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一生的创新思维法
1.求异思维
了解求异思维之前,先看一个故事:
苏伊士运河是一道重要的海上运输线,它长约100多公里,宽约70多码。
试想一下,有什么方法可以成功的隐藏它,而不漏一丝破绽呢?假如是采用常规方法,连最高明的专家也束手无策。但假如转变一下思维,采用非常规方法隐藏,连千里眼也寻觅不到它的半点影踪。
1941年3月24日,天还没有亮,希特勒的心腹梅隆尔就向英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其军队势如破竹,摧毁英军第二装甲师,占领了班加西港,击溃了印度摩托旅,围困了澳大利亚第九师。
英军残部丢盔弃甲,一路狼狈地向东面埃及边境撤退。只要希特勒一声令下,连连获胜的隆美尔就会冲进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斩断英军的海上运输线,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巴斯卡上校布置了一项紧急的任务,命令魔术师马斯克林隐藏苏伊士运河。
马斯克林接到命令,连忙设定隐藏苏伊士运河的方案,制造迷惑敌人的假象。但是那么多的努力都失败了。面对十万火急的形势,他无计可施,甚至想要放弃了。
可是就在这时,另外一个想法闯入他的头脑:既然想办法隐藏都不奏效,何不想办法让投弹手看不见苏伊士运河呢?魔术中有障眼法,用它来蒙蔽夜晚靠近运河的投弹手,岂不有用?
马斯克林断定,假如在运河两岸安装足够的探照灯,无数的光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强烈的光屏。这道光屏足以形成障碍,德国空军要想透过它来瞄准苏伊士运河,那是不可能的。
他立刻改进探照灯,把每个探照灯改装成24条单独光束,向空中射出9英里的光线,24个探照灯急速回旋,一道道白光,让纳粹空军眼花目眩。果然,他们一次次执行的轰炸任务,都无法穿越这道光屏。苏伊士运河被安全的隐藏起来了。
纳粹空军无计可施,只得返航,在接受上级的质问时,飞行员很无奈的说:“苏伊士运河完全被隐蔽起来了。”德军指挥官诧异地说:“难道是阿拉伯神话里的阿拉丁神灯在庇护苏伊士运河?”
马斯克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打破常规,转变思路。他所运用的那些常规方法都是很保守的,只是消极防御,只有在设立一道屏障,蒙蔽住敌人瞄准的眼睛,才是隐藏起运河的上策。
当一种方法行不通的时候,我们不妨换一种,“此路不通走彼路”。另辟蹊径,也许会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跳出常规思维,试着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便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马斯克林在这场重要战役中便运用了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也就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揭露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有创见性的思维成果。
运用求异思维解决问题的案例很多,比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故事。
当年,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他非常喜欢听老师讲《春秋》,回家后就和家人讲他所学到的知识,渐渐的也懂得了春秋的内涵,从此更加废寝忘食地看书。
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耍。突然听到一个小孩子的呼救声。原来那个孩子爬到缸沿上去玩,不小心掉了进去。缸大水深,孩子在里面挣扎着,就快要被淹没了。其他的小孩子看到这样的情景,都惊慌失措,哭喊着向大人求救。
这时,司马光急中生智,捡起一块大石头,奋力地向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从打破的缸里涌了出来,溺水的小孩子得救了。
可见,求异思维是人的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是一种高水准的思维。在思维活动的训练中,应克服常规思维的片面性、模糊性等弱点,注重提高思维的独立性、开拓性、批判性、逻辑性和敏捷性等特点,使我们的思维不断更新、不断开阔。
? 求异思维训练
求异思维也称作辐射思维、发散性思维,它要求寻求答案时要不常规、探求变化。
求异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非常重要,我们从小就被训练成为单一轨道思维。由于缺乏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那么,如何培养求异思维呢?
? 创造富有激情的思维环境。
思维环境的好坏影响着求异思维的效果。
如果一个学生缺乏对自然课的兴趣,就不可能进行多方位思考、积极地探索问题。所以,良好的思维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和内在环境。
教师上好第一堂课,就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个开展求异思维的内在环境。让他们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兴趣盎然的、充满信心的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营造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也非常重要。能够创造良好的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把脑中的猜想、创意或者是不合理的解释都讲出来。加以引导,最后推想出结果。
可以说,要想取得科学成就,就必须勇于推想、富于实践。
? 动手做求异思维训练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非常有道理。
根据神经心理的分析,双手做灵巧精细的动作时,大脑里最富创造性区域的活力就被激发出来。
因此,亲自动手实践非常重要。举一个课堂教学的案例,六年级的“电流”一课,在学生学会组装电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用同一电源,能够使两只小灯泡同时发光,到底有几种组装电路的方法?哪种方法可以使小灯泡发出的光比较强?怎样设法分别控制每只灯泡的亮灭吗?
这种变换问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寻求多方面的答案,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同时也达到了训练求异思维的目的。
总之,科技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启发思考、动手实践和联想,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活动。
2.想象思维
我国古代有很多精彩的神话故事,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想象力非常丰富。
传说在上古时候,遥远的东海,有一棵扶桑树,树枝上栖息着十个太阳,他们是东方天帝的儿子。当黎明快要到来的时候,栖息在树梢的那个太阳便乘着车子穿越天空,十个太阳轮流着,每天一换,给大地带去温暖和生机。人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得非常和睦美满。
可是,有一天,这些太阳们想要一起周游天空。当黎明来临的时候,他们一齐乘上车子,兴奋地踏上穿越天空的旅程。十个太阳一齐发出的光热太强烈啦!森林大火蔓延,大海干涸了,大地龟裂了,庄稼和果树枯萎了,人们没有了食物。地球像一片火海,所有的生物们在里面挣扎着,都想要生存下来。
人间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是个箭法超群的神箭手。看到生灵涂炭的景象,便决心射掉多余的九个太阳,拯救人们于苦海之中。
后羿踏上了去东海的漫漫征程。他爬过了千山万水,来到了东海边。他站在一座巍峨的山峰上,拉开弓,搭上利箭,瞄准太阳。
飞快的箭射落九个太阳,他们坠落在地上消逝掉了他们的光热。大地渐渐的暗了下来,只剩下最后一个太阳的光芒。
这个太阳怕极了,慌里慌张的躲到大海里。可是没有了太阳,世界一片漆黑,并且变得冷极了。万物没有了阳光的哺育,毒蛇猛兽四处横行,人们也无法生活下去了。他们请求天帝换回那个躲在海里的太阳。
一天早晨,东方的海面上照耀出金色的朝霞,一轮鲜红的太阳从海面上冉冉升起。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万物复苏,人间也充满了温暖。后羿拯救了万物,立了大功,被天帝封为天降。
中国的神物——“龙”和“凤凰”也是在现实当中从未出现过的,是中国人民想象的结晶。可见,想象力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东西,它也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想象思维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形式,是人类进行创新及其活动的重要的思维形式。主要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不受意识主体支配的、能让思维任意飞翔的想象。也就是连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一种想象。我们在做梦的时候,通常就是在做无意识想象。
【案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1666年,牛顿二十三岁,那时候,他还是剑桥大学的一名学生。
牛顿平时喜欢观察自然现象,探索未知的事物。他总是苦苦思索着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力量驱使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为什么月球不会掉落到地球上?为什么地球不会掉落到太阳上?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牛顿在姐姐的果园里躺着,“咚”的一声,一只苹果落在草地上,他急忙起来观察第二只苹果落地。
第二只苹果从树枝上落下,在地上反弹了一下,静静地躺在地上。苹果会落到地上,月球为什么不会掉落在地球上呢?苹果和月亮之间有什么差异呢
又是晴朗的一天,牛顿看到小外甥在玩小球。他手中拴着一条皮筋,皮筋的另一端系着小球。他先慢慢地摇摆小球,然后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小球就径直抛出。
牛顿突然意识到月球和小球的运动十分相像。向外的推动力和皮筋的拉力同时作用于小球。由此可见,也有两种力量作用于月球,即月球运行的推动力和重力的拉力。正是在重力作用下,苹果才会落地。
牛顿首次认为,苹果落地、雨滴降落和行星沿着轨道围绕太阳运行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当时的人们普遍的观点是,适用于地球的自然定律和太空中的定律是大不相同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支配自然和宇宙的法则是很简单的。他的学说给予了固守旧说的人们沉重的一击。
牛顿又指出万有引力不仅仅是星体的特征,也是所有物体的特征。这进一步推动了引力定律的发展。作为所有最重要的科学定律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及其数学公式已成为整个物理学的基石。
假如是你,看到一个苹果落地,你会注意观察,停下来作不一样的思考吗?
这个案例说明了无意想象的巨大价值。
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受主体意识支配的、创新者的目的需要系统支配下的思维活动。也就是我们刻意去进行的想象。比如有人问我们月亮像什么,那么我们围绕月亮的想象就是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可以细分为再造型想象、创造型想象和幻想型想象。
再造型想象
再造型想象是在他人描述的基础上而在头脑中产生形象的想象过程。比如,我们在书本上看到:“今天的月亮很大,就像一个大大的翠玉盘子。”我们根据这句话描述月亮的话来想象翠玉盘子的想象过程就叫是再造型想象。
创造型想象
创造型想象是指创造主体有目的地对脑海中储存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组而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操作过程。
比如,有人问:月亮像什么呢?你看到月亮后,在自己的脑海里搜索与眼前事物相近的事物,想出来是翠玉盘子,翠玉盘子就是你创造出的新形象。而这一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型想象。
幻想型想象
幻想型想象以现实为出发点,但范围不受现实束缚。结果超出现实、不容易实现。它是创造型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比如,我们在极度沮丧的时候通常会感觉“天要塌下来了”,我们的沮丧来源于现实当中各种各样让人不快的事情,而天显然不容易塌下来。这就是幻想型想象。
虽然想象思维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但是它们都同属于想象思维,也有共同的特征。
想象思维的作用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主力军。它在创意过程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说:“每一种假设都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产物”。 爱因斯坦也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想象思维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灵魂
想象思维使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五彩缤纷。作家和艺术家乘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令读者借助想象欣赏的美妙的、夺人心魄的作品。
同时,想象思维主导着无数的发明创造。新产品的设计一般需要在头脑中调动已有的记忆表象加以改造,创造出新的类型和功能。
培养想象思维的原理
掌握想象思维首先要掌握它的原理。
克服压抑想象思维的障碍
克服抑制想象思维的障碍主要有环境方面的障碍、内部心理障碍和内部智能障碍。
环境方面的障碍,比如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嘈杂、恶劣等。
愉快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人们进行想象思维;当心理状态处于消极、压抑甚至悲观沮丧的时候,就很不利于人们进入良好的想象思维。
内部智能障碍是指思维模式的固定化,思维方法的僵化,又可以称作思维定势或习惯性思维。
第二,培养想象思维的三个途径
途径一是强化创新意识。
人的思维的活跃性和积极性是由人的目的需要系统决定的。
途径二是学习。
从书本上得来知识,或者从实践中获得经验知识,向有知识有经验的人请教都是很好的学习。
第三,静思
人常常需要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在和别人的交往中驱走寂寞或者获取知识。但是有时候,也需要独自的静默的思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诸葛亮的名言对于我们培养想象思维也是一种启发。
只有在掌握了原理之后才能更好地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灵感思维
认识灵感思维之前,先阅读一个案例:
1805年,莱茵河畔,法国和奥地利的军队隔河对峙着。
法军想炮击奥军,但若要准确的命中目标,必须首先知道莱茵河的宽度,该怎么测量这条大河的宽度呢?
法国统帅拿破仑苦苦的思索着。如果坐船过去衡量,肯定遭到敌人的攻击。这个方法行不通。
在茫茫的河岸上,面对敌军,拿破仑有点束手无策。
在向对岸眺望时,他突然发现莱茵河对岸的边线在自己的视线中正好擦过自己的帽檐。他灵机一动,慢慢的向河岸退去,直到他刚才站立处的莱茵河的边线在视线中同样正好擦过自己帽舌的边缘。
这两者间的距离,丈量一下,不正是莱茵河的宽度吗?
拿破仑就这样测出了莱茵河的宽度。是什么引发拿破仑想出如此妙法呢?答案就是灵感! 何谓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指人们在研究问题中,一步到位,抓住事物本质,而没有像往常一样在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中一步步的进行逻辑推理。
我们通常所讲的灵感则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与无意识的相互作用下,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灵感思维到底是怎么来的?有时好像也说不清,“反正是一下子想到的!”灵感思维是人们头脑中普遍存在的,人人都能自觉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果一个人不了解什么是灵感,那么即便头脑中出现了灵感,也往往很难把握它、利用它。如果我们了解了灵感的特点和规律,敏感的把握它,有准备的捕捉它,那么你会尝到灵感的甘露,认识它的作用。
灵感思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