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分钟经理人全新修订大全集
2938200000059

第59章 成功决策(13)

杰尔逊的经历,是对所谓的“成功”给予一个注释,那就是他所追寻的,是一个可以应用自身的才能、可以给予自己刺激和报偿的工作。像杰尔逊这类人,就是全凭自己寻找机会,去寻求目标。用本书的术语来形容,此种人是属于“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至于那些自认为目前事业“不顺遂”的人又如何呢?满是抱怨!他们觉得自己是恶劣环境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愿望和需求都未获满足,而他们也无法使心中的愿望变成事实。他们的期望和需求,与他们实际所能完成的两者间的鸿沟,变成了挫败的来源,而这种挫败感,又会转变成一种幻灭和讥讽。

拒绝“谦虚”

事业失败的故事证明,人有必要把抱负稳固地植根于现实当中。一名现年27岁,与父母住在伦敦南区的女职员蜜雪儿,她原本极盼望能够成为演员,结果却一直没有进入此行。她的房间塞满讨论戏剧的书;墙上贴满好莱坞伟大传奇人物的海报;对于阅读有关明星生活的文章,其热衷程度自是不在话下。她说:“我痛恨办公室工作,但我没有别的选择。我是失败了,但我已泥足深陷,我彻头彻尾都感到遭遇挫折!”

蜜雪儿的父母和朋友,只把她的野心看成是疯狂、根本不可能达成的幻想。于是,她的文书工作,就变成她倾注生活上各种不满的容器。她猜想,也许她乐于做个失败者,并且在一无所成中找寻错误的满足。蜜雪儿自认她的事业“一败涂地”(这是她的话,不是别人的话),她一直没有:

找出自己真正希望、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发掘自己真正的长处。

系统地发展她的长处。

努力克服弱点。

运用计策寻找机会。

全心全力追求成功。

协调希望与现实。

完全依赖自己的能力。

有资料显示,凡是把自己的事业列为成绩平平或不成功的人,都是早就把成功的理由,置于他们的控制力之外的人。结论十分明显:这些人觉得他们是环境的牺牲者。这种“牺牲者”的心态,是导致不满足事业的最常见因素。

人们给自己下定义的方式(我们称之为“自我观”),对于从个人角度去解释“成”与“败”非常重要。而人给自己下定义当然是很主观的,各种态度差别极大;有的人根本上觉得自己积极自信,而有的人却完全无法看重自己。“自我观”对事业行为的各个层面有深刻的影响,它甚至影响身体的健康情形和社交关系。多数人好像都不清楚他们自我观的特性,而自认为他们的价值观和看法是全然客观的。

保护伞下出不了胜者

有人观察了许多人的职业经历之后,得到一个结论:一个人如果有强烈的意念,想避免为自己的命运负完全责任,那么他的自我观,就会对他的事业产生反作用。其中原因可能是,我们有许多人都渴望被保证,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期待家庭、占星术、宗教、政府、社区领导人或常见的幻想,来指引我们过一生。如果撇开投注于上述这些项目的信心和依赖,我们便找不到别的证据以说明人在成长的同时,有依赖别人照顾他们的理由了。我们必须不断成长,并且掌握自我,这是赢取胜利的唯一道路。反之,我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势必遭受失败。

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平白获得事业成功的,尽管富有的家庭,可以提供稳定和机会,它们却不能给人满足。有一位英国商船帝国的继承人,却选择研究非洲啮齿动物来满足自我!从中可以看出,成功的事业,是个人以希望、追求、多方发展的能力、长期计划和个人的勤勉等因素为基础,断然作出个人决定的成果。

我们可以从这里获得什么结论?似乎只有一个:想拥有自己的事业,就得付出代价。这话的意思是你必须愿意——而且也能够——自己负起责任。“责任”是一个关键性的观念,《简明牛津辞典》将“负责”(responsib1e)定义为:“有责任的、能做合理行为、可靠、值得信赖、有良好信用及声誉的。”

为什么这么多受访者,觉得无法为自己的生活负起完全的责任呢?他们环顾四周,结果找到卢梭的至理名言:“人生而自由,但他却处处受缚。”显然,负责的能力不是自动产生的,这种能力必须从学习中求得。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我们观察一个人自知的程度,就可以解释许多事。幼年时,我们开始以惯用方式解释环境,这些解释模式深镂在我们心田当中,好像河水流经一片不毛之地以后的固定河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渐渐依循陈旧的老路,而逐渐破坏我们充分觉察此时此刻一切变化的能力。没有自知的人,是不可能真正负起责任的。

对自己负责应包括询问自己的基本价值。多数已出版的有关事业指导的书刊,都是探讨如何达到自我满足和自我扩充,然而,这种指引,教人怎么“获得”多于教人怎么“给予”;但有趣的是,绝大部分成功的职业人,都强调对别人贡献的重要。一家公司的董事汤姆先生,对这一点说得非常清楚:“我一向把纯然的自我追寻,看做是空洞的动机。成功固然是重要的,但为什么追求成功呢?人们常常努力去做我们认为值得做的事,但是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只靠自我追寻就足够了,除了对所接受的觉得感激之外,还必须付出同等的回馈,这才是可贵的。”汤姆先生又说:“我把我的事业当做是一个服务人群的途径,在我权力和地位日益升高之际,这一点对我也愈加重要。世上总需要一些人努力作一番积极的表现,但是也有很多人却什么也不给予。”职业人一定不可不去发现自己透过工作能对他人作何种奉献。

我们能不能学习对自己的事业更负责一点呢?答案是“可以,但是……”第一步是要明白这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诚如你要学习英文的话,你一定了解,必须花费好几年的研读,你才能运用自如。对你个人的事业负责,就和学习语言一样严格,而且你还得为学习和努力许下同等的承诺。

有效掌握你自己,固然非常重要,但了解这一点却不容易。照料严重病患的人,就最能了解自我掌握的可贵和重要。例如,道格拉斯·贝德(Douglas Bader)在二次大战之前的一次飞机失事中,丧失两腿,他躺在医院里呈半昏迷状态,痛得不得了,但还微微听到两名护士在说话。其中一名说:“小声一点,这里有个可怜的人快死了。”听了这话,贝德决意不死。后来,他有了惊人的复元成绩,而且再度担任战斗机驾驶员时,表现得十分出色,有一次甚至从德国战俘营中逃脱——而且他用的是两条假肢!

意志力使道格拉斯·贝德创造了奇迹。此外还有很多例子显示了个人选择和决心的重要性。根据阿克特伯医师(Dr.Jeanne Achterberg)1984年所作的研究报告,抗癌成功者都有一些正面的心理特质,这些特质包括:拒绝放弃希望、拒绝扮演病人角色、随时准备接受新观念等。他们对自己永远具有强烈的信心。阿克特伯医师说:“这些人拒绝坏消息,他们拒绝相信自己的疾病;我想他并不了解自己的真实病情。”

许多调查也反映了我们是决定者的事实。即使是在不知不觉状况中的个人决定,也往往比我们通常所知的,更能决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高血压患者需要内在动力以控制自己的血压,职业人则需要认识他们的决定对一生幸福的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我们对自己的知觉意识,发展我们决断的潜力。

这并非不切实际,不少人因为日益认识自己的欲望,而改变了一生。例如,身为电脑程序设计师的阿伟,宁可放弃自己的高薪职业,改读艺术,他说:“我迫切想做有长远价值的事,我决定改变整个人生方向,是经过无数痛心与悲伤才做到的。”不过,对大多数人而言,彻底的改变是人人都清楚地感觉得到的,他们在一种生活形态中已经过了很久,所以改变无疑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刺激。一位记者解释:“我的嗜好是园艺,我花了两年时间规划我的庭园,结果十分惊人。我很乐意当一名专业园艺家,但我很害怕做这种遽然的变动。”

有犀利的眼光

我们不该把事业当做是理论的练习,我们必须作出大胆、甚至狂妄的决定。“你是决策者”这个简单但深奥的信息是基础。我们生而为人,不论了解与否,都须做改造我们生活的重大选择,如果我们不了解我们每个人都掌握着自己一生的道理,就会缺乏意志力去创造一项适合我们个人希望、需要和能力的事业。

瑞克先生,一位成功的业务主管,他用非常生动的方式,说明了这一点:“我学会了无论碰到如何棘手的情况,都能撑下去的技巧,其秘诀就是:从情况中超脱,做直升机式的鸟瞰。如果像迷宫中的老鼠那样乱窜,任何人也不能够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眼光即一切。”成功的职业人,似乎都能站到机会的外侧,然后巧妙地作个人决定。只是,不论做何选择,事业人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正面态度,努力开发每一种状况。

责任落在每个人肩上,这个基本原则是所有对事业提供建议的人的共同见解。丽莎是一位事业顾问,服务于一家雇用700名员工的公司,她说:“时常有人来找我,问我一个现实问题:‘公司未来打算做什么来帮助我发展事业?’我只能回答:‘什么也不做。’公司实在不会帮助任何人发展事业——除非他碰巧是董事长的儿子。”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想要在今天这个竞争的世界展露头角,消极态度或牺牲者的心态都不足以适应。经济、社会和政治上的变化速度,都在逼迫人们成为自己命运的守护者。成功的事业人,会仔细考虑各种选择而后行动(掌握权),并且会与其结果共存共荣(负责)。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这变化中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哲学和文学术语,而是对人类社会生生不息、不辍运转的鲜明写照。“太阳底下没有新事物”也不是一句无聊的文字游戏,而是对人类不停创造、改变世界的革新精神的揭示。

作为这个星球上“万物的灵长”,为了让世界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前行的坚实基础,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创造。正是创造在促生着变化,在引领着变化,在昭示着变化。不变的世界无法生存,没有创造的人类也将趋于死水一潭,直至走向覆灭。

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人类的创造几乎涉及每一个领域。竞争激烈的体育竞技场上,从器械到技术和战术,到指挥的谋略无处不见创新;生死攸关的战场上,排兵布阵、运筹帷幄无时不需要创造。据创意学研究者归纳,人类的创意主要有以下五类:

实物的发明或革新,像发明一种伞形遮阳帽之类;

解决现实问题的新对策,如大禹治水用疏导法代替堵塞法;

制度的创新,比如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方式;

纯理论的构想,如哥德巴赫猜想;

主观认识和个人态度方面的新变化,如找出了观察事物的新视角。

当今的世界已经从军事和政治竞争为主逐步转向了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为主。

企业家灵魂

时下,“创意”是企业界用得较多的一个词汇。甚至有的低级的脑筋急转弯也被冠以创意之名,有的在广告上加个花边也被认为是创意。

创意其实是一个外来词语,是根据英文creativeidea翻译过来的,其含义是具有创造性的意念,简称创意。其中,发明和革新等成为创意的主要代表,想点子、用智谋是创意的主要内涵。

我们这个时代的企业家需要的创新精神是一种真正的创意,它不是浅俗的“脑筋急转弯”,也不是追求新奇的幼稚的花边广告。而是一种临危不惧的大智大勇,一种在与风浪搏击中的锐意改革精神,一种融合了民族灵魂、企业精神和个人智慧的创新意志,一种风云变幻中镇定自若、坚持改革的大将风度。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个人心理气质,在下述5种高度概括的人类创意中都应该而且可以找到他们的灵魂和精髓。

新事物的创造

发明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发明新工艺,革新产品生产的思路,是企业家们青睐的创新,是新事物的创造。

香港“诚德电讯集团”的董事长梁理文之所以成为商海枭雄,靠的就是适时地推出新产品。最初他以9 000美元开始进出口贸易获得成功,后来又研究了市场上的各种假发,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假发,创办了假发厂,年仅28岁的他便拥有资产700万美元。此后,他又别出心裁地在电子表还未被别的商家看好之时,选择电子表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挣了900万港元。不久以后,梁理文再次转向,趁无线电话市场初兴、有利可图的大好时机投身无线电话市场,通过“美国电话电讯公司”占领了美国无线电话52%的市场份额。就是这样,每每在关键时刻的创新使得梁理文的事业如日中天。

这样的创新对于大多数企业家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要有这样的心理品质,否则再聪明的人也难有创新。

新方法的创造

在企业面临困难的时候,适时地提出改革的方案,是企业家们必须的选择,是新方法的创造。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创新往往是在困难面前的抉择,企业家必须义无反顾地迎接困难。这其中,难的不是创新本身,而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巩固。

新机遇的创造

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企业面临新的契机的时刻,设计新的产品生产、销售或转产,都需要企业家们敏锐的判断力,这是新机遇的创造。

中国北京有一家烟酒店在采取了诸多促销办法均无效以后,推出了别具特色的“八哥招客术”:让一只美丽的八哥站在横木棒上,嘴里不停地叫着“卖火柴,一角一盒”。顾客拿出一枚一角的硬币,八哥便用嘴衔着飞到柜台里放下硬币,随后用嘴叼一盒火柴送到顾客手中,这种方法极大地吸引了顾客。店主后来又如法炮制,推出“八哥卖口香糖”的奇招,大见成效,获利甚丰。这是一种值得企业家们学习的创新销售法。

日本有一家生产味精的工厂,销售量一直徘徊不前。后来有一位妇女给厂家提了一个建议:在味精瓶的内盖上多钻一个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建议使原来的4个孔增加到5个孔,不知不觉使顾客每次用味精的量增加了25%,味精厂的销售量也随之增加。

夏天,在一家中国农贸市场,一个卖西瓜的摊贩手拿一把小刀,在瓜皮上划出一些图案,刻上“双喜”、“寿”、“福”、“祝您快乐”等字样,这样一来,西瓜卖得很快。这虽是一个小小的创意,但其方式是值得借鉴的。

只要时常留意,生意上的创新往往只需要灵机一动。

新观念的创造

在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的管理问题上,企业家作出新的态度改变和认识视角转变,往往是企业获得生机的契机,是新观念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