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影响你一生的清华演讲(大全集)
2909500000092

第92章 《冰点》专版主编清华演讲(2)

第二天一到报社,我就知道成功了。就传达室的老头儿,平时根本不会跟这些编辑搭什么腔的,今儿一见就喊:“哥们儿,太棒了!”再往里走,司机也喊:“今天这篇太棒了!”就这些普通人,平时和你说话都硬生生的人,今天可好,见面就“哥们儿”,激动万分呀。果然,刚到办公室,第一个电话就来了。女同胞打来的,还没说到一半就哭上了,说不出话了,好久没有见到这样的报道。这时我们才知道我们进入了一个奇缺的领域,那就是大家渴望的真诚、善良。这些信息,在当时根本没有。

就像魔术一样,当时《冰点》每周两期,这么办下来了。我的工作日历上都写满了题材。所以我们的记者只要一听说“过”,马上就去下一个了大量的题材都在那儿等着,没有喘息的机会。但是这种工作节奏也只能坚持1年,第二年减到1期,然后一直到今天。出了多少期了?399,将近400期。每1期1万多字,冰点就积累了400万字。今年是第8年了,我们预计只能办1年的,就这么到了8年。这8年我一天休假都没有,看来是要把我耗干为止。总的经历就是这样的了。

李大同回答清华大学学生的提问

问:在从事多年的新闻事业中,你觉得最有价值的经验是什么?

答:面对不同的题材时有不同的经验来应对吧。对付一条消息的经验丝毫不比对付一个特写的经验要小,而且要大得多,好消息才难写呢。因此在不同的新闻领域里它的价值没有高下之分的。我很难说哪些经验是最重要的。

问:《中国青年报》和中国新闻报业其他媒体相比有哪些不同,在未来激烈竞争的形势下,特别在全球化与网络化形式下,前景如何,他有什么应对的战略性思路?

答:简单讲一讲,《中国青年报》和其他报业媒体相比没有什么不同。都在同样激烈的竞争形势下。现在全国性报纸经营的一个基本困境,就是广告往都市报集中,都市报在一个城市的发行量远大于全国性报纸,所以广告商更愿意往都市报投放。所以全国性报纸共同的窘境,就是没有广告,经营额太少;但现在全国性报纸都没有什么办法,处理不了这个困境。唯一留给全国性报纸的广告天地,就是教育,旅游。因为这是针对全国的。所以我们报纸六月、七月、八月三个月的教育广告最为集中,远远超出其他几个月。《中国青年报》的战略前景就是找到大款集资。找个巨头来,经营你管了,编辑还我来。我们这项谈判正在进行。请了两家完全独立的评估机构,《中国青年报》的资产和无形资产,就值10个亿,而且是罕见的良性资产。

问:觉得现在的《冰点》和初期的《冰点》有什么不同?

答:当然不同,天天吃一样的东西烦不烦呀!我们95年有个轰动全国的报道,就是湖南十万大山里两个上不起学的孩子。当时“希望工程”已经出来了,一个大山里有两个上不起学的孩子,你说这算哪门子新闻呢?但是我们做了,结果是全国性的捐款热潮,17万啦。包括中央顶级的领导干部,突然托秘书送来的2 000元。这是95年,《冰点》开张的时候写的,今天,这样的报道,你拿出来还有这样的效果?不会的。当全国报业蜂拥而上的时候,就没有效果了。

问:《冰点》一直坚持到今天靠的是什么东西?

答:是每一篇报道都有它所指向的那个社会背景。很多人在研究《冰点》报道说搞不清楚,这是不是表扬性报道啊,这是不是肯定性报道呀,这样去分类。但是为什么《冰点》的报道容易让人读下去呢?因为每一篇后面都有一个背景,看起来是正面的报道,它针对的,是负面的东西。比如我们常写教育方面的报道,为什么大家爱看?我们写的都是最好的教育,针对的是最差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就是最差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无一例外是世界上最坏的教育。国内教育鼓励独特吗?鼓励独树一帜吗?鼓励你有真正的见解吗?没有!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不要以为应试教育就在中小学,大学有没有?一脉相承!因此我们关于这些的报道,完全是针对中国的教育写的,所以大家看了很震动,原来还有这样的教育。看一看美国老师和同学怎么说话,我们就发了一张图片,没有描写,美国老师跪在地上来和孩子说话,这就是差别。什么叫平等?这就叫平等。因此,一篇好的报道,一定要有它所衬出的背景是什么,没有背景的报道,肯定是篇糟糕的报道。另外,冰点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定位。我们发现,我们每天都在和社会交换信息,和他人交换信息。这些信息交换来干什么呢?是在给自己定位,而定位的结果就导致你对自己的一种评价。我们每个人日常所接触的人都是有限的,我们就需要从公共媒体上获得信息,来给自己定位。大家知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甚至90年代,有个著名的民谣:搞原子弹的不如搞山药蛋的。这是怎么出来的?就是当时报纸充斥着大款斗富,黄金宴什么的,什么个体户包总统套间。这样的报道后来导致了一个什么样的事件?北京原子能科学院的大批技术人员给北京某报来信,怒不可遏:我们这些国家重臣,如此功劳的,怎么都成了“赤贫”?然后这个报纸就这个问题搞了一个社会调查,最后这些技术人员就发现他们的收入在中国还是中上等的,于是他们的不满就消除了。《冰点》的定位就是不断地向社会提出警告。作为《冰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沉重的历史感与责任感,不要以为你是白领阶层了,不要以为中国没什么问题了,不要以为社会很公正了,我们不是街头的小报,不能以赢利为唯一目的。

问:您是怎样使冰点成为当代中国名牌栏目的,您有什么诀窍吗?

答:我觉得用一句话形容很恰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果一开始就以办名牌栏目,成为名记者为目的,我想多半会失败的。千万不要整天把“名记者、名编辑”一类的词放在嘴边,因为这些都是虚的,是外在的。如果清华的同学想在新闻业有所成就的话,我奉劝大家一句话——“写好每一篇报道”。哪怕一篇仅200字的报道,也要绞尽脑汁。《冰点》的宗旨就是做好每一篇报道,记者要做到自己能够做到的最佳采访和写作,然后编辑从头打磨到尾。有时候只为一个标题,就可以凝视电脑屏幕2个小时。记者的任务就是做好每一篇报道,也许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你已经是名记者了。

问:你觉得怎样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

答:首先要成为好的记者。没有做记者的功底,很难成为优秀的编辑。编辑还要有很好的文体感。现在的某些大学生知识之浅薄、文字之粗陋简直让人难以容忍。我建议大家多读一些古文,这样文章很容易产生节奏感。

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

答: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行业,做新闻越早越好。新闻是作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

问:你认为记者在记录历史的同时还应该改变历史吗?

答:本报95年有一场争论:新闻的最高使命是什么?我很反对最高使命是“记录历史”的意见。我认为新闻的最高使命不是记录历史,而是影响今天。我觉得报告文学倒是可以称为记录历史。大家都知道美西战争吧!美西战争就是在新闻媒体的极度煽情下打起来的。赫斯特对他的记者说:“你提供图片,我提供战争。”还有“水门事件”、“希望工程”都是新闻“影响今天”的很好的证明。新闻作为历史的记录是很难界定的,假新闻不是历史记录吗?“大跃进”、“文革”时期的报纸也是历史的记录呀!新闻的记录功能具有双重性。新闻的“不作为”也是历史的记录,人类登月时全世界有4个国家没有报道——这其中包括中国,这也是记录!一个耻辱的记录。

问:你怎么评价当前媒体集团化的趋势。你认为中国媒体怎样应对入世后的挑战。

答:目前集团化是行政干预的结果,不是市场行为。到现在没有任何一家媒体因为集团化而效益大幅提高的,相反倒是出现了集团内“扯皮”现象。真正厉害的是国外的那些集团,媒体的竞争实质上也是人才的竞争。默多克凭借他强大的实力把国内媒体的精英全部挖走,胜败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关键是人才的问题。

问:有人认为中国的媒体越来都市化,越来越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喉舌,从而背离了社会公德,你怎么看?

答:都市化肯定是趋势,因为整个中国都在城市化,这个很好,是进步的表现。大家有了自己独立关注的事物。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表也未必不好。有媒体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喉舌,肯定也有媒体成为骂他们的喉舌。大家都知道新闻自由,新闻自由不是老百姓骂街的自由,而是媒介的自由。你的观点也许在某些媒体不能发表。但是你总能找到一家媒体让你的观点得以发表。新闻自由是媒体独立发表见解的自由,跟公众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主流媒体是不能完全这样的,例如西方主流媒体现在已经超越了只代表某一个利益集团的利益。你可以反对它言论版的意见,但绝不可以怀疑它新闻版的报道。如果不看言论,你根本看不出这家媒体有任何倾向,真正做到了公正、客观。

主流媒体要使社会的主体价值观得以传播,要担当“泄压”的角色。由于中国体制上长期的弊端,国内主流媒体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但我们一直在努力。中国的主流媒体还没有成为某些利益集团喉舌的趋势,我们有足够的财力抗拒他们。

问:媒体最核心的资力和本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