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说为人
2820500000025

第25章 目标是成功的起点

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动力导致伟大的行动,伟大的行动必然会成就你伟大的事业。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语出《论语·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够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孔子把自己的一生划分为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至少向我们提供了这样有益的启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生活中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随波逐流的人随大流,绕圈子,瞎忙空耗,终其一生。一幕幕“悲剧”的根源,皆因缺乏自己的人生目标。由此让我想起,我曾见过的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几个小孩贪玩,把几条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到半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毛毛虫还在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几天以后,我再去看,毛毛虫都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这其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虫稍稍与众不同,便立刻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有些人又何尝不像这毛毛虫一样,看起来忙碌不堪,但当问他为何而忙时,他却只能摇摇头说:“瞎忙”。这种人既不会成功,也不会真正快乐。正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庄周所说:“哀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

仅仅制定了目标是不够的,同样都是有目标的人,有人成功了,有人却失败了,这就取决于他是否专注于他所确定的目标。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一位老猎人有三个儿子。这天老猎人要带上三个儿子去草原上猎野兔。一切准备就绪,四个人来到了草原上,这时老猎人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们手里的弓箭,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弓箭、野兔,还有茫茫无际的草原。”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只看到了野兔。”

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

这是我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故事,之所以讲出来,是为了告诉你:专注就是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欲望上的行为,并要一直坚持到已经找出实现这个欲望的方法,而且成功地将之付诸实际行动。你可能还意识不到专注的力量,但它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总而言之,目标是成功的起点,有了目标你才不会随波逐流;专注目标,你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远大的目标能使你发挥无穷的潜力,获取最大的成功。

智者慧语

制定目标切忌畏首畏尾,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一些,如此伟大的目标将充分发掘你身上无穷的潜力。“目标愈远大,人的进步愈大。”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仅永远不可能当上元帅,甚至不能成为一个好士兵。

孔子总结自己的一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把自己的一生划分为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是告诉我们,人生的每个人阶段都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有了目标,才有了奋斗的方向。哲人说得好:“没有聚焦,人生只能是一盘散沙。”

链接解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第四章)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够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目标是成功的起点

“目标”加“行动”等于“成功”。

拿破仑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

成功要有明确的目标,但这只相当于给你的赛车加满了油,弄清了前进的方向和路线,要抵达目的地,还得把车开动起来,并保持足够的动力。