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生意人的活法
2877800000012

第12章 领导的艺术(1)

一、做令人信服的主管

热忱领先的才干

松下常常与各部门的负责人谈话,如果在场的都是部长级的干部,松下就会说:“你的部门有各式各样的工作,相对的也存在各式各样的难题。就算你是个部长,也不能做好每一件细微的小事,因为你的能力有限。更何况在你的部属中,可能有些比你更有才华,在某些方面,他的见解可能比你更精辟,所以,虽然在部门里你是主管,但在许多专业知识上,反而是个受教者。”

为此,身为一位主管,首先应具备的条件往往不是学识或技术,而是对工作的热忱。因为,社会上比你有才识的人到处都是,但对工作的热忱,却是不容易保持的。作为一名主管,应该是部门里最认真、最勤劳的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使部属对你由衷佩服。

如果你的部属认为:“我们的主管虽然不够聪明,但是他那股干劲真使人佩服,真该学习他的精神。”那你就已经成功了。因为,你的部属会发挥他的所有才能,协助你完成工作,推动业务发展。相反的,如果你没有那股工作热忱,就没有资格担任经理。

所以松下认为,身为别人的上司,或工作上的指导者,其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热忱”。

当然,一个主管级的人物如果样样优秀,不论在学问、技术、修养、能力各方面都足以成为部属的表率,是再好不过的了。可是,这种十全十美的人往往很难遇到。一般人总是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而在其他方面则显得相对笨拙。作为一个主管需切记的是,你可以在很多方面比不上部属,但是唯有在工作热忱上绝不可以有欠缺。

松下认为自己就不是一个学识丰富的人,这并不是谦虚,大家都了解。尤其是松下身体一向不好,而且体力差,行动笨拙,但松下却能长时间地在社长这个位置上工作,承担全公司的责任,使大家甘心为其工作,替他贡献力量。松下所依赖的,就是一般人所不及的工作热忱。

松下一直认为,不管是经营大公司还是小店铺,在工作态度上都应积极进取。也正因为他一向保持这种蓬勃的热情做事,公司的员工,才会有“社长是那么的认真,我们也应该效法他”的想法,于是公司内的员工才能从上到下,同心协力,合作无间。相反的,即使经营者有很高超的智慧和才华,但对工作却缺少一份热忱,就必然会影响到员工的情绪,养成怠慢懒散的工作作风,如此,他的智慧就不会产生效用,所有的特长,也就无从发挥了。

因此,松下再三强调,身为一位主管可以少有智慧和才华,但对于工作热忱,必须永葆领先。主管有了认真的工作态度,就能使有智慧的人贡献出智慧,有能力的人发挥能力,把这两股力量汇集起来,就足以开创成功的事业了。

现代社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在技术方面随时会有新问题出现,尤其是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运用。而松下对于这些新科技完全不懂。松下认为,这不只是他一个人如此,许多经营者也对现代的专业知识不是很了解。

这种顾虑其实是多余的,因为无论再难的问题,总会有精通的人才去负责解决。所以经营者不一定是全能,但如果对工作具有热忱,在行动上表现出对新知识的渴望,往往会激励起部属开发的雄心。如果同时对技术的创新,能够积极地去学习,更会促使部属在工作层面上日益精进。

因此,身为公司的主管,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是否具备了高度的工作热忱。如果具备了,那么你即使在某方面有所欠缺,也能促使部属为你效力。但如果不具备,那么就应该好好培养工作热忱了。否则就只好离开管理职位了。

天下无难事

有一次松下参观一家工厂后,深有感触。在这家工厂工作的人,动作都非常敏捷、有规律。因为工作关系,为了安全,都戴着安全帽。松下一到,他们立刻排成整齐的队伍,一声“立正”口令,全体直立不动。问他们话,都能口齿清晰地回答,行动也整齐划一,好像受过军事训练的样子,松下有些意外。

这使松下想起1934年的事情,公司的气氛正是这个样子。当时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公司上下都以这种活泼有规律的精神状态工作,结果,公司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迅速发展。

可是,那毕竟是战前的事情了,真没有想到,现在还能看到那样的工作状态。问这个公司的经营者,他回答说:“本公司也只有这个工厂是这样。是好是坏不敢说,完全让这里的负责人决定的,他们觉得好就行了。”

松下没有评论这个工厂的做法是好是坏。他的感想是,只要想做,就是现代,也可以做到那种类似军事管理的服务体制。最近常听中小企业的负责人说,时下的年轻人,如果公司对他们仪容、礼貌的要求稍微严格一点儿的话,就马上想辞职不干,所以对他们都不敢纠正、责骂。因此,他们起码的礼貌也不懂,纪律松弛,形成很严重的问题。

的确,最近在家庭、学校,都很少有严格的管教,所以有的人在公司受到纠正、责骂就会反抗。可是,像这个公司,要求这么严格,不是照样行得通吗?

总之,只要经营方法不违背道理,都可以按照厂长或董事长的意思去推行。所以,做一个经营者,只要问自己的良知,认为是“是”,就应该坚持信念,切实去推行。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松下参观这一家工厂的心得。

服从命令不见得对

工作时遵从命令是很重要的。因为能将指示确切地实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成果才能显著地呈现。若不遵照命令指示行事,经营也就无法推动。

但是,这不是说要你唯命是从,如果完全没有弹性地照指示办事,那只会使经营陷入僵化。

上司说要缩减经费,并且不能浪费广告宣传费。如果就照这样做,连必要的广告费也不敢“浪费”的话,商品就推销不出去,公司的发展也会因此停顿。所以说,员工应该要有自主性的判断力。不必要的广告费当然要省,但对于有助于销售的广告,却应积极地去做。

以自主的经营力来办事,这个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但规模大的公司,员工一多,层级制度就森严起来,就只会遵照上面的指示工作,从而很容易使经营教条化。

因此,主管除了要培养员工的自主经营力外,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也要随时倾听员工的意见,让员工有机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促进彼此的沟通。

商量式的命令

不论是企业还是团体的领导者,要使属下能高高兴兴、自觉自愿地做事,松下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用人者和被用人者之间,建立双向的,也就是精神与精神,心与心的契合、沟通。

你命令员工去做事时,千万不要以为只要下了命令,事情就能够达成。做指示、下命令,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必须仔细考虑对方接受指示、命令时,有什么反应。要让你的命令、指示与员工产生共鸣,而不是“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出了错也不能怪我”的态度。

所以,在对人做指示或命令时,要像这样地发问:“你的意见怎样?我是这么想的,你呢?”然后尽量留意对方的意见,以及对自己的话是否彻底理解。这在人尽其才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松下自从创立松下电器公司以来,始终是站在领导者的地位。但在此以前,也被人领导过,所以员工的心情,多半能够察知。由于自己有过这样的体验,所以在下命令或做指示时,也都尽量采取商量的口气说:“我是这么想的,你认为呢?”

如果采取商量的方式,对方就会把心中的想法讲出来,而你认为“言之有理”,你就不妨说:“我明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关于这一点,我想就这样做好不好?”诸如此类,一面吸收对方的想法或建议,一面推进工作。这样对方会觉得,既然自己的意见被采用,自然就会把这件事当做是自己的事,而认真去做;同时,因为他的热心,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便成为推动工作发展的巨大潜力。

因此,用人时,应尽量以商量的态度,去推动一切事务。

不要让关心成了破坏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想工作、想帮人忙的天性。如果有人向你说:“玩吧,不要工作了。”你可能会一时玩得很高兴,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反而会觉得百无聊赖起来。

想到这种人的本性时,松下认为,要部下发愤图强地工作的秘诀,是不去扰乱部下的工作。因为,他们本来就想好好干的,经过你不必要的一再强调,他们反而会逆反起来,觉得工作索然无味,产生休假的念头。

松下一直留心,不去打扰拼命工作的部下。但这并不是说,不注意他们所忽略的地方。做一个负责人,该说的话应该要说,但要注意说话的方式,不干扰他们的工作。

所谓不干挠部属的工作,就是要信赖部属,而由部属自觉自愿地去做工作,你要用“你要做啊,你一定能做得好”这样的话去鼓舞部下,放手让他们去做。用这种态度做基础,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你的部属有失误,当然不能姑息,但不要伤害他的自主性,提醒他加以注意的地方。这样的话,你所期待的发展、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平时很热心催促部属工作的人,现在应该多加反省:是不是妨碍了部属的工作?如果有请尽快改之。

秉公安排人事

如果一个部门的业绩不能提升时,松下会找有关部长问一问原因。他们的解释大约都是:我一直在拼命地工作,但是手下的课长,有的不适合做这份工作,个性又太强而难于驾驭,所以不能将成绩提高,真对不起。

松下也相信确实有可能是这么回事,但是问题在于部长所说的这种借口,合理不合理。一个部门有一个部门应该负的责任,而负责完成使命的就是部长。所以,如果在部属中有不称职的人,而影响到成绩的话,部长应该有所作为才对。就算撤换了那个部下,也要设法达成目标,这是部长的责任。

那么要怎么做呢?要向会长或社长报告真实的情形吗?如“我相信如果把他调到别的部门的话,可能发挥他的长处,充分展现他的能力。在这里实在是不适合,所以为了这个部门,为了公司,也为了他本人,敬请把他调到别的部门去吧”。

但是,人性的弱点往往会在此时抬头。大多数人会想:“如果把实情往上报的话,不就证明我没有能力统率我的部下吗?这太有损于我的颜面了。”于是,不敢调动这个不适合的课长。致使部门的业绩迟迟不能提升。

如果这样的话,该说的不敢说,就证明你作为一个部长,应有的责任感太薄弱了。

调动的事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自认为不能做个称职的部长,也可以向会长或是社长报告说:“我干了一年部长,但是成果不显著,我想,这是我缺乏当部长的基本条件,所以我想辞去部长职务,做一些其他的工作。”

不管是部下的调动还是部长本身的调动,都不要以私情来做判断的依据,一定要量才而行,做出正确的研判才行。

在你的部门中不称职的人,因为你的私情而滞留在你的部门中,不仅对你本部门发展不利,对这个人自身发展也是不利的,因为,一个人调到其他的部门后,在那里干出成绩的例子很多。

所以,对于人事只要秉公执行就能取得双赢的效果。

有专心倾听的雅量

两位能力不相上下的经营者,其中一位的部属,看起来工作精神旺盛,业绩的成长也很迅速。另一位,他的部属则看起来无精打采,业绩也没有什么进展。这种现象其实到处可见。为什么同样有才干又热心工作的人,部属的成长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我认为,原因在于是否会用人才。

用人的标准可能罗列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松下认为还是在于“能不能倾听部属意见”。平常善于倾听部属意见的主管,他的部属一定成长得快;而不肯倾听部属意见的主管,他的部属一定成长得慢。这种倾向是很明显的。

因为,如果上司能听取部属的意见,他的部属就必然会自觉自愿地去思考问题,而这也正是使人成长的要素。试想,身为部属的人,如果经常能觉得自己的意见受上司重视,他的心情当然高兴,而且会产生无比的信心。于是不断涌现新构想、新观念,提出新建议。主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宽广,思考越来越精辟,而逐渐成熟,变成一个睿智的经营者。

反之,若部属的意见经常不被上司采纳,他会自觉没趣,对自己也会逐渐失去信心。变得懒得动脑筋,整个人变得唯命是从,而效率也就跟着越来越差了。

一般说来,上司和部属之间,大多数上司的工作经验较之部属丰富,专业知识也比部属精深。所以部属所提出的意见,在上司眼中,也许根本就不成熟,不值得一提。尤其在上司忙碌的时候,更不可能有耐心去倾听。尽管如此,松下认为,上司要善于听取部属的意见。也许部属的意见听起来幼稚可笑,但作为主管你一定要有倾听的修养。即使在态度上能注意到这一点,部属也会感觉被重视,从而更主动地去找机会表现自己的才能。

部属的意见不可取,作为上司也不能当头泼冷水,而应该诚恳地说:“你的意见我很明白,但是有些地方需要再研究,目前还不能马上采用。但我还是很感谢你的热心,今后如果有别的意见,希望你能及时提供给我们。”如果上司的措辞这么客气,那么,尽管部属的意见不被采纳,心里也会觉得很舒坦,同时也会仔细检讨自己提案中所考虑不周的事情,然后再提出更完整的构想。像这样激励,是部属获得成长的原动力。

但这种安抚的做法,还是不够积极。松下认为首要的还是要尽量采用部属的意见。当然,并不是说只要部属提出意见,不管对错,都要采纳。而是说,对于有缺点的意见,上司能加以弥补,并且对部属说:“既然有这种好建议,我们不妨做做看。”过去,松下经常用这种态度来做事,虽然难免会失败,但是成功率还是要高得多。

经营者若想培养人才,就必须制造一个能让部属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不要只去消极地沟通安抚,而要更积极地去采用推行,这样,才能集思广益,争取成功。我们要承认,一个人的智慧绝对比不上众人的智慧,所以上司积极听取部属的意见,才能得到共同的成长和较高的工作成效。不论如何,人总是喜欢在自主的环境中做事,这样才容易有创意和灵感,工作效率才会提高,个人成长的速度也会加快。因此,上司站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必须设法创造一个尊重部属的环境,而且尽量采纳他们的意见,以咨询商量的手段来推动工作,自然能上下一致,相互信任。

这样,一方面能促使部属成长,另一方面,也能使事业突飞猛进。

乐于听取部属的建议

每个公司或企业都应该建立起一种乐于工作的风气。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上司或前辈要乐于接受部属或后辈的建议。当部属提出某些建议时,应该欣然地表示说:“没想到你会想到这种好主意。你很认真,真不错。”以开明的作风接纳意见,部属才会提出建议。

当然,你要站在上司的立场,从各方面考虑建议该不该采用。有时,虽然他们热心提供了许多建议,但实际上,并不能立刻采用。在这时,也应该接受他们的热诚,诚恳告诉他们说:“以目前的情形,这么做还不是恰当的时机。我们以后再谈好吗?我会记下你的这个意见的。”这种包容建议的风气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