动体现。
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勒曾经苦思冥想一个的数学题,花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破解。这天,思路阻塞的他打算到乡间去度假。也许是生活偏偏不让他停下来休息。打开车门,还没来得及踏上汽车,他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非欧几何学的变换方法”的设想,这与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那个难题是一样的。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又走回住所开始了勤奋的研究。
灵感思维看似是突发的、巧合的。其实也是长期不懈的思考才得来的结果。与其他显性思考不同的是,其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转入潜意识里,等到突然有某种事物触发的时候,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许多伟大的文艺作品和发明创造都离不了创造者的坚持不懈的创新性劳动。在创造性劳动中,灵感思维出现的心理、意识的运动和发展的飞跃现象是由量变到质变转化的。可以说,灵感思维是一种善于把自己的内部世界导入创造性活动的心理状态。
4.联想思维
在了解联想思维之前,我们先读一个案例:
【案例】
相传古时有一位皇帝曾以“深山藏古寺”为题,招集天下画匠作画。最后选了3幅画。第一幅画在万木丛中显露出古寺一角,第二幅画在景色秀丽的半山腰伸出了一根幡,第三幅画只见一个老和尚从山下溪边挑水,沿着山路缓缓而上,而远处只见一片山林,根本无从寻觅寺庙踪迹。
皇帝找大臣合议后最终选了第三幅画。
为什么要选第三幅画呢?因为“深山藏古寺”的画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包含一个“深”和一个“藏”字,这就需要画家去思考,看如何将这两个意思体现出来。
第一幅画太露,“万木丛中显露出古寺一角”,体现不出“深”、“藏”的意思;
第二幅似乎好一些,但一根幡仍然点明此处是一座庙宇,只不过给树丛包围,一下子看不到其全貌而已,仍然达不到“深”、“藏”的要求;
第三幅画,以老和尚挑水,体现老和尚来自“古寺”,而老和尚所要归去之处,即寺庙“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足以见此“古寺”藏在深山中。
看到此画的人莫不惊叹作者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而这幅画也当之无愧地独占鳌头。
这个故事能给我们思想上什么启发呢?
最大的启发是第三幅画的作者在构思这幅画时运用了丰富的联想,使人从“和尚”自然联想到“寺庙”,从“老和尚”再进一步联想到这座寺庙年代已经很久远了,是座“古寺”,从老和尚挑水沿着山路缓缓而上,而远处只见一片山林不见寺庙,联想到这座“古寺”被深深地藏在山中。
正因为该画的作者运用了意味无穷的联想思维,才使见到此画的人为其巧妙的构思和画的意境所折服。
联想的妙处就在于使我们可以从一而知三。运用联想思维,由“速度”这个概念,我们的头脑中会闪现出呼啸而过的飞机、奔驰的列车、自由落体的重物等。
联想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联想与一般的自由想象不同,它是由表象概念之间的联系而达到想象的 。因此,联想的过程有逻辑的必然性。
联想是创意产生的基础,在创意设计中起催化剂和导火索的作用,联想越广阔、越丰富,就越富有创造能力。许多的发明创造就是在联想思维的作用下产生的。当然,联想思维也有自己需要遵循的一些法则。
联想思维的法则
联想思维是基于逻辑思维之上,再加上正确想象的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要遵守的三条法则:
接近原则:
即联想的事物之间必须有某种接近与联系。在时间和空间上把人脑和外界的刺激联系起来。
相似原则:
即联想的事物对人脑产生刺激后,人脑迅速反应,产生与此刺激相似的环境经验。
对比原则:
即大脑能够回想起和这一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曾说:“联想和想象当然与印象或记忆有关,没有印象和记忆,联想或想象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很明显,联想和想象,都不是印象或记忆的如实复现。”
当人们在创作的时候,联想和想象不是记忆的简单重现,而是对它的升华和提炼,扩展和创造。
因此,想象力是创意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是评价艺术创造者们才华和能力的基本要素。
想象是在事物之间牵线搭桥,是发现和探求,甚至组合事物之间相似性的媒介。
想象力在事物之间以高品质方式,建立了新的创造性关系。比如艺术创意中的“詹姆斯式思维”就是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性,然后进行逻辑分析,运用深邃的洞察力,把混杂的表面事物联系在一起。
5.扩散思维
小时候,我们的头脑里总是装着很多新奇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怎么也走不到看似很近的地平线,为什么太阳东升西落?真的有外星人吗?他们住在哪一个星球上?
恭喜你!产生这些怪诞想法正是你走向天才的必经之路。那些新奇的想法就是扩散思维最初的启发因素。
那么,我们来认识一下扩散思维。
什么是扩散思维
扩散思维又称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是指对问题多方位思考,产生出许多设想或者答案的思维方式。
它启发人们突破思维定式,从多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向四面八方辐射思维,通过扩散产生大量的新颖独到的答案。
扩散思维就像是一把风中吹散的沙子,沙粒向不同方向到处弥漫。但是要做到收放自如,否则就真像一把握不住的沙,不能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