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商业银行应实行严格的岗位分工,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使各部门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能相互配合。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中小商业银行的具体活动必须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来完成,不允许单人不受监控和制约而独立完成某项业务。因此,一是要按照业务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内部控制组织体系,使每项业务的开展都有相应的内部控制部门监督制约;二是严格岗位分工,切实根据业务运作的实际要求,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尽量做到分工合理,并实行定期轮岗、适时交流和员工休假制度等,使每位员工和每项业务都处于被监督、被检查范围之内;三是按照每一项业务至少有两个岗位或两人以上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的要求,明确各个业务工作环节的操作规则,强化运作程序和各项具体要求,建立岗位责任追究制和内部自律控制机制;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按各自的工作性质、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四是加强业务操作的事后检查和案件多发部位的随时突查;五是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相互促进工作。建立明确的岗位职责范围,并实行个人负责制,将具体职责范围落实到人,做到岗位到人,责任到人,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相互牵制的整体。
(五)抓制度落实到位,堵塞管理漏洞
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是目前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就必须把落实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当作强化内部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的头等大事来抓,切实摆上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一是要落实责任,真正把责任落实到人。二是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管理基本制度、各项业务工作环节和损失程序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要加强考核评价。每一项大的工作结束后,都要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考核评价,通报情况、奖优罚劣,并通过考核评价来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六)抓监督检查到位,促进内部控制机制不断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完善、落实,离不开检查、稽核和监督,因此,应建立起独立的、有权威的内部稽核监督、检查制度,完善稽核功能,加大稽核检查的力度,做到合规性与风险性稽核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稽核相结合,现场和非现场稽核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其整改,对屡教不改的加大处罚力度。
具体操作时,一是要加强对权力的稽核监督。中小商业银行要建立联社和中小商业银行主任年审和离任审计制度,年终由稽核部门对下级中小商业银行的年度经营管理、权力使用、制度执行、工作绩效等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二是加强会计检查辅导工作,促进会计基本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三是实行干部交流和重要岗位轮换制度,在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强对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横向交流,规定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任职期限,定期交流和岗位轮换。四是实行强制休假与临时换班相结合的检查制度。通过强制休假和临时换班进行业务交接,进行账账、账表、账实、账据、账款、内外账的核对,达到及时发现问题的目的。只有上述工作措施都落实到位,中小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七)改革审计稽核管理体制,实行审计督查考核制度,确保审计稽查部门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内部稽核制度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对控制的再控制。为使稽核工作能在中小商业银行的整个业务流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必须改革现有的稽核体制,强化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一是建立起内审部门应向理事会直接负责和报告工作制度,实行垂直领导和向下派驻的稽核体系;稽核费用与被稽核单位相分离;确保内部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实现内部控制系统的三权制衡。与此同时,为加大内审力度,还应实行稽核处罚制和稽核告诫制。在处罚机构违规行为时,不仅要处罚该中小商业银行,而且要触及告诫那些实施违规行为的直接领导和责任者。二是不断充实稽核人员,努力提高稽核人员素质。必须安排熟悉金融法规和制度规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从事稽核工作,并保证对其实施继续教育和培训,使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长期满足稽核工作的需要。三是要实施严格的督查考评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贯彻执行。
(八)树立人本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强化内部控制
人是最大的资源,也是最大的风险。中小商业银行要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内部控制机制有效,必须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的行为和行为绩效的监控和管理,即人本控制。人本控制的核心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保证素质,即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符合行业特点,且能胜任本行业工作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二是规范行为,就是要建立严格的业务操作规程,强调按章办事,引导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把个人目标与团体目标统一起来。同时,要严格责任追究,对行为不规范、操作不规范的人员,以及相关知情人和领导人都要及时追究行政和经济责任,并予以公开曝光,以维护行为规章的严肃性,培养职业道德规范;三是激发潜能,让人的行为既符合政策框架,又能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四是道德惩戒。道德惩戒是人本管理中最易操作,并在短期内最有效的手段。道德惩戒是强调每一个人都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管理学认为,道德风险是惩戒不到位的问题,激励到位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惩戒到位则可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中小商业银行现在很多惩戒不足以使行为人感到害怕,这样违规者就会前赴后继。中小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对违规和酿造风险的行为一定要惩戒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中小商业银行人员的道德风险,把制度缺陷带来的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战线前移到风险的源头。
(九)建立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目标系统来评价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绩效。在兼顾中小商业银行即期利润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中小商业银行行长及其他管理层的薪酬方案,实行绩效挂钩,按劳动成果取酬,用经济利益激励经营管理者为中小商业银行做贡献,控制和化解风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风险控制的生成机制,使经营管理者自觉地控制风险。为避免历史包袱问题对激励机制的干扰,可以考虑对中小商业银行进行“分账管理、新老划断”。这样便于界定风险责任和贡献程度,有利于解决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问题。同时,要改革中小商业银行的用工制度,从根本上放弃“干部任免式”的用人机制,让市场和竞争来选择真正合格的经营管理人员。
(十)切实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会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性,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工作人员加强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全面提高业务素质,要不断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以饱满的进取热情去强固自身,爱岗敬业。其次要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加大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造就一支政治可靠,热爱本职,廉洁奉公,技术过硬的干部职工队伍,促进内部控制和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四节调整中小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势在必行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任何一种体制的改革,它的目的无非是提高整体的收益,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份额。调整信贷结构,保障银行的整体收益无疑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中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尤其是面对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调整信贷结构对顺应发展趋势,办好国有商业银行更具有特殊的分量。
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必须要调整信贷结构
首先,调整信贷结构是改善资产质量,防范信贷风险的迫切要求。从贷款质量结构上分析,必须进行信贷结构调整。虽然部分商业银行完成了不良资产的剥离,但不良贷款占比仍居高不下,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和支付能力仍然隐含着潜在的问题。从贷款客户结构上分析,也必须进行贷款结构的优化。在不良资产剥离后,淘汰户数和其贷款金额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优良客户数量和贷款比重仍然偏低。这说明一般客户的提升和劣质客户的淘汰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位。客户不优、层次较低的状况仍然存在,无疑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必须通过优化信贷结构,从源头上堵住不良贷款的发生,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其次,调整信贷结构是办好国有商业银行,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经营的根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是一种商业行为,追逐利润是商业行为的本质,不仅如此,国有商业银行还要力争取得最大化的效益,否则其生存发展就失去了保障。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将逐渐失去,它要直接面向市场,把追逐效益最大化作为目标。目前,国有银行获取利润的主要渠道还是依靠贷款。这就要求必须按照商业化原则运行,通过调整优化贷款结构,使信贷结构实现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最佳组合。因而必须在贷款结构的优化上做文章,将信贷资金向优势产业、优良客户倾斜,为信贷资金获利找到可靠的载体,通过有效投人获得最佳效益。能不能做到“有效投入”,关键是看贷款结构优化的程度,信贷资产与朝阳产业、“双优”客户结合的程度,这不仅关乎银行的经营效益,更关系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按照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贷款结构,才能使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有稳定的利润来源和牢固的经营基础,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始终充满旺盛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